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思想政治教育

郑保卫:用好教材备好课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

——基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的教学体验

发布时间:2024-12-18
字体: 打印
分享:

  很高兴参加今天厦门大学举行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集体备课活动,并应邀作专题发言。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非常重视,不但专门成立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还组建了由学院领导牵头,包括本院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和新闻媒体资深记者编辑共同组成的教学团队,同时采取集体备课方式,探讨如何讲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 

  刚才学院党委书记曾铮的介绍,使我们了解到了厦大新闻传播学院这些年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和教学方面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经验,以及对讲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的一些思考,很受启发。 

  你们采用的这种集体备课形式很有新意,它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效果很好。厦大的做法为兄弟院校提供了范例和经验,值得学习推广。作为一个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和研究的老教师,我为你们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感到由衷高兴! 

  下面我想根据自己前几年主编由中宣部、教育部共同组织编写的全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编教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以及这些年讲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的经历和经验作题为《用好教材备好课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基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的教学体验》的专题发言,希望以此方式参与你们的集体备课。 

  我想要用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教材,讲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进一步提高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家都很清楚,但作为讲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老师,我想还须从宏观上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为讲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增添底气和动力。 

  我国新闻战线和新闻院校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始于2000年,当时广东和上海的一些媒体为了加强新闻队伍思想和作风建设,自发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取得积极效果。2001年中宣部部署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活动,旨在加强新闻队伍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新闻从业者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新闻界存在的虚假报道、“有偿新闻”、不良广告和低俗之风等问题。2003年新闻战线开展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即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开展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教育,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进入了深入发展期。其背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形势的深刻把握,以及对我国新闻战线队伍现状的准确判断。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即“8.19”讲话),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提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努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等要求,为新闻战线提高站位,认清形势,加强新闻队伍思想和作风建设确立了正确方向。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即“2.19”讲话)。他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高度,就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性质地位、职责使命、指导方针、工作原则、创新理念、发展路径、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党的领导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他还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同“党性原则”“正确舆论导向”“正面宣传为主”,作为他提出的“四个牢牢坚持”之一,强调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性。 

  这个讲话视野开阔,高屋建瓴,思想深刻,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新思考新认识,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政治方向,规划了实践路径,确定了工作原则,提出了行动要求。 

  习近平在讲话中专门对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问题提出了要求,他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 

  习近平还专门就新闻教育、新闻教学、新闻理论研究和新闻学科建设提出了要求。他谈到新闻院系的教学方向和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的素质,进而他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贯穿到新闻理论研究、新闻教学中去,要使新闻学真正成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使学新闻的学生真正成为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优秀人才。 

  这一讲话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想动力,也创造了难得机遇。从此全国新闻战线和新闻院校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深入推进,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黄金时期”。 

  我想我们只有进一步提升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增强责任感,在自身学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础上教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 

  二、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的定位 

  要讲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我想还要准确把握我们使用的教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的定位及特点。 

  2014年中宣部、教育部共同设立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委托我担任首席专家,在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础上,主持编写全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编教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目的是帮助全国新闻工作者和新闻院校师生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本原理,学习和践行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是中宣部和教育部共同组织编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编教材。编写这本教材旨在构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框架和知识体系,为全国新闻院校师生和新闻工作者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供规范读本。 

  教材立足于帮助新闻院校师生和广大新闻从业人员更好地认清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所面临的形势,肩负的使命,承担的责任,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与分析新闻事件及各种新闻现象,回答和解决新闻工作中的各种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能力,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自觉地把自己锻炼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具有良好新闻职业道德、具备全媒体工作能力、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工作者。 

  三、准确把握编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的指导原则 

  编写组根据中宣部意见,确立了教材编写的几条指导原则,作为工作的依据和遵循。 

  (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阐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是教材编写最重要的思想指导,因此需要将马克思主义贯穿到教材编写的整个过程之中。教材编写力求充分体现出新闻学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强调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成果结晶。 

  (二)总结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历史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对我们党以往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经验及理论的总结与传承,并将其作为指引当前和今后工作的依据和遵循。他在2013年的“8.19”讲话中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是做好今后工作的重要遵循,一定要认真总结、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教材编写组把总结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历史经验作为重要任务和工作目标,全书内容很好地贯穿了这一主线,各讲的内容都有对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和历史经验的总结。 

  (三)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教材编写组力求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发展进程,尤其是要突出呈现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以及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实际需要,就思想宣传和新闻舆论工作所阐述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我们都尽可能将其写进教材之中,以充分体现教材的时新性和权威性。 

  (四)建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理论框架与知识体系。 

  教材编写组力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讲话中提出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任务要求,以及将新闻学作为需要加快发展的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11门基础性学科之一的学科定位,初步建构起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的理论框架与知识体系,以提升教材的科学性和学理性。 

  (五)证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是符合新闻规律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是世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实践和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与理论的高度概括。教材编写组力求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观点及思想体系,特别是要结合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闻事业在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事业中不断丰富发展的实践,总结其历史经验及理论成果,充分展现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强调它是符合新闻规律的科学理论。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也是一种科学理论,它总结和体现了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是指导当前我国新闻工作的科学的新闻观。教材编写组力求通过要全面总结这些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规律的理论成果,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的科学性,并以此来回击“新闻无学论”,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的学术地位。 

  四、妥善处理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教材编写组本着尽可能满足教材使用者需要的初衷,妥善处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与其他新闻理论教材的关系,以及体现教材自身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 

  (一)与新闻理论教材的关系 

  教材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理论基本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它既不同于其他一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材,主要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顺序,来介绍其新闻观点的方式,也不同于其他一些新闻理论教材,主要按照新闻学理论的内在逻辑关系,来阐述基本概念和基础问题的方式,而是将两者融合起来,形成自身的理论框架和知识体系,从而成为具有自身特点的理论成果。 

  从章节上看,教材设置的十二讲采取了以新闻理论知识体系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为基础理论,同时突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着重论述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方针原则的特点,并且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相关新闻观点作为论述的基础和依据。在阐述方法上则坚持以阐释观点为主,同时要求每讲的标题都要明确地提出一个观点,阐述一个道理。这种以“问题”带观点的方式,更加具有针对性,也更有助于阐明一些新闻理论观点。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紧密联系新闻院校学生和新闻从业人员思想、学习与工作实际,是教材编写的一项重要原则。习近平在“5.17”讲话中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 

  教材的主要读者对象是新闻院校学生和新闻从业人员,教材编写力求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关注他们的诉求,回应他们的关切,解决他们关心的新闻理论与实践中的各种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尽可能做到不回避,不掩盖,不模棱两可、闪烁其词,通过主动亮明观点,说明真相,阐释真理,作入情入理的阐释和论述,以达到教材所担负的教育和引导目的。 

  五、把握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的理论框架和知识体系 

  教材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出了一个定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它涉及诸如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许多根本性问题。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按照这一定义,教材力求涵括上述主要内容,并须以这些内容构建自己的理论框架与知识体系。为此,我们设计了十二部分的内容。 

  第一讲《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属于“绪论”部分,主要解决的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及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怎样学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问题。 

  第二至四讲是“基本原理”部分,主要阐述的新闻工作基本要求、新闻传播客观规律和新闻事业根本性质问题。 

  第五至八讲是“新闻工作方针原则”部分,主要论述了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和坚持新闻真实等方针原则问题。 

  第九至十讲是“职业规范”部分,主要论述了要实现新闻传播权利与社会责任统一,以及遵行新闻法治与道德规范问题。 

  第十一至十二讲是两个“业务专题”,一是与传播新技术同行、实现媒体融合发展问题;二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问题。 

  这十二讲内容都是学界普遍认同的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则,由此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的基本内容。 

  全书十二讲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完整的理论框架和知识体系,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知识层面问题,既讲清了“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层面的问题,也关照了“怎么学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层面的问题,为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引领。 

  六、结合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的新闻宣传实践及其相关论述开展教学 

  结合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的新闻宣传实践及其相关论述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应该是厦门大学的独特资源与优势。 

  1985年从河北正定县委书记任上调来福建,习近平在福建工作长达17年时间,先后在厦门任副市长、宁德任地委书记、福州任市委书记,后来又担任福建省省长,福建是他在地方从政时间最长的省份。习近平对福建有着深厚感情,留有难忘印象,正因为此,他把福建称为“第二故乡”。 

  习近平在福建从政期间,以其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对新闻宣传工作有许多特殊认知和思考,并且进行了丰富的新闻宣传实践,发表过不少重要新闻观点,因此可以说福建是习近平新闻观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 

  例如,习近平在担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期间,针对闽东全地区没有报纸、广播、电视台的状况指出:“任何工作,舆论先行,宁德没有报纸怎么能行?不管多大困难,都要把《闽东报》办起来”[2]。对此,他拨付全部10万元的书记备用金,并亲自撰写复刊词,组织召开复刊大会,成立分布全区的记者站,很快便使停刊多年的《闽东报》恢复出版,使得地委行署的决策部署能够借助报纸顺利传入全地区的千家万户。这是他重视新闻工作,并通过报纸指导工作的一个典型事例。 

  这期间还有一个重要事例,是1989年5月,习近平在宁德主持召开了一次新闻工作座谈会,并发表了一篇重要讲话。这篇讲话内容丰富,涉及党的领导、舆论导向、正面宣传、新闻队伍建设,以及新闻是科学、新闻工作须遵循规律、党性人民性相统一等一系列重大新闻理论与实践问题,充分反映了他对新闻工作的深刻思考,形成了他最初的新闻观。也就是说正是从这篇讲话开始,习近平开始了对新闻、新闻工作和新闻学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为其后来新时代新闻观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和理论基础[3]。 

  特别是他谈到“新闻作为一门科学,与政治的关系很密切,但不是说新闻可以等同于政治,不是说为了政治需要可以不要它的真实性,所以既要强调新闻工作的党性,又不可忽视新闻工作自身的规律性”,以及他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加强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要“发扬奋斗精神,深入调查研究”,要“严于律己,遵守职业道德”[4]等要求,有着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这个讲话后来经新华社福建分社记者徐一鸣推荐,以《把握好新闻工作的基点》为题,发表在1989年第6期的《中国记者》上,为我们留下了一篇难得的新闻理论文献。 

  我想厦门大学可以对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的新闻宣传工作实践及其理论成果作些深入研究,并且充实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教学中,使之成为自己独特的资源和优势。 

  2018年5月5日,我在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举办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术研讨会的致辞中,曾经提出我们应该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新闻学和传播学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要尽可能实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全员、全过程、全覆盖,要使之成为新闻专业教育中最具影响力的课程,这些目标和愿景的实现还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 

  从厦门大学的成功实践,以及我在广西大学的经历看,我认为,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和新闻学科建设的大好机遇,踔厉奋发,踏实工作,不断进取,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一定会再上台阶,更上层楼,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作者郑保卫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新闻学教材编写组专家,中宣部、教育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特别委托项目首席专家,全国统编教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主编,广西大学特聘君武荣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兼新闻传播学科召集人) 

  注释: 

  [1]本文根据发言稿整理。 

  [2]李仁虎、刘光牛、张垒:《情到深处——习近平同志与新闻舆论工作》,《中国记者》2019年第4期。 

  [3]郑保卫:《习近平新闻思想的奠基之作》,《新闻爱好者》2018年第5期。 

  [4]习近平:《把握好新闻工作的基点》,《中国记者》1989年第6期。 

  来源:中国理论网 

  网络编辑: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