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昀: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中的贫困问题
贫困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涉及深刻的社会问题。美国作为世界发达强国,存在严重的贫富分化和贫困问题。特别是美国底层充斥着数量庞大的贫困群体,贫富差距持续扩大。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表面繁荣之下,隐藏着严重的社会危机。为解决社会危机和矛盾,美国政府提出包括反贫困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但由于长期不平等的体制性根源难以得到解决,美国的贫困、失业导致的系列社会问题相互联系且长期存在。
第一,贫困成为美国社会痼疾。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实力空前强大。但不容否认的是,在这个发达、富有的国家中存在严重的贫困问题。1962年,美国学者迈克尔·哈林顿在《另一个美国》一书中,揭示了在富裕的美国光环背后,实际上还存在着一个贫困的美国,他呼吁人们多去关注那些一向被忽略的贫困人口。黑人贫困就是其中最为显著的问题之一。美国黑人由于长期被奴役、受歧视,受教育的机会远远低于白人,使得他们文化程度低下、缺少谋生技能。很多黑人从事白人嫌弃的低收入工作,大多处于贫困状态。黑人的失业率总是高于白人,高居不下的失业率更使得众多黑人失去了经济上的独立。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处在美国社会底层,世世代代居住在贫民窟中,备受失业、吸毒、暴力、恶性犯罪的困扰和折磨。这些都构成了美国黑人贫困的重要原因。
另外,由单身母亲家庭造成的贫困现象成为美国贫困问题的又一焦点。美国社会学家黛安娜·皮尔斯在研究1950—1970年美国贫困问题时发现,贫困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她将这一现象称为“贫困女性化”。“贫困女性化”不仅体现在收入和物质层面,而且体现在资产、健康、教育、心理和精神等诸多层面。“贫困女性化”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这些长期生活在贫困中的妇女及其子女。美国社会中的“贫困女性化”现象非常突出,1950—1960年,美国单亲家庭比例和数量不断增加,单身母亲家庭占据其中的绝大部分。以女性为户主的单亲家庭,生活处于贫困状态的可能性是双亲健全家庭的3倍。单身母亲既要养育子女又要外出工作养家,微薄的收入难以维持她们自己和孩子们的生活。据美国人口调查局的数据显示,1959年,女性户主贫困家庭数量占全国贫困家庭数量的23%;1965年,这一数字上升至28.5%。
第二,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贫困。由于贫富分化问题日趋严重,美国民众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大降低。而在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传统下,黑人等少数族裔在工资收入方面也遭到更多不公正的对待,这也导致他们在贫困人口中的比例远高于白人。这一时期,美国各大城市连续爆发了数百起大规模的种族冲突和骚乱。在美国政府看来,都市贫困是造成20世纪60年代美国城市骚乱的主要原因之一,面对种族冲突、都市骚乱、贫困和道德失序,美国政府被迫做出反应。
1964年,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宣告“向贫困开战”,从而拉开了美国历史上大规模反贫困战争的序幕。约翰逊将他的改革工程称为建设“伟大社会”的改革,其核心思想是利用联邦政府的权威和资源来改进美国社会的生活质量,使更多的人能摆脱贫困。约翰逊为根除贫困所做努力的核心是1964年《经济机会法》。以此为宗旨,约翰逊政府通过不断扩大教育与培训的方式,试图将解决结构性失业、提高劳动力素质的政策,转变为以消除贫困为终极目标的福利性社会政策。根据该法案,美国创立经济机会局,组建职业培训团,为那些既贫困又没有一技之长的年轻人提供教育和培训。约翰逊认识到,教育是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方式,于是,他督促国会通过了60多项教育法案,其中包括1965年中小学教育法。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由联邦政府对中小学进行普遍援助的法律,使用教育经费资助公立以及私立学校中的贫困学生。约翰逊还提出医疗补助计划,对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人和残疾人提供免费医疗保健,其费用由联邦和州政府分担。针对单亲贫困妇女问题,约翰逊政府出台了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援助计划,试图通过提供现金救助的方式,来缓解贫困单身母亲的困境。
美国政府试图通过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措施来解决大规模的贫困问题,该计划也成功地将20世纪60年代美国贫困家庭的比例从22%降至13%。美国自认为可以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和基本补助来彻底解决贫困问题,但在现实社会中是无法实现的。贫困问题是困扰美国社会的一个痼疾,通过一些改革措施来缓解弱势群体的生活窘境也只能是隔靴搔痒,无法从根本上予以消除,很多美国底层民众尤其是黑人仍然处于持续贫困且不断恶化的状态之中。
第三,贫富差距持续扩大。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财富急剧增长,拥有数十万美元财产的富有者数量迅速增加,巨额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富豪手中。随着贫富差距愈加明显,美国社会呈现出越发严峻的阶层固化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以产业工人为代表的白人蓝领阶层的衰落。许多美国人感到焦虑,他们获得工作机会已不再容易,其父辈的美国梦在新一代身上也难以得到实现。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帕特南在《我们的孩子:危机中的美国梦》一书中对美国社会日益扩大的不平等鸿沟表示忧虑,认为在美国阶层流动几近停顿,美国梦已处于危机之中。
长期以来,美国以“山巅之城”自居,把自己视为奉行自由、平等、民主理念的典范。美国《独立宣言》称,“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社会权利涉及一系列与公民经济安全和社会保障相联系的权利,其中特别包括在人们无助时获取政府救助支持、能够拥有良好的医疗保障和安全居住环境的权利。美国进步主义运动时代的思想家赫伯特·克罗利曾指出,“政府不是代表某个人或某群人的利益,而必须代表全社会的利益。如果政府只是保护一部分人的权利,必然牺牲社会上大部分人的利益。因此,民主的前提是所有群体的利益都能得到代表”。
面对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以及由贫富差距带来的各种社会矛盾,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所谓的“机会平等”口号产生了质疑。美国人曾经津津乐道的穷孩子通过自身的勤奋努力而获得成功、跨越社会阶层变为社会精英的美国梦,也越来越不易实现。
(作者系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网络编辑: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