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理论大众化的实现路径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发布时间:2011-09-21
字体: 打印
分享: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无论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还是发展的质量和品质,都呈现出前所没有的态势。在这种态势下,新问题、新难题、新课题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解决实际问题。在中国,在我们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论如何走向大众化这一时代命题成为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钥匙。刘云山同志说:“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热点难点增多势所必然,人们思想困惑增多也在所难免。这迫切需要加强思想舆论引导,加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宣传普及,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阐释,大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架起理论与群众、政策与百姓之间的桥梁,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热点难点,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化解热点难点。”下面,我从大局思想和世界眼光、群众立场和百姓语言、实事求是和开拓进取、知行一致和普及提高四个方面来谈一下理论如何走向大众化即理论走向大众化的实现路径这个问题。

  大局思想和世界眼光

  人总是既要对自身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又要对外部世界进行不间断地观察。国家也是如此。一个国家既要对国内的发展进程、发展道路、发展经验进行全方位地认识与把握,又要对国外的发展思路、发展动态、发展方式进行立体式地解读和借鉴。理论也是如此。一个科学的理论既要在国内发展的过程中显示出其强大的魅力,又要在世界发展的层面中体现其鲜明的特色。理论大众化,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就是要在显示自身强大魅力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开拓进取,就是要在体现鲜明特色的过程中吸纳精华、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在总结中国发展经验和开拓进取的过程中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要树立一种大局思想。“文革”结束后,人民群众强烈要求改革要求开放,并且还要求深化这种改革深化这种开放。党和国家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遵循人民群众的意志,不仅作出了改革开放这个重大的历史决策,还将这个决策付诸实践并将其推向发展的纵深处。这个过程中,我们经过实践活动和经验总结,确立了经济建设为中心、科学发展为护翼的大局思想。正如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所说:“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既呼吁这个大局思想的诞生,又为这个大局思想所服务。只要牢牢把握住这个大局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就永远是有大地根基和泥土气息的。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世界范围内体现自己鲜明特色和吸纳精华的过程中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要具有世界眼光。一个国家的发展,当然需要强调自身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的能力,同时,还需要与外部建立联系,也就是说要拥有世界眼光,这样才能更好地关照自己的得失,才能更清晰地明白自己在国际中的位置,才能为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还关系到世界的整体发展与不断进步。我们站在这样一个高度来看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在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上,以包容的开放的心态来吸收国际上一切文明成果,来充实和完善自己。温家宝同志说:“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已经把世界连成一体,文化的发展将不再是各自封闭的,而是在相互影响中多元共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人类文化贡献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她吸收外来文化的能力和自我更新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兼顾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对自身的不断发展进行认真的长远的思考,进而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

  群众立场和百姓语言

  理论总是为现实服务的。只有为现实服务的理论才能够葆有新鲜活泼的底色。马克思主义理论更是强调这种为现实服务的精神。它的为现实服务集中地体现在为人民群众服务身上;它的为人民群众服务在思路措施方面集中地体现在运用百姓语言身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站稳群众立场、明晰百姓语言。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着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而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时代命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更是历史的推动者。没有人民群众,历史的发展就失去了源泉基础;没有人民群众,历史的发展就失去了创新活力。李瑞环同志说:“我们讲历史,讲发展,讲创造,都离不开人民群众这个历史发展和社会改革的动力,离不开人民群众这个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只有充分尊重人民群众这个“动力”作用,只有充分理解人民群众这个“主体”地位,我们就不仅会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结出丰硕的果实,还能够让马克思主义真正实现“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吸纳和运用百姓语言来实现对这个课题理解的深化。我们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现实、指导群众的过程中,认识到了这个理论的重要性是不够的,认识到这个理论的服务对象的重要性也是不够的,还要让这个理论在百姓生产生活中扎根生存,这就需要运用百姓能够喜闻乐见、接受理解的群众语言来丰富这个理论。习近平同志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不能和群众谈心,你说的话群众听不懂,怎么会有感召力?怎么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言语交流如此,理论宣传亦如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抽象的,然而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又是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深刻的,然而在指导群众的过程中又是鲜活的;马克思在主义理论是严谨的,然而在指导现实的过程中又是灵动的。“具体”、“鲜活”、“灵动”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向“大众化”的鲜明特征,也是运用和吸纳百姓语言的结果。

  实事求是和开拓进取

  理论总是因其拥有自身独特的品质才能够不断地撞击人类的灵魂,不断地推进社会的进步。马克思主义理论因为具有了实事求是和开拓进取的品质力量,才会在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体现其巨大的理论价值。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就是要坚守实事求是和开拓进取的理论品格,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茁长成长的一大法宝,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的题中之义。理论如果不在实践中被检验,那么,它只能是书斋中的玄思冥想,只能是憔悴的温室中的花朵。理论要经得起检验,要敢于面对现实的考验,要勇于担起改造世界的责任。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被认为是科学的正确的,关键就在于它能够联系现实、联系实际。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检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只有这样做了,才有可能正确地或比较正确地解决问题,而这样地解决问题,究竟是否正确或者完全正确,还需要今后实践来检验。”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想实现大众化,就是要牢牢把握实事求是这个原则不动摇,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去完善和提升自己理论的品质,去壮大和增强自己理论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开拓进取的精神完成了对自身理论品格的改造,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了更多的丰富的时代的新内容。理论具有时空穿透力,说明了这个理论的思想魅力;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说明了这个理论的科学品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兼具这种思想魅力和科学品性的集合体。要想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要保持这个理论的经典性内容,还要根据时代和国情来发展它的思想。这就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了更多的贴近“当下”、贴近“时代”、贴近“国情”的内容。胡锦涛同志说:“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里的“理论创新”以及它所展示的“三个特色”连同“开拓进取”一起构筑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质的规定性。

  知行一致和普及提高

  理论在指导现实和服务生活的过程中总是有其方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具体实践中、社会生活中因为其辩证的思维方式而得到了学者和群众的认可,最终不断地实现着自身的提高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个角度来看,“知行一致”和“普及提高”就是这种辩证思维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在于这个命题提出的科学性和时代性,更在于这个命题的“行”也就是实践的过程。我们说,“知行一致”讲得就是这个道理。再好的理论,哪怕它是科学的正确的,没有“行”的动作和过程,就不能阐释它为什么是科学的正确的,也不能回答它怎样的当代化大众化。著名学者汤一介说:“知是行的主导,行是知的体现;知是行的开端,行是知的完成。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两者不能分离,它是一个统一的过程。”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符合时代发展和国情需要的理论产品,这个理论产品正是因为其在“行”的过程中被证明了是正确的科学的,才被总结归纳乃至提出,进而通过系统的理论论证,再次投放到“行”的过程中。这样才是“知行一致”的真正体现。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在于这个命题提出的当下性和群众性,还在于这个命题的深入性和深刻性。“当下性”和“群众性”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普及的地方,“深入性”和“深刻性”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提高的地方。这里就涉及到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想扎根群众世界,就必须以自身“接地气”的方式在人民群众中得到“普及”。如果马克思主义理论只做到了这种“普及”,那还不够,因为这是理论大众化的第一步,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到“提高”。只有在“普及”的基础上进行这种“提高”,才会使得这个理论不仅有“生活气息”,还要有高度概括提炼的“理论气息”。任何只注重一方面的“大众化”,都不是科学的“大众化”,都会走向死胡同。

  理论大众化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命题的提出,不仅关系到我们立国思想命脉的延续和发展,也关系到执政党执政能力提升和增强,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维护和保持。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我们要紧紧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科学发展,共创和谐社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深化和完善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个命题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责任编辑: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