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论坛在广西大学成功举办
为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2023年12月15日至17日,第十一届“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论坛”在广西大学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与广西大学联合主办,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与《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联合协办,论坛主题为“新文化使命与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论坛主席、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侯惠勤,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陈志刚,广西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田利辉出席会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约1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
16日上午论坛开幕式由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秦法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陈志刚研究员,广西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田利辉教授分别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陈志刚研究员开幕式致辞)
陈志刚研究员致辞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围绕论坛主题,陈志刚研究员谈了关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五个方面学习体会,一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第一次把文化自信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内在联系;二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概括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揭示了中华文明为何五千年绵延不断的重要密码,揭示了中国道路的重大优势;三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两个结合”的重要思想,指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切实巩固了文化的主体性;四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并阐明了承担这一使命必须坚持文化自信、开放包容、守正创新的三大重要原则,破解了古今中西之争;五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第一次全面系统阐明了党的文化领导权思想。
(广西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田利辉教授开幕式致辞)
田利辉教授代表广西大学向出席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指出,今年10月,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认为本次论坛立足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着眼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创新,开展多维度、多层次、多视角的深度探讨,非常有特色和意义,期待各位专家能够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上,深入挖掘习近平文化思想所蕴涵的丰厚哲学内涵,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贡献真知灼见,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田利辉教授提出三点期望:一是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创新的重大意义;二是精准把握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创新的“守正”之本;三是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创新的实践使命。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论坛主席、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侯惠勤做大会主旨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论坛主席、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侯惠勤做大会主旨报告。侯惠勤教授指出,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特点是守正创新,是在应用中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应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解释和解决现实问题中提出新判断,二是在新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出新认识、新阐发。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路径是一脉相承与与时俱进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辩证统一的整体,既包括原创形态,也包括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创新形态。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坚持运用,创新不是颠覆式的,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范式、基本原则所进行的所谓创新,不能抹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立场和原则。侯惠勤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之所以是科学信仰体系,就在于它把世界的终极存在问题和人类生存的终极关怀问题这些所谓的“形而上”纳入了科学的视野。他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创新之一表现在把人民至上提升为普遍的自觉的历史观原则;指明了超越片面的物化的个人主体,建设全面发展的联合起来的自由人共同体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坚持运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先进理论指导的自觉的现代化,充分体现了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
16日上午论坛的第一场主题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部副主任杨静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部主任余斌研究员在题为《讲好中国故事需要遵循唯物史观》的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坚定文化自信,要讲好中国故事,而要讲好中国故事,一定要立足中国经济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辉煌成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秘书长郑承军教授以《第二个结合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中的文化生活》为题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割裂,而是在同一进程中不同维度的内在相融,二者一脉相承,脉即融合、连接、打通。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袁银传教授在题为《破除教条主义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主题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自信心与自信力的交融,是对世界的理性、情感、知识等的综合表达。文化自信是更根本的自信,文化自信来自文化主体性,文化主体性是人在实践创造中对自身主体性的确认,由此表现出来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这是民族文化之根本。南京大学哲学系姜迎春教授在题为《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文化建设》主题报告中强调,政党文化建设要围绕党的纪律文化、理论文化、自我批评文化加以推进。
16日上午论坛的第二场主题报告由《南开大学学报》张栋豪副主编主持。《贵州社会科学》编辑部主任、执行主编黄旭东研究员围绕《新时代学术期刊新文化使命》这一主题,从文化作品的出版发行角度,提出要出版高品质学术期刊既要坚持原则性和科学性,又要胸怀理想信念。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浩教授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鲜明特征、发展动力与建设路径》为题作主题报告,认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是社会主义文明形态,是协同发展的文明,是中华文明继承性与创造性的统一,要以历史的眼光,审视传统,思考现实。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召峰教授在题为《马克思对拜物教观念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中指出,新时代文化创新要警惕商品拜物教的消极影响。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通进教授在题为《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当代建构》的演讲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当代建构要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义观、平等观的思想资源。
16日下午上半段由重庆师范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长刘军副教授、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曾杰教授、苏州大学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张晓副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史学教研部主任张迪讲师分别主持四个分论坛。分论坛一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哲学思想研究”主题展开讨论;分论坛二的主题为“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唯物史观的原创性贡献研究”;分论坛三主题为《“两个结合”与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中国特色研究》。分论坛四是“青年学者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研讨。
16日下午第三场主题报告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庄文城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室主任毕芙蓉研究员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辩证法特征》为题作主题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辩证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性质。它具有整合性、实践性、物质性、策略性。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教授在《论意识形态权力》的主题报告中强调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权力是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16日下午第四场主题报告由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梁建新教授主持。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琳琳教授以《“第二个结合”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题作主题报告,认为“第二个结合”体现了魂脉与根脉的关系。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彭小兰教授在题为《论坚持自信自立的科学内涵和文化选择》中指出,“文化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的问题是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的方向、路径和价值取向的重大问题。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郭红军教授以《第二个结合的现实向度》为题做主题报告,认为“第二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支撑。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胡海波教授在题为《马克思恩格斯历史科学的实质及其唯物主义叙事》中,对“历史科学”进行了文本考证,并探讨了其唯物主义叙事逻辑及生成逻辑。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室主任张建云研究员做大会总结。她从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文化主体性与文化自信,第二个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文明,新时代文化创新的路径思考等五个方面对本论坛主要讨论的问题进行总结概括,并指出在这个大变革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任重道远,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创新任重道远,需要我们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工作者共同努力、奋勇前行。
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论坛主席、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侯惠勤做论坛闭幕致辞。侯惠勤教授指出,本次论坛专家学者的思想观点,见地深刻、亮点频出,为大家呈现了一场高端思想盛宴,论坛取得圆满成功。侯惠勤教授提出三点寄语:一是强调学术性与政治性统一性的同时,要严格区分政治原则和学术观点,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同时贯彻“双百方针”;二是要坚持科学的严谨的学风,对自己不了解不熟悉问题不要妄加评论;理论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不能从概念出发。三是坚持学术为本,突出哲学特色,要通过学习以往的哲学史,进行哲学思维训练。
(陈永盛,朱海)
发布时间:2023-12-21 16: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