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与当代中国

韩云忠:中华优秀礼仪文化应融入核心价值观培育进程

发布时间:2022-09-09
字体: 打印
分享:

  礼仪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中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中华优秀礼仪文化承载、塑造并传递了中国古代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具有“日用而不觉”的特性。探究中华传统礼仪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探寻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路径,把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发展融入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之中,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礼仪文化与价值观涵养密不可分。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是在中华传统社会中形成并为人们广泛遵守的各种礼仪制度、礼仪规范、礼仪习俗,以及与礼仪有关的各种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称。其中包括能够顺应历史发展要求、满足当前时代发展需要、至今仍具有生命力的礼仪思想、礼仪精神、礼仪规范及礼仪风俗等优秀礼仪文化。礼仪文化与价值观的内容、本质及传承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具有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

  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本身就蕴含着“和谐”“文明”“诚信”“友善”等价值取向。《论语》中的“礼之用,和为贵”即突出彰显了传统礼仪文化的“和谐”价值理念。“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礼乐是天地和谐秩序在社会中的体现,礼乐文化的精髓即为“秩序”和“和谐”。中国之所以被称为“礼仪之邦”,是因为中国人自古待人接物就谦让有礼,表现出很高的文明修养。“诚信”是礼仪文化的精神基础,缺失了诚信,礼仪则难以确立,“忠信,礼之本也”,“无本不立”;“故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其致一也”,名目繁多礼仪的宗旨即体现了诚信。“友善”是礼仪文化的核心原则。

  纵观中国历史,塑造并传递价值观是中华传统礼仪的主要功能之一,不同的礼仪塑造传递不同的价值观。冠礼用以明成人之责,使人做到孝悌忠顺;庄敬、恭慎、隆重的昏礼以合二姓之好,使夫妇互敬互爱;丧祭礼以慎终追远,使民德归向醇厚;乡饮酒礼以合乡里,使人懂得尊长养老;朝聘礼以辨上下,使尊卑长幼爱敬顺和。可见,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在传播发展过程中,通过礼乐教化、环境熏陶、实践养成、榜样示范等方式传递着价值观,使仁义忠孝信等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价值理念,外化为人们日常行为的价值准则。

  不可否认,当前礼仪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供人们学习研究、传承弘扬,同时在现实生活中还继续发挥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指引人们行为的作用。从中华传统礼仪演化发展而来的各种现代礼仪,也在以不同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价值观。

  礼仪文化涵养价值观的独特作用。作为一种伦理道德型文化,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对于价值观培育具有非凡的教育教化功能。中华传统礼仪文化蕴含仁、义、诚、信、忠、孝等价值理念,承载这些价值理念的是诸多细致全面、详细具体乃至烦琐繁杂的礼仪规范和仪式,这些礼仪和仪式几乎覆盖古代社会每个人人生的各个阶段,蕴藏于每一个或盛大隆重或简朴的节日庆典活动,弥散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场景,从而使人时时刻刻都处于价值理念的侵染之中,在耳濡目染中感同身受地理解认同这些价值理念。

  礼仪文化能将抽象的价值理念具象化、形象化,推动价值观入脑入心。中华传统礼仪文化通过礼仪制度、规章、规范、习俗、仪式、器物、服饰、乐舞等传递着价值信号,把抽象的价值观具体化、形象化;通过人们交往中的言行举止、衣食起居、迎来送往等礼仪规范,把理论化的价值理念实践化,“使抽象的价值理念变得可见、可听、可触摸,从而唤起人们的情感状态,让价值理念在这样极具感染力的场面中入脑、入心,从而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质就是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品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是养成人们良好的道德行为。中华传统礼仪与道德关系密切,道德是礼仪的内在本质,礼仪是道德的外在表现形式;“道德仁义,非礼不成”,道德仁义四种美德,没有礼就难以实现。礼仪是“伦理观念和道德律令的形式化、具体化、实践化,着眼于塑造人的道德品行”,它可以使道德规范内化为道德信念和道德品质,外化为道德行为习惯。因此,礼仪文化对价值观培育具有道德促进功能。

  礼仪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采用综合创新的方法,要抛弃过时的繁缛仪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此基础上,通过教育教化、环境熏陶、家风弘扬和制度规范等路径,把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发展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之中,促进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首先,坚持教育教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教育和现代礼仪文化、礼仪规范教育之中。在各级政府的主导下,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积极努力,通过研究阐发、广播宣传、文艺汇演、作品融入等方式坚持不懈地对全体公民进行礼仪文化、礼仪规范教育,使人们知荣辱,明是非,懂礼仪,守礼节,做到讲文明、讲礼貌、讲友善、讲秩序、讲道德,从而达到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

  其次,发挥环境熏陶感染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融入庆典仪式、礼仪风俗、传统节假日的庆祝仪式。政府、企业、学校、家庭等部门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举行形式多样的人生庆典仪式、社会纪念仪式、节假日庆祝、群众性庆祝等活动,使人们在参加仪式活动、集体聚会时,通过隆重庄严典雅喜庆仪式的感染,优美高雅歌舞音乐的熏陶,浓厚喜庆节日气氛的渲染,增加对祖国、对家乡、对生活、对生命、对亲人、对故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从而提升人们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修养。

  再次,发挥家风家教的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家庭教育。中国人素来重视家训、家风,当前,我们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绳,赋予家风、家训文化以鲜活的时代内容,通过家训、家教来滋养和熏染子孙后代在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友识人、持家教子、读书习文等方面的礼仪规范,进而形塑子孙后代的品行与德行。

最后,发挥礼仪制度规范的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为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借鉴中华传统礼仪文化中优良的礼仪制度和礼仪规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为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从强化规章制度的实施力度入手,通过日常治理的具体行为规约鲜明彰显社会主流价值,从而促使人们提高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网络编辑:保罗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