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李庆刚:“照辩证法办事”: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

发布时间:2024-10-15
字体: 打印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邓小平同志一生的奋斗历程,充分展现了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无比坚定的崇高品格、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不断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坦荡无私的博大胸襟。战略思维,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恢宏的革命气度,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树立的思维方式。 

  邓小平同志的战略思维,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那就是“照辩证法办事”。19452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党校的报告会上指出:邓小平同志讲:事情怎么样办?照辩证法办事。我赞成他的话。”19571月,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同志指出:要照辩证法办事。这是邓小平同志讲的。我看,全党都要学习辩证法,提倡照辩证法办事。邓小平同志照辩证法办事,他的很多重要思想和论断充满唯物辩证法,体现了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 

  一、“紧紧掌握”与“扭住不放” 

  “扭住不放”,就是在决策中必须抓住主要矛盾、重视矛盾的主要方面。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19431月,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对日斗争工作时指出:无论在根据地或敌占区、游击区,一切政策、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必须紧紧掌握住扩大中日矛盾的原则。这正打到敌人的痛处。这就是说,必须紧紧抓住主要矛盾来开展革命工作。围绕这个主要矛盾,他进一步分析指出:现在敌占区开始起了有利于我的巨大变化,其基本表现就是人民抗日情绪大大增长,敌伪矛盾发展。我们应好好抓住这个基本特点去发展工作,掌握中日矛盾的实质,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各阶层一切抗日人民对敌斗争。经验证明:在敌占区不应该去扩大中国人自己的阶级矛盾,基本是团结一切中国人对敌。能如此我们便能开展敌占区工作,反之我们便不能在敌占区立足。经验又证明:团结中国人对敌,也包含有斗争。斗争的内容,主要是反对那些不明大义、破坏团结、帮助敌人、自私自利的个别分子,而斗争方式也应是和平的、政治的。只有对于那种死心事敌、为人民所痛恨的汉奸、特务分子,才采取坚决打击的方式。”“紧紧掌握”、“好好抓住”等要求,是邓小平同志运用重点论指导抗日对敌斗争的真实而生动写照。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正确分析这一主要矛盾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明确要求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他再三强调,“我们全党全民要把这个雄心壮志牢固地树立起来,扭着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这件事情一定要死扭住不放,一天也不能耽误”。正是基于对社会主要矛盾中“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精准把握,依靠“扭住不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恒心和韧劲,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二、“重点论”与“两点论” 

  “重点论”和“两点论”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在突出重点时不应忘记两点,在抓重点时应记着统揽全局。在革命战争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战争、生产、教育三大任务一起抓,“我们一切为着战争的胜利,生产正所以保障战争的胜利,教育则为战争、生产而服务,把三者密切地结合起来,就是不可战胜的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在领导西南局做好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等繁重任务的同时,针对匪患严重的情况,邓小平同志果断作出剿匪部署。要把90万土匪消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结果却打得很漂亮。毛泽东同志指出,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论文论武,邓小平都是一把好手。1975年,邓小平同志冲破四人帮的重重阻挠,大刀阔斧地开展全面整顿工作。对于这次整顿,邓小平同志后来认为是改革的一次试验。这一切举措的灵魂,就是一个字。他常对人讲,要有一点精神,要敢字当头,横下一条心,不怕被抓辫子,不怕犯错误,不怕再次被打倒。这些都体现了邓小平同志既抓重点又抓全面的战略思维。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强调物质文明是基础,经济建设是中心、是重点的同时,基于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辩证关系的正确认识,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必须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作为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的具体展开,他总结提出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等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是邓小平同志总结改革和建设的经验得出的一个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重要结论。正是坚持了“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做到了“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三、“小局服从大局”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体由部分构成,对部分起着统率、主导作用。这就要求决策者必须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邓小平同志善于认识和处理全局与局部的辩证关系,立足全局作决策。他在总结对敌斗争工作时指出:“我们同志对于我们在敌后斗争的一举一动都可以影响全国这种政治意义认识不够,所以往往缺乏全局观念,在言论行动上,政策决定上,都还有不慎重的地方,对中央的方针,还缺乏深刻的了解。”因此,他强调:“我们的责任,显然不仅是争取抗战胜利,而且是以建设根据地、坚持敌后对敌斗争去示范全国、影响全国,争取战后团结建国。我们一切政策行动都应不仅照顾到根据地本身,而且要照顾到对全国的影响。这个观念应在干部中特别在领导干部中树立起来。”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邓小平同志顾全大局作战略决策的特点表现得尤为突出。他指出:“只要歼灭了南线的敌军主力,中野就是打光了,全国各路解放军还可以取得全国的胜利,这代价是值得的。”这种以大局为重的做法赢得了党中央的信赖和倚重。毛泽东同志评价邓小平同志说,“这个人比较顾全大局”。 

  在邓小平同志看来,大局也叫“大道理”。他多次强调,“大道理与小道理必须弄清楚”,“小局服从大局,小道理服从大道理”。他指出,“不管对现在还是对未来,我讲的东西都不是从小角度讲的,而是从大局讲的”,“要提倡顾全大局。有些事从局部看可行,从大局看不可行;有些事从局部看不可行,从大局看可行。归根到底要顾全大局”。对于事关大局、影响长远的大问题,邓小平同志总能胸怀全局、洞察大势,举重若轻、举旗定向。在处理沿海地区与内地关系时,邓小平同志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这都充分展现出邓小平同志作为一代战略家的卓越胆识和恢宏气度。 

  四、“机会要抓住,决策要及时” 

  把握时机,审时度势,防止过犹不及,是邓小平同志作战略决策时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在推动改革开放过程中,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而改革对于我们来说是新事物,对于时机的把握,需要摸索前进,也就是“摸着石头过河”。邓小平同志实事求是地指出,“由于城市改革的复杂性,可能会出些差错。但这影响不了大局,我们是走一步看一步,有不妥当的地方,改过来就是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智慧的改革方法,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方法。”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对必须取得突破但一时还不那么有把握的改革,采取试点探索、投石问路的方法,先行试点,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取得经验、看得很准了再推开。也就是说,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当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事物转化和发展。因此,必须善于抓住时机,及时作出战略决策。邓小平同志指出:“应该解决的问题要加快解决,要用快刀斩乱麻的办法解决,不能拖。当断不断,要误事。”在改革开放逐步进入深水区的时候,邓小平同志指出:“要实现适当的发展速度,不能只在眼前的事务里面打圈子,要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拿出具体措施。机会要抓住,决策要及时,要研究一下哪些地方条件更好,可以更广大地开源。” 

  抓住时机,加快发展,是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反复强调的重大问题之一。他指出,从我们自己这些年的经验来看,经济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是能够办得到的。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他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看起来我们的发展,总是要在某一个阶段,抓住时机,加速搞几年,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治理,尔后继续前进。”“现在,我们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再加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长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到的。我们就是要有这个雄心壮志!”正是因为抓住机会发展自己,中国才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五、“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战略决策既需要果敢的勇气和魄力,也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统一起来。在领导指挥对日斗争过程中,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敌我斗争形势是敌进我进。敌人一定要向我们前进,所以我们也一定要向敌人前进,才能破坏或阻滞敌人的前进,巩固我们的阵地”,“在此犬牙交错的复杂斗争中,要求我们细心地了解敌人,善于发现敌人的规律,善于利用缝隙钻敌人的空子,以争取主动。”在复杂斗争中,这种胆大心细、重视探求规律、谋定而后动的战略思维,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态度。 

  邓小平同志一贯主张“把问题理一理,把主意拿好,然后再下手”。“把问题理一理”,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他指出,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也就是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常说自己是“实事求是派”。他多次强调,在改革这场革命中,“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胆子要大”,重在强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步子要稳”,重在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制定计划遵循的原则,应该是积极的、留有余地的、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发现问题赶快改。“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二者的结合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敢试敢闯和稳扎稳打的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开创,改革开放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与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密不可分,与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指引密不可分。“照辩证法办事”,特点鲜明,意义重大。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继续深入学习运用邓小平理论,完整、准确理解它的科学内涵、核心要义,“对这些重要思想和论断,只有结合历史背景,注重整体把握、辩证把握,知其义又明其理,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才能正确用以指导实践。如果顾此失彼、畸轻畸重,就容易导致实践偏差,甚至犯原则性、方向性错误”。党员、干部应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学习他善于抓住关键、纲举目张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站在时代前沿观察思考问题,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到历史长河和全球视野中来谋划,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一往无前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网络编辑:保罗 

  来源:《红旗文稿》2024年第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