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动态
来源:《理论探索》2011 年第 3 期
发布时间:2011-07-19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经济危机已持续三年之久,2010 年上半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标志着这场经济危机的中心从美国转移到欧洲,危机风暴继续向全球蔓延。普通民众为危机买单的现实,在资产阶级代理人政府以牺牲人民的利益为代价来挽救垄断资本家的救市方案中暴露无遗。为了进一步转嫁危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向社会主义国家打响了贸易战、货币战,加强了对社会主义运动的遏制。面对世界局势的风云变幻,社会主义国家采取财政刺激计划和改善民生的方案,确保经济平稳增长,通过巩固自身实力来防止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许多国家的共产党则就经济危机的最新发展、资本家及其代理人的就市措施发表见解或声明,同时带领人民群众通过罢工、示威游行等方式反对政府的紧缩方案。
一、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平稳增长,抵御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古巴在 2009- 2010 年间都实现了经济的平稳增长。据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古巴各国的统计局网站和经济报告显示,2009 年五国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达到9.2%、6.5%、7.6%、3.7%和 1.4%。在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受到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零,甚至为负的情况下,社会主义国家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社会主义高效调配资源、合力解决重大问题的制度优越性。这次经济危机也凸显出中国和越南原有经济增长方式的弊端,例如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居民消费贡献率明显偏低,人民群众并未完全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世界排名靠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会主义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排名仍然十分落后。要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靠内需拉动,就必须缩小收入差距,增加国民经济分配中劳动收入的占比。以日本和韩国为例,日本经济于 20 世纪 60年代起飞,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从 70 年代开始扭转;韩国经济于20世纪 70 年代起飞,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从 80 年代开始扭转。不过当时日本和韩国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固然有其实施成功的产业战略和收入分配机制的原因,但是美国扶持日韩以遏制苏联和中国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从这个角度说,社会主义国家目前身处的外部发展环境并不如日本和韩国有利。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只是暂时抵御住了经济危机的冲击,未来这些国家仍然需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为捍卫社会主义的胜利果实并争取新的发展成就而艰苦奋斗。
二、社会主义国家对未来变革方向的探讨
中国和越南在实行市场化取向的经济改革后,经济高速增长,但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贫富差距扩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腐败盛行、社会道德滑坡等问题。对于未来的改革,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可以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如刘国光在《用马克思主义总结 30 年历史经验》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各项政策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正、反、合过程,只有不断地对一些新矛盾进行新的反正,才能在更高层次上转向新的综合。不坚持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没有出路;市场化走过了头,也没有出路。张维迎在《市场化的逻辑》一书中则认为,当前改革中的种种问题并不是市场化的必然结果,而是市场化不彻底的结果。不承认这一点,就无法把市场改革进行到底。这次危机与其说是市场的失败,倒不如说是政府政策的失败。
越南于 2011 年 1 月召开了越共十一大。十一大召开之前越南国内理论界对于越南社会主义今后的走向问题,存在激烈的争论,越共党内也存在多种不同意见。以原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阮德平为代表的一派明确表示反对瑞典模式,认为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在越南没有前途;不少越南理论界人士则认为瑞典模式值得借鉴。近年来,越南对民主社会主义和公民社会的研究兴趣浓厚,曾多次组团考察瑞典和其他欧洲国家。〔1〕不过,从越共十一大报告中有关“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建设法权国家”的提法来看,越南没有以瑞典模式作为下一阶段的改革方向。
迫于国内外低迷的经济形势,古巴开始小心翼翼地试水个体经济并精简国营单位。尽管古巴进行了一些经济方面的调整,但古巴政府从中央到地方,都很忌惮与私有化有关的说法。古巴总统劳尔•卡斯特罗强调,古巴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不可改变的。他在各种公开场合发表演讲时,从来不说“改革”(Reform),而代之以“变化”(Change)。因此,古巴所谓的“改革”与通常意义上的“改革开放”不同。古巴的“改革”是困难时期被迫作出的调整,是暂时的“让步”,具有一定的应急性、阶段性特征,一旦困难缓和,政策就会出现反复。〔2〕
老挝人民革命党总书记朱马利•赛雅颂在2010年 3 月 22 日老挝人革党建党五十五周年纪念日的讲话中提出,“党内的团结和党与各族各界群众的团结是革命取得成功、革新取得成就的硬道理”和“党建是政治要务,以思想政治高度统一即坚持马列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同时以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形式作为保证思想政治统一的前提”等观点。从这次被视为老挝人民革命党“九大”召开前夕风向标式的讲话中可以看出,老挝革新事业的政治大方向没有改变,预计老挝人革党“九大”的政治体制改革方案也将会在这个基础上体现稳步推进的特征。
2010 年 9 月,朝鲜劳动党召开党代会,通过了《关于修改朝鲜劳动党党章的决定》,劳动党的定义由“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创建的主体型的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政党”改为“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的政党”。党的最终目标由“实现全社会的主体思想化和建设共产主义社会”改为“实现全社会的主体思想化和人民大众的绝对自主”,删除了“共产主义”字眼。金正日当选为书记局总书记,金正恩当选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标志着朝鲜政权的稳定交接,朝鲜实施大幅度变革的可能性不大。在理论方面,朝鲜劳动党致力于建立本国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方面,朝鲜当局认为“马列主义无法为现实的革命提供现成的答案”,不能教条式地服从马列主义。另一方面,在反思传统马列主义的同时,朝鲜当局强烈批判了与马列主义竞争的伪社会主义派别。朝鲜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强调主体思想和先军政治。金亨国论证了主体思想是以民为天的思想,它确定了依靠人民大众的力量推进革命的观点和立场。李政哲论述了先军政治所阐明的革命和建设的根本原则———军事先行和先军后劳的原则。
三、国外共产党在选举中的接连失利,反映出议会道路的局限性
在2010 年举行的议会选举或地方选举中,各国共产党议会席位或得票率都有所减少。日本共产党在2010 年 7 月举行的参议院比例代表改选中从4个议席减为 3 个议席。在 2010 年 5 月 30 日结束的西孟加拉邦最大城市加尔各答的市议会选举中,印共(马)惨败给其在西孟的最大对手———1998 年才成立的全印特里那姆国大党(英文简称 AITC,也译为草根国大党),失去执掌三十多年的西孟邦政权。在 2010 年 7 月 21 日开始的尼泊尔总理选举中,本届议会第一大党尼联共(毛)主席普拉昌达在历经七轮选举仍无法胜出的情况下,于 9 月 17 日宣布退出竞选。〔3〕
国外共产党在选举中纷纷失利,反映出议会道路的局限性。其一,为资产阶级代言的右翼政党在竞选中纷纷打出减少失业、提高保障的竞选口号,使得其与劳工政党在政治竞选中看上去的差别并不明显。并且右翼政党掌握着现实的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能够通过财政政策(现在往往是赤字财政政策)来部分兑现其对选民的许诺,从而在竞选中赢得选票。其二,由于劳动力的分化以及工人阶级意识的淡化导致工人难以形成统一的组织,作为一个整体与资方抗衡,所以零散的罢工、示威等工人运动对上层建筑的影响乏力。相反,代表大资本利益的右翼政党却在过去 20 年里和利益集团、行政官僚形成了紧密的利益联合体,并在右翼政党执政期间通过修改议会选举制度,来限制诸如共产党等为边缘工人群体代言的政党。议会选举日益脱离中下层民众的诉求,沦为各类精英争夺政权的工具。尽管一些国家的共产党(例如日共)得到了广大非正规就业工人的拥护,但鉴于上述原因,这种规模上的扩张效应无法完全传导给议会选举,未能扭转劳工政党在议会中席位减少的态势。〔4〕
不少国外共产党已经认识到为迎合议会斗争需要,着意淡化党的身份特征非但没有达到提振实力、扩大影响的效果,反而在斗争实践中处处受制于人。法共强调“以人民运动为中心”,将工作重心从谋求入阁转移到工厂、工会斗争。意大利重建共以及英共都提出要更多地开展议会外斗争。〔5〕当然,我们不能因为国外共产党在选举中的失利而完全否认议会道路在特定国家特定时期的作用。历史表明,除了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之外,无产阶级不可能在短期内掌握国家政治经济的控制权。社会主义可以在剥削阶级统治的薄弱环节打开缺口,而在发达国家,受到统治阶级的种种限制,暴力之路行不通。在议会道路下,国外共产党只能先在议会斗争中生存下来,再逐渐转变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偏见。
四、国外共产党深化对经济危机的认识,揭露资产阶级代理人“救市”措施的本质
如果说美国次贷危机是资本主义体系危机的序曲,那么希腊债务危机可以说是这场危机的最新变奏,它表明美国利用资本主义体系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性,将危机转嫁给欧洲的企图。希共指出,当前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存在主权债务负担过重的问题。主权债务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与私人占有之间的根本矛盾的表现形式之一,债务产生的根源在于生产过剩和资本过度积累。开启新的积累过程的途径主要就是破坏生产力、在时间上转移危机(通过发债把矛盾转移到将来),在空间上转嫁危机(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非资本主义领域的掠夺)。具体到本次希腊债务危机,希腊多年为支持北约所花费的军费开支,美国为巩固美元霸权而对欧元发起的金融狙击是这场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澳大利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有关希腊债务危机的报告中指出希腊统治阶级长期与垄断资本勾结在一起,为垄断资本的利益服务。大部分欧盟援助款项并未被投入生产性项目,而是流向了垄断资本家的腰包。
欧盟联手 IMF 出台的救助计划要求希腊在未来3 年内将财政赤字占 GDP 的比例从 13.6%降至2.7%,匈牙利、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债务负担较重的国家也纷纷出台了紧缩财政、缩减福利的方案。2010 年 5 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国际共产主义论坛(International Communist Seminar,以下简称 ICS)总结道:希腊已成为资产阶级及其代理人实施以牺牲人民的利益为代价的救市方案的实验场,欧洲的统治阶级正在利用赤字问题推动新的反劳工政策。希腊债务危机是帝国主义矛盾的集中爆发,体现出欧洲垄断资本之间,以及欧洲垄断资本与美国垄断资本之间的激烈角逐。作为欧洲最发达的经济体,德国面临两难选择,虽然欧元的适当贬值有利于德国的出口,但完全不救助希腊而任由欧元贬值又不符合德国的长远利益并将危及德国在欧洲的领导权。最后,德国接受了欧盟和 IMF 联手推出的救助方案,表明欧洲大陆的垄断资本家之间在获取相对于美国、日本、新兴国家的竞争力上仍然存在共同利益。〔6〕2010年 12 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第十二次国际共产党工人党大会发表了《茨瓦内宣言》,《宣言》指出危机加剧了帝国主义中心之间的竞争以及传统势力与新兴力量之间的较量。
ICS的与会者一致认为,资本家摆脱危机的主要方法就是加大对劳动力的剥削。欧洲各资本主义国家政府采取的紧缩措施将进一步减少劳动力的可支配收入,恶化而非缓解资本主义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凯恩斯主义给出的“政府投资”药方作用有限,并且由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把大量财政资金花费在救助金融部门上,导致财政赤字激增,国家债务负担沉重,从而缩小了凯恩斯主义宏观管理政策的操作空间。资本家为恢复盈利而解雇工人、降低工资、增加在职工人的劳动强度的做法势必会引发工人的反抗。为了镇压工人的反抗运动,资本家及其代理人政府加大了对共产主义的攻势,试图歪曲历史,给共产主义贴上法西斯主义的标签。
五、结语
2010年是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5 周年。在这场反法西斯、反帝国主义的斗争中,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登上了历史的前台。然而,从其诞生之日起,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势力就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对社会主义新生力量的打击。从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赤裸裸的军事遏制,到六七十年代通过扶植德国、日本的经济发展,到九十年代和平演变苏联,再到 21世纪初在全球推行新自由主义和普世价值,资产阶级及其代理人打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形式不断翻新。由资本主导的全球化所确立的实践、制度和信念体系正在工人及其联盟中,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制造新的分裂。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而言,虽然这些国家通过暴力革命实现了无产阶级专政,但是建设社会主义面临的考验比夺取社会主义政权的困难更甚。社会主义国家目前正处于关键的战略转轨期,应该在继续增强军事实力,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受侵犯的前提下,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政治体制和分配机制,减少腐败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对于国外共产党而言,当今时代的新特征意味着当代社会主义运动需要一些转变:其一,从事正规就业的蓝领工人比例越来越小。当代社会主义运动必须放眼受体制排斥的边缘人群,如妇女、有色人种、少数族裔、灵活就业的短工、外籍劳工、农民工、移民等等。其二,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使发达国家工人阶级享有普遍的社会保障,使其阶级意识淡化;资本主义的消费主义的蔓延,瓦解了西方工人阶级的革命诉求,从而造成共产党动员社会主义革命的基础持续弱化。当代社会主义运动需要新的组织形式和行动载体,一盘散沙不足以对抗组织化的资本主义制度。〔7〕其三,反抗生产领域剥削的工人运动与消除性别歧视、争取种族平等的运动之间存在一种辩证的关系:作为对扩大再生产领域斗争(劳资阶级对立)的回应,资本主义往往将非资本主义的等级制度融入再生产过程,从而强化了这些等级差异,并引发相关的斗争。然而,在现实中,这些斗争运动并未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统合的力量,当代社会主义运动需要加强与生态、民权等进步社会运动的结盟。
参考文献:
〔1〕潘金娥.越南革新的最新动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4).
〔2〕袁东振.古巴改革何处去〔J〕.人民论坛,2010,(31).
〔3〕戈铭.经济危机下南亚国家共产党动态分析〔J〕.当代世界和社会主义(双月刊),2010,(6).
〔4〕陈硕颖.日本共产党第二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述评〔J〕.当代世界和社会主义(双月刊),2010,(6).
〔5〕于海青.西欧共产党发展变化的几个新动向〔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6).
〔6〕The Communist Parties facing the deepening of thecapitalist systemic crisis. Draft General Conclusions of the 19thInternational Communist Seminar Brussels, 14- 16 May 2010
〔7〕周穗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当前趋势〔J〕.科学社会主义,2010,(4).
(编辑: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