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思想政治教育

孙兰英:新时代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指南

发布时间:2019-06-23
字体: 打印
分享: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出发强调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关键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一个新阶段,既面临重大历史机遇,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高校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化价值引领和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主战场。青年大学生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主要群体,是党执政的重要群众基础,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持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强势、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培养一代又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在新时代促进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学生理解党的历史使命、认同党的奋斗目标、践行党的行动纲领的重大任务。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至丧失政权。我们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揭露西方“普世价值”的本质,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袭,引导青少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在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明大势、知大任,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生奋斗,确保青年一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全面提升青少年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指明航向。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和价值导向,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有效载体,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解决好价值引领问题。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要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通过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使大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为人民服务的社会责任感,成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

二、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在新时代促进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理解党的历史使命、认同党的奋斗目标、践行党的行动纲领的重大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就必须以道路自信为根本遵循,以理论自信为思想先导,以制度自信为行动保障,以文化自信为内在指引,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真正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需要有综合素质和知识的通才,必须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要”高标准严格要求,提升本领能力。

第一,政治要强,注重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矢志不渝的政治本色,而且标示着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实践逻辑。要坚定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提升政治站位,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高举伟大旗帜,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全过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第二,情怀要深,注重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情怀是持之以恒的坚守,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情怀是担当使命的自觉,深刻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理性之美需要感性之美的烘托,以文化人离不开以情感人。历练出宽广而深厚的情怀,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正己育人最佳效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思维要新,在强化理论方法上下功夫。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思维要新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思维方法,展示的是看问题的高度和深度。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用世界眼光洞悉当代中国,用战略思维观察当今时代,要努力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放眼全局谋一域,把握形势谋大事的能力,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观察和分析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确保课程内容及时跟进、反映、彰显、改进、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格,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第四,视野要广,注重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敏锐世界眼光和宽广政治胸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善于从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的宽广角度透视问题、把握逻辑、探索规律,观大局、察大势、掌大理,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直面学生困惑、直击思想“死结”,把马克思主义原理讲深刻和透彻,把道理讲清楚和明白,以道理赢得学生的价值认同,让理论飞入学生的心田,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

第五,自律要严,注重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慎独慎微是我国自古以来倡导的一种自我约束精神,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修炼的一种境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影响者,而且是良好道德品格的实践者和示范者。要强化自律意识,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了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加强自律的关键是要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加强师德修养,陶冶道德情操,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在良好师德师风的影响和带动下,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第六,人格要正,注重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教师就必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传道授业解惑,成为良好道德品质的实践者和示范者。要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要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学生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社会风气,在学生心里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不辜负历史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伟大使命。

三、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根本遵循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战略思维,坚持顶层设计、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从我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历史来看,不同时期和年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容和方法上都与同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接受特点相契合。新时代大学生以“95后”“00后”为主体,社会转型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各种文化交融交流,他们的学习方式、交流工具、认知模式、思维模式同以往时期的大学生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这“八个相统一”,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守正创新指明了方向与路径,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根本遵循。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让其“以理服人”,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讲清楚,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讲清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清楚。思想理论政治课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为授课教师提出新要求,即要在增强理论的解释力、说服力上下功夫,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并敢于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

让思想理论政治课“有知有味”,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要重视思想理论政治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创新方式、拓展渠道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讨论,深入思考,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此外,还有必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各类课程与思想理论政治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要树立“互联网+”的教学理念,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将思政工作的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联通网上网下、课内课外,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让青少年有更多获得感。慕课、微课等创新模式在各地多校不断涌现,正重新定义思想理论政治课的“打开方式”,不断抬升的点头率、回头率中,蕴藏着更大的改革动能和创新活力。

 

来源:《红旗文稿》2019年第8

网络编辑:保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