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思想政治教育

肖贵清:高校思政课如何讲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

发布时间:2024-10-21
字体: 打印
分享:

  习近平指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我们党创造历史、成就辉煌的一条重要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具有原创性的理论体系。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历史责任。作为理论教育和理论传播的主渠道,高校思政课向广大青年学生讲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具有重大意义。 

  一、高校思政课讲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重大意义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高校思政课讲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一)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是“两个结合”的最新成果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之所以能够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是因为它不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而且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理论生成的重要素材,实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成机制的突破,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高校思政课讲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就是讲好“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在新时代的具体运用。一方面,要让青年学生领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另一方面,要让青年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彼此之间高度契合的内在机理,将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与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结合起来,将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坚定立场统一起来,将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与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联结起来,在践行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征途中书写最美的青春华章。 

  (二)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辛探索,也在不同历史时期取得了卓越成就。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矢志奋斗,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所要聚焦思考的极为重要的内容。 

  当前,高校思政课讲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必须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理论体系和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通过讲述这些内容,能够让广大青年学生更为全面、系统地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明晰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坚定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破除把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迷思,从而更加明确自身所承担的使命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汇聚青春力量。 

  (三)讲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 

  “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思政课讲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有利于帮助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养成良好品德、提高综合素质,为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提供精神滋养。 

  第一,讲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有利于帮助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出的重要理论成果,蕴含着强烈的人民情怀和深厚的使命担当。高校思政课讲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能够使青年学生在学习理论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在实际工作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广阔天地中成为最富有朝气和梦想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第二,讲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有利于帮助青年学生养成良好品德。“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彰显了我们党崇德向善的精神品质,具有铸魂育人的强大功能。高校思政课讲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能够引导广大青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培育正确的道德观念,锤炼高尚的道德品格,并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良好社会风气的引领者与践行者。 

  第三,讲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有利于帮助青年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理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塑造人、培养人、涵养人,从根本上提高青年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套认识自我、观察世界、引领时代的科学思想体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有助于青年学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互动的时代变革中明确自身定位,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远大征途中增强自身本领,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逐步成长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 

  二、高校思政课讲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主要内容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是一个内容丰富、系统集成、思想宏阔的理论宝库。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政课要向青年学生讲清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发展脉络、科学体系以及内蕴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让青年学生在学习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塑造价值。 

  (一)讲清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发展脉络 

  习近平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讲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发展脉络,既要走进历史的纵深,看到党的创新理论的变化和发展,又要立足时代课题,讲清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在历史与现实中汲取经验智慧和奋进力量。 

  第一,讲清楚党的创新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党的理论创新所产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形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一方面,要讲清楚党的创新理论聚焦一脉相承的道路选择。“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脉相承的思想轨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这样走过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这样走过来的,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也是这样走过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每个时期的理论创新都建立于先前的物质基础、理论成果、实践经验之上,又都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向前发展。另一方面,要旗帜鲜明地同错误观点、错误思潮作斗争。这里涉及两个重大问题,一是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问题,二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问题。这不只是一个历史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全面深入理解习近平关于这两个重大问题的论述,讲清楚历史的主流和支流,讲清楚理论创新过程中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第二,讲清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一方面,要讲清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是在当前这个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历史性提出来的”,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变革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更坚实的物质基础、更完善的制度保障、更主动的精神力量,有力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历史结论。另一方面,要阐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的道理,讲清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全新境界,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包括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等在内的科学思想体系,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讲清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体系 

  理论创新的过程蕴含着“把握事物之间内在联系、揭示客观规律、预见事物发展必然趋势”的内在逻辑,“由此形成的理论成果自然是一个科学系统、逻辑严密、有机统一的整体”。高校思政课要把各领域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都“放在整个科学体系中来认识和把握”,讲清楚这个科学体系的基本内容、回答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这一科学体系武装头脑。 

  第一,讲清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内在逻辑。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涵盖治国理政的各方面,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科学体系,“‘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首先,要讲清楚这“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的基本内涵,让学生了解这一概括从哪里来、经过了怎样的认知提升、有何重大影响,建立起对这一科学体系的初步认识。其次,要讲清楚“十个明确”对治党治国治军提出的根本性原则和创新性要求,“十四个坚持”对改革发展稳定作出的战略部署和重大决策,“十三个方面成就”在内政国防外交中的具体表现。再次,要进一步讲清楚三者之间的联系。例如,要讲清楚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的首要内容,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据根本地位。又如,要讲清楚“十个明确”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四梁八柱,“十四个坚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十三个方面成就”是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下取得的重大实践成果,三者共同构筑起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大厦。 

  第二,讲清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回答和解决的重大时代问题。“一种理论的产生,源泉只能是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动力只能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一方面,正确判断、科学界定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前提。要讲清楚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事实背后的经济原因,以及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给我们提出的新考题比过去更复杂、更难,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交答案”。要讲清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除此之外,还应讲清楚如何以“两个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如何以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等问题。 

  (三)讲清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习近平指出:“要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所蕴含的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集中体现为“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只有准确把握这些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才站得高,分析问题才看得深,开展工作也才能把得准”。 

  第一,讲清楚“六个必须坚持”的核心要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蕴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是“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坚持人民至上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根本立场。这种至上性既体现在作为价值主体、行动主体、评价主体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更体现在中国共产党践行群众路线的实践中。坚持自信自立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所在。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和立党、立国、立制、立人的自主,共同构成自信自立的价值意涵。坚持守正创新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形成的重要路径。在根本性、原则性的问题上守正,在发展性、时代性的问题上创新,充分体现了党对根脉与魂脉、本来与外来等关系的正确把握。坚持问题导向要求党在治国理政中以强烈的问题意识聚焦大问题、新问题、深问题、难问题、急问题,以问题驱动寻找破题之法和解题思路,最终实现对问题的科学认识、准确把握与正确解决。坚持系统观念是一种“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要求在认识事物时立足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视角,在解决问题时采用统筹兼顾、系统推进的方法。坚持胸怀天下是要“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历史使命。 

  第二,讲清楚“六个必须坚持”的内在逻辑。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是零散的、随意的拼凑,而是一个相互联系、有机衔接的整体,必须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六个必须坚持”的内在逻辑。一方面,要讲清楚“六个必须坚持”回答的是正确处理守正与创新、局部与整体、中国与世界等关系的路径方法问题,任何一个论域都不可偏废,要整体把握、系统理解。另一方面,要讲清楚“六个必须坚持”的侧重点。坚持人民至上作为第一条是管总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思考问题、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根本上确定了对于一系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问题的基本立场。坚持自信自立和坚持守正创新解决的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立什么制以及怎样举旗、走路、立制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自信自立和守正创新中开拓出来的。坚持问题导向和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干事创业的方法论,侧重于指导具体实践,这对于高校学生的学习成长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坚持胸怀天下作为最后一条,不仅是党百年奋斗的理想追求,更是党面向未来务求实现的奋斗目标,以胸怀天下的气度和理想推进事业,才能对世界的和平、发展、繁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讲清楚如何运用“六个必须坚持”解决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学习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重要的在于实践。“思政课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该只是一些抽象的概念,而应该是观察认识当代世界、当代中国的立场、观点、方法。”只有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才是真正讲全、讲深、讲透了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才能真正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一方面,要以现实为关照,让学生深入思考社会事件、网络热点、国际局势背后的复杂成因,以及党在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时所体现的人民立场、系统思维、国际视野。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以情境设置、现身说法的方式,巧妙引入科研工作者的报国之志、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青年交流的国际视野等主题,让学生更具象地思考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作何选择,更深刻地体悟在个人与集体的发展上持何立场,以此实现在深入浅出中影响学生的主观世界,在鞭辟入里处塑造学生的价值认知。 

  三、高校思政课讲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可靠路径 

  习近平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高校思政课讲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要采用多种方式,在讲深、讲透、讲活上下功夫,增强亲和力与感染力、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讲深是前提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是彻底的理论,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统一。讲深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必须站稳立足点、抓牢着力点,“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用厚重的思索和深刻的讲述“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叫人口服心服”。 

  第一,以开展文本学习为立足点。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高校思政课在讲授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时,不能仅仅停留于教材层面,而要充分利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四卷,《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二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文献材料,引导学生在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阅读相关篇目,深刻领悟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精髓要义,对重要篇目和经典论断要做到非常熟悉、常学常新。高校思政课教师要首先吃透原著,了解著作的框架结构和各专题篇章之间的内在联系,带领学生真学、真思、真悟道,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体悟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背后非凡的理论勇气、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在学习新时代党的重要文献的同时,也应当引导学生涉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重要篇目,让同学们以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更为纵深的视角明晰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第二,以构建课程矩阵为着力点。新时代以来,高校思政课已经形成了日臻完善的课程体系。其中,本科生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研究生课程则包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自然辩证法”等。讲深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要以打通本硕博课程、形成课程矩阵合力为目标,除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为主渠道系统讲授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各方面内容外,还应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上着重讲解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与党的其他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上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纵深中剖析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时代价值。与此同时,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中的一些基本原理问题也应当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与法治”“自然辩证法”等课程予以回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则应当在“形势与政策”的课堂中给予解答。 

  (二)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讲透是重点 

  讲深的目的是讲透,如果达不到讲透的程度,那么讲深就只会徒增理解的难度,从而直接影响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讲透是高校思政课的重点。 

  第一,以问题解析的方式讲透道理。“思政课上学生会提一些尖锐敏感的问题,往往涉及深层次理论和实践问题,把这些问题讲清楚讲透彻并不容易。”解答学生心中的困惑是思政课教学的天然动力,更是思政课不能回避的重点,否则“照本宣科、应付差事,那‘到课率’、‘抬头率’势必大打折扣”。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学生关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复杂社会问题根源、国内国际形势,以及“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乃至影视剧作品、社会舆论热议中所遇到的真实困惑”等,合理设计教学大纲。“要把这些问题掰开了、揉碎了,深入研究解答,把事实和道理一条条讲清楚。”在讲授时,可以从一个问题切入并进行深入讲解,“最后触类旁通,可以带动很多关联问题,有可能是一通百通,提纲挈领”。另一方面,要注重启发学生自主完成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根据逻辑链设置好循序渐进的问题链,引导学生提出一个好问题,进而对这个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分析,最终得出可靠的结论。 

  第二,以理论分析的方式讲透学理。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蕴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学理基因,并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体系。讲透这种学理,除了要从问题入手、从实践着眼,还必须进行理论分析,知晓其生成基础、建构逻辑、发展演进及其彰显的本质特征、立场方法。一方面,要通过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形式逻辑的方法,讲透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原理,从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质量互变等辩证逻辑出发,把握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避免照本宣科式地重复理论、寻章摘句式地曲解理论、囫囵吞枣式地解读理论。另一方面,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既不能变思政课堂为简单的政治宣传而丧失科学性,又不能一味追求理论分析而黯淡了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 

  第三,以鲜活通俗的语言讲透哲理。高校思政课面向的是涵盖文、理、工等各个学科的庞大学生群体,而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所蕴含的哲理又是极其丰富和深刻的。如何将广博的知识、深邃的理论、抽象的哲思转化为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都能听得懂、喜欢听的语言,是实现思政课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重要条件。因此,要充分把握学生群体的思维特点和精神文化需求,有效对接他们的话语体系,努力把一部分教材语言、学术语言创造性转化为生活语言,将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所讲的“天下事”讲成“身边事”,将“书面语”讲成“知心话”,切忌以说教代替说理,使学生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产生距离感和排斥感。 

  (三)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讲活是关键 

  鲜活生动的讲述是思政课的生命,“拿着一个文件在那儿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谁都不爱听”。因此,必须把讲活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作为讲好高校思政课的关键。 

  第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维。高校思政课本质上是一门帮助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课程,必须围绕青年、关照青年、服务青年。一是要正视新时代青年群体的特点。新时代青年成长于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浪潮之中,是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历史征程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他们思维活跃、富有个性、视野开阔,许多人甚至具备超越父辈的文化素养和理论储备。因此,不能将新时代青年视作一张白纸,在教学时也不能只作填鸭式的知识灌输,这容易引发青年群体的反感和抗拒。二是要运用新时代青年常用的媒介工具。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日益深入,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新时代青年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样化,与流量赛跑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师面临的重要考验。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不能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而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开辟新的理论传播阵地,引导青年熟悉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亲近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践行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 

  第二,善于将实践教学作为重要教育渠道。“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不是书斋里的抽象哲思,而是来自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思想体系,只有在生动的实践中才能将它讲鲜活、讲出彩。一方面,要将实践教学开辟为高校思政课的第二课堂。我们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讲清楚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内在逻辑,使学生钻进课本、靠近知识,更要带领学生跳出教材、走出教室、走向社会,通过各类社会实地场景,感受国家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要让青年学生成为实践教学的自觉主体。“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高校思政课要善于将它划分为不同模块,鼓励青年学生以各模块为主题开展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强磨炼、长本领,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感,领悟这一理论的实践魅力。 

  第三,善于运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从本质来说,理论是对现实经验的抽象概括与凝练升华。高校思政课教学如若只是从理论到理论,而不能运用相关事实来辅证理论阐释,不能以案例之血肉填充理论之骨架,就容易沦为空中楼阁。因此,进行案例分析是讲活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方法。开展案例教学时,一方面可以从理论发展的纵向维度择取案例,亦即以习近平的人生经历和思想轨迹为线索,选取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从孕育萌芽到逐步丰富发展过程中的经典实例,用丰富生动的故事来讲活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另一方面可以从理论体系的横向维度选取案例,展现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举措和重要成就,用实例说服人、感染人、打动人,让学生认识到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历史伟力。需要注意的是,开展案例教学也要始终树立学理意识,以学理为主、案例为辅,将理论讲述与案例分析紧密结合起来,既要寻找热点,也要学会冷思,及时对案例进行理论升华,而不能本末倒置,让思政课变成简单的故事堆砌。 

  (注释从略,完整版请参考本杂志纸质版) 

  来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4年第4期网 

  络编辑: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