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丁俊萍 王晨:运用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主要任务和实践路径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运用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论述

发布时间:2024-08-15
字体: 打印
分享:
  赓续红色血脉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红色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热闹、喜庆的象征,近代以来更是被视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和无产阶级革命的代表颜色,是牺牲、奋斗、奉献的象征。这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精神气质、道德品质和情节操守有着完美契合,因而人们就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形成的这种一以贯之、世代延承的理想信念、价值立场、道德情操、思想方法、优良作风等称为“红色血脉”,“红色血脉”中鲜明而独特的政党标识则被称为“红色基因”。所谓资源,指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可用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客观存在;“红色资源”是指具备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特征的,可被开发利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各种精神和物质载体的总和,主要有“革命遗址、纪念场所、标志物、遗存物品和文献,以及承载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的载体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要求“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新时代新征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运用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论述对开展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保护红色资源的良好氛围,构建全社会红色文化认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具有重要价值。
  一、运用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主要任务
  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概言之,党的红色血脉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过程中呈现出的理想信念、价值立场、道德情操、思想方法、优良作风等,各类遗址遗物、英雄人物、历史事件、党的理论等红色资源则是其具象表达和历史积淀,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运用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任务。
  第一,运用红色资源教育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首先,运用红色资源教育全党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红色旧址时曾多次提到要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指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催生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使我们党拥有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拥有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延安革命旧址见证了我们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全党必须勤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积极从红色资源中学习和汲取马克思主义的养分,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其次,运用红色资源教育全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兴党兴国之本,是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团结一致向前进,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就在于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可以说,中国大地上的每次历史性巨变,都伴随着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内涵的新阐释、新思考。运用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要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丰富资源,以生动、具体的历史事实、典型案例讲清楚、回答好“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成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指导思想”“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担负起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为什么社会主义能够在中国落地生根并不断完善发展”,从而让参观者受教育、受熏陶,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光辉。最后,运用红色资源教育全党明确马克思主义是方法而不是教条,需要结合时代条件进行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增强自觉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性。”各类红色资源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从接受马克思主义到找出正确的革命道路,从建立新中国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从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全部历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现实问题、把握历史主动、引领时代潮流,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要运用红色资源,教育全党充分认清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仍未过时;教育党员干部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治国理政实践中的新问题,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
  第二,运用红色资源教育全党坚定理想信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理想信念提到十分重要的高度,他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革命遗存遗址、革命纪念场所,以及党史上涌现的英雄人物、事迹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凝结,对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每次瞻仰革命遗址、缅怀革命先烈的时候,都会提到传承革命前辈理想信念的问题。在瞻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央苏区和长征途中,党和红军就是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取得了胜利,“我们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记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依然要靠全党全国人民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在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路军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人物也是宝贵的红色资源,生动的人物性格、感人事迹及其坚定信仰更容易打动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英雄模范人物,要从他们身上汲取奋发力量,“全党全社会要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大力弘扬英雄精神,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这些讲话精神,就是要求传承好红色资源中凝结的理想信念,使人们通过红色资源的学习来形成深刻的历史记忆和革命情感,形成强烈的共同信仰,坚定理想信念,实现政治认同,从而达到增强精神动力、进一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目的。所以,要“用好红色资源,增强党性教育实效,让广大党员、干部在接受红色教育中守初心、担使命,把革命先烈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伟大事业奋力推向前进”。
  第三,运用红色资源教育全党全国人民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赓续红色血脉,就必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让红色江山永不变色。首先,要善于运用红色资源教育人们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资源对全党同志认识中国革命之路的艰辛漫长,树立起对社会主义事业高度责任感的重要意义。他指出:“我每次到革命老区考察调研,都去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就是要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就是要宣示中国共产党将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要运用红色资源教育人们认识到“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要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其次,要善于运用红色资源展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唯一正确性。红色资源不仅见证了党带领人民建立社会主义政权的过程,还见证了党带领人民开创和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历程。运用红色资源要有宏阔的历史视野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要在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中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行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求索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要用好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发展中国的必由之路,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目前我国安全面临严峻的形势,反对势力妄图颠覆国家政权的威胁依旧存在,必须认真研究和总结红色资源中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政权合法性的相关内容,要让红色资源成为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生动鲜活的资源。
  第四,运用红色资源教育党员干部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凝结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信念之中并超越时空的血脉传承。传承好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避免封闭僵化和故步自封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运用红色资源传承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他指出:“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每来一次,都能受到一次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就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考察时指出,“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粗粮、穿布衣,用‘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全党同志要把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人留下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承好发扬好”。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出现贪污腐败、脱离人民群众、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问题,正是对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遗忘与破坏。因此,要高度重视开发利用红色资源服务于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着眼现实条件,根据当前形势下广大党员在践行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和困惑,实现红色资源的高效转化,使全党延续“延安作风”,永葆初心使命。
  第五,运用红色资源广泛开展青少年红色文化教育。红色血脉联系着中国的过去与将来,红色基因能不能传承好关乎红色江山的稳固与发展,其关键就在于青少年的教育。一方面,要使红色资源面向青少年,注重运用红色资源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在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安徽省金寨县参观瞻仰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代年轻人没有经历过革命年代,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也有着遥远的距离,加之市场经济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一部分年轻人对红色文化有一定的陌生感和隔阂。因此,要高度重视这一现象,通过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不让红色基因断代失传。做好这一点,就要积极开发利用各地广泛存在的红色资源,发挥红色遗存遗迹、红色人物故事和红色文化产品的教育功能,拓展红色文化教育阵地,扩大红色资源对青少年的影响力,用以“铭记革命历史、传承革命传统”,“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教育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另一方面,要结合青少年特点有针对性地增强红色文化的交互性、可视化、感染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设计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建设富有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引导他们从小在心里树立红色理想”,使革命历史、优良传统对青少年群体更具亲和力、接受性,进而使他们产生更大的情感共鸣。总之,要“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运用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实践路径
  红色资源是党百年来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积淀,是一种珍贵、稀有的资源,许多一经破坏则不可恢复、无法利用。因此,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红色资源,使其产生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运用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指明了实践路径。 
  (一)加强对红色资源的科学保护,维护好红色血脉的载体
  红色资源是红色血脉的主要载体,红色资源保护得好不好关系到赓续红色血脉的成效。“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保护是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关心革命遗址遗迹、革命史料的保护修缮工作,十分重视对英雄人物及其精神的保护,数次强调要加强对革命史料、革命文物的搜集、整理、维护,保存历史记忆,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首先,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把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要开展红色资源专项调查,“统筹好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等”。习近平总书记尤其重视对英雄人物的保护,他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关怀、关爱英雄模范,推动全社会敬仰英雄、学习英雄”,警惕抹黑英雄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红色资源,加强各方主体综合施治,从一言一行做起,守护党的“红色根脉”。
  其次,红色资源的修缮维护要还原历史原貌。红色资源是历史的积淀,其主要功能就是保存历史记忆、还原历史原貌,让瞻仰参观者能够移情于景、融情于物。红色资源的保护,最为重要的是保护其本真性,做到红色资源所蕴含的内在精神与其外在形式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对筹建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的报告作出批示,强调“修旧如旧,保留原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红色纪念设施要恰当,不要贪大求洋,不要搞一堆同红色纪念毫不相干的东西、甚至是影响红色纪念发挥作用的东西”,“本来是一个革命的、艰苦的地方,结果搞得富丽堂皇、规模宏大,反而把内在精神弄没了”,“有的地方过去的小屋就十几平方米,现在要建几万、十几万平方米的纪念馆,不恰当”,“就不符合‘两个务必’了,就不是艰苦奋斗的象征了”。可见,红色资源的保护要着重保留其历史原貌和真实感,注重红色资源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有序,让红色血脉的载体不变质、不变味。
  最后,要处理好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赓续红色血脉,必须合理地、有规划地开发红色资源,不能本末倒置。红色资源开发要统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管理、利用的关系”;“虽然文化遗产中有一定产业因素”,“但主要的还是事业”,“所以在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保护、抢救,更多的是花钱,而不是赚钱”。关于发展红色旅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设施建设要同红色纪念设施相得益彰,要接红色纪念的地气,不能搞成一个大游乐场,要不就离红色纪念场所远一点,两者不要混在一起”。红色资源的利用是为了延续红色血脉,要着重彰显其精神内涵,发挥其教化功能,不能为了经济效益和形象工程抹杀了红色资源的本质价值,否则,不仅不会对赓续红色血脉起到正向作用,反而会丢失了其历史原貌、精神内涵,让人感受不到红色文化的熏陶教育,造成资源浪费,甚至造成群众的认知混乱。 
  (二)加强对红色资源的系统研究,充分深挖红色血脉的精神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革命历史研究,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思想内涵,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多次重走革命道路,瞻仰革命遗址,参观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等,对一系列革命精神发表了重要论述,精准阐述其精神特质,把全党对革命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到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时,瞻仰双清别墅、来青轩等革命旧址,参观香山革命纪念馆,缅怀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老一辈革命家,并提出要发扬“革命到底精神”,“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工作时指出,“延安是革命圣地”,“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和井冈山八角楼革命旧址群时指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参观沂蒙精神展时指出,“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习近平总书记对一系列伟大精神的形成渊源、历史发展、时代样态的重要论述,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整体呈现。
  习近平总书记以深厚的红色情怀阐发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形成的革命精神,阐述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党史人物的历史意义,为各种红色精神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也给予我们深刻启示。中国红色资源极其丰富,无不反映了党和人民群众舍生取义、为国为民、甘于奉献、坚定理想的精神信念,但不同的革命遗存又反映着不同时空的历史和人物,承载着不同的历史故事和精神内涵,正是这些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宝库为赓续红色血脉提供了充足的给养。因此,应当继续加强对各地红色文化的开发研究,充分发掘红色资源中能集中体现党与人民群众高尚精神追求与崇高道德品质的文化特质,构建赓续红色血脉的独特精神地标。 
  (三)开发红色资源“生动教材”的功能,让人们在红色教育中自觉赓续红色血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利用红色资源,“使之成为教育人、激励人、塑造人的大学校”。包含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红色史料、红色人物等在内的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的记忆情感空间,它不仅具有记录历史的功能,更有宣传教化的功能,以其教育功能实现赓续红色血脉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把红色资源形象地比喻为“生动教材”,指出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培养党性、坚定理想信念、传承优良传统、发扬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功能。他在上海考察时提到,自己曾多次瞻仰党的一大会址,每次都有很深的感触,要求“上海要把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云南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有很多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要把这些故事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的生动教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检视初心、滋养初心,不断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参观了四平战役纪念馆,回顾了吉林人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与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作出的杰出贡献,提出“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永葆初心、永担使命”。
  红色资源具有浓厚的历史积淀和精神内涵,但红色资源是不能主动产生良好教育功效的,其教育功能绝不仅限于对遗址遗物的观瞻,不能把红色资源静置化,习近平总书记对红色资源教育功能发挥的“生动教材论”强调的就是这一点。红色资源转化为“生动教材”需要开发内容、设计展览、布置景观、赋予价值、打造特色,将创新思维运用于宣传推介技术、美学设计艺术,“着力打造高质量精品展陈,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提升红色资源的历史重述能力,抓住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着重表达党领导人民艰苦卓绝奋斗的历史进程和规律。利用革命纪念场所彰显的红色资源的文化内涵,提升空间形式、视觉设计水平,增强红色文化的可视性、可感知性。通过充分显化红色资源的历史积淀和精神内涵,使之成为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追寻红色记忆、缅忆党的奋斗历史、接受精神洗礼、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场域。 
  (四)把红色资源融入全面从严治党,在党的自我革命中赓续红色血脉
  “教育引导全党始终坚持推进自我革命”,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充分用好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内容。红色血脉体现的是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原因就在于党始终坚持自我革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全面从严治党是自我革命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红色资源服务于全面从严治党大局,主要方式是通过全景式、沉浸式的历史复现使红色文化浸润人的精神世界,进而更新观念、提升境界,从而对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起到补益之效。自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来,全党上下都以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为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全党:“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红色血脉的传承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到地方考察70余次,每到一个地方,我都要瞻仰对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有的是专程去瞻仰革命旧址和纪念场所”,“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推动全党全国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习党史、铭记党史”。可见,开发利用红色资源要主动服务于全面从严治党,要把红色资源运用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活动中,增强其锤炼政治品格、铭记奋斗历史、坚定革命理想、勇担初心使命的功能。应当大力开发各地的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红色遗存遗址,将红色资源集成化展现,增加党员学习教育的场所。总之,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所留下的具备资政育人意义的历史遗存,是兼具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的宝贵资源,要充分融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中,进而更好地赓续红色血脉。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运用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重要论述的重大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运用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论述高屋建瓴、意蕴深远,构建了新时代运用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完整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加深了全党全社会对红色资源的认识,具有十分重大的价值。 
  (一)为运用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提供了科学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浓厚的红色情怀,他高度重视和关心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开发利用红色资源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一是指明了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是保护第一、开发第二。要加大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对革命史料的抢救、征集和研究工作,加强红色遗址、革命文物保护,加强对英雄人物事迹精神的宣传,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要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在开发利用时注重红色资源的社会效益,挖掘红色资源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彰显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的保护提升到维护好党的红色血脉、传承好党的红色基因的高度,科学地解决了保护红色资源和利用红色资源发展旅游经济之间的矛盾。二是明确了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导向是以开发红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为支点增强社会效益,即开发利用红色资源时,要着重强调开展系统研究、打造精品展陈、强化教育功能,增强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感染力,让红色资源变成资政育人的大学校。把红色资源开发的重点转移到发掘红色基因、阐释精神内涵上来,把红色资源的利用重点转移到宣传教育、资政育人上来。三是指明了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开发是固本培元、清淤疏浚的重要工程。红色资源承载的是党的精神根脉,保护开发利用好红色资源是赓续党的红色血脉、传承党的红色基因的重大战略,“我们要赓续红色血脉,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二)为构建全社会红色文化认同提供了鲜明导向
  一是引导全党全社会构建起集体政治认同、共同历史记忆和高度红色文化传承的责任感。红色资源积淀着历史的养分,呈现着共和国的底色,铭刻着红色基因,是和平年代进行革命记忆构建的叙事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运用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论述,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运用红色资源、学习党史的过程中,要“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他在参观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时指出,学习宣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的目的,就是要“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不懈奋斗”。在对青少年开展红色教育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二是引导全党全社会更加注重“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引导全社会认同红色文化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构成。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意蕴深远,指引全党全社会主动用红色文化构筑中国人的集体精神信念,弥合社会价值分歧,反对人与社会的极度物欲化,“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要利用红色资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巩固壮大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足人们的精神世界,让社会成员崇尚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自觉抵制精神空虚、价值虚无、享乐主义、利己主义,避免红色血脉被中断和污损,红色基因发生“突变”的危险。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4期
  网络编辑:静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