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思想政治教育

杨艳萍: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

发布时间:2022-09-19
字体: 打印
分享: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思政课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思政课的本质,为推动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要适应信息化时代青年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赋予思政课改革创新新动能,以切实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持续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就需要顺应教育数字化转型蓬勃发展趋势,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传统优势深度融合,推动思政课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不断增强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真正实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

坚持铸魂育人,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把道理讲深

  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担负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要使命。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高度出发,首要的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课程讲授的内容涉及哲学、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多学科领域,并且需要不断备课、常讲常新,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类尖锐敏感问题,需要深层剖析释疑解惑,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具备深厚广博的思想理论素养,能够从抽象思维的高度系统解析问题,善于用严密严谨的学理讲道理。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运用关联分析和推荐算法等数字技术,根据思政课教材和教学知识点,依托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权威性资源数据库、专业文献网络数据库等,简捷快速地实现全文、关键词等文本和视频检索,基于语义理解、情感分析等支撑高效精准的数字资源,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加深对教材和教学体系的系统理解,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学术研究,实现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进而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提升课堂教学的学理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马克思主义是百科全书式的科学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产生的理论结晶,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助力思政课教师讲深理论精髓、讲清现实实践,揭示出纷繁复杂现象背后的本质和原理,进而引导青年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社会生活,系统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理论武器,推动用科学真理滋养信仰、用辩证思维剖析现实,在回顾历史、体悟真理中深刻理解科学理论的思想伟力,促使学生在科学思想理论指导下明辨是非,在严谨的学术探讨中明确使命担当。

围绕学生需求,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把道理讲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思政课作为主渠道,教学过程中讲透道理的关键,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贴近学生成长需要,重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成长成才规律,寓理于事、析事明理、事理交融,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促使学生在用心悟的过程中深入理解、领悟和认同。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可以在课堂讲授前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情,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针对其认知习惯、思维方式和学习偏好等特点,有的放矢地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和方式,并根据不同专业和类型的学生需求,科学设计思政课讲授内容和案例,增强课堂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课堂讲授中对照统编教材重点难点,依托学习过程采集的大数据,精准分析学习行为,实时动态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重视根据学生反馈阐释教材蕴含的道理;同时可以打造思政课云学习环境,实现随时随地共享云端优质资源和学习服务,围绕青年学生的现实关切和思想困惑,依托交互式的可视化界面和数据挖掘技术,实现个性化学习资源自适应推送,满足不同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促使学生在切身感悟中深刻理解,在直面现实问题中释疑解惑,通过丰富多元的数字资源,进行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由表入里、由浅入深,把道理讲明白、讲透彻。

推进融合创新,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把道理讲活

  思政课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只有打动学生,才能引导学生。面对谙熟数字科技的大学生群体,深受互联网、即时通讯、社交媒体等影响,这就要求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政课活起来,实现内容鲜活生动,方式形象真切,切实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金课”。为此,要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梳理整合教材知识点,充分运用5G、VR/AR、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创新发展教学方式方法,打好思政课教学方式“组合拳”。注重结合新媒体新技术增强思政课课堂活力,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开展互动式、沉浸式、体验式教学,将枯燥的理论融入鲜活故事中,把静态的教材转化为生动的音视频,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内容讲生动、讲形象、讲精彩,于无声处润心启智,从感性共鸣走向理性认同。同时通过线上场馆、元宇宙、虚拟体验等,让思政课教学实现移动化、场景化、可视化,使纪念馆、博物馆和革命旧居旧址,以及新时代改革开放实践基地、示范区等成为鲜活课堂和生动教材,共同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尤为重要的是贯通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推进学、思、践、悟一体化,形成案例分析、实地讲解和师生互动点评的立体式教学,促使青年学生在了解国情中增强爱国情怀、在体验民生中增进群众感情、在实践锻炼中增强为民本领,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引导“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作者:杨艳萍,系北京工商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19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