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思想政治教育

林彩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三个着力点

发布时间:2020-12-12
字体: 打印
分享: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的方向和发展道路”,“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为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我们需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在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同时,对意识形态工作中碰到的一系列理论与现实问题做出有效解答。

  

夯实意识形态工作的文化根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厚且悠久的历史渊源。“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待中华传统文化要坚持科学态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才能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文化自信的养成离不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为此,我们必须通过历史研究、理论研究、学校教育、影视文学作品等多种渠道,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内容,引导我国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价值观,从根本上增强思想文化底蕴。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看,我们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而言,价值观的树立与自身的成长息息相关,时刻影响人的社会行为;对国家而言,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国家的文化性质和方向,是国家的精神稳定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自身的本根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含丰富的精神财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及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会失去生命力。

  

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现实基础

  

  意识形态从来就不是抽象的空中楼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更应扎根现实生活。我们要将其投射到现实生活中,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把握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本质。

  马克思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思想问题自然要靠思想的方式去解决,但仅此显然不够,它必须和现实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现实中人们往往喜欢争论意识形态问题,由此引发的观点分歧、价值冲突等意识形态危机皆源于脱离现实生活的思维空想。“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然而长期以来,意识形态工作中存在思想与生活脱节的现象。

  而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品质,是当前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理据。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能否为普通民众所接受,首先在于它的客观有效性,即是否具有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和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由此可知,意识形态工作,本质上就要引导更多人以主人翁精神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不是无休止在观念领域进行主观辩论。

  那么,如何让意识形态工作深入民众的生活实践?第一,要转变空对空以及居高临下的工作作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杜绝讲官话、说套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将党的理论和各项政策与切近群众现实生活的问题相联系,使群众在接触理论和政策时能够深有体会。第二,要真正关心群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能将意识形态工作完全等同于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工作,后者是理论工作者的要务,而前者必须接地气、重实践。意识形态工作对象就是人民群众,我们的目的是要将党的理论成果转化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意识形态工作导向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就是在思想上政治上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而这种一致性体现在工作中,就是各项各类工作都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来开展。具体到党的各项工作布局视角看,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从这些工作的最终价值取向来说,只能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无疑更是如此。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在实践的价值指向上,就是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事、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因此,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最终都要指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

  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正确认识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在根本上,党性与人民性从来就是一致的、统一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对意识形态工作而言,人民既是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主体,又是价值实现的实践主体。意识形态工作,必须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要将人民立场坚定地融入意识形态工作的具体实践。只有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才能不断巩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地位,才能从根本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总之,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在文化上夯实根基、在实践上把握现实基础、在价值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全党全国人民更加紧密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持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528

网络编辑:保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