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陈崎:党的十九大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8-04-05
字体: 打印
分享: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并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我们党从90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获得的一条基本经验。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1](P22)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1](P2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建设和改革实际同时代特点相结合,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提出了许多极富创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总结了五年来砥砺奋进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括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提供了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的生机活力。

一、党的十九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发展方位判断,将科学社会主义推向新的高度

自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至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总体而言仍处于低潮之中。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作为拥有8 9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又在世界上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执政,其理论和实践自然格外引人瞩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而成了世界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当然也就脱离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和鲜活实践。早在2013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就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纳入社会主义500 年的宏伟历史画卷之中,并将其作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他再次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造和实践创新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 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 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2](P4)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判断,阐明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时代特点、直面时代课题,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视野,在总结近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特别是近5年来砥砺奋进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带来的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断。这个判断把握住了我国发展呈现出来的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认识到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充分考虑了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更重要的是,新时代要有新的思想武装,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由此应运而生。总而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但在新中国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3](P10)

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赋予科学社会主义崭新的时代内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能够不断前进,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分别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创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成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围绕着新的问题,用新的实践验证、充实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论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地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和政治保证等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其主要内容概括为“8个明确,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概括为“14 个坚持。党的十九大修订的党章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4](P5-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国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的产物。党的十九大报告阐释了新时代的科学内涵,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3](P10-11)“中国梦”“四个自信”“四个全面”“新发展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生成的理论结晶,使科学社会主义获得了崭新的时代内容。

三、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及其内在要求的概括,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概括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科学地界定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坚持两个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的前提下,改变了从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一直沿用到十八大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提法,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P11)这种新提法在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都有所变化。从需求的方面来看,把物质文化需要改为美好生活需要,反映了当我国温饱问题稳定解决、总体上实现小康之后,人民的需要在层次上有所提高,范围上有所扩大,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从供给的方面来看,从落后的社会生产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提法变化,既肯定了我国近40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来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等发展和进步,又凸显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个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总体来看,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更加密切地结合起来,准确把握了不变的关系,不是对过去提法的简单否定,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又指出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要根据这个变化来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

党的十九大的工作部署就充分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十九大报告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提出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3](P11-12)也就是说,在坚持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第一要务的同时,要贯彻落实新发展观和新发展理念,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在新发展观和新发展理念中,以人民为中心、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突出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加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保障力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鲜明地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与价值取向。党的十九大之后,这条工作思路仍会坚持下去。

四、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党建总要求和主要任务,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党的建设学说

共产党的领导是科学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指明了党建指导方针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明确了党建的主线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提出了党建的总体布局是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确立了党建的目标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十九大报告还对党的建设作了具体部署,围绕总要求提出了8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重点任务,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党的建设学说,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十九大报告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是在党建方面最大的创新。根据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政党是一种政治组织,政治建设是政党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把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来抓,强调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遵循,更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条件下保证党的团结的根本要求,也是解决党内存在的搞两面派、做两面人的突出问题,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塑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必要之举。与此相适应,十九大报告在强调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时也不是泛泛而谈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而是旗帜鲜明地提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这一新时代党的指导思想,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些理论创新和现实举措,创造了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的典范,有利于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

五、党的十九大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展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光明前景

科学社会主义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就决定了它们之间必定存在着对立与斗争。不过,在现实中这种对立与斗争固然可以通过热战、冷战等激烈形式呈现出来,也可以表现为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下借助交往与合作来施加影响,争夺民心。这就要求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改革和建设成就向各国人民展示社会主义优越性,使他们向往和选择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坚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在国际经济政治治理体系变革中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主张,在全世界面前展示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历史担当和巨大作用,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赞誉和高度认同。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3](P57-58)

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科学社会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党的十九大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集中概括为两个前所未有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3](P10)中国的稳定和繁荣,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已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找到了一条新路。与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不断彰显形成了鲜明对照的,是近年来西方国家深陷治理失效、社会撕裂、民粹主义泛滥的窘境,英国公投脱欧、奥地利右翼势力入阁等黑天鹅事件频发,社会动荡不安,西方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较量中,不但挫败了对手的和平演变图谋,坚定了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而且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络编辑:彩虹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