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首页  |    
我的位置 > 首页 > 习研中心 > 中心成果 > 学术论文
林怀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植于新时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根植于新时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这是因为:一方面,这一思想的性质、底色是科学社会主义,也就是姓“马”、姓“社”、姓“共”;另一方面,这一思想形成并发展于新时代中国,作为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它对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原创性思想理论贡献。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升,也使得这一思想对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社会主义属性

  科学社会主义在狭义上是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观点的一个核心问题的表述”,在广义上则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的同义语,列宁曾说过,党的“整个世界观是以科学社会主义即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本文主要是从狭义上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社会主义属性,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把握。

  第一,强调“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时代是一个常用而多义的词,理解起来非常复杂。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中,不包含相近、相同词汇,直接使用时代的就有3000次左右,形成了划分时代的多种标准。总的来看,经典作家探讨时代问题的切入点主要有:一是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如恩格斯依据摩尔根的研究将人类历史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二是生产方式,如马克思提出,亚细亚的、古希腊罗马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三是阶级力量对比,典型的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我们的时代”是“资产阶级时代”。四是时代主题,上述划分都带有“大时代”的特点,由于“两个时代没有被一堵墙隔开,而是由许多过渡环节联系在一起”,因而在一个“大时代”中又可以根据不同阶段主题的变化划分出若干“小时代”,比如斯大林将列宁主义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结合起来,指出:“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讲道:“现在的世界,是处在战争与革命的新时代”,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等等。在上述认识中,列宁十分重视阶级力量对比因素在观察时代问题上的意义,指出“哪一个阶级是这个或那个时代的中心,决定着时代的主要内容、时代发展的主要方向、时代的历史背景的主要特点等等”。马克思、恩格斯的毕生使命,就是将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发展到科学并付诸实践,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出的结论就是“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两个必然”也成为共产党人在时代问题上的带有根本性的判断,共产党人在不同时空条件下对什么是时代、如何把握时代的着眼点不尽相同,但在总体上并没有脱离“两个必然”的轨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以宽广的视野系统回答了“时代之问”。基于时代特征,他指出:“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基于时代主题和潮流,他提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当今世界的潮流”;基于历史方位和使命,他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当然,习近平在时代问题上的战略判断,集中体现在他对时代本质的科学揭示上。他指出:“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我们所处的时代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且苏东剧变带来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受挫、“资强社弱”局面尚未根本改观,但“两个必然”的观点没有过时,“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对时代本质的科学把握,决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守“两个必然”、在时代发展的逻辑中前进、具有“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勇气的科学理论。

  第二,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发生发展规律的集中体现,是反映科学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思想精髓和理论珍品,主要包括:(1)“两个必然”的核心命题具有首要地位;(2)为确保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537“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3)无产阶级肩负着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这个历史使命只有在本阶级“有自己的目的和自己的政治”的独立政党领导下才能实现;(4)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5)社会主义通过社会化生产,保证一切社会成员享有富足和充裕的物质生活;(6)社会主义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致力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7)社会主义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立人与人之间社会联系的新形式这项“最能收效最崇高的工作”;(8)社会主义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统一,“这个新社会的国际原则将是和平”;(9)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10)社会主义社会经过全面进步,必然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科学社会主义民族化的逻辑起点,是共产党人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基本遵循,当我们说某个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的时候,这个“脉”,就包含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国内高举的伟大旗帜并为国际舆论场域所重视,但它到底是不是社会主义,国内外一直争论不断。比如,苏东剧变前,在1983年的第8次国际社会主义圆桌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所作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报告,就被苏联抨击为搞“社会主义多元化”;在国内,有人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资本社会主义”,还有人干脆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习近平反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针对那些囿于某种社会主义模式、指责中国离经叛道的言论,针对那些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打左灯,向右转”的言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定力来自于在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对共产党人来说,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决不能拿来做交易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原则、坚守底线,具有鲜明的理论品格。

  第三,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这里的“理想”既包括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也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里的“信念”是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词就是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曾多次将《共产党宣言》称为《共产主义宣言》,充分表明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在精神实质上是高度契合的。党章中入党誓词要求党员“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是有科学依据的,“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的论断就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根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针对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的理想信念缺失问题,习近平一再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

  对共产党人来说,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是统一的。二者的关系从时间上看,是最终理想与阶段性理想的关系,既然实现共产主义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奋斗,那么为共同理想而奋斗,就是在为最高理想而努力;从层次上看,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制定的,但“也没有脱离党的最高理想”;从范围上看,是全人类理想与全体中国人民理想的关系,展现了中国人民胸怀大局、顺应人类进步事业潮流的崇高境界。习近平指出,信仰、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有了这样的精神力量,党面对再大的困难、风险、挑战,也能化解。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创性贡献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它的生命力全在于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新的理论”。在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中“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这是习近平对党的理论建设提出的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原创性意味着作品具有首先创作或创造的性质,就理论的原创性而言,主要特征是“新”,包括发现的问题、进行的探索和得出的结论;本质要求是“真”,就是能在回答重大时代课题中得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真理性认识;核心要义是“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的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创性贡献,可以从主题、范畴、思想理论观点、科学体系等方面来把握。

  第一,主题方面的原创性贡献:构建“主义、国家、政党”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主题。为人类求解放是马克思主义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主题,但这个主题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毛泽东思想的主题,是围绕“中国向何处去,中国革命要革谁的命,先革什么、后革什么,如何进行革命,以及革命胜利后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展开的,因而它形成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围绕“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则是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展开的,而这些都是新时代亟待回答的“时代之问”“实践之问”“人民之问”,也是科学社会主义主题在新时代中国的演进和发展,这3个方面的相关内容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都有论述,但把它们有机联系起来,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的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形成“主义、国家、政党”协同推进的格局,这是一个充满原创性的主题构建。

  第二,范畴方面的原创性贡献:形成诸多具有强大统摄力的新范畴。列宁认为,范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网上纽结”,范畴的现实性决定了“全部发展就在这个萌芽中”。人们正是借助范畴的分析框架,而对某一思想的科学体系形成总体界定并把握其范式变革思路。习近平在加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中,非常重视提炼具有标识性的新概念、新范畴,其中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范畴有:贯穿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中国梦、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党的创新理论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判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的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方面的以人民为中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享发展等;国家学说方面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型举国体制、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文化方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社会文明等;生态方面的美丽中国、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等;对外工作方面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党的建设方面的党的自我革命、伟大建党精神等。“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透过这些具有强大统摄力的、元意义上的新范畴,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第三,思想理论观点方面的原创性贡献:提出一系列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理论体系以范畴为基本元素,而后逐步推演出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并借助话语体系有层次地表述出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十个明确”,在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价值追求、内涵形态、矛盾学说、历史方位、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布局、发展动力、对外工作、党的建设等方面,包含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显示了范畴的原创性之于思想理论观点原创性的意义。对此,学术界已经进行了比较充分的研究,在此不再赘述。本文主要根据习近平的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从科学社会主义的角度再举几例。

  一是关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这一论断在驳斥将两个时期对立起来、互相否定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的同时,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分清主流和支流,深刻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巨性,增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自信。

  二是关于“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论断既清醒务实又鼓舞人心,表明社会主义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只要我们积极有为,将来条件具备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将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

  三是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这一论断突破了单纯从所有制结构来界定基本经济制度的传统观念,为处理公平和效率、政府和市场关系,进一步解决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世界性难题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

  四是关于“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但同时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这一论断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强调执政(侧重党的领导地位和治理方式)和革命(侧重党的宗旨使命和奋斗目标)虽有不同侧重点但却不是截然不同的事情,二者共同反映了党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因此,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五是关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一论断揭示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的“精神密码”,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上述原创性思想理论观点博大精深,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得到回应、新范畴得到阐释,主题和新范畴渗透在思想理论观点之中,而思想理论观点又把主题和新范畴的内涵以比较丰满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为人们领悟这一思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怎么办”提供了“四梁八柱”。

  第四,科学体系方面的原创性贡献:形成一个不断走向成熟的科学体系。黑格尔曾说过:“关于理念或绝对的科学,本质上应该是一个体系”,“哲学若没有体系,就不能成为科学”。一种理论之所以成为科学体系,就在于它具有明确的主题,能够以新的概念范畴、新的思想观点系统回答所处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从而形成严密的逻辑和完整的结构并且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新时代中国的具体体现、创造性发展和理论升华,作为一个极富原创性的科学体系,其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兼具学理标准与实践标准。学理标准体现在严密的逻辑结构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主义、国家、政党”这一主题,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为逻辑起点,以根植于新时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为逻辑终点,而这个过程又是通过一系列逻辑中介——新的概念范畴和新的思想观点的过渡、联结,来实现“从抽象到具体”的理论飞跃,从而把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从实践标准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来自于新时代实践的理论,还是一种能够有效指导这种实践并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理论。正如毛泽东所说的:“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兼具学理标准与实践标准,表明其是一个系统完备而又相互贯通的思想体系。

  二是在持续发展中不断丰富和走向成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涵盖的领域、涉及的方面、关注的问题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新时代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既然实践永无止境,那么这一思想也必然会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推进而持续发展。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与它作为根植于新时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不断走向成熟,与逻辑终点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是密切相关的。

  三是彰显了鲜明的理论特质。恩格斯在评价马克思时说:“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同样,为真理而斗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执着追求。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习近平强调面对“两个大局”,“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从而使这一思想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人民至上、贯穿问题导向、饱含世界情怀、勇于自我革命等理论特质,肩负起科学社会主义践行者、捍卫者、创新者的神圣使命。

三、根植于新时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启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使得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有了中流砥柱并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这一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同时这对世界上那些正在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人们无疑是巨大的鼓舞。根植于新时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第一,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恩格斯说:“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做科学来对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一是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苏东剧变后,国际上的“马克思主义失败论”“社会主义破产论”“历史终结论”曾喧嚣一时,面对逆流,敢不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特别是“两个必然”,成为判断真假共产党人的一块“试金石”。只有把“两个必然”同“两个决不会”结合起来,才能更加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问题。习近平坚持改革中“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从而以实际行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守住了社会主义在世界的最大阵地,“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二是必须善于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运用原则时“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处理好共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国外一些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误解和偏见,问题往往就出在此,习近平说:“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这不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守正创新的重要法宝,也是各国共产党求生存、谋发展的康庄大道。

  第二,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这个问题与如何对待科学社会主义密切相关。习近平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他在分析苏联解体、苏共垮台时曾指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这是前车之鉴啊!”中国共产党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仅体现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评价中,也体现在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本质的认识上。国外一些共产党对本党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一些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评价,往往因领导人或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往往受国际形势、党际关系的影响而变化无常,从而给党的事业、党的形象带来损害。国际上反共势力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等的攻击,总是要先从制造舆论,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开始。因此,共产党人要坚持不懈对党员进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灌输,增进党员的先锋队意识和向心力。特别是党在面对各种错误思潮侵袭时,更要组织有效的意识形态“保卫战”,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三,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具有严密组织体系的政党,党的中央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的“神经指挥中枢”。国外一些共产党之所以改旗易帜,除了意识形态领域失控之外,民主集中制在“泛民主化”浪潮下被削弱也是一个重要“催化剂”,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因缺乏权威而发生内讧并波及全党,这个党如果处在执政地位,则迅速波及国家和社会,最终造成全局性的动荡和失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在发展党内民主的同时,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特别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高度重视党中央领导核心的选拔培养,因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所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和宝贵经验——“两个确立”,赓续了领导核心和指导思想相统一的优良传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各国共产党的具体情况不同,但群龙无首、各行其是、软弱涣散肯定于党不利,从这个意义上讲,“两个确立”为各国共产党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中国智慧和方案。

  第四,必须在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中迎接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胜利。不论是从《乌托邦》发表以来的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发展历史,还是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170多年的历史,社会主义始终致力于为人类探寻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文明新形态,以改变“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18]827的状况。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立志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经过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探索,我们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样的新道路、这样的文明新形态,没有脱离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轨道,但因为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因而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五个文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以走和平发展道路为例,资本的利润导向决定了它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逻辑,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旗帜,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从而突破了“西式现代化”逻辑,表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可以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一种全新选择。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各国共产党需要顺应“时”与“势”的要求,同其他进步力量一道,为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自己的力量,使科学社会主义能够在更多国家发挥真理和道义的感召力。

  (作者简介:林怀艺,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思想教育研究》2022年第7期

发布时间:2022-08-29 10: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