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思想政治教育

马雪娇 张秀红:完善制度机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5-01-07
字体: 打印
分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建设教育强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战略支撑,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新征程上,要不断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将制度优势转变为引领全民族树立价值观自信的制度保障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推力,为加快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新征程,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同价值追求,形成思想共鸣和价值共识,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确保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方向正确、后继有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准确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价值引领。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只有准确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强化制度保障,发挥制度优势,充分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强大引领力和感召力,才能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始终坚持教育的人民属性,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价值旨归。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价值取向。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坚持以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指明方向。 

  牢牢把握教育的战略属性,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价值遵循。新时代,教育肩负着引领人口高质量发展、引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使命。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可以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支撑,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深化、人才结构持续优化、人口素质逐步提高,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 

  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战略工程,应着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为建设教育强国汇聚强大合力。 

  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制度。以法律为表现形式的立法,其本身就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要充分运用法治力量塑造人们的观念、规范人们的行为,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道德层面软性约束转化为制度层面硬性规定。从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把“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宪法,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制度行而不辍。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过程,融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环节,提供更加丰富的德育和法治教育内容,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法治力量。 

  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建设制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以制度为重要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公共政策,同各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和社会管理结合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积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的功能。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道德体系建设,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力和凝聚力,激发全社会的价值自觉,以全民实践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制度。要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将其制度化、规范化,实现全方位贯穿。要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制度,完善教育理念生活化制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焕发强大引领力;完善教育内容生活化制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紧紧围绕教育对象生活,既根植生活、贴近生活,又能够引领教育对象创造美好生活;完善教育方式生活化制度,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同时注重实践引领,制度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用而不觉”,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落实落细。 

  健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长效运行机制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提高制度运行的规范性和协同性,为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建设教育强国凝聚价值共识,需找准着力点,不断健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长效常态运行机制。 

  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是根本前提。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置于提升全民族文化自信、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重点部署,放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实践进程中统筹安排,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明确主体责任,提升组织力执行力,推动全社会积极参与。同时,增强制度运行规范意识,强化制度执行的监督问责机制,切实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形成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健全协同联动机制是重要保障。健全协同联动机制以实现共同目标为导向,在制度设计、具体执行等环节中,保证制度与不同执行主体之间达到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效果。要健全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多元协同联动机制。要使多执行主体在推进制度运行中有效衔接、形成制度合力,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同时加强家、校、社三方协同合作,不断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见效。要搭建议事协商平台,保证制度高效运行。充分利用数字化平台,打破不同部门间的信息壁垒,推进信息共享,为多方主体聚力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良好的协商环境。健全激励惩戒机制是必要手段。通过健全激励惩戒机制,发挥制度的有形性和可感知性特点,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和宣传,使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和惩罚,从而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形成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荣的社会风尚。要完善学生守则、市民公约、行业规范中的激励制度,加大褒奖力度,扩大教育范围,以正向效应带动践行善行义举的风气,实现制度引导和教育引领之间的相互促进和正向循环。要建立负面清单制度,通过制定详细的惩处细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标明“红线”和底线,确保制度的严肃性和规范化运行。健全评价反馈机制是有力支撑。要构建动态的评价反馈机制,动态掌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评价和反馈,关注教育对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否得到了充分满足,稳妥处理好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之间的关系。要构建系统的评价反馈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调查研究、沟通民情民意,始终保持与教育对象的密切联系,关注个体的思想动态和行为方式,全面深入了解制度建设现状,坚持问题导向,及时发现问题,深入总结分析,形成“评价-反馈-完善”的良性循环机制。 

  (作者:马雪娇 张秀红,分别系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来源:《光明日报》( 2025年01月07日 15版) 

  网络编辑: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