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李政: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根本遵循

发布时间:2024-10-14
字体: 打印
分享: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科学擘画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行系统部署安排,为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有企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建设、民生改善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功勋卓著,功不可没。改革开放以来,国资国企改革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先后进行了“放权让利”、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等内容的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极大提高了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使国有企业逐渐成为独立的经营主体,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实现有机融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明确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国有经济、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什么样的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如何发展国有经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国资国企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我国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国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布局结构不断优化调整,质量效益明显提升,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有力破除。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到86.6万亿元,是2012年底的2.8倍,增加值、收入、利润与2012年相比均翻了一番。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资产总额从2012年的71.4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317.1万亿元,利润总额从2012年的2.0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4.5万亿元,规模实力和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国有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同时要看到,与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相比,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内生动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国有经济布局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一些企业还存在资产收益率不高、创新能力不足、价值创造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这是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必须坚持的一条根本原则。 

  “两个毫不动摇”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作出重要论述和部署,强调把公有制经济巩固好、发展好,同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的。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合法权益,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想把公有制经济否定掉或者想把非公有制经济否定掉的观点,都是不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都是不符合我国改革发展要求的,都是错误的。公有制经济是全体人民的宝贵财富,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这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稳定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是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不仅要着眼于国有经济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还要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进而实现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要通过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创造良好体制环境。要健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协同发展体制机制,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加强互利合作搭建平台、创造良好条件。要通过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使国有企业积极主动带动民营企业共同发展、协同创新,围绕资金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打造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多层次、多要素、多链条的全方位合作体系。近年来,相关部门在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扎实推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在资本、产业链、供应链、科技创新等方面加强合作,促进了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专门对国资国企改革进行系统部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提供了行动指南。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这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内在要求,也是进一步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统筹国有经济重大生产力布局、增强国有经济整体功能作用的重要途径。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和前瞻性布局,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统筹配置国有资本,有力推动国有资本的“三个集中”,即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同时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布局。一方面要统筹推进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另一方面要深入实施产业焕新和未来产业启航“两个行动”,健全新兴产业培育机制,加大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领域的投入力度,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这是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也是增强国有经济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然要求。聚焦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发力,大力推进功能性改革,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鲜明取向。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是国有企业存在的主要价值,是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与方向。分层分类增强国有经济核心功能,使国有经济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引导、安全支撑等作用,更好服务国家与区域重大战略、更好服务和保障国计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发挥国资国企支撑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国有企业相对于其同行业企业的效率、盈利能力、创新能力、品牌竞争力、产品和服务竞争力、组织竞争力等独特优势,是国有企业素质和能力的体现。通过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和引导各类企业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使更多国有企业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更好发挥国有经济引领示范作用。 

  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这是强化国有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创新功能、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无论是增强国有经济核心功能,还是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都需要提高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为此,要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一是强化高质量的科技供给。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强化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在战略价值高、应用前景广、自身有优势的领域全力攻坚,努力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和源头底层技术。二是建设高能级的研发平台。深度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新建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平台,共建区域创新中心,打造高水平创新联合体,深化同上中下游各类企业科技合作,积极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取得更多科技成果。三是推进高效率的产业融合。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主动开放市场和应用场景,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推进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使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演变成产品、从产品延伸为产业。四是要持续营造优质的创新生态。健全支持原始创新的出资人政策,完善研发投入效益加回机制,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以创新创造为导向,建立健全灵活多样的中长期激励机制以及合规免责容错机制。 

  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这是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使国有企业更好支撑我国产业发展,落实国有企业产业引领功能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是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根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重点发展方向有三点:一是着力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布局、整合运作和进退流转的专业化平台,要有效发挥投资公司产业投资功能和运营公司资本运作功能,促进存量资产盘活和低效无效资产处置;作为“三个资本”的重要供给方,通过资金赋能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用好创投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二是着力当好要素对接平台。实现产业要素高效对接是“两类公司”服务产业发展,加速产业孵化的关键手段。如《决定》提出“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提升要素对接能力提供指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应按照技术经理人的要求,优化企业内部人才队伍的培养和管理体系,提升具有技术经理人相关素质人才的比重,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发挥要素对接平台作用提供人才支持。三是着力赋能被投企业高质量发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对被投企业的赋能主要发生在投后管理和投后服务上。投后管理重点提升企业经营发展规范性,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投后服务重点实现资源链接,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 

  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这是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提高国有企业治理能力、增强国有经济核心功能的必然要求,是使国有企业更好承担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为此,要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根据企业不同功能作用,设置更有针对性、个性化的考核指标,探索实行“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要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建立科学客观、可量化的国有企业功能价值评价体系,对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情况进行定期评价。 

  推进能源、铁路、电信、水利、公用事业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健全监管体制机制。这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相关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举措。能源、铁路、电信、水利、公用事业等重点行业上中下游各环节呈现出不同的经济特性和发展规律,行业中游的网络型基础设施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特性,需要集中建设运营才能更好发挥效益,具有自然垄断属性,属自然垄断环节;行业上下游生产、销售、运输服务、设备制造等环节可以有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属竞争性环节。要依据竞争条件采取拆分、重组等不同方式,剥离竞争性环节业务,引入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公平竞争。自然垄断行业改革对下游行业降低生产成本和提升竞争力将产生积极作用。 

  (作者: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网络编辑:马京仁 

  来源:《红旗文稿2024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