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思想政治教育

张小进:打造“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新时代教师队伍

发布时间:2022-06-24
字体: 打印
分享: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殷切期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国之大者”,对新时代教师队伍提出的时代命题和职业要求,为广大教师承担新时代育人使命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坚持“经师”与“人师”相统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文化的精髓

  从词源学来看,“经师”在汉代指讲授经书的学官,《汉书·平帝纪》记载:“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校、学置经师一人。”后“经师”泛指传授经书的大师或师长,《后汉纪·灵帝纪上》中说:“盖闻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故欲以素丝之质,附近朱蓝耳。”近代以来,“经师”则指教授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老师,徐特立在《各科教学法讲座(二)》中指出:“因为中国过去教经书中的知识的称经师,现在是教科学知识,为了容易记,所以仍袭用这个名称。”而“人师”通指可以作为别人的老师,如《礼记·学记》:“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后多指德行学问等各方面可以为人表率的人,如《荀子·儒效》:“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唐代杨炯的《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策名天爵,独步人师。”清代顾炎武的《赠孙征君奇逢》:“海内人师少,中原世运屯。”

  关于“经师”与“人师”二者的区别,南宋史学家胡三省称:“经师,谓专门名家,教授有师法者;人师,谓谨身修行,足以范俗者。”郭沫若在《青年哟,人类的春天》中亦有论述:“经师是供给材料的技术家,人师是指导精神的领港者。”

  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治学之道,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为师之道,坚持“经师”与“人师”相统一一直是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文化中的价值追求和精髓所在。

坚持“经师”与“人师”相统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及教育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心所在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及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始终贯穿着“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思想。201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中提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2014年5月4日,他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同年9月9日,他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则更加明确地提出:“唐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第一位的。一个老师,如果只知道‘授业’、‘解惑’而不‘传道’,不能说这个老师是完全称职的,充其量只能是‘经师’、‘句读之师’,而非‘人师’了。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2016年12月7日,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2019年3月18日,他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2021年4月19日,他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提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教师队伍、怎么建设教师队伍有着深刻而系统的思考,特别强调要注重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经师”与“人师”相统一,打造业务精湛、道德高尚、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高质量教师队伍。

坚持“经师”与“人师”相统一是新时代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坚持“经师”与“人师”相统一,不仅是坚持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文化的需要,更是落实和推进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从实践路径来看,重点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以民族复兴为观照,做好回答时代之问的“经师”。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格局正在加速演变,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这就需要广大教师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以现实为观照,在研究解决事关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和关键技术上拿出真本事、取得真成果,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同时,以广博的学术视野、精深的专业知识、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导和带领广大青年学生立足中国实践、理解中国之治,做好回答时代之问的“经师”。

  二是坚持以修己立德为根本,做好培养心怀“国之大者”有为青年的“人师”。“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广大教师应坚定理想信念,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践行者,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立德修身,以崇高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自觉的模范行为带动学生,自觉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世人效法的榜样。注重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深刻把握学生个性特点和成长规律,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做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引路人。

  三是坚持以知行合一为遵循,做到“经师”与“人师”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坚持知行合一,做到“经师”与“人师”相统一,就要求广大教师既能在科学研究上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现实需求,研究真问题,努力成为业务精湛、知识广博的“经师”;又能在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中,坚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引导广大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师”。

  (作者:张小进,系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北大学分中心研究员)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24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