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方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意蕴

发布时间:2024-06-26
字体: 打印
分享: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与实践成果,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时代品格。“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1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2。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民族和新时代中国的重大时代课题。为了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我们不仅要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深刻内涵与科学体系,而且要在对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和新时代中国的整体性把握中,领悟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意蕴,把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关键所在。
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实事求是的实践探索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对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和中国国家形态发展进程的整体把握、深刻总结和殷切期待,铸就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事求是的理论品格。
  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和5000多年的文明史。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广袤土地上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兼收并蓄的中华文明、铸就了统一多民族的伟大国家。中国的民族史、文明史和国家史是人类历史辉煌璀璨的篇章,中华民族古代文明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成就不凡、领先世界,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展现出鲜明的历史特点与时代特征。民族是文明和国家产生发展的实践主体,文明是民族和国家延绵不断的精神动力,国家是民族和文明守正创新的重要载体。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和中国国家形态在历史进程中高度融合、荣辱与共,产生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3的共同信念,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能够始终保持强大的向心力,始终整合一体、牢固凝聚,实现延续统一。
  近代以来,“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4。鸦片战争后,古老的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和中国的国家形态遭遇3000年未有之大变局,到了最危难的时刻。为了避免陷入民族灭亡、文明消散、国家解体的悲惨命运,无数仁人志士艰难探索,尝试各种救国方案,但均以失败告终。中华民族璀璨辉煌的古代文明急转直下,以一种相对落后的姿态走入近代世界。直到中国共产党的出现,中国革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中国历史掀开崭新篇章,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和近代中国开始了现代化探索与转型。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百年屈辱后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世所罕见的伟大成果,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成为名副其实的“对人类有比较大的贡献”5的世界主要大国。新时代以来,“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步发展,为新时代中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7明确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命题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和时代制高点,对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深邃洞察、科学把握、准确研判,是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时代方位上,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进行的体系化阐释和时代表达,以文明立场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以历史厚度和理论深度展现了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拥有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也不回避沉痛的屈辱挫折记忆,更具有鲜明独特的新时代标识;不仅是对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和自强不息的中华文明的高度认同,而且是对近代以来迂回徘徊、曲折艰难的国家境遇的深刻反思,更是对新时代中国伟大突破、伟大变革、伟大成就的系统总结,蕴含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文明再现辉煌、新时代中国繁荣昌盛的殷切期待。
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与时俱进的文明形态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中国对人类文明的伟大探索,也是社会主义文明的伟大实践,更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在新时代中国的理论成果,彰显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时俱进的理论追求。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指出,文明是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中一切物质和精神活动的总和,并赋予其价值、实体、关系、实践等多个维度的意涵。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深厚积淀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传统文明经由“两个结合”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建设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8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形态的划分有“三形态”和“五形态”等多种方式,但不论以哪种划分方式为根据,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未来形态。社会主义形态所孕育的社会主义文明是人类发展史上迄今为止最先进、最科学的文明。正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9,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归根到底是社会主义文明形态。
  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规律表明,文明发展与生产力进步具有本质联系。“为了不致丧失已经取得的成果,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的交往方式不再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 式。”10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率先实现现代化,借助世界市场将资本主义文明强行推向世界。这也是近代以来资本主义文明代表的先进生产力轻而易举地战胜封建主义文明代表的落后生产力的经济原因。尽管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文明的扩张在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历史的形成,但他同时也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文明野蛮、残暴、贪婪、血腥的本质,资本主义文明“是在‘恶性循环’中运动,是在它不断地重新制造出来而又无法克服的矛盾中运动”11。马克思在考察人类历史的过程中发现,“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 服”12。这一情况在具有深厚文明底蕴的古老国度的历史中得到印证。“在长时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由于征服而面临的比较高的‘经济状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多半甚至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13这一重要发现,不仅揭示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二律背反”现象,而且表达了古老文明的吸引力、包容力和创新力,也为古老文明应对变局、摆脱困境、赓续重塑埋下了伏笔。
  马克思恩格斯曾对中国问题作过专门研究,看到了中华文明重焕荣光的可能性。恩格斯在《波斯和中国》中指出,“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亲眼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的垂死挣扎,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14。文明赓续与创新是历史性、时代性的大课题。一方面,文明本身要具有能够实现赓续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的突出特性,这决定了中华文明能够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中华民族能够历经千难万险而实现复兴;另一方面,文明的赓续不是简单的延续和存在,也不是挣扎徘徊在世界舞台的边缘,而是要与时俱进地对文明进行不断更新,不断增强文明主体性和生命力,使文明生机盎然、朝气蓬勃,并达到新的历史高度。一个生产力水平落后于时代的民族和国家,是无法实现文明赓续重任的。因此,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是文明赓续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前提。马克思恩格斯虽然看到了中华文明赓续的希望,但受时代条件限制,他们并未能准确判断近代中国通过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现生产力飞跃发展的光明未来,也没有详细描述中华文明传承更新的发展前景。在近代中国这样的国土面积辽阔、人口规模巨大、经济社会落后、深陷内忧外患的东方古老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说过,500多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也没有成功案例作为参考,这是摆在中华民族面前必须独立自主探索实践的新课题。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提出并发展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的重要论断,并在相关社会主义国家的具体实践中得到印证,这为中华民族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和实践信心。
  生产力的进步水平决定了文明赓续的进程,生产力的进步方式决定了文明赓续的底色,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则取决于对现代化道路、现代化模式的选择。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历次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率先实现工业化,并走上现代化道路,打造了现代化的西方模式。但是西方现代化模式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和顽疾,现代化与殖民掠夺、压迫剥削相伴而生,对内不断压迫本国农民、工人等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增殖;对外推行殖民扩张,掠夺生产资料,抢占世界市场,给世界各国家各民族造成了巨大伤害和深重苦难。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国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殖民主义世界秩序迅速瓦解。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以跨国贸易、金融垄断等隐形方式为主要内容的新殖民主义更加深化了。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西方先发现代化国家一方面通过新殖民主义继续掠夺后发国家的资源与财富,另一方面通过实施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严格限制,企图封锁后发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与此同时,西方先发国家还采取了文化殖民等手段,企图摧毁后发国家的文明特性,消磨其民族意志和精神,对后发国家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只有结合时代条件,以高度的文明文化自信和民族自强,发挥历史主动精神,与时俱进地探索符合时代潮流、符合历史大势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才能推动文明赓续。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领导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实施了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战胜了一系列风险性挑战,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伟大变革和伟大成就进行了全面总结。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和伟大成就,在理论、制度和实践等层面上都具有开创性意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社会迈入现代化的中国方案,是实现跨越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迷思,避免了西方现代化的“恶行”与“恶果”,为其他后发国家走上现代化道路树立了成功典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15
  文明与社会形态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形态的跨越发展,必然要求并促进文明形态的跨越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16中国式现代化为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了物质基础,“两个结合”为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事业之所以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坚持了‘两个结合’。”17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是中华民族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两个结合”,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与时俱进的文明成果。“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18站在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和历史方位上,我们要以中国道理总结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运用中国理论指导中国实践,不断与时俱进地丰富与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守正创新的文明成果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由古老文明向现代文明更新的结果,是坚守“两个结合”根本要求、坚守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坚守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文明成果,体现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立场。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关键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华文明赓续发展和全面繁荣的根本保障。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对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整体性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19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味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而要夙愿成真,就必须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结果,又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得以建成的基本标志。因此,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赋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特定的文化意蕴”20。中国是历史文明悠久璀璨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和统一性,“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21。事物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要在整体中把握重点,在全局中把握关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2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华文明突出统一性“向内凝聚”的首要特征和重要保障,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新时代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决定性作用与重要意义。只有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才能在理解古代中国的基础上,理解现代中国和未来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和新时代中国才能守正创新、走向未来。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文明兴盛,三者辩证统一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于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和中国都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23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历史责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由衰落走向强盛的历史拐点,旧中国一盘散沙、落后挨打的命运从此被改写,一扫近代以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百年阴霾,掀开了民族复兴的新篇章,开辟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文明踏上了重焕荣光的光明大道。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的科学指导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滋养,使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够在重要历史关头保持高度的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准确把握历史前进方向、进行科学的历史判断。百余年的中国共产党历史、70多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表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文明的延绵兴盛才有了领导和保障。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文明守正创新、繁荣发展的根本保障,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培根铸魂。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取得各项事业巨大成功的最大法宝。中国共产党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和践行者,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24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结合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和发展中华文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变革和伟大成就的历史条件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新时代历史方位,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强大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源于文化主体性。“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25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2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科学理论和行动指南。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时代命题的出现体现了时代精神的追求,时代精神又为破解时代命题提供了精神动力。“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梦想。”2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28“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29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30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31。伟大建党精神和伟大民族精神辩证统一,共同作用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事业和历史使命。伟大民族精神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在引领历史前进方向中重铸了伟大民族精神。伟大建党精神与伟大民族精神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2。伟大建党精神与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筑了精神内涵,为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精神动力,为铸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马克思主义之“魂”、培植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提供精神保障。伟大建党精神和伟大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突出表现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热爱祖国、强根铸魂是所守之“正”,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是所创之“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我们守正创新的坚实精神支撑,为我们在新起点、新征程上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就汇聚了强大精神力量。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仅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文化使命,而且是人类文明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宏大事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才能准确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时代意蕴,才能清晰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丰富内涵、科学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体系、有效拓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路径。
  (作者简介:方正,男,1990年生,湖北襄阳人,中共党员,法学博士,博士后。201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9年至2022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从事博士后工作,2022年8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现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室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