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首页  |    
我的位置 > 首页 > 习研中心 > 研究动态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进一步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大众化传播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在生态文明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时代性、先进性和实践性。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内容,发挥着高举旗帜、引领导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展示形象的关键作用。只有通过持续深入地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才能更好地运用这一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进而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注入澎湃动能。
 
一、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定盘星、指南针和金钥匙,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大众化传播工作,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有利于推动全社会准确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成就和宝贵经验提炼升华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开展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普及生态文明创新理论,将抽象理论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出去,有利于推动全社会正确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
  有利于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生态文明价值观的培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持续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绿色价值观念,有助于引导全社会建立生态文明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和行为认同,唤醒民众向上向善的生态文化自信与自觉,形成全社会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风尚,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凝聚广泛社会共识。
  有利于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深刻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行动主体及其权责问题。通过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开展多种形式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如设立“全国生态日”,搭建碳普惠平台,营造有利于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类场景等,能够引导全社会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以实际行动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实现从“思想自觉”到“行动自觉”,形成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大合力。
 
二、把握“四个坚持”,更好地构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体系
 
  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涉及群众思想工作与社会动员工作,涉及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各类主体,涉及从建立生态文明理念到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等。因此,要强化系统观念,准确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的本质要求,加快构建更系统、更高效的大众化传播体系,为阐述和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强有力支撑。
  坚持高扬思想旗帜,充分阐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与实践伟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新征程上,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应有更高要求,要注重其系统性、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要准确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十个坚持”,结合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讲清楚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历史依据、基本原则、核心理念、宗旨要求、制度保障等,充分彰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创性理论贡献。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十年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重点围绕“四个转变”,以数字、事实、案例为依据,讲清楚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生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着力宣传推广地方绿色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彰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伟力。要准确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要求,立足服务“两个大局”,紧紧围绕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讲清楚生态文明建设新的目标方向、历史任务与战略部署,深入阐释坚持绿色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方略,彰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战略性与时代性。
  坚持人民至上,充分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的本质要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具有统一思想、振奋士气、凝聚力量等关键作用,其本质要求是通过广泛宣传,引导全社会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掌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增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加快形成美丽中国共建共治共享大格局。因此,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必须站稳人民立场,着力处理好几个关键点。第一,讲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时,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需求出发,讲清楚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聚焦处理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是对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和美好生活需要的积极回应。第二,讲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时,要讲清楚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思路理念、决策部署、蓝图规划、制度机制等,增强全社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信心,筑牢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共识。第三,讲生态文明建设依靠谁时,要讲清楚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主体,除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政府主导,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鼓励社会以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监督参与环保等多种方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两个结合”,充分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文化底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根植和升华于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承“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取之有度”等生态智慧和文化传统,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中华优秀生态文化的思想精髓融入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绵延不断、与时俱进的生态文化滋养。因此,深入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必须要把握挖掘和应用好中国传统生态文化。要从渊源基础入手,讲清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关系,阐释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规律性认识与发展。要做到古为今用,挖掘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等,如儒家、道家文化中“民胞物与”“以时禁发”等生态哲学观,农耕文化中“应时、取宜、守则、有度”生态智慧,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阐发形式,涵养和培育现代人的生态文明价值观。
  坚持遵循传播规律,充分把握新发展阶段大众化传播的新特点新趋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当前,融媒体时代已经进入深水区,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型媒介技术不断迭代演进,传媒格局与舆论生态得到重塑,受众的主观能动性被彻底释放,思想观念更加多元化。因此,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需要用好生态文明议题贴近大众的天然优势,紧密结合现阶段大众化传播的新特点与新趋向,才能更加事半功倍地提升传播效能。坚持“内容为王”,紧密结合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作和公众关注点,加强议题设置,努力推出更多有权威、有思想、有生命力、有竞争力的优质内容,以价值含量驾驭信息流量。坚持“差异化”策略,深入研究群众的阶层构成、文化层次与群体特点,制定分类分层次的宣传方案,使理论宣传能够做到“精准覆盖”。坚持“接地气”,从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角度,来精心设计传播载体,变概念化为形象化、灌输式为互动式,在真诚对话中力争说理透彻、以理服人。巩固宣传主阵地,创新传播手段,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用群众听得懂、看得懂的方式描绘出来,强化理论宣传的正向导向。
 
三、找准着力点,进一步深入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
 
  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更加凸显。要结合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深入探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的规律,找准着力点、找到抓手,在叙事体系、方式方法、传播载体等方面有所创新,不断扩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影响力与感召力。
  加快建构生态文明大众化传播的叙事体系,讲好生态文明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成果。围绕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建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的话语体系框架,以服务美丽中国建设为方向引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阐述与生态文明建设成功实践为核心议题,以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气候变化、绿色发展等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作和公众关心的环境问题作为大众化传播的重要议题。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大众化传播的叙事体系,以讲好生态文明建设故事为着力点,总结和提炼各地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美丽河湖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实践案例,更加鲜活、立体地展现生态文明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进一步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与实践贯通与转化。
  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厚植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风尚。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和生态道德,包括弘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观,反对生态破坏;大力培育绿色消费观,反对奢侈浪费、过度消费;倡导绿色政绩观,反对急功近利等。不断增强全社会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责任意识等,达到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目标,推动生态文化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理念,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向心力”。加强和推动多领域合作或协作,共同繁荣生态文化。鼓励文化界、美术界、摄影界、电影界、文艺界等跨界参与,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多创作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文化文艺作品,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以文立心,引导公众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创新宣传路径方法,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宣教质效。深入调查研究不同群体特征,制定差异化宣传引导策略,在运用传统有效手段的同时,积极运用信息革命的成果,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不断增强理论传播的实际成效。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和运用好现有宣传平台和载体。用好包括六五环境日活动、环保设施对外开放活动、“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活动等,吸引更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主题活动,在实践中深刻领悟和体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与魅力。另一方面,不断创新传播手段和载体。融合生态文明理论专家与技术专家,采用个性化制作、可视性呈现、互动式传播方式,不断推出有吸引力、说服力的理论传播精品力作。融合理论骨干和“群众名嘴”,进一步下沉理论传播重心。用人民群众的身边事、平凡人、小道理,讲好追求美好生态环境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大逻辑、大情怀、大道理。
  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思想传播研究,强化技术支撑。持续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理化阐述,强化哲学基础、理论读物编写、权威教材编制等方面研究工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提供权威资料支撑。加强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众化传播规律的研究,包括理论凝练、逻辑建构、传播机制方法等,适时开展大众化传播效果评估,识别受众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整体认知情况及影响要素等,为提高大众化传播效能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执笔:郭红燕 王璇)
网络编辑:小天
来源:《红旗文稿》2023年第19期 
发布时间:2023-10-25 16:49:00
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