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浩范:浅谈马克思主义朝鲜化发展轨迹
来源:第四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坛,2013.08.16
发布时间:2013-08-31
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是一个理论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创新的过程,中国如此,其他国家也是如此。毛泽东曾说过:“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普遍真理,必须根据自己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的时代,以及具体条件结合起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为朝鲜)在朝鲜劳动党的领导下,选择了一条马克思主义朝鲜化的路线,其发展轨迹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色。
一、马克思主义朝鲜化的基本轨迹
马克思主义何时传入朝鲜没有明确的答案,也很少有人对此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和整理。大部分学者认为朝鲜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就像中国在“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一样。认为当时的历史背景和面临的诸多问题,中国和朝鲜半岛的情况基本相似,所以苏联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同样可能影响了朝鲜半岛。由于十月革命以后传入东方的马克思主义,已经是与列宁主义结合在一起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甚至还具有斯大林意识的苏联式社会主义模式。这种思想和模式,不仅对东欧国家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中国和朝鲜等亚洲国家的影响也是空前的。虽然如此,中国和朝鲜不同于东欧国家,一开始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应用问题上,并没有教条式地完全照抄照办前苏联的模式,而是结合了本国的实际情况。马克思主义在朝鲜的传播不可能完全等同于中国,由于处于完全殖民地社会的朝鲜,不可能像中国的“五四”运动一样,大范围内公开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研究,或者进行论证。只是在非常局限的范围内,部分有识之士对此进行秘密的研究,当然这些先觉者们的认识水平也是相当有限的。由于当时朝鲜半岛所处的形势,大部分进步知识分子的主要精力并不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探究。此时还处于支配地位的、以金日成为主的“新时代共产主义者”(새일대 공산주의자)革命组织(最初的组织名称为“ㅌㄷ同盟”,即“打倒帝国主义同盟”(태도제국주의동맹)),开始在朝鲜半岛政治舞台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据有关南北朝鲜学者们的观点来看,虽然金日成在中国接收了马克思主义,但并不是说金日成接受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共产党的视觉是完全一样的。由于“打倒帝国主义同盟”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全人类共产主义,因此这个组织必然要与马克思主义理念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同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争取朝鲜的解放与独立。如此而言,金日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动机是应该是“民族独立”,所以金日成所主导的革命斗争活动不同于苏联和中国,具有自己的特色。第一,苏联和中国都非常重视共产党的建设,而金日成并没有重视组建朝鲜共产党。朝鲜共产党是光复以后的1945年10月10日组建,这在共产国际运动史上比较罕见的。第二,中国共产党比较重视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路线,而金日成更关注民族统一战线。第三,中国共产党是以井冈山为革命根据地,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而金日成则在国外建立根据地,采取了从国外“进入”国内的革命路线。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朝鲜化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其马克思主义朝鲜化的发展轨迹自然就不同了。在这里,我们结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朝鲜劳动党党规”,根据时间的顺序来进一步考察马克思主义朝鲜化的基本轨迹。
1948年9月8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一天,朝鲜通过了第一部《人民民主主义宪法》,在这个宪法法中并没有明确指出宪法的指导思想。而在1956年4月23-29日召开的朝鲜劳动党第3次大会上制定的“朝鲜劳动党党规”第1条中,第一次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在1961年9月11-18日日召开的朝鲜劳动党第4次大会上,《党规》序文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抗日武装斗争的革命传统”作为指导方针。1970年11月2-13日日召开的朝鲜劳动党第5次大会上,《党规》序文中改成“马克思-列宁主义+金日成主体思想”作为指导方针。两年后,1972年12月27日修改的《宪法》第4条中明文规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主体思想”作为宪法的指导思想。在1980年10月10-14日召开的朝鲜劳动党第6次大会上,《党规》序文中和30年以后开的2010年9月28日召开的朝鲜劳动党第3次党员代表大会上,《党规》序文中把都把“金日成主体思想”作为指导方针。其间,在1992年4月5日修改的《宪法》第3条和1998年9月5日修改的《宪法》第3条中,把“主体思想”作为宪法的指导思想。但是,在2009年4月9日通过的《关于修改和补充朝鲜社会主义宪法》的第3条中,规定“主体思想+先军思想”为宪法的指导思想。而2012年4月11日召开的党的第4次党员代表大会《党规》序文中把“金日成—金正日主义”作为指导方针。并在2012年4月13日修改的《宪法》第3条内容上虽然没有变化,但是在宪法中已明确了“金日成—金正日主义”,并将宪法的别名由原来的“金日成宪法”变为“金日成-金正日宪法”。
归纳和整理马克思主义朝鲜化的发展道路,其基本轨迹是: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接受和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主体思想——主体思想——主体思想+先军思想——金日成-金正日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朝鲜化的标志:“主体思想”
如前所述,朝鲜劳动党成立于1945年10月10日,劳动党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确立自己的指导思想,而是主要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性。到了1956年4月召开的朝鲜劳动党第3次大会,第一次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1970年11月召开的朝鲜劳动党第5次大会上,“马克思-列宁主义+金日成主体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方针。1980年10月10-14日召开的朝鲜劳动党第6次大会上,把“金日成主体思想”作为指导方针。朝鲜主体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体系化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在朝鲜的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也是朝鲜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解读,更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朝鲜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朝鲜化的确立。主体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性发展过程中,独创的革命思想,尤其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思想与辩证法思想。由于主体思想理论化、体系化的过程中,更多地接受了马克思和列宁的思想,因此,朝鲜认为主体思想就是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和列宁的思想。1982年3月31日,金正日为了纪念金日成诞辰70周年全国主体思想讨论会议,特意发来的“关于主体思想”(주체사상에 대하여)一文中,高度概括了主体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意义。金正日认为,主体思想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世界观,是根据朝鲜革命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发展的。在1985年出版的《主体思想丛书》(주체사상 총서)10卷中的第1卷《主体思想的哲学原理》(주체사상의 철학적 원리)中,金正日又提出了“主体思想不仅继承了先行的思想,而且在质的方面赋予了新内容的思想。在思想内容与构成上,只有能够带来革命性转换的思想,才能带来更新、更高的人类思想发展阶段。也就是说,金正日认为金日成的主体思想,就是创造性地应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朝鲜革命和建设事来结合起来,具有朝鲜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那么,金日成主体思想的起源在哪里?也就是说,主体思想何时提出的?这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朝鲜化的起点问题。对于这个问题,金正日在“关于主体思想”(주체사상에 대하여)一文中认为,1930年6月在卡伦召开,并成立“打倒帝国主义同盟”的主要负责人会议上,金日成所做的“朝鲜革命的出路”(조선혁명의 진로)演讲为起点。也就是说,朝鲜认为,金日成主体思想的起源与朝鲜的革命传统连接在一起,并认为主体思想是由金日成提出的重要思想。金正日指出,“主体思想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种领域中,金日成在领导过程中深化和发展的。朝鲜革命的历史,就是在长期艰苦的朝鲜革命实践过程中,金正日创始了主体思想,完成了独创的思想理论体系的历史”然而,大部分韩国学者则认为,主体思想的起源应该是1955年12月28日,金日成在一次在党的宣传工作会议上,发表了“思想事业中克服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并且要确立主体”的演讲中,首次明确使用了“主体”一词。金日成说:“我们党的事业的主体是什么?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并不是做什么其他国家的革命,而是在做朝鲜的革命。这个朝鲜革命就是我们党的思想事业的主体。”同时,还指出:“在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中,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的同时,必须要根据我们国家的具体条件,并符合我们民族的特性,创造性地运用。”而对于最初使用“主体思想”一词也有一些争论,大部分学者认为应该是从1961年9月召开的朝鲜劳动党第四次大会以后。而一些韩国学者则认为,应该是1962年12月19日的《劳动新闻》论评(논설)与1963年4月18日金日成的一次演讲。区别于马克思主义,使“主体思想”理论开始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的时间,大概是1967年6月召开的朝鲜劳动党第4届16次大会。在这个大会上制定了“确立党的唯一思想体系的十大方针”(당의 유일사상체계확립 10대 방침),决议把金日成的革命思想来统一党和社会。也就是说,从这个时期开期,朝鲜开始系统地整理和研究金日成的革命思想。在1972年4月召开的“朝鲜社会科学者大会”上,朝鲜劳动党秘书杨享燮(音)在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坚决拥护、解释和广泛宣传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的革命思想”演讲。在这个演讲报告内容来看,当时已经基本明确了主体思想的基本核心内容,并基本完成了主体思想理论体系化。文中指出,“这个时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金日成的同志的革命思想是以主体思想为基础的,而伟大的主体思想则是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革命思想的精髓,并贯通整个思想体系与内容的根本思想。”朝鲜普遍认为,最初正式发表朝鲜主体思想的哲学理论体系是在1973年6月,在金日成放送大学校(김일성방송대학교)关于《主体思想》讲议稿。1974年2月,金正日在党理论、宣传人员的关于“关于在理解主体思想中提出的几个问题”谈话中,又提出了主体哲学新的哲学根本问题和哲学原理,以及关于对人的规定等。1980年10月召开的朝鲜劳动党第六次党员大会的“纲领”中,把第五次党员大会的纲领——“创造必地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体思想”,改为把“主体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从此,标志着“主体思想”代替“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指导朝鲜劳动党和朝鲜社会主义的唯一思想。之后,1982年3月31日,金日成诞辰70周岁纪念召开的“全国主体思想讨论会”上的“关于主体思想”,以及1985年,为了纪念朝鲜劳动党建党40周年发行了《伟大的主体思想10卷》,完成了主体思想的体系化。
1955年开始到1967年,朝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创造性地应用于朝鲜的实际情况的话。同样,这个时期又是朝鲜为了确立主体思想理论的体系化,以及为之实践的试验过程。而1967年至1973年为至,经过理论研究的准备期,主体思想成为一个思想理论体系。从此以后,陆续研究和完成了主体哲学思想,并在1985年完成了主体思想的体系化。主体思想理论的体系化,以及主体思想成为朝鲜的主要意识形态,并指导着朝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朝鲜化取得了标志性成果。
三、马克思主义朝鲜化的发展:“先军政治”
随着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圈体制的转换和金日成的逝世,以及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给朝鲜社会带来一系列的国内外问题。此时的朝鲜需要能够超越以“共产主义社会”为理念的主体思想来引领朝鲜人民,以此给面临危机的朝鲜人民带来新的希望,这个思想就是金正日的“先军思想”。先军思想是主体思想在朝鲜的进一步升华,是朝鲜劳动党和人民根据当时的国内外形势选择的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在朝鲜的进一步发展。
“先军思想”的前身是金正日所提出的“朝鲜式社会主义”(우리식 사회주의)和“红旗思想”(붉은기 사상)。“朝鲜式社会主义”主要强调朝鲜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并强调社会主义理念的正当性、科学性。1991年金正日发表了题为“人民大众为中心的朝鲜式社会主义必胜不败”(인민대중 중심의 우리식 사회주의는 필승불패이다)一文。文中把朝鲜式社会主义概念规定为,领袖-党支部-人民大众团结一心的社会主义,并论述朝鲜式社会主义不同于与苏联和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具有科学和优越的体制。1992年,金正日又发表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历史教训和我们党的总路线”,文中总结了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陈营的转变归结为,一是没有真正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应该是人民大众;二是没有充分表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差异,没有能够一贯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三是官僚主义滋生和漫延,导致人民对党和国家的信赖,破坏了人民大众的团结和统一。金日成逝世不久,1994年12月又发表了“社会主义是科学”(사회주의는 과학이다)的论文。认为科学的朝鲜式社会主义优越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因此,要树立科学的朝鲜式社会必胜的信念。“红旗思想”是1994年7月8日,面对金日成逝世以后朝鲜社会面对的国内外形势,尤其是人们开始担心朝鲜能不能像东欧那样无法继续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抉择”之时,金正日要求“红旗”要更加坚定地飘扬。1995年8月28日,朝鲜《劳动新闻》刊登了一篇题为“高举红旗”的论文。文中指出,红旗代表共产主义者最美好的理想和希望,要树立为之献出青春和生命的信念。这种“红旗”逐渐发展为“红旗精神”、“红旗哲学”和“红旗思想”。1997年《劳动新闻》新年共同社说(신년공동사설)中,进一步明确了有关红旗思想的定义,其核心是对伟大领袖的绝对的忠心,以及与领袖的共命运。在红旗思想中充分体现主体思想的革命原则,并强调金正日继承了金日成的革命思想。到了1998年的下半年,红旗思想基本上完成了它的使命,即金正日能够顺利地继承了金日成的革命事业。根据朝鲜革命的具体需要,取而代之的是相对于红旗思想更具有强势的“强盛大国论”,同时开始出现了“先军”的概念。也就是说,从这个时期开始,朝鲜从“主体思想”逐渐转变为“先军思想”。“主体思想”到“先军思想”的转变,并不是说“先军思想”来代替“主体思想”,而是“先军思想”继续和发展了“主体思想”。
“先军思想”一词,第一次是在1997年的一篇文章“先军后劳”(선군후로)开始,经过1998年以金正日“先军政治”,经过2003年通过《劳动新闻》共同社说中得以完成。在1998年4月5日,庆祝金正日国防委员长上任5周年纪念报告中指出,金正日的思想是“独创的重视军队思想”(독창적인 군중시사상),认为“军队就是人民、国家和党”。在2003年1月1日的《劳动新闻》中则指出:“全体党员和劳动者,把先军思想和路线作为生命与斗争的座右铭,作为绝对不变的真理。”2003年2月,在金正日诞辰61岁生日前久,一些人开始使用“先军太阳”一词。2003年3月21日,在《劳动新闻》第一次把“先军思想”规定为继承“主体思想”理论与实践的业绩的思想。《劳动新闻》2004年2月5日中,把先军思想规定为“主体思想最大的威力和永远的生命力,依靠先军思想更具有强有力的保障。”2005年又开使用“金正日的先军朝鲜”,这与相当年“金日成的主体朝鲜”是一样的,标志着从金日成“主体思想”转换为金正日的“先军思想”。而且“先军政治”成为了朝鲜式社会主义永恒的生命线,因为军队和人民团结起来的力量是任何力量也破不了。并认为由金正日将军的先军政治、先军领导,军民一致、军民大团结是今天朝鲜社会的根基,使国家富强的大高潮进军中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动力。
总之,朝鲜认为“先军政治”是金正日根据朝鲜所处的国内外形势而提出的重要思想,是金正日继承和发展了金日成的“主体思想”的重要成果。认为先军思想的基础在于主体思想基本原理,是唯一能够解决朝鲜社会问题的最革命的思想。先军思想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金日成的主体思想,而且影响了当今朝鲜社会主义国家和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因此,“先军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朝鲜化的进一步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朝鲜化“主体思想”的另一个标志性成果。
四、马克思主义朝鲜化的升华:“金日成-金正日主义”
朝鲜在金日成诞辰100周年之际,新当选的朝鲜劳动党第一书记、朝鲜国防委员会第一委员长、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正恩于2012年4月6日发文《竭诚拥戴伟大的金正日同志为我们党永远的总书记,出色地完成主体革命事业》,他在文中郑重宣布:朝鲜劳动党的指导思想更改为金日成—金正日主义。2012年4月11日召开的朝鲜劳动党第四次代表会议又通过了《关于修订朝鲜劳动党章程》的决议,虽然在决议中仍然规定金日成是永远的领袖,主体思想是指导思想,但是文中指出:“朝鲜劳动党把伟大的金日成-金正日主义作为唯一指思想的金日成-金正日政党,主体型革命的政党。”确认了金日成—金正日主义作为朝鲜劳动党的惟一指导思想的地位。党代会后的第二天,通过《朝鲜中央通讯》明确表示,金正恩要继承这种主义,而且这个主义开始在朝鲜应用于现实的政治生活中。金日成—金正日主义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不仅要决心继续走“主体思想”和“先军思想”的路线,而且在这个主义的背景下要树立金正恩的领导地位,增强其在党和国家,以及军队中的影响力,从而以金日成-金正日-金正恩思想体系来进行朝鲜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建设。
金日成-金正日主义的提出并非这一次是首次,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金日成的“主体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一道成为党的指思想方针之时,金正日就提出了有关“金日成主义”想法。金正日认为,金日成主义是这个时代的基本思想,是以数千年人类历史的智慧积累而形成的、科学的主体思想为基础的。金日成主义不仅是现时代唯一的指导思想,而且代表着人类的未来。并且在1971年的秋天,金正日在三池渊附近休养期间,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质疑为什么金日成主义还没有“正式化”的问题。1972年修改的宪法中,朝鲜“摒弃”马克思-列宁主义,把主体思想成为朝鲜唯一的思想理念。1974年2月,金正日发表了题为“为了在全社会金日成主义化,党的事业面临的几大课题”(온 사회의 김일성주의화하기 위한 당사상사업의 당면한 몇 가지 과업에 대하여)的演说。此次演说中,金正日不仅提出了金日成主义,而且从此开始金正日党内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发言权”。与此同时,金正日通过1974年4月发表的“关于在理解主体思想中提出的几个问题”(주체철학의 이해에서 제기되는 몇가지 문제에 대하여)和1976年10月发表的“关于正确认识金日成主义的独创性”(김일성주의의 독창성을 옳게 인식할 데 대하여)等论文,重点介绍了金日成主义的伟大性和独创性。在1980年10月召开 的党的第六次大会之后,金正日不仅成为了金日成的接班人,而且掌握了主体思想的“解释权”。从而在1982年3月发表了“关于主体思想”(주체사상에 관하여)一文,全面而系统地揭示了主体思想的理论体系。从此以后,金正日围绕着金日成主义陆续发表了一些重要文章,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朝鲜始终没有把“金日成主义”公开化。而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金正日在朝鲜劳动党内和朝鲜国内地位的上升,出现了金正日主义的概念,并在一些宣传和文件中被称为朝鲜劳动党的指导思想,但金正日本人始终拒绝将党的指导思想与其名字联系起来,而仍然强调“主体思想”作为朝鲜劳动党惟一指导思想的地位,且朝鲜劳动党也没有修改党章确认其为党的指导思想。因此,同金日成主义一样,金正日主义也是一个“非正式的概念”。当然,朝鲜还没有以金日成-金正日主义的视觉,系统地重新解读主体思想和先军思想,也很少把主体思想和先军思想联系起来,做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来研究其主义的成果。
重点考察2012年4月以来的朝鲜劳动新闻,不难发现朝鲜在金日成-金正日主义的旗帜下,构建新的马克思主义朝鲜化体系,就是继承“金日成-金正日主义”的金正恩领导体制。朝鲜劳动新闻指出,金日成-金正日主义是朝鲜劳动党永恒的指导思想,是争取社会主义事业最后胜利的斗争旗帜。朝鲜人民应该把金日成-金正日主义当作生活和斗争的唯一信条,把社会主义强盛国家建设只按照两位伟大大元帅们的思想和意图进行。敬爱的金正恩同志是领导的中心、团结的中心,把一切命运和未来完全寄托于他。认为金正恩具有非凡的政治实力、出众的领导力和崇高的德望,使之成为有力地促进强盛国家建设事业的根本源泉,并在我们党内确立了敬爱的金正恩同志的唯一领导体系。朝鲜劳动党要在敬爱的金正恩同志的领导下,高举金日成-金正日主义旗帜把强盛国家建设的千百万军民的斗争引向百战百胜的道路。敬爱的金正恩元帅把金日成-金正日主义当作我们党和革命的永恒的指导思想,把实现全社会金日成-金正日主义化作为我们党的最高纲领,是在实现领袖永生事业和在主体革命事业中值得大书特写的历史性事件。总之,金正恩主张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继承和发展金日成、金正日开辟的自主道路、先军道路、社会主义道路乘胜前进。
金日成-金正日主义的提出,应该说是经过金日成“主体思想”和金正日“先军思想”以后,马克思主义朝鲜化的又一次重大的“突破”。虽然朝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从宪法和党规中“摒弃”,但是,“金日成-金正日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和朝鲜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有效结合和运用实事是无法否认的。“金日成-金正日主义”的提出,意味着朝鲜继续沿着金日成、金正日的既定方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金正恩的领导体制下,把马克思主义朝鲜化进一步“升华”。
总之,马克思主义在金日成、金正日等朝鲜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经历了一个理论创新的过程和实践创新的过程。朝鲜人民结合他们国家的历史背景和具体情况,选择了一条马克思主义朝鲜化的路线。金日成“主体思想”的体系化,以及主体思想成为朝鲜的主要意识形态来指导着朝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朝鲜化取得了“标志性成果”。金正日“先军政治”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金日成的主体思想,而且影响了当今朝鲜社会主义国家和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是马克思主义朝鲜化的进一步“发展”。“金日成-金正日主义”的提出,意味着朝鲜坚持金日成、金正日的既定方针,在金正恩的领导体制下,把马克思主义朝鲜化进一步“升华”。
参考文献:
1.宫玉涛,朝鲜:从“主体思想”到金日成—金正日主义,世界知识,2012年11期
2.朴现材(朝鲜和平与裁军研究所外事部部长),朝鲜人民敬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的简历,现代国际关系,1997年10期。
网编: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