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与当代中国

陈满琪: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心态基础

发布时间:2023-11-21
字体: 打印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从世界现代化史来看,现代化并不是轻易为人们所接受的一种社会变迁形式与发展结果;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同样如此,无论是在形而上的价值判断、制度架构上,还是在具体实践的发展和结果上,均尚待厘清以形成共识。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心理结构的形成是一个规范化的过程,要经历一系列的同化与顺应过程。把当下的社会心理秩序整合到早先就存在的社会心理结构之中,是为同化;在原有的社会心理结构不能同化社会现实或社会实践引发的社会心理变化时,将原有社会心理结构加以调整或更新以纳入新现象,是为顺应。迭代后的社会心理结构不同于原有的结构,也不是原有结构与新增内容的简单叠加,而是形成一种全新的社会心理结构。这种心理结构的实质是超稳定的社会心态,它由认知基础、价值基础、情绪基础和行为基础四个方面构成。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心态基础,需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构建包容性的社会认知是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心态的认知基础。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认知是多维而立体的,民众对现代化的认知构成了最基础的社会认知,包括建立起对现代化为何物的确切观念和具体看法,意识到现代化本身也存在争议、存在发展与变迁的过程。民众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知是次一层级的社会认知。民众需要意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中国国情、符合中国文化传统的现代化,有别于西方现代化。基于中国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认知是最顶层的社会认知。作为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实践有别于现有人类文明的社会实践,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勇于开拓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

  倡导多元性社会价值是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心态的价值基础。任何形态的社会价值都是民众对当前社会现实和社会实践的认识、思考和判断。从横向维度来看,现代化本身存在着矛盾与冲突,与矛盾和冲突相伴随的是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多样性,个体层面社会价值的可选择面较宽,呈现出不同取向社会价值的兼容并蓄。从纵向维度来看,当社会现实、社会实践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发生变化时,社会价值也会相应发生阶段性的转向,某些社会价值可能落后于社会现实,而某些社会价值可能领先于社会现实。因此,社会价值有其自身的发展与迭代。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心态要允许多元性社会价值的共存,倡导多元性社会价值的并行。

  培养从容性社会情绪是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心态的情绪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决不能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的高级形态,其发展速度和速率会有一定程度的减缓。中国式现代化走的是高质量的发展道路,这种道路需要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因此,要允许其有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才能逐步凝练出中国式现代化。在这一过程中,要培养从容性的社会情绪,允许多种形态的现代化社会实践的摸索,带着从容的心态、平和的情绪面对这些有益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型实践。

形成发展性行为倾向是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心态的行为基础。现代性赋予人们改变世界力量的同时也在改变人自身,民众既是现代性的主体同时也是现代性的对象。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民众的行为倾向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它始终处于发展和变化中,带着一种动态平衡的特点。随着民众体验到多元的社会认知、社会价值和社会情绪,他们会发展出与之相匹配的行为倾向,以此契合现代化的动态平衡过程,并映射个人的现代性。通过这种动态平衡发展的行为倾向逐步适应、匹配中国式现代化,最终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网络编辑:保罗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