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郭建晖 熊文:媒体融合背景下红色基因传承的使命任务

发布时间:2023-06-14
字体: 打印
分享: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葆本色的精神密码,是新时代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各地考察调研,瞻仰革命遗迹,追忆革命历史,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伴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融媒体时代来临,信息传播呈现出移动化、碎片化、定制化、互动化、视觉化等特点,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为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紧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在这一背景下,如何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充分发挥融媒体技术优势、渠道优势、平台优势,更好地开发红色资源、传播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肩负起红色基因传承的光荣使命任务,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1.高举思想旗帜,着力培根铸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催生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使我们党拥有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拥有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从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一直将马克思主义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红色基因发端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包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执着追求和坚定笃行,传承红色基因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促进其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当前,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理论传播面对的整体环境、平台媒介、传播方式、话语体系等正在发生新的变化,特别是融媒体传播模式更具时效性、交互性、多维性等特点,打破了时空限制、拓展了传播渠道、丰富了终端类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传播创造了难得机遇。
  媒体融合背景下,传承红色基因,着力培根铸魂,就是要立足新形势、新技术、新媒介,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更广泛、更深入、更有效的传播,特别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红色基因的形成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其核心要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和实践淬炼出的优良作风、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等的集合,体现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指导思想、革命精神、优良传统,是共产党人永葆本色的精神密码。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革命文化等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做好做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营造红色文化传播的良好网络生态,充分发挥其培根铸魂的重要功能,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加强理论辨析、廓清思想迷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壮大主流舆论,凝聚人心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带来的不仅是一场技术上的革新,更是人类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深刻变革,人们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更趋多元,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任务之艰巨前所未有。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奋进新征程,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战略目标,更加需要坚定信心、鼓舞斗志,更加需要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红色文化是党和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历程中创造的历史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在党的百年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宝贵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些宝贵精神财富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始终是党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力量。
  媒体融合背景下,传承红色基因,凝聚人心力量,就是要用好用活用足媒体融合带来的有利条件,生动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用红色宣传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用红色文化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用红色精神培育正确价值观念,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加强劲、主旋律更加高昂。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红色内容建设,通过理念、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提高红色文化产品质量和水平,以内容优势赢得传播强势;充分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对红色文化产品的策划、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等全产业链进行智能化改造,提高生产和传播效能;打造全方位、多样态融媒体传播渠道,实现红色文化产品在不同传播平台和传播路径上的联通互动,构建跨渠道传播矩阵,不断提升信息覆盖面和到达率。
  3.坚持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融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有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90%,大多数青少年以互联网为第一信息源,青少年日益成为网络空间的重要力量。同时,敌对势力也将互联网作为主阵地,不遗余力地在网络兜售西方政治观点、价值取向,唱衰中国前途,歪曲中国历史,抹黑中国形象,撕裂中国社会,妄图在我国青少年中打开“缺口”。可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价值观念交流交锋的前沿阵地,能不能占领网上阵地,能不能赢得网上主导权,直接影响着青少年能否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人民情怀、强烈的责任担当、高尚的品德修养等,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了重要价值引领。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充分凸显了红色资源、红色基因在培育时代新人中的重要作用。
  媒体融合背景下,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发挥融媒体生动活泼、贴近受众等特点,让红色基因插上“数智”的翅膀,更好扎根网络,浸润青少年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创新红色文化内容表现形式,多生产短视频、微电影、海报图片、H5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产品,积极培育网络直播、虚拟现实、沉浸现实等新业态,增强正面宣传表现力和感染力;结合青少年兴趣爱好,推动红色基因与游戏、动漫、文创、旅游等跨界融合,通过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促进娱乐休闲与教育感化的统一;完善红色基因传承话语体系,用青少年听得懂、喜欢听的话语讲好红色故事,诠释好红色基因的丰富内涵。
  4.激发文化活力,增强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革命席卷全球,使不同文化的相互影响、渗透、融合、碰撞、冲突变得更加频繁与复杂,世界文化变革与重构的帷幕正在拉开,凸显着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的先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秉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又经过了革命战争年代的洗礼、锻造和淬炼,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融媒体的发展,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多元的传播渠道、更生动的表现形式、更具互动性的教育方式。一大批兼具时代性、思想性、艺术性的红色主题作品在网络刷屏热传,极大激发了人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有力增强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
  媒体融合背景下,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文化自信,就是要借助互联网新技术,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独特优势,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加强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利用,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收集、挖掘、修复和再现,建立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为进一步创新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夯实基础;综合运用全媒体方式、大众化语言、艺术化形式创作红色文化作品,借助融媒体传播优势,让红色文化火爆出圈、引领潮流;培育数字红色文化产业,挖掘红色文化时代内涵,大力发展数字出版、数字影视、数字视听、数字演艺等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红色文化IP产品。
  5.加强国际传播,传递中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地域和国家文化边界,降低了人们获取、利用、传播文化信息的门槛,使每一个网络终端的个体均可创建、上传、更新、分享内容,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重要契机。加强和改进红色文化国际传播工作,对于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展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媒体融合背景下,传承红色基因,传递中国精神,就是要利用网络媒体跨时空、开放性等传播特点,加强红色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把红色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推动红色文化走出去,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要善用信息技术,深度了解各国受众群体的受众画像、接收习惯、内容偏好等特点,更好推进红色文化国际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让国外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明白,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把红色文化传播纳入全媒体国际传播体系,用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网络社交媒体,发挥我国国际传播融合媒体矩阵作用,不断拓宽红色文化国际传播渠道,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加强外宣人才队伍建设,探索构建多主体、立体式的红色文化大外宣格局,积极培养适应红色文化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为红色文化国际传播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郭建晖 熊 文,分别系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江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13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