赵媛媛 叶本乾:牢牢守住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网络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网络空间日益成为信息传播、经济发展和社会互动的重要平台,成为多元社会思潮的集散地和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是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攻方向、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诸多重要论述深化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构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应对错综复杂的网络空间,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伟大斗争提供了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
牢牢守住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必须把稳主心骨。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做好网信工作的“十个坚持”重要原则,其中位于首位的就是“坚持党管互联网”。网络意识形态作为意识形态在互联网空间场域的延伸,并不是对现实领域意识形态的简单反映,而是综合运用网络媒介实施筛选、加工与呈现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具有虚拟性、自发性、无界性、技术性、匿名性、难控性等突出特征,体现出碎片化、隐蔽化、泛娱乐化等新动向,尤其需要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领航掌舵,确保党在应对网络意识形态各种风险考验的伟大斗争中始终成为最可靠的主心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党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要切实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既要由党实施全面统筹,制定网络意识形态的顶层设计、决定工作方向、汇聚奋斗力量;又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调动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共同参与,提升现代网络的综合治理能力,增加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多方合力。要推进网络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问责机制,坚决破解网络技术创新的资本操控,自觉抵制一切危害党的领导的反动思想、言论和行为,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始终做到“两个维护”,赢得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牢牢守住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必须找准主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工作的向导。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把问题整改贯穿始终,奔着问题去、对着问题改,广泛开展以“清朗”“净网”系列为代表的一系列专项行动,网络舆论乱象丛生的状况得到了有效治理,网络生态持续向好。但同时也要清晰看到,面对快速发展和错综复杂的网络空间,我国意识形态斗争并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仍然面临着一系列内部和外部的风险挑战,这也是我们未来牢牢守住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的努力方向。一方面,要保持战略定力,理性甄别和有效应对网络空间中多元化思想、文化、价值观的交织碰撞,尤其警惕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互联网这一新型技术工具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破坏,坚守巩固扩大主流思想舆论,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高地。另一方面,要把握风险特点,提升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范化解能力。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舆情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容易形成信息茧房、舆论风暴,并呈现多发态势,对社会稳定造成威胁。这要求我们深入研判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新苗头、新动向、新趋势、新特点,准确把握网络舆情生成演化机理,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和风险防范,打好网络意识形态有准备的战略主动之战,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牢牢守住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必须唱好主旋律。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这从根本上决定了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贯彻到建设网络强国的各领域全过程,使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始终成为网络意识形态的主旋律、最强音。一方面,壮大主旋律要加强网络内容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统领,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重点依托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等主流媒体平台,不仅全面系统阐释这一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丰富内涵、思想体系和理论品格,还引导广大网民坚持从这一思想所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层面对网络意识形态事件进行分析,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力和说服力,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网络话语权。另一方面,壮大主旋律还要创新形式方式。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等媒介工具,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推动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向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大众话语转变,使马克思主义“活”起来,切实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亲和感和认同感,推动理论真正入脑入心入行。
牢牢守住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必须培育主流文化。文化与意识形态紧密相关,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努力建设文化强国与努力建设网络强国需要一体谋划、相伴而行、齐头并进、互为支撑。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建强筑牢网上思想文化阵地,既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驾驭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局面、掌握意识形态斗争主动权的内在要求。一要坚持古为今用、守正创新,从诗词典故、文物非遗、传说故事中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让新媒体为中华优秀文化赋能,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夯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文化底蕴。二要通过精心打造有创意、接地气的图解、动漫、微视频等融媒体产品,及时发现和宣传继承革命传统的先进典型、革命事迹、英雄人物等,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三要紧扣人民精神文化现实需求和时代需要,遵循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流价值、正面声音引领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不断加大优质内容供给,创新网络传播手段,广泛开展时代楷模、最美人物、中国正能量“五个一百”网络精品等先进典型网上推选活动,努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网络意识形态,牢牢构筑起亿万网民向上向善的精神家园和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牢牢守住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必须弘扬主流价值。主流价值是社会共同的观念认同,有什么样的主流价值,就有什么样的国家、社会和公民,就有什么样的取向、路径和行动。网络在为社会交流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影响和冲击着社会价值观念。在多元网民群体并存、多元文化价值交织的网络大环境中不断弘扬和践行主流价值,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成果,涵盖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诉求,既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精神,也彰显着当代中国主流价值的核心内容,成为应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多元文化价值观相互激荡的复杂局面,加强网络空间的主流价值引领,推进网络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过程,就是要将其基本要求贯彻落实到网络宣传、网络文化、网络服务、网络治理等网络空间全过程各方面,并推动其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增加网络主流价值的认知认同、行为认同、情感认同,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网络主流。
牢牢守住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必须壮大主流舆论。事物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真理在同谬误斗争中常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张图、一段视频经由全媒体几个小时就能形成爆发式传播,对舆论场造成很大影响。”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各类观点、立场在网络交锋,为网络舆情发生提供了丰沃的土壤,给网络舆情生态带来诸多风险挑战。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舆论形态,形式多样、变化迅速,要求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舆论规律,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一方面,要辩证认识网络舆论,正视其应有的正面价值。要准确认识到网络舆论作为网民群众对社会问题的高度关注与观点表达,直接反映了社会情绪,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生、民意、民智,为政府决策、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参考。另一方面,要加强正确引导,培育壮大主流舆论。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积极推动政务新媒体建设,发挥其在推进政务公开、优化政务服务、凝聚社会共识、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重要引导作用。对涉及公共利益的政策和事项的网络舆论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对群众关切和质疑的问题及时进行权威解答,以来源准确权威的信息挤压虚假信息、网络谣言的滋生空间,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实时监控、分析评估、正面引导、跟进追踪,引导网络舆论走向健康、有序,进一步增强主流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牢牢守住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必须搭建主平台。意识形态的较量也是平台的较量,必须加强主阵地、主平台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从承载运行机制看,网络意识形态说到底要依托于网络信息技术运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说,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掌握在谁手里,网络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就由谁来掌控。建立建强网络意识形态主平台,要实施网络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设备攻坚战略,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抓紧突破网络发展的前沿技术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核心技术,积极推动高性能计算、移动通信、量子通信、核心芯片、操作系统等研发和应用,把网络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建设网络强国、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坚实的安全屏障和坚强技术保障。
“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站在建设网络强国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影响深远。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握中国共产党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坚强领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各种文化交汇融合中进一步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着力解决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构建技术领先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屏障,就一定能够守住、守好、守牢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在迈向网络强国的道路上阔步前进,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作者简介:赵媛媛,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叶本乾,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来源:中国理论网
网络编辑: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