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思想政治教育

孙巧真:发挥独特优势,善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探索实践成果建设“大思政课”

发布时间:2025-02-07
字体: 打印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多年,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开创了一系列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讲好用好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探索实践成果,有利于引导青年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追寻领袖足迹、感悟思想伟力,有利于引导青年学生在学习鲜活榜样中强化价值引领、铸造优秀品质,有利于引导青年在生动故事中树立担当尽责、干事创业价值导向,有利于引导青年学生主动走近领袖、了解领袖,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进而更好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一、讲好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所展现的领导风范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心怀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改革开放的世界眼光和科学发展的创新理念。在厦门、宁德、福州等地任职时,习近平总书记以超前的战略眼光谋划发展。他立足地方优势,统筹发展大局,顺应绿色大势,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他积极响应、贯彻党中央关于改革开放的号召,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推进福建的国际化进程,在“引进来”“走出去”上下大力气、做苦功夫。他锚定科学发展的目标,以科学技术为有力支撑,力争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从开辟宁德地区的摆脱贫困之路到谋划福州“3820”工程,从把厦门建设为自由港型的经济特区到建设海上福州,从推动经济大合唱再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以极高的政治远见和超前的宏阔视野谋划福建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风范进一步展现。“一带一路”倡议彰显大国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人类情怀,2022年北京冬奥会兑现中国之诺。从地方赴中央,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风范一以贯之。从国内到国际,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格局德力俱足。从过往至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初心从一而终。在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身处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深谋远虑、开放创新的领导风范,以高站位、长眼光思考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关系,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德的理想信念,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以真本领、硬功夫武装头脑与践行真知,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青春力量,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有所作为。 

  二、讲好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所体现的工作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坚持实事求是的实践思维、滴水穿石的奋斗精神和马上就办的求实作风。他在工作中注重调研,提出并践行“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到任宁德地委书记之初,他赴宁德下辖的9个县市一一调研,看实情、听民声、知民意,为进一步领导宁德地区的工作奠定扎实的调研基础。他坚持滴水穿石的奋斗精神,面对艰苦的客观环境与历史因素,扭转闽东人民思想和观念上的贫困,率领人民改变落后面貌。他推动形成了真抓实干、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为人民办实事、解难题,真正提高了政府效能。 

  从走访军营村到走遍宁德123个乡镇,从吹响闽东思想大解放的号角到率领闽东人民滴水穿石,从“特事特办,马上就办”到提出“一栋楼办公”“一条龙办事”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的经历无不体现其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要求全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作风关乎民心,作风事关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作风为广大青年学生树立了榜样,青年学生应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实事求是的实践思维,敢于担当、敢于担当、奋发有为,在繁重复杂的工作中坚持调查研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在不利的客观环境中久久为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真抓实干的求实作风,不搞花拳绣腿、华而不实,扎扎实实学真本领,真真切切为群众做好事。 

  三、讲好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所运用的思维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强调胸怀全局的系统观念、因地制宜的分析方法和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他统筹区域发展的各项工作,做出对地区长远发展有利的顶层设计。他牵头制定“3820”工程,所设定的20年发展目标具有超前的预见性与科学性,绝大部分指标都已达到预期。他立足地方优势与劣势,因地制宜探求发展路径、寻求发展机会,为宁德摆脱贫困指明方向。他辩证看待地方发展中的制约因素,谋定而动,在治理整顿的前提下大力支持工农业发展。 

  从《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到福州20年的长远发展规划,从宁德地区应走适合自己的致富之路到发展库区经济,从深入思考闽东财政经济问题到提出“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的辩证法,其间无不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哲学底蕴与科学的思维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运用。他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对青年学生来说,科学的思维方法不仅是学习的利器,更是成事的钥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更客观、全面、准确地分析事物。青年学生应自觉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树立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锻炼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四、讲好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所彰显的赤诚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秉持矢志不渝的初心坚守、永不懈怠的使命担当、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他将为老百姓办实事深深镌刻在信念中,始终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以“四个万家”为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抓手。他坚持不是立志做大官,而要立志做大事。他坚信群众利益无小事,细致倾听百姓声、真心处理百姓事。 

  从造福连家船民到治理餐桌污染,从关心环卫工人到心系老区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赤诚情怀始终如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将其镌刻心中、化为行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不忘初心、不改本色。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政治宣言到“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庄严承诺,从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的温暖行动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的情感矢志不渝。当代青年是大有可为也是大有作为的一代,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青年只有心系百姓才能拥有无限力量,心系祖国才能绽放强大光芒。青年学生应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赤诚情怀,坚守人民立场,将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把汗水洒向祖国需要、人民需要的地方。 

  五、讲好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所开拓的实践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开拓了一系列重要实践,为福建高质量发展留下宝贵“富矿”。他带领群众脱贫,为“中国扶贫第一村”的华丽蝶变打下坚实基础。他亲自主持编制《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以其引领福州高质量发展。他抢占信息先机,作出建设“数字福建”的先行部署。他前瞻性地提出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亲自指导和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不断谱写出中国发展的恢宏史诗。当代青年使命在前、重任在肩,在享受祖国繁荣发展带来的良好机遇时,应当积极思考如何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毕生奋斗的信念与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探索实践成果生动反映了大国领袖的成长历程,打开了广大青年学生了解领袖风范的窗口,铺设了广大青年学生追寻领袖足迹的道路,为青年学生感悟思想伟力提供了生动素材。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寄语青年,提出殷切期盼。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之时,广大青年学生应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忠于祖国、不负时代,用青春书写新时代的荣光,用奋斗照亮新时代的征途。  

  【作者简介:孙巧真,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来源:中国理论网 

  网络编辑: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