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文化建设进行全局性系统谋划,对宣传思想文化各方面工作作出战略部署,对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国际传播工作是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的重要对外窗口,是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舆论格局的前沿斗争阵地,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核心实践领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指出当前外宣工作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同时也面临最大压力,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传播工作的一系列思想观点论断,是对新时代党和国家外宣工作实践的规律性认识,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全面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一、增强国际话语权、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的迫切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空前复杂的情况,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进一步凸显了思想文化力量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当今世界正处于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面临加速演进的外部环境。国际格局“东升西降”态势明显,但“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尚未根本扭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们“挨打”“挨饿”的问题已经得到基本解决,但“挨骂”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国际舆论交锋斗争尖锐复杂,特别是各种敌对势力出于意识形态偏见,炮制“中国威胁论”“中国强硬论”“中国傲慢论”“中国掠夺论”“中国不负责论”“中国搭便车论”“中国失败论”“中国崩溃论”“中国全输论”等一系列关于我国发展的政治谣言,对我国国际舆论环境和国家形象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坚实步伐,但我国的战略崛起也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视为对其主导的“霸权秩序”的威胁与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的“舆论围攻”,其本质是与“经济封锁”“科技遏制”“政治打压”相辅并行的霸权秩序维护手段,是“霸权主义”行径在国际舆论和文化竞争领域的映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种敌对势力绝不会让我们顺顺利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郑重提醒全党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一个原因。”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外部环境,站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我们迫切需要增强国际话语权、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创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
增强国际话语权,首先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要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不断提高塑造国家形象、影响国际舆论场、掌握国际话语权的能力和水平。具体来说,就是要制定面向长期的国家战略传播体系建设规划,打造安全可控的国际传播渠道平台,系统建设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确保关键时刻声音发得出、传得远。善用外脑、外嘴、外笔,更好利用各类国外平台渠道,广泛拓展国际传播人脉资源,加强媒体、高校、智库、文化企业间的国际合作交流,做好外国记者等在华外籍人员工作。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打通地方外宣、城市外宣、边境外宣、民间外宣、高校外宣、企业外宣等各种途径,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打好国际传播人民战争,唱响外宣大合唱。提升国际话语权还必须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水平,坚决打好国际舆论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西方反华势力发起的舆论战,我们必须坚决斗争,既充分说理,也要以战止战。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底线思维,强化统筹协调,既要针锋相对、迎头痛击,又要主动设置议题、精准反制,有力塑造国际舆论。要讲究斗争的策略和艺术,更好运用我国大国影响力,处理好“攻”和“守”、“软”和“硬”、“斗”和“和”、“发力”和“借力”等的关系。要充分适应国际传播的斗争形势,聚焦打仗、围绕打赢,推进思想理念、渠道平台、力量运用、打法手段的全面创新,不断提升舆论斗争水平。
悠久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开展国际传播取之不竭的资源、坚实深厚的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大国发展兴盛,必然要求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国情、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具体来说,就是要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深入实施中华文明全球传播工程,进一步深入开展“请进来”和“走出去”活动,打造更多更好传播中国声音和中华文化的舞台,鼓励我国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走出去,培育对外文化推广品牌矩阵,将我国的文化优势转化为国际传播优势。
二、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是我们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占据国际道义制高点的战略谋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国发展既是硬实力的发展,也是软实力的提升。”“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际传播具有内在规律,不能自说自话、自娱自乐,要掌握国际传播的规律,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提高传播艺术,打破西方话语霸权。因此,只有不断完善和创新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才能主动设置议题,摆脱在国际舆论场中的“自证”陷阱和被动局面,才能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切实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话语体系构建的重要作用,指出:“更深层次地看,我们在国际上有理说不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话语的背后是思想,是“道”,不能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要把“道”贯通于故事之中,通过引人入胜的方式启人入“道”,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人悟“道”;强调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要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习惯和特点,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强调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平等待人讲、虚怀若谷讲、真诚亲和讲,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使中国故事更多为国际社会和海外受众所认同,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时效性;强调要用好新闻发布机制,用好高端智库交流渠道,用好重大活动和重要节点赛事平台,用好中华传统节日载体,用好海外文化阵地,用好多种文化形式,让中国故事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话题,让中国声音赢得国际社会理解和认同;强调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还要加大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话语理念的传播力度,使其成为世界表达中国故事的源头、读懂中国的标识。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中国叙事体系构建工作,指出:“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阐释,帮助国外民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奋斗,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强调要围绕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视角进行深入研究,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要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学科体系、价值体系、美学体系,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旗,依托我国发展的生动实践,立足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全面阐述我国的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人权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提升我国国际道义优势和话语感召力。要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等多个层面着手,倡导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要在叙事中善于运用生动感人事例,说明中国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智慧。
三、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是中国共产党人开放包容胸襟格局的重要彰显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天下大同、协和万邦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憧憬,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的文化渊源。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提出了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全球文明倡议,强调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各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无论是对内提升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还是对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都离不开融通中外、贯通古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文明倡议等重要理念、重大主张,着眼开放包容,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应对全球共同挑战提供了战略指引。这些重要论述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规律,展现了大党大国领袖宽广的世界眼光和高超的战略思维,体现了我们大党大国的天下情怀和责任担当,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开放包容的胸襟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强调要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强调要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必须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人类知识的总和”中汲取优秀思想文化资源,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充沛养分,为促进破解人类共同难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
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传播工作的一系列思想观点论断,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根本遵循。新时代新征程,必须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以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为牵引,以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为目标,以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完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为抓手,坚持系统观念、问题导向、创新思维,推动国际传播工作再上新台阶、开拓新局面,加快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网络编辑:张剑
来源:《红旗文稿》202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