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国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与启示项目简报(第4期)

发布时间:2013-12-17
字体: 打印
分享:
  

2013722日,马研院创新工程“国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与启示”项目组召开学术研讨会,马研院原理部主任胡乐明教授和中国化部副主任金民卿研究员应邀出席了会议。

  

会议首先由项目首席研究员潘金娥介绍了前期研究工作,包括课题的整体思路、结构框架和资料的搜集整理。她特别指出,“国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及其启示”这个子项目,实际上是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大的创新项目服务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中要始终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根主线,因此很有必要请马克思主义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的专家为项目组做指导,旨在使本项目的研究成果更加符合预定目标,即能够真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启示。

  

然后,胡乐明研究员发言,他认为做这个项目的研究十分有意义,既能让我们了解国外学者的不同观点,也能关照到我们自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结合项目的提纲,他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一是对国外的研究不能用我们自己的理论框架去剪裁,那样可能会把国外学者的一些不同于我们的理解剪裁掉,使他们的理论逻辑和思维逻辑不能得以呈现,并把他们理论中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闪光点屏蔽掉。建议在研究中先深入他们的话语体系以捕捉他们的思想,然后再跳出来得出一些对我们有益的启示。二是研究的时间跨度要足够大,要有历史纵深感。国外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开始得较早,而且他们对当代中国的评价也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研究要能涵盖和把握他们这种发展变化的脉络和全貌。建议资料选取最好是从七、八十年代开始,重点放在近十余年。三是作为马研院创新工程项目,希望项目组将来的研究成果能突出权威性、全面性和资料性。

  

金民卿研究员首先表示对本项目有强烈的兴趣。他希望本项目能够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项目合作研究,他相信使两个项目能够很好的互补。接着,他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他赞同胡乐明研究员关于时间跨度要大一些的观点,他认为甚至可以不必局限于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可以再往前推一些,把国外学者对毛泽东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的研究也包括进来。此外,他还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一是要跳出中国的政治话语体系,和国外的学术话语体系对接,突出学术创新这个主题。二是课题组成员自身要准确、完整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在一些基本概念上要和国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界定保持一致。三是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传播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不仅要把国外的观点“引进来”,还要“走出去”,积极回应国外学者的关切和质疑,消除他们的误解和偏见,增强我们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执笔:范春燕)

  



  



  

网络编辑: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