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彭晓辉:多维度认识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思想

发布时间:2024-09-18
字体: 打印
分享: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回顾党的历史,实事求是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结合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用中国话语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的高度概括。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毛泽东同志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工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艰苦斗争中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特色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这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多维度考察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探索,对于我们自觉把“实事求是”作为有效思想武器,更好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群众史观。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一切为了人民,是毛泽东同志开展革命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成为他的价值追求和革命动力。毛泽东同志自小就关注人民疾苦,曾给自己取名子任,寓意以天下为己任。他明确指出,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毛泽东同志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始终做到从人民的立场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强调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坚持实事求是的认识和实践基础,为人民而坚持真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我们贯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出发,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主体观。中国人民始终是发展中国的主体力量,同时也始终是认识中国的主体力量,最了解中国的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毛泽东同志始终将中国人民视为主体力量,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以人民的力量改造中国和世界。他实事求是地调查分析中国各阶层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调动广大农民、工人的政策措施,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中国的事情,要靠共产党办,靠人民办。正是立足中国实际,敢于坚持真理,深刻汲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他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指挥枪”等重要论断,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他坚持从实际出发,全面批判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在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依靠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成功道路,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民自己来解答。我们贯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必须从马克思主义主体观出发,始终坚持自信自立,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 

  矛盾观。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问题是矛盾的外在表现,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矛盾观,正视存在的各类问题,并通过调查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毛泽东同志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真理。调查研究是毛泽东同志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重要工作方法,是贯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的有效途径。为探究中国革命的道路,毛泽东同志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查,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报告,提出“反对本本主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等著名论断,为当时党和红军了解农村和城镇的情况,研究革命斗争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提供了丰富、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和重要依据。做好调查研究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只有通过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才能了解事情真相,把握问题本质,找准解决矛盾的思路和对策。我们贯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出发,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发展观。真理本身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主观意识和社会历史的影响而存在,同时真理又依赖于人类社会和历史条件而存在,因为人类的认知是不断发展的。毛泽东同志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成不变的公式。在中国革命动力问题上,他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状况等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认为中国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就必然不能胜利,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坚固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也是可靠的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则是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的同盟军。根据这些情况,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随着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而采取不同的政策。例如,在党成立之初和大革命时期,中心工作是反帝反封建,提出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政策;大革命失败之后,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提出了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政策;抗日战争时期,中心任务是打败日本侵略者,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解放战争时期,中心工作是解放全中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提出建立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政策。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革命实践的发展,坚持大团结大联合路线,解决了人心和力量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成为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我们贯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出发,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又要破除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系统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毛泽东同志善于从全局或整体上思考和解决问题,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系统观念认识、分析、解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他指出,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强调运用全局性思想认识中国革命问题的重要性,坚持以具有鲜明系统性特征的战略思维来研究和把握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毛泽东同志在早期红军建设中,研究分析了旧军队的基本情况,提出军事不能同政治、经济、文化等割裂开来,要上马打仗,下马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等工作。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他充分分析了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科学把握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撰写了《论持久战》等,不仅系统阐述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而且创造了一整套不断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战略战术,坚定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依据现实情况,系统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不是分散的、孤立的,而是有着通盘筹划,一环紧扣一环,相互照应的完整部署。毛泽东同志始终坚持从我国社会实际状况出发,深刻认识和系统把握中国革命的特点、规律,善于围绕主要矛盾部署工作,这也成为我们党分析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具体问题的成功经验。我们贯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系统观出发,始终坚持系统观念,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 

    

  网络编辑:保罗 

  来源:《光明日报》202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