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具体实际和阶级关系,科学把握了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努力探索中国革命的规律和特点,创造性地回答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进行革命”的问题,成功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认识中国具体国情,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历史阶段,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伟大飞跃,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开篇之作。
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伟大结合的理论产物
中国近代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事业的经验反复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命运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紧密联系——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指导,就会取得发展,否则就会遭受挫折。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的先进分子通过十月革命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认识到中国必须选择社会主义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出路。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就必然要选择工人阶级和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政党作为领导阶级和领导核心,也即要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意味着要持续不断地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二是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树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只有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解决了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才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态度,主要有三种:一是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认为马克思主义不管用,没有普遍意义;二是轻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只相信自己的经验,不相信理论的指导作用;三是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这三种态度对党的事业危害极大。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既坚持又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以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
中国社会的国情实际、中国革命的实践实际需要催生了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明确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和动力,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实施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经过长期的斗争和艰苦的探索,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缔造了一个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且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无产阶级政党、一支在党的绝对领导下为人民的事业英勇奋战的人民军队、一条团结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共同奋斗的统一战线。依靠这三大法宝,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世界近代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完结了。正如邓小平所说,“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那样,中国各族人民就还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之下,我们党就还在黑暗中苦斗。所以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正是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从理论上创造性阐明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与特征,揭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规律与特点,明确了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策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伟大飞跃。
中国历史文化的实际需要孕育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不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而且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典范地实现“两个结合”。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依靠马克思主义立党、兴党、强党;依靠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高度重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成功指导中国革命实践。毛泽东既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的指导作用,又高度重视以马克思主义吸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持续不断地实现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民族化和中国化。毛泽东既坚决反对崇洋媚外的拿来主义、照抄照搬的教条主义,又反对历史唯心主义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对此,他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之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的最佳结合。譬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又吸收了中华传统哲学思想的精华;矛盾观点和矛盾方法,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又吸收了中华传统哲学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实践论的思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又吸取了中华优秀传统哲学知行统一观的思想成果。
二、毛泽东思想在“第二次结合”中不断丰富发展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为正确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这一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由两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构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充实、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毛泽东提出并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第一次结合”的伟大历史任务。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毛泽东不失时机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第二次结合”的伟大历史任务:“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由此,毛泽东领导全党开启了第二次伟大结合,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创新观点,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不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民主主义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更实际推动了实现“第二次结合”的历史任务的艰辛探索,形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独创性理论成果,完善了毛泽东思想体系,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成功领导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造道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1949年至1953年,我们外御帝国主义侵略,内治战争创伤,使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增长。到1956年,逐步推进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稳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实现了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极大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体,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使中华民族进入历史发展新阶段。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不间断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些都是“第二次结合”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标志着新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领导全党开展了艰苦卓绝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理论探索。鉴于苏联与中国国情有极大差别,也鉴于苏联模式已暴露出明显问题和弊端,毛泽东很快意识到,不能照抄照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模式,而必须摸索出符合新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于是,他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路线、原则和政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最具创造性的思想理论观点,推进了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的创新发展作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和实践贡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历史经验和理论认知,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在新历史条件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制度条件、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毛泽东积极领导进行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积累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和物质条件。也正是在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伟大实践中,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作出了中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的判断;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的全局性重大关系,创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学说;探求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在经济体制、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对外开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论断,为建设社会主义做出了重要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进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把马克思主义牢固确立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灵魂,创造性地提出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确立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确定了新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原则,积极发展最广泛的国际友好合作;等等。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包括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充实和丰富了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创立的毛泽东思想。
三、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严密、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两个不可分割的历史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毛泽东思想正是对这两个阶段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理论总结。毛泽东思想在创立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础上主要包含三方面理论:一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二是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造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三是关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作出的最伟大理论贡献,一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第一次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飞跃,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创新理论形态——毛泽东思想;二是提出并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第二次结合”的历史任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极大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第一次结合的主题是要找出中国自己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为社会主义革命做好准备;第二次结合的主题是不间断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找出一条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历史任务。创立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社会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做出的重大理论贡献。
毛泽东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创立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继续发展,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丰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和经验总结。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严密、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以前所未有的理论高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革命军队建设、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毛泽东思想都以独创理论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开花、结果。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又可理解为两个全局性和根本性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在此基础上,又可根据具体领域分为五个部分:革命军队建设;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以及党的建设理论。而毛泽东思想的基础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毛泽东哲学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基础,创造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理论宝库。毛泽东思想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简单运用,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以至世界东方的重大发展;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方面,而是在整体、在众多领域都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内容。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都做出了卓有创新的贡献。毛泽东思想不仅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乃至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其产生发展全过程和理论体系各方面的立场、观点、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集中体现和丰富发展。它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形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找出适合中国具体实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确定党团结带领人民“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中国”的战略策略,达到推动历史前进的目的。群众路线,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运用到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交流,学习国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成果。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实事求是,讲的是唯物论、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群众路线,讲的是政治立场、政治路线和根本工作方法;倘若离开了群众,实事求是只能局限在头脑中,停留在口头上,也就成了一句空话。独立自主,讲的是民族精神、自主精神和主体精神,如果一切听命于他人,跟着外国指挥棒转,就不可能制定出适合本国国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也就必然脱离人民群众,违背实事求是。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是毛泽东思想最本质的方面,起到统帅和决定性作用。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就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也就没有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充分阐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强调“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邓小平指出:“毛泽东思想过去是中国革命的旗帜,今后将永远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反霸权主义的旗帜,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习近平指出:“毛泽东思想教育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它培养的大批骨干,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毛泽东追求和倡导的中华民族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远大理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永远是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毛泽东思想包含的许多原理、原则,贯穿其中的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方法论,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普遍现实意义,现在和今后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宝库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永远是我们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作者简介:王伟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南开大学终身教授)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