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路媛 王永贵: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论述的战略底蕴和实践深意

发布时间:2019-06-19
字体: 打印
分享: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发表了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中内含着丰厚的战略底蕴和实践深意,对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习近平新时代意识形态论述的形成审思

习近平新时代意识形态论述有其考量的现实起点、历史逻辑和发展取向,审慎研思其形成是把握战略底蕴和实践深意的破题之笔。

1.现实起点:研判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习近平新时代意识形态论述形成的现实起点,既着眼于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时代趋向,又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入新阶段的时代特征,是对二者新机遇和新挑战的辩证把握。

互联网既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带来新机遇,也带来新挑战。一方面,互联网为思想传播创设极佳条件。主要有三:互联网传播方式的广泛性扩大了思想影响力,破解了传统传播媒介和陈旧连线网络造成的传播壁垒、空间限制、资源浪费等困扰,使地球村的信息实现平面化播散;互联网传播内容的丰富性扩大了思想生命力,催生出无数个自媒体,扩充了无数个思想发源点;互联网传播载体的多样性提升了思想感染力,微平台扩散、数字传播、新媒体传输等方式扭转说教式的单向灌输为互动式的双向沟通。另一方面,互联网也给思想传播带来新挑战。互联网传播主体的任意性对思想认同度提出挑战,不乏网络暴民和网络愚民在热点舆情中鼓噪波澜。互联网传播内容的碎片化也对思想整体性提出挑战,冲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互联网传播客体的隐匿性还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提出挑战,非主流社会思潮潜藏于网络温室中,易对主导意识形态构成威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得到提升、宣传思想工作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深化、中华文化影响力日益扩大、人民群众的精神获得感不断增强……以这些成绩为基础,我们迎来了理直气壮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时代机遇,理当更好地承担起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使命任务。另一方面,意识形态领域仍有诸多羁绊。对此,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须从正反两个方面着手。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积极引导由阶段性矛盾引发的思想分化等问题,正如习近平所言: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与此同时,也要引领意识形态领域的交锋,应通过妥善处理由于发展、变革、调整等引发的思想困顿,有效化解国内外的意识形态风险,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2.历史逻辑:厘析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资源和实践经验

习近平新时代意识形态论述内蕴丰富的理论资源。经典作家关于意识形态的重要理念是其理论资源之一,正如习近平所说: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科学性,始终代表无产阶级、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思想掌握群众的根基;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实践性,不仅能够正确解释世界,驱散意识形态领域的迷雾,更能够凝聚起改造世界的力量;主张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能动性,运用理论灌输等方式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意识形态理念也是其重要的理论资源,亦如习近平所言: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例如,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以治国,倡导文化理念推行以德为先、德法并举的治理方式;内圣外王,本固邦宁以平天下,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义利之举;与时迁移以创新,主张随时而新、因事而新。

习近平新时代意识形态论述的形成也离不开丰富的实践经验积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意识形态工作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此,习近平强调,这些经验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也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其一,要明确中心任务,厘清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无论现实情况如何变化,意识形态工作都必须坚持围绕发展中心、服务建设大局,力争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其二,不能回避意识形态领域的交锋,要确保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其中一条是要正确区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对不同矛盾采取不同的策略,有效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其三,营建与物质文明相匹配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意识形态工作应借助以文教化、以价值引导、以道德感召等多种方式,增强全党全国人民的精神力量。

3.发展取向:把握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国际境遇和中国诉求

国际格局朝着创新驱动、互信合作、谋求共赢的方向演进,习近平指出:中国要发展,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创新是时代进步的重要动力,尤其是理论创新对实践发展有巨大的推动力。意识形态领域创新是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的融合。其中,理念创新以质的提升和量的丰盈为依托,手段创新以价值手段、文化手段、道德手段等为媒介,落实并贯彻于基层工作创新中。世界各国也注重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对互信合作的要求愈加鲜明。着眼于此,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拓宽各国合作的平台,丰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全球传播的叙事载体。共赢发展是全人类的美好希冀,面临许多需协力克服的难题,执拗于单边至上是不可行的。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应融通国际与国内,连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为人类发展贡献智慧。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体现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中国诉求。习近平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也随之发生转化,标示了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向。一方面,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这就要将意识形态工作贯穿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各个维度。另一方面,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来说,应通过解决好人民关心的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来重构其道德观念、价值理念和信仰追求,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二、习近平新时代意识形态论述的战略底蕴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运用战略思维对习近平新时代意识形态论述中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意识形态宣传思想工作、引导意识形态领域社会思潮方向、构建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等内容进行考量,彰显出集战略方针、战略主导、战略战术、战略支撑、战略目的为一体的战略底蕴。

1.战略方针:壮大主流意识形态

战略方针是整体战略部署的价值呈现,旨在壮大主导意识形态的主流实效,即壮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习近平关于壮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念,立足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的基本位相,诉诸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价值引领和实践指南、新发展理念的思想指引和路径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跃迁和落地生根、中国梦的话语叙事和内涵阐发等载体,以主流意识形态创新凝练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与此同时,他还从文化和哲学社会科学两个方面提出要求。其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习近平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提出要坚定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方向、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创作导向、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重要理念,以文化助力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其二,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习近平要求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坚持党对哲学社会科学智库的领导、坚持从四个伟大实践中推动创新、持续为哲学社会科学创造适宜的干事创业氛围,构建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除上述之外,习近平还提出要注重价值培育、道德熏陶、产业繁荣等其他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方略,丰富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生动实践。

2.战略主导:做强宣传思想工作

战略主导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攻方向,即做强宣传思想工作,占领舆论高地。意识形态具有天然的抽象性,其发展历程主要体现为借助思想宣传实现意识形态具象化,弥合意识形态抽象本体与现实主体的缝隙。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对这种弥合的探索就从未终止且不断深入。习近平有大量的相关论述,是对做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性探索。从基本原则看,要坚定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根本立场、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重要方向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要求等。从创新理念看,一是树立党委领导下各部门协同和全民参与的大宣传理念,协调统一战线在宣传思想工作中的行动。二是捍卫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三是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既要弘扬网络空间正能量,也要加强网络舆论治理,以双管齐下的方式培育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四是树立讲好中国故事和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世界眼光,用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将新时代主流价值向国际传播,提升中国融入全球治理的参与度和贡献率。五是注重意识形态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正如习近平所说: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以上重要论述,对做强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意义非凡。

3.战略战术:引导社会思潮方向

战略战术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回应交锋之策,要在打赢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引导社会思潮方向。习近平指出: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思潮交锋呈现出新的特点: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为复杂、影响范围更大,存在着诱发颠覆性失误的风险。特别是网络空间逐步成为社会思潮交锋的主战场,其虚拟性、开放性、大众性、主体性、虚假性加剧了社会思潮交锋的隐匿性、交互性、民粹性、攻击性、泛娱乐化。对此,习近平提出要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在现实与网络空间的社会思潮交锋中,要占领技术、舆论、人才、法治、基础设施等高位,集中力量做好澄清错误、辨明是非、教育人民、凝聚人心等工作。总体看,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领域交锋的有关论述,是敢于亮剑和善于掌舵的统一,根本目的在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坚定自信,提升其对纷繁复杂社会思潮的引导能力。

4.战略支撑:构建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战略支撑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宣传阐释之基,指向于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更加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其中,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构建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重中之重。对此,习近平要求: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具体而言,一要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说服力,不仅要以弘扬正能量的方式凝聚民族精神,更要团结人民力量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办大事的优势,培育起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精神状态。二要掌握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体现为坚持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中心、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有机统一,以领导权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共识效能。三要把握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权,不断提升意识形态治理水平,管理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导向、各级阵地、组织队伍,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架构,确保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落到实处。

5.战略目的: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战略目的是整体战略部署的价值归宿,即维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整体安全。正如习近平所说: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战略自信、战略耐心,坚持以全球思维谋篇布局,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底线思维,坚持原则性和策略性相统一,把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既要维护意识形态领域以传统安全为核心的相对安全状态,也要观照以谋求发展为希冀的非传统安全优态共存;既要维护时间维度上从过去到未来的长期安全状态,也要维护从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的多重空间安全;既要维护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内部安全,也要维护能够影响意识形态生产的其他相关因素安全。在此基础上,习近平还指出,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稳固意识形态安全的大局。具体地说,其一是以政治安全为根本,防止颠覆性失误,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抓手捍卫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权威。其二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凝聚民心民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契机,教育人民、引导人民、团结人民。其三是以经济安全为基础,维护制度权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经济规约效能。其四是以国际安全为依托,参与全球治理,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和交际网络化的世界格局中,逐步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

三、习近平新时代意识形态论述的实践深意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特质,抽象的意识形态正是在指向实践、融入实践、指导实践的进程中获得了多样的意识形态呈现方式。习近平新时代意识形态论述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地位论、信仰论、文化论、民生论、网络论、外交论、安全论等为一体,是行动着的马克思主义,内蕴着深远的实践意义。

1.体悟习近平新时代意识形态论述的鲜明特色

其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习近平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论,结合主要矛盾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在解决我国现实问题中促进主流意识形态创新,秉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精神回应意识形态领域交锋。二是坚持对立统一的唯物辩证法内核,既要坚守意识形态工作的底线,又不能触碰红线。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学会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作出最有利的战略选择。三是坚持谋求利益最大公约数的认识论,反对将意识形态差异视为阻碍合作共赢的鸿沟,积极为解决世界难题贡献智慧。

其二,鲜明的阐释风格和鞭辟入里的话语魅力。一方面体现为意识形态话语阐释的洞察力。着眼于互联网深入发展的态势,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要加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话语阐释,培育网络空间主流文化氛围、主流价值导向、主流道德涵育和主流舆论引导能力,化解网民极化带来的阶段性矛盾。另一方面体现为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感召力,它既源自历史又融合当代。就源自历史而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传播应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和道德理念;融合当代,要求意识形态话语不应是恍若隔世的自说自话,而应辅之以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叙事载体,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

其三,与时俱进的创新探索精神。意识形态工作应随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变化有所突破。习近平新时代意识形态论述的创新探索集中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意识形态功能创新,是其获得永续生机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新时代意识形态论述体现了将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等传统功能融入引导社会思潮方向、化解意识形态风险和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构建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中,体现出从单一维度向立体化融合的演进理路。二是具体的意识形态呈现方式创新,例如,习近平要求把中国梦的阐释同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紧密联系起来,使中国梦成为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生动载体。这样做有利于将意识形态的政治理念向生活层面引申,使之更加感性、具体和生动,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

2.领悟习近平新时代意识形态论述的理论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意识形态论述是党中央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深化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而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其理论意义概言之有三:一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成果进一步深化。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原则性经验得到不断强化。例如,要始终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推进意识形态理论创新、坚持提升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等,这些都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二是在四个伟大实践中凸显出意识形态理论的社会主义价值。意识形态天然代表着一定阶级、社会集团的利益,这是意识形态领域社会思潮交锋的根本出发点。习近平要求坚持两个巩固的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坚持处理好经济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关系等原则,充实了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价值属性和政治诉求。三是开辟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发展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揭示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原则性指向,阐明了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基本规定性。习近平进一步强调了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揭露谎言、战胜谬误的必要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性,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战略意义等新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逻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逻辑相结合的进一步深化。

3.落细习近平新时代意识形态论述的实践价值

思想的发展依循着实践具体理论具体实践抽象的逻辑进路,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并在这个过程中接受实践的检验。习近平曾用铁达尼克号巨轮与小帆船做对比,以此说明大国治理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并对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划出底线、提出要求,更加凸显其长远的实践价值。其一,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创新。习近平新时代意识形态论述坚持主客体治理相统一,统筹治党、治国、治世;坚持多载体治理相贯通,协调网络空间、新闻媒体、高校、军队、社群;坚持宏观治理和微观治理相结合,既强调意识形态工作应着眼于顶层设计又注重微观落实,整体提升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品质。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助力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习近平新时代意识形态论述以国际传播为依托参与全球治理,引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不断发展。习近平提出:要在国际上持续扩大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感召力,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坚持不懈、久久为功,让当代中国形象在世界上不断树立和闪亮起来,让国际共产主义的前景在全球鲜活起来。如此,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将赢得积极的舆论氛围和国际环境,为人类对美好未来的探索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网络编辑:彩虹

来源:《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