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钟君: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发布时间:2023-08-01
字体: 打印
分享: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讲话和重要部署,指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不断走向深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进行了深入阐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论述,为走好中国式现代化这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提供了宏阔悠久的历史视野、深邃通达的哲学智慧、高明博厚的价值引导、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正确认识和准确理解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之势前所未有。如何认识、保持和增强各文化的主体性,成为各个国家和民族最关切的问题之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如何正确认识和准确理解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决定着我们以何种眼光看待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的重要论述,对于坚持和增强中华文明主体性,强化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五个突出特性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韵。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中华文明历尽沧桑而薪火相传、延绵不绝,是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未曾中断的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这不仅准确指出了中华文明相较于世界其他文明体从未中断的独有的连续性,也深刻揭示了中华文明面向未来、绵延不断的蓬勃生命力。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周易》云:“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后演化为成语“革故鼎新”。《诗经》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面对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中华民族总是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改革精神,改易更化、革故鼎新,不断赋予中华文明以新的生命力。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秦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西汉时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大一统政治理念,认为“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可以说,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古往今来,中华儿女格外重视国家的统一,个人、家庭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始终紧紧联系在一起,使得中华民族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始终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情结,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内在规定。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历史上,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个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交往交流交融,在文化上兼收并蓄,在经济上相互依存,在情感上相互亲近,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凝聚成中华民族共同体。同时以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在与其他不同文明的不断交流互鉴中,既繁荣发展了自身,也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华民族追求和平,文化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讲求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历史上一直与周边民族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中华文明主张“和而不同”,曾长期是周边国家倾慕、向往和学习的对象。今天的中华文明日益凸显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独特价值,致力于维护和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刻在骨子里的和平基因,使得中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二、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涵育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明立世,文化兴邦。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最新重大论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只有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度挖掘中华文化精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涵育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加广阔的历史视野、更加深厚的哲学智慧、更加丰富的价值引导和更加强大的文化支撑。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精华。连续性是中华文明区别于世界其他文明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决定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立足于自身国情,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生长出来的现代化,而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而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历史智慧极大地涵育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新性是中华文明的内在基因,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的创新之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守正创新,以“结合”这一基本的创新方式,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不断推出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既不断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也使传统中华文明换羽新生,开创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化而载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等思想传统不断涵育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创新品格,才能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守正创新的不竭动力。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涵育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统一性是中华文明的内在规定,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奋斗的结果,也是必须在团结一心奋斗中才能实现的目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一统”“天下归一”“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等内在规定不断涵育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不断凝聚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坚持兼收并蓄,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中国式现代化要靠各民族同心同向,离不开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容,德乃大”“以大度兼容,则万物兼济”“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和而不同”“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等伦理特质不断涵育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使中国式现代化在包容四海中汇聚百川之力,在兼收并蓄中交流互鉴发展。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坚持胸怀天下。和平性是中华文明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不同于充满了暴力、侵略和掠夺的西方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坚持和平、和合、和睦、和谐的价值追求,坚持合作共赢不搞零和博弈,不仅希望自己发展得好,也希望世界各国人民都能拥有幸福安宁的生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大同”“协和万邦”“亲仁善邻”“以和为贵”“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等价值取向不断涵育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能使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坚持“两个结合”的必然要求,这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巩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主体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系统全面、博大精深,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领域,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了很多新话,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世界性贡献。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前进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复兴途中的“娄山关”“腊子口”,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加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作者: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院长〈主任〉、研究员)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红旗文稿》20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