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首页  |    
我的位置 > 首页 > 习研中心 > 研究动态
刘嗣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优势与路径
  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定性的话,是管总、管根本的”,表明了党的领导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关系,指明了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对于深刻认识、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独特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历史逻辑: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
 
  政党领导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起关键作用,这是我们党百余年奋斗深刻揭示出来的内在逻辑。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忘初心使命,不懈探索奋斗,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书写了独立自主探索现代化道路的恢宏史诗,推进现代化建设不断创造新条件、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要求、内涵特征、实践路径越来越清晰。从现代化建设历程看,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探索现代化道路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命脉所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推进现代化创造根本社会条件
  一个现代国家由主权、确定的领土、政权组织、定居的居民等基本要素构成。近代以来,中国国门破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由此不同于西方现代化,它肇始于民族危亡之际,国内外两种社会矛盾促使中国被迫卷入世界现代化进程。由此揭示了现代化建设需要满足的一个首要条件,也是根本性问题,即社会条件,它集中体现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经济落后的中国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成功经验。“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一九二一年七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有了先进的领导力量,还要建立自由独立的国家。我们党深刻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历史巨变,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推进现代化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现代化有了根本的社会条件,但中国现代化建设更离不开坚强的政治保证和制度基础。这个政治保证和制度基础就是建设什么样的国体、实行什么样的政体,并以制度化的形式充分体现和彰显人民群众的意志和诉求,这也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应然逻辑和特色彰显。新中国成立后,在党领导下,肃清国民党反动派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和平解放西藏、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等,巩固了新生政权,社会面貌焕然一新。1956年,提前三年完成“一五”计划,国家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起来,为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理论探索,奠定了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在现代化初期探索中深化了对现代化理论的认识。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指出,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周恩来同志在这次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要“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四个现代化”被写进中共八大通过的党章。其后,周恩来同志还提出了“新四个现代化”目标,设想了“两步走”的战略设想,即“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这一时期,在遵循以工业化推动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上,我国现代化实践高度重视重工业的发展。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推进现代化提供体制保证和物质条件
  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我们党从国家发展新要求出发,对推进现代化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和推进。在伟大实践中,先后创立和形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探索回答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等系列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7]。1979年3月21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英中文化协会执行委员会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同年3月30日,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讲话,强调“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1983年6月,邓小平同志会见参加北京科学技术政策讨论会的外籍专家,在谈到中国建设道路时指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之后,他又提出了以“小康之家”为内涵要义的中国式现代化及“三步走”发展战略。以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率先突破,到逐步转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并全面铺开,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再到积极进行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体制改革,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我国取得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成就,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在这一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略更加完善、发展目的更加明确、发展内涵更加丰富、发展道路更加广阔。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党的领导力显著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发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2021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主旨发言中首次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概念,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对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深入阐述,党的二十大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之后又多次就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从不同角度作出深刻论述。这一阶段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创新突破的基础上,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目标任务以及需要处理好的系列重大关系等,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坚持“两个结合”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从发展目标、发展内容、动力支撑、力量保证等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系统设计,极大拓展和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系统、更加深入人心。在战略上不断完善,提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新战略,明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实施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在实践上不断丰富,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等,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二、根本性质: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取决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不同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着现代化的道路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定海神针”,是中国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前进道路上的“主心骨”和“定盘星”。党的根本性质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之所以我们能够保证现代化道路不改道、不偏离,根本就在于有党的坚强领导,坚定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这不但确保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论、制度、价值、文化发展的正确政治方向,也为之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
(一)价值层面
  在价值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始终秉持人民主体的价值追求,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以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最终目标,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现代化的世界进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性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政策主张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遵循以人民为中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价值逻辑。中国共产党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强调人民群众作为历史主体和创造者的中心作用,党始终“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并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重要方面,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民主体价值观深深熔铸和彰显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坚持和发展,离不开亿万人民的共同努力,折射着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价值选择。
(二)道路层面
  在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不断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内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在正确的轨道上顺利推进。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全面性、系统性深刻变革,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各国面临的社会发展基础、历史条件、文化背景不尽相同,所选择的现代化道路也有所区别,从根本上决定了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模式和现代化道路。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最早开始于西方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随后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尽管现代化始于西方,但“西方化不等于现代化”,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绝非西方“专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审视我国百年实践探索和不懈奋斗的历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样,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演变的必然结果,既有各国现代化的一些共同特征,更有基于本国国情、符合自身实际的中国特色。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首先要明确走什么样的路,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的现代化,是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现代化,党的领导确保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发展方向,即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其他主义的现代化。
(三)理论层面
  在理论上,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学指引。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理论的科学性在于它揭示事物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并为人类生产生活实践所验证。对中国式现代化来说,正是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力的中国共产党具有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科学建构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两个结合”中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形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最根本的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遵循,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前进的方向与目标。
(四)制度层面
  在制度上,我们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等在内的一整套制度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稳步前行提供坚强制度保证。其中,党领导的根本制度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存在方式、属性、方向等,凸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规定和根本特征。党领导的基本制度建立在根本制度基础上,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性质,框定中国式现代化基本形态,规范中国式现代化基本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运行起着重要的制度支撑作用。党领导的其他重要制度是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治理的体制机制设计,彰显党对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具体的制度安排与有力保障,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治理更加系统化、整体化和规范化,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五)文化层面
  在文化上,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也是中国精神的重要贡献者和示范者。一方面,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深厚文化意蕴。中国共产党在“两个结合”中,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文化基因嵌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在中华文化自觉自信基础上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不仅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质地呈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本质上的区别,而且积极推动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体系构建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另一方面,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中国式现代化汲取现代力量,形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形态,通过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有了更加宏阔的历史纵深又极大夯实了文化根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保持党对社会的强大引领力和号召力,增强民众的广泛共识,团结和凝聚起全社会的发展力量。同时,中国共产党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学习和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从人类智慧宝库中汲取优秀思想文化资源,在交流互鉴中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使中国共产党人在引领和践行中国先进文化中积极融入世界大潮,也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伟大贡献。
 
三、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得益于党的成功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我们的最大制度优势。新时代新征程,要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强大且不断提高的执政能力,从根本上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
(一)党的政治领导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可靠保证
  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来自党无比坚强的领导力。党的政治领导力是党的领导力的核心范畴,就是党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以及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如何保证现代化建设的方向不变、目标不移、性质不改,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并强调“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正是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力,从根本上规避了西方政党之间相互拆台、攻讦所导致的社会动荡,使我们在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国内外形势及其矛盾、风险和挑战中,确保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方向,保持了政治上的定力和战略上的清醒,进而引领政治方向、统领政治体系、决断重大事项、领导社会治理。
(二)党的思想引领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指引
  党的思想引领力是指无产阶级政党通过思想理论引导方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实践的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对中国式现代化来说,正是党的思想引领力,才规避了西方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个人意志及其集团利益化倾向。一方面,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引,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形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最根本的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另一方面,它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凝心聚力。通过思想建党,进一步加强了党的政治、组织、作风、纪律、制度和廉政建设,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促进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彰显,从而增强民众的广泛共识,进而团结和凝聚起全社会的发展力量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三)党的战略谋划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力量
  党的战略谋划力就是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以宽广的视野、长远的眼光把握历史大势和正确走向,具体表现为高瞻远瞩的战略预见力、目标凝聚的战略引领力、纵横捭阖的战略谋划力、总揽全局的战略统筹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对中国式现代化来说,正是党的战略谋划力,才规避了西方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无序和选择投机性短视弊端,它一方面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学的、正确的战略指引,即通过对形势的认识和判断,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现代化发展的本质和内在规律,作出科学决策;另一方面体现为党对现代化发展全局的运筹帷幄,接续实施中长期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体现了我们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经济社会目标任务、向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进而坚定人民群众的信念信心,凝聚起推动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力量。
(四)党的群众组织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
  党的群众组织力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基础,集中反映为依靠、动员、组织和教育人民群众进行伟大社会实践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我们党建立了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组织体系”,“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具有的强大优势”。对中国式现代化来说,正是党的群众组织力,从根本上解决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动力之源和力量整合问题,规避了西方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动力不足之弊。党的群众组织力不仅以始终坚定不移的初心使命,坚持走好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善于从人民群众创造性实践中总结新鲜经验、汲取智慧力量,使我们党在现代化建设中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从而赢得人心、赢得主动;更为重要的是,它使党的各级组织都健全、都过硬,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为确保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奠定了坚强组织保障,从而把党员紧密组织起来、把群众有效动员起来,确保了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全部工作有效落实。
(五)党的社会号召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优势
  党的社会号召力是政党团结人民、凝聚共识和动员社会的能力,是政党具有生机与活力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要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党的社会号召力从根本上解决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社会资源整合和力量凝聚的问题,善于发现、唤醒和组织社会力量,规避了西方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社会号召力不足、聚合力疲软之弊。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党顺势而为、应时而动,立足于社会需求和发展,着眼于人民群众需要,在利益调控、意识形态建设、组织建设、社会动员方法优化等方面寻求策略并积极有为,确保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始终保持党对社会的强大引领力和号召力,从而凝聚社会力量,画出最大同心圆,为顺利完成新时代历史使命凝聚深厚伟力。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的历史条件下,只有进一步提升党的社会号召力,更加广泛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才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铸就新辉煌。
 
四、根本保证: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领导
 
  党的二十大对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战略部署,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了明确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面对宏伟目标、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必须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领导,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更加彰显这一鲜明特征和独特优势,确保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宏伟目标如期顺利实现。
(一)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最高政治原则,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和动摇。如果党中央没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党的领导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再美的中国式现代化蓝图都不可能变成现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就是要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最重要的就是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坚定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而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在推动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着力完善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体系,确保党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尤其要立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完善党的建设相关制度体系,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健全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加强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坚持党的领导贯彻体现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和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各方面,使全党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不变,保证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不移。
(二)着力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只有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更好发挥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领导作用。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不懈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不断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在职能配置上更加科学合理、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备完善、在运行治理上更加高效,为有效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最大制度优势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坚实的组织基础和有效的工作体系,确保党对中国式现代化实施领导的制度得到完善和加强。要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健全内容上全涵盖、对象上全覆盖、责任上全链条、制度上全贯通的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突出党的各方面建设有机衔接、联动集成、协同协调,形成全面从严治党对整个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统领、系统牵引、有机整合。在“全面”上下功夫,继续拓展从严治党的广度和深度;在“严”上持续用力,营造严的氛围,采取严的措施,不断丰富和深化从严管党治党的方式手段;在“治”上更加用力,采取标本兼治、针对性更强的举措,确保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任务和部署不折不扣落实落地,实现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三)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优势不断转变为实践效能。只有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把全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始终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必须紧紧扭住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置于中国式现代化大背景下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在坚持“两个结合”中探索面向未来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持续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独特优势。
(四)激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必须从各个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只有注重对内改革创新,同时注重对外开放交流,才能防止现代化建设陷入僵局,甚至停顿不前。要推进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充分释放全社会创造活力;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质量和水平,以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为重要开放平台,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活力动力。
(五)凝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有核心才能万众一心。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党凝聚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团结奋斗。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是最大限度凝聚奋进力量的根本保障。我们党具备高瞻远瞩、放眼世界的战略眼光,具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组织能力,具备对社会成员的价值整合能力,通过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升党的领导力和号召力,就能够实现社会资源整合、利益整合与力量整合,凝聚起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推进历史伟业汇聚强大精神力量。必须高举团结的旗帜,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和内在要求。尤其是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面对外部环境“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严峻复杂考验,需要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增强忧患意识、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继承和发扬伟大斗争精神,依靠顽强斗争开创事业发展新天地。
(六)坚持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和鲜明特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一方面,要始终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立足于中国实际,不断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丰厚的中华文明内涵,将爱好和平的文化基因深刻嵌入党领导的伟大实践中,依靠自身实力开辟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要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和改革,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展现中国担当,以自信、开放、尊重、包容的姿态同世界其他文明开展交流互鉴,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刘嗣方,重庆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网络编辑:小天
来源:《重庆社会科学》2023年第7期 
发布时间:2023-09-12 11: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