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首页  |    
我的位置 > 首页 > 习研中心 > 中心成果 > 学术论文
邓泽球 陈美丽:弘扬劳动精神的意蕴

  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实践。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劳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意蕴丰富,历久弥新。中华民族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思想源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劳动学说是其理论指南,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百年来的英勇奋斗是其实践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全体社会成员应弘扬劳动精神,在崇尚劳动中树立劳动观念,在热爱劳动中培养劳动态度,在辛勤劳动中淬炼劳动能力,在诚实劳动中锻造劳动品德,奏响新时代劳动凯歌,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

在崇尚劳动中树立劳动观念

  崇尚劳动就是树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观,充分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崇尚劳动的观念自古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因为劳动,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和如今的成就。从“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的农民,到“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的工人;从彰显中华灿烂文明的“四大发明”,到凝聚中华民族智慧的“四大名著”;从模范的359旅把“烂泥湾”改造成“陕北好江南”,到英雄的农垦部队把戈壁滩打造成“塞北明珠”;从杂交水稻“禾下乘凉梦”“覆盖全球梦”逐步推进,到航天工程“可上九天揽月”、航空母舰“可下五洋捉鳖”成为现实……我们在非凡征途中铸就了科学的劳动观念,绘就了美妙的劳动画卷。

  只有崇尚劳动,懂得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社会、劳动是值得的,人们才渴望劳动。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都要崇尚劳动之风、认可劳动之力、推崇劳动之美。劳动不分贵贱,劳动者都值得被尊重。无论从事体力还是脑力劳动、简单还是复杂劳动、集体还是个人劳动、生产性还是服务性劳动,只要能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就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通过思想宣传、教育引导、实践养成等,让崇尚劳动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共识,才能让劳动者在奋发图强、比学赶超中书写出优秀的劳动考卷,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只有营造尊重劳动和劳动者的文化氛围,才能“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

在热爱劳动中培养劳动态度

  热爱劳动就是培养正确的劳动态度和积极的劳动心理,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劳动。对劳动的积极心理态度,是创造众多社会奇迹的劳动者所共有的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全社会热爱劳动、投身劳动、爱岗敬业,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通过劳动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人们才会热爱劳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代代热爱劳动的劳动者,以信念为峰,不惧登攀;以实践为刃,开拓前行。漫漫人生路,唯有热爱劳动的劳动态度不变;悠悠岁月情,唯有热爱劳动的心中之“火”不减。

  只有热爱劳动,懂得劳动创造美好、劳动创造幸福,人们才喜欢劳动、愿意劳动。正是基于对劳动的热爱,劳动者才能实现由“要我劳动”到“我要劳动”的转变,这是对马克思“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理论的生命生活实践的升华,体现了劳动本身与人们幸福追求的一致性和耦合度。如今,热爱劳动的种子已在全体中国人民心中播撒。《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对劳动教育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评等提出了具体要求,让青少年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坚守热爱劳动的思想观念,继承和发扬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培养热爱劳动的社会风尚,需要加强对劳动者的帮扶和支持,提高劳动要素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提高劳动者收入,让热爱劳动辛勤劳动的人获得更多的回报,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用劳动开创美好未来,从而提升劳动者幸福感。如果对劳动不能形成由内而外的热爱,劳动就会异化为外在的束缚和枷锁,人在劳动中就感觉不到幸福。无论身处什么岗位,都不能失去劳动的热情和奋斗的激情。唯有如此,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在辛勤劳动中淬炼劳动能力

  辛勤劳动是对劳动过程及劳动强度的充分肯定,描述的是劳动者勤劳而肯于吃苦的劳动状态,表明要充分遵循劳动的客观规律及相应的劳动强度。“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当前,中国人民更加深刻认识到新中国来之不易、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百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前赴后继、奋力拼搏,带领各族人民用勤劳的双手艰苦卓绝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锤炼了辛勤劳动、艰苦奋斗的能力、风骨和品质。

  只有辛勤劳动,懂得人间万事出艰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们才愿意努力刻苦、付出牺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无论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体力劳动要付出辛劳和汗水,脑力劳动也要付出心血和智慧。所谓“一勤天下无难事”“天道酬勤”“业精于勤荒于嬉”。只有勤于奋斗、乐于奉献,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断锤炼本领、淬炼能力,追求卓越、争创一流,才能开创辉煌事业,彰显精彩人生。我们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方式,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保障劳动者辛勤劳动的权益,助推劳动公平正义,让辛勤劳动成为新时代最为闪耀的精神坐标。

在诚实劳动中锻造劳动品德

  诚实劳动是对劳动者品德的客观规定,是劳动者安身立命之本,表明劳动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遵纪守法。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诚实劳动是一种踏实的工作态度、方式和要求,表现为脚踏实地,正视工作中的问题,敢于钻研,善于解决,坚守工作标准,严守职业道德,遵循法律规范。诚实劳动是各行各业不同岗位劳动者的共同职责,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基本前提,是干事创业的必然要求。

  只有诚实劳动,懂得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兢兢业业是合格劳动者的本色、底色和根本准则,人们才能“实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劳动的光荣源自诚实的付出。只有诚实劳动,久久为功,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成绩。我们要从劳动中汲取道德营养,锻造劳动品德。既大力宣传诚实劳动先进事迹和杰出人物,增强舆论正面引导,又对不劳而获、偷奸耍滑、投机取巧的不诚实劳动进行惩处,形成对不诚实劳动的威慑,净化诚实劳动的环境。唯有如此,才能厚植诚实劳动的土壤,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劳动的良好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新时代是劳动者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我们唯有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才能让劳动精神焕发时代新机,让劳动的涓涓细流汇聚成奋斗强国的磅礴力量,从而实现人生价值,推动时代进步,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作者:邓泽球、陈美丽,均系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计量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21日 06版)

发布时间:2022-07-21 10: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