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思想政治教育

王晓珊 刘俊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信息的极化效应监测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6
字体: 打印
分享:

  信息的极化效应是指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能够催生群体极化,引发群体极化风险的反应和效果。信息的极化效应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信息传播过程中,由于信息资源配置差异的不断增大,群体间的主体差异也相应扩大,产生信息的主体差异极化;二是信息对于多个事件叠加传播,往往会无限放大群体所关注的单一特定事件,形成信息的事件叠加极化;三是基于信息传播而形成的舆论热点话题的交替延续、交替更迭,甚至是交替对立,导致信息的话题交替极化。信息的极化效应,一方面是群体极化生成的重要标志性指标,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在群体极化过程中形成的信息极化效应,会进一步催化群体极化的生成和演进,推升群体极化的风险。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在群体的信息选择、事件认知和价值判定等方面,实时监测分析群体极化过程中信息的极化效应。这对于及时化解群体极化风险,进而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引导群体极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信息的主体差异极化监测分析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通过手机移动终端,就能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和扩散者。在海量的互联网信息面前,由于信息资源配置的差异,不同信息传播主体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差异。一旦这种信息资源配置差异不断增大,主体间的差异也会随之而扩大。当主体间的差异扩大至难以调和的地步时,冲突、对立的群体极化局面也就产生了。这种因信息的资源配置造成的主体差异极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信息数量上看,由于4G、5G手机移动终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信息动态,现在的人们更习惯于从网上获取信息资讯,而不是网下,这就客观地加大了网上群体与网下群体基于网上信息量的优势与网下信息量的劣势之上的群体差异,容易产生网上与网下群体的两极分化。二是从信息来源上看,人们不仅习惯于网上获取信息,而且也习惯于通过评论、短视频等多种方式制造信息,由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信息的主动生产者。当不同的网络群体制造并传播不尽相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信息时,往往会加大网络群体间差异,加速网络群体极化。三是从信息质量上看,不可否认,网络上海量不同来源的信息客观上存在着真假、对错的问题。与传递正能量、传播真资讯相比,散播负能量、散布假新闻本身就是网络群体极化的一个集中的体现。

  与其说是信息传播本身造成了群体极化过程中信息资源配置方面的主体差异,倒不如说是群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主动选择信息的结果。“网络内容的丰富性与多元性、网络传播的即时性与便捷性、网络的虚拟性和去中心化等特点,增强了教育过程的趣味性、娱乐性,但同时也对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1]261所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及时、全面监测分析主体差异极化,尤其要对主体差异极化中群体的信息选择进行及时、全面的监测分析。当前,对于主体差异极化中群体的信息选择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作重点的监测分析。一是监测分析有限信息下的有限选择。一般来说,从信息的资源配置方面讲,人们在选择信息时,无论是信息数量、信息来源,还是信息质量,通常都处于有限的信息数量、有限的信息来源、信息的质量也有优与劣的信息环境中。所以,在有限信息环境下,人们只能做有限的信息选择,而有限的信息选择往往会与事实相偏离,容易导致群体极化。二是监测分析无限信息下的无序选择。互联网背景下,一方面,人们能够接收到有关事件的最为及时、动态的信息,另一方面,围绕事件接踵而来的大量评论、图片、视频信息也会充斥着网络。与有限的信息相比,这是一个拥有无限多的信息数量和信息来源,质量差异更为明显的信息环境。在这种无限的信息环境中,群体对信息的真假、对错的选择和区分更为困难,容易出现信息无序选择的状况,需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予以全面的监测分析。

  综上所述,面对群体在信息选择过程中出现的有限信息的选择局限和无序信息的选择难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在推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上下功夫,不断增强群体的信息鉴别能力。一是依托各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各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和基地平台,探索在传播创新理论、解读形势政策、传递时事要闻、打造互动平台等方面,与微信、微博、短视频等多平台的互融互通,打破信息传输的堵点和交互的瓶颈,向社会传递有深度的新鲜资讯,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二是引导人们通过志愿者服务、微信小程序、网上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等多种途径和方式,主动参与到营造清朗向上的信息环境建设中来,在信息服务、监测、预警和报送等方面激活群体间信息资源优势的同时,增强其信息鉴别能力。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信息的事件叠加极化监测分析

  “数据本身没有意义,数据背后隐藏的问题和规律,以及通过数据得出的结论才是数据应用的关键。”[2]从这个角度来讲,信息是事件的信息,任何一个或一种信息都离不开特定事件或某种事件本身而独自存在。信息作为事件的信息,一方面反映事件本身的变化和发展,另一方面,信息也具有多重叠加传播的功效,能将多个事件相互关联起来向人们传递相关信息。这种信息的多重叠加传播实质上是把多个事件相互关联并叠加起来,与单一事件相比,形成了事件的叠加极化效应。事件叠加极化的产生能够无限放大人们所关心和关注的某一特定事件,在群体中,特别是网络群体中往往会导致关于特定事件的观点、事实和认知的两极分化,进而加速群体的两极分化。这种信息的事件叠加极化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同类事件的横向叠加极化。当两个或多个同类事件在同一时间段内同时或先后发生,事件的信息叠加向人们传播时,一般会迅速拉升事件的关注程度,形成群体极化。二是同类事件的纵向叠加极化。当一个事件发生时,人们会基于此事件将过去发生的同类事件联系起来,在信息的叠加传播中,形成事件的叠加极化,进而加速群体极化。三是热点事件的多重叠加极化。多个热点事件,虽然不属于同类型事件,但发生在同一时间段内,与特定部门、区域相关,同特定人群相联,也会在事件的叠加极化中形成群体极化。

  事件的传播和扩散从单一特定事件的传播向着多个事件叠加传播演化和发展,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动态把握群体极化发展趋向,及时、有效地引导群体极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它不仅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全面、及时地梳理和认知正在发生的相关事件,把事件的最新动态有观点、有事实、有逻辑地向关心、关注事件的群体传递,而且还要密切关注群体的事件认知动态,尤其是要把涉及同类事件或热点事件多重叠加的群体认知动态作及时的监测分析,在监测分析的基础上,还要不断提升群体的事件认知水平,提高群体关于同类事件,以及相关热点事件的认知判断能力,进而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及时化解信息的事件叠加极化。

  当前,对于事件叠加极化中群体的事件认知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作重点的监测分析。一是监测分析正在发生的单一事件的认知程度。实际上,从源头来看,信息的事件叠加极化效应的出现,都是从正在发生的单一事件中产生的,所以,怎样认知和把握正在发生的单一事件,直接影响着多个事件的认知和理解。因此,必须及时跟踪监测、全面分析群体对于正在发生和演进的单一事件的认知情况,化解信息的叠加极化风险。二是监测分析同类型事件的认知程度。与单一事件的认知相比,同类事件的认知需要花费人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需要具备与同类事件相关的基础性或专门性的知识储备。所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对群体是否具备这些认知条件,以及运用这些条件认知事件的程度如何等情况作有效的监测分析。三是监测分析不同类型热点事件的认知程度。在互联网络环境下,正在发生和进行的热点事件有着参与的人数众多,参与的群体多元,参与的手段多样,影响的因素多变等特点。因此,要想做到全面、及时地掌控不同群体对热点事件的认知程度,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

  综上所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在夯实基层党团组织建设上下功夫,不断提升群体的事件认知能力。一是要厚植基层党支部、团支部根系,“织密”“织牢”基层党、团组织体系,创新网上活动方式,丰富网上活动内容,围绕人们关注的时事热点问题,全面把握人们的所思所想,开展立足网下、拓展网上、网上网下协同互动的有组织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二是利用基层党团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探索网络空间依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向群众学习的好思路和好办法,在不断提升群众组织力的同时,提升群体的事件认知能力。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信息的话题交替极化监测分析

  一般说来,单一事件在其演进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或不同阶段,就会产生出一个或多个舆论热点话题。当多个舆论热点话题同时或相继产生时,往往会出现舆论热点话题交替延续、交替更迭,甚至是交替对立的极化现象。可以肯定地说,这种话题的交替极化是群体极化过程中信息的极化效应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和具体体现,影响着群体极化的生成和演进。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5G移动终端的普及,信息的话题交替极化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看,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形式上看,舆论热点话题借助互联网络平台,由先前传统的网下传播向网上传播快速发展,形式日趋多样。现在除了传统的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以及口口相传和街谈巷议外,互联网上社区、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都是舆论热点话题传播的重要载体和主要形式。互联网络平台信息传播之广、力度之深、强度之大,促使网上舆论热点话题向广、频、快的趋势发展迈进,舆论热点话题交替延续、更迭,甚至是对立的现象越发凸显,而随着网上舆论热点话题交替极化产生的网上群体极化也出现了相应的广、频、快的发展趋向。从内容上看,“这些舆论热点话题一经产生,便具有相对独立性,一方面反映着事件的演进过程和人们对事件的关注程度,另一方面也会将人们的注意力从事件中转移出来,使舆论热点话题本身成为人们互动的焦点”[3]。值得注意的是,人们互动焦点的转移,客观上会降低人们对事件本身的关注、认知和理解程度,与此同时,未加认真筛选的舆论热点话题却容易在不同群体中快速传播并交替更迭,客观上加剧了信息的交替极化,进而导致群体极化的发生。

  舆论热点话题是人们相互之间围绕事件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互动交流,但在信息传递和事实认知的同时,人们通过舆论热点话题的讨论,也为事件及其话题本身作出了价值的选择与判断。从这个角度上讲,当围绕某一事件的舆论热点话题交替延续、交替更迭、交替对立分化时,正是人们在对于以什么样的价值标准评判事件、人们评判事件的价值尺度是否得当、这样的价值评判能否得到普遍的认同等问题不断追问和思索的时候。必须指出的是,这不仅是一个单纯的事件的价值标准、价值尺度和价值选择的问题,更是人们价值取向如何,价值追求怎样的深层次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互联网时代,面对人们的价值观念日益呈现出由单一向多元的发展趋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对话题交替极化过程中群体的价值选择与判断进行有效地监测分析。当前,对于话题交替极化中群体的价值判断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作重点的监测分析。一是监测分析受众自觉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判定舆论热点话题的能力和水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引领,是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价值追求,是我们每个人心中共同的价值标准和尺度。“核心价值观既贯穿在人们社会实践的始终,又隐藏于日常生活之中。”[4]所以,监测分析信息的话题交替极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对群体能否自觉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正确判定舆论热点话题进行准确的、全程的监测分析,进而更好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群体的价值取向。二是监测分析社会思潮影响舆论热点话题的因素变化。近年来,国内盛行诸如极端民族主义、网络民粹主义、消费主义、道德相对主义、泛娱乐主义等社会思潮,这些社会思潮以各种方式和途径对人们社会活动中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定产生着消极负面的影响,必须对其予以高度的警惕。此种情况下,舆论热点话题交替极化过程中,社会思潮是如何影响人们价值选择和判定的,有哪些主要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又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予以全面、及时监测分析的重要方面。

  综上所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上下功夫,不断加强群体的价值判断能力。一要探索有效的价值融入方式。“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5]为此,必须积极探索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且契合不同群体网络语言形式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形象化、符号化、通俗化的网络信息,凝聚判断舆论热点话题的普遍价值共识。同时,要认真研判这些富含正能量的网络信息群体的接受度和认同度,从中精准判定不同群体的价值取向和现实关切,为进一步引领不同群体的价值取向做好充足的准备。二要加强网络思想舆论阵地建设,坚决抵制、有力回击影响舆论热点话题的各种消极、腐朽的社会思潮,在与各种社会思潮的斗争中获取先机、赢得主动的同时,不断增强群体的价值判断能力。

 

  总的来说,影响群体极化生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信息的极化效应是催生群体极化,推升群体极化风险的重要因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对其予以高度重视、持续监测和深度解析。

  (作者:王晓珊,长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俊峰,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思想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