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刘岩:加快构建中国风险社会理论体系

发布时间:2025-07-22
字体: 打印
分享:
  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必然要面临和克服来自国内外复杂环境的多重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风险挑战。”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必须时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有效应对复杂风险挑战
  社会变革持续深化,中国特色风险社会理论体系尚未形成。伴随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深入,社会变革环境与风险挑战持续凸显。历史实践证明,只有开创中国特色的风险社会理论体系,才能冲破复杂环境约束,攻克变革风险挑战,利用发展比较优势,弥补西方现代化理论不足,为化解全球社会风险矛盾贡献中国思想力量。
  综合风险研判体系仍在探索之中。“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同时也将我们引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洪流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清醒地看到,新形势下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增多,特别是各种威胁和挑战联动效应明显。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强化底线思维,有效防范、管理、处理国家安全风险,有力应对、处置、化解社会安定挑战。”目前,全方位、多层次、领域交叉、内外交融的综合研判体系尚未构建完成,相关学科领域的融合创新实践将为我们提供思想理论助力,增强我们顽强斗争的勇气,引领我们走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天地。
  预警机制需求强烈,风险指标设计能力有待提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要求“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实践中,我们在掌握复杂的社会重大风险源,了解烦琐的指标体系模型结构,具备生成指标权重的设计能力方面尚存在缺位。为此,需要尝试投入使用多维、多元科技手段,构建复杂环境风险挑战预警指标设定及计算机制,从而实现对国内外风险监测、预警情报实时发送、集体动员社会风控的精准把控能力。
  理论提升需求高涨,中国特色风险社会治理方略需要总结。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过程,是产生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中国方略的过程。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到扩大自主开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对解决复合型社会变革风险挑战的思想探索,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内涵,同时展示了在崭新历史条件下,人类不断更新历史认识、发现历史任务、解决历史难题的思想灵感和实践信心。
构建风险社会自主知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战略自信、战略耐心,坚持以全球思维谋篇布局,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底线思维,坚持原则性和策略性相统一,把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类从资本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动力,来源于对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出现社会对抗性关系的分析和扬弃,以及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重构思想的接纳、融合、突破和创造。
  第一,构建中国特色自主风险认知体系。目前,中国风险社会理论多数沿用西方社会学理论。上述方式、方法曾在特定历史时期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迅猛,最终形成“西方旧理论”与“东方新现实”的矛盾。上述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将思想从西方传统认知系统中解放出来,以中国事例、中国现象、中国问题为基本研究对象,不断推进研究角度创新、发展理论创新、实验方法创新,构建中国特色风险社会理论体系,以自主认知为理论武器,勇敢面对内部社会变革和外部环境风险挑战。
  第二,构建中国特色自主矛盾化解机制。健全风险社会理论体系,完善风险社会实践调研体系,增强防御风险社会创新能力,克服复杂环境和风险挑战,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健康深入进行。中国式现代化风险社会研究,以发展社会学为理论基础,以国家安全学为目标,以国际关系学、国际风险学为辅助,强化融合性跨学科研究工作,集中对西方风险社会理论开展反思批判,深刻揭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与风险社会的内在矛盾,概括国内外复杂环境和风险挑战的类型学特征,基于中国经验构建中国风险社会理论体系,深化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在风险相关领域的学理性阐释。 
  第三,构建中国特色社会需求服务系统。加强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复杂环境和风险挑战研究,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将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客观环境作为整体研究对象,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去开展广泛深入调研。以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为出发点,为中国式现代化积极谋划推进策略。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产生的研究结果和方案,必须具有强大的实用性,涉及社会风险不同领域。比如,提高传统社会抗大灾巨灾能力,预防和控制现代社会的新型社会风险,如恐怖袭击、核泄漏和高科技风险等,实现调查研究的整体性、全域性、系统性、联动性。
优化风险社会治理机制
  新征程新起点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要求我们不断完善和优化风险社会治理机制,以应对复杂局势带来的各种风险挑战和矛盾阻力。
  第一,要完善风险因素综合预警机制。现代社会往往被贴上“风险社会”标签,主要体现在风险类型的多样性,以及风险类型之间的无序转换和扩散。要以现代化与风险社会认识理论作为基础,构建出全新中国式现代化风险社会治理理论框架,综合活用系统性应对、技术型治理、情景式分析等多元方法手段,综合分析现代化与社会不确定性风险成因。要对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社会风险预警体系情况、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社会风险管理体系现况、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国际发展战略体系及风险等,做到全方位、多维度、交叉性、全景式的把控,完善综合预警体制机制。
  第二,要完善风险环境变化综合防范机制。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对内要应对传统风险挑战,对外要防范克服敌对势力的政治制度、民族宗教渗透、资本文化侵蚀、社会价值多元化取向和社会思潮多样化。如此复杂的国内外风险形势,要求我们时刻坚持风险社会的综合防范理念,全面掌握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国际形势变化,具体把握国际关系与国际格局变化,慎重评估中国周边外交环境和战略伙伴关系变化,有效规避国际合作风险。
  第三,要完善风险社会综合治理机制。中国式现代化对风险社会的防御管控,体现了新型文明治理对固有方式的更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现有全球治理体系未能有效匹配瞬息万变的国际格局,呈现出效能减退的趋势。中国式现代化风险社会治理,要用独立自主的科学探索代替对西方风险理论的依附,以和平发展现代危机解决模式打破“国强必霸”“转嫁危机”“掠夺攫取”的国际社会竞争踩踏逻辑,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化迭代方案应对“逆全球化”风潮。
  (作者系延边大学副校长)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2025年7月17日
  网络编辑: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