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刘华:​坚定历史自信的源泉基础、现实意义和实践要求

发布时间:2024-01-23
字体: 打印
分享: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历史自信是指一个政党、国家、民族对自己过去的历史及所取得的成就充分肯定,并由此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抱有坚定信心。“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既是对奋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对奋斗精神的自信。”坚定的历史自信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勇毅前行和开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正如习近平指出的那样:“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在我们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之时,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对于我们增强历史主动,坚定不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定历史自信的源泉基础
  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过了不平凡的奋斗历程,取得了辉煌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铸就了伟大精神,创造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这是我们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具体来说,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源于对我们党百余年奋斗历程的高度自信。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走过 100多年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仅有 50多名党员的组织,成为如今拥有 98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实现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正如 2021年 2月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那样,我们党的 100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 100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 100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 100年。
  二是源于对我们党百余年奋斗成就的高度自信。10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先后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国从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民族团结,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繁荣富强,从被动挨打、饱受欺凌到独立自主、坚定自信,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这也是一份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单,每一位中国共产党人都有理由为此感到自豪。
  三是源于对我们党百余年奋斗历史经验的高度自信。10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从总结中提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总结了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十个坚持”的宝贵经验,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这些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而得到的,“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些经验饱含着成功和失败,凝结着鲜血和汗水,充满着智慧和勇毅,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历史实践的产物、历史奋斗的结晶,更是历史规律的昭示。这些经验不仅凝聚着过去的创造和智慧,而且是走向未来的基础和指南。这些经验是我们正确判断形势、科学预见未来、把握历史主动的重要思想武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重要遵循,判断重大政治是非的重要依据,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指引,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四是源于对我们党百余年奋斗历史影响的高度自信。中华民族创造了绵延 5000多年的辉煌灿烂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许多爱国先驱进行了不懈探索,但都失败了,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党的百余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党的百余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一步一步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党的百余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党的百余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党的百余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这些深远的历史影响深刻说明,中国共产党无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中国共产党人有理由、有底气自信。
  五是源于对我们党百余年奋斗精神的高度自信。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险考验,遭遇艰难曲折,始终坚持性质宗旨,坚守初心使命,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培育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照金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南泥湾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大别山精神、沂蒙精神、老区精神、张思德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塞罕坝精神、“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西迁精神、王杰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青藏铁路精神、女排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三牛”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2021年 2月,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这些在长期奋斗和实践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成为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已深深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之中,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着丰厚滋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的不竭力量源泉,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基因密码,是中国共产党人历史自信的丰厚精神来源。
二、坚定历史自信的现实意义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国际上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进一步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坚定历史自信,凝聚思想共识,增强历史主动,对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定历史自信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前提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否具有自信,既是政治立场问题,也是对待历史的态度问题。一方面,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近平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而历史自信是文化自信的前提和支撑。文化是在历史中形成的,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进程而积淀起来的,历史越悠久,文化积淀往往就越丰厚。因此,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坚定历史自信。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的历史过程中逐步探索形成的,是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取得的,也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可以说,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我们党的百余年历史探索。因此,“四个自信”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建立在坚定的历史自信基础之上,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如果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就会影响到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同时,历史自信在时空维度上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供着更加宽阔的视野,也为我们接续奋斗提供着历史启迪。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我们尤其需要坚定历史自信,进而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二)坚定历史自信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需要
  古人云:“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对历史的虚无、歪曲和丑化,从而否定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其要害就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习近平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
  面否定了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苏共垮台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全面否定了自身的历史。如果任由历史虚无主义泛滥,必然也会让我们失去对历史的自信,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取得的伟大成就将毁于一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也将被迫中断。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坚定立场,始终坚定历史自信,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在这一点上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要始终坚持以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来看待分析历史,既肯定成就,又不回避问题,增强对历史的认识和把握,在乱云飞渡中把牢正确方向,风雨无阻,坚毅前行,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三)坚定历史自信是增强历史主动的必要条件
  对我们党长期奋斗历史最好的致敬,就是以历史主动精神继续书写新的奋斗历史。而坚定历史自信是增强历史主动的必要条件。只有坚定历史自信,我们才能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而焕发出旺盛的历史主动热情,激发出继承过往、把握当下、开辟未来的行动自觉。我们只有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才能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深刻把握现实情况,从而更好地走向未来,向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经过长期艰巨的历史过程,需要在坚定历史自信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历史主动,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在危机中孕育先机,在变局中开创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要做到既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无阻向前进,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立足现实,把握好每个阶段的历史大势,做好当下的事情,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那样:“深入研究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增强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意气风发走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
三、坚定历史自信的实践要求
  新征程上,坚定历史自信,就是要把对党百余年来的奋斗成就、奋斗经验、奋斗精神的深刻领悟转化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力量,在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深化历史认知、涵养历史思维、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历史定力、强化历史担当,从而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继续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一)深化历史认知
  如何坚定历史自信?习近平强调:“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要“持之以恒推进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让正确党史观更深入、更广泛地树立起来,让正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满怀信心地向前进”。要总结好党史学习教育的经验做法,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不断深化历史认知,增进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进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要通过党史学习,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心和决心;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增强自觉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性;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唯一正确的道路,进而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以此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历史功绩。
  (二)涵养历史思维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既映照现实,又折射未来。学史用史,既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要求。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一贯重视以史为鉴,注重从历史中总结成败得失,从盛衰兴亡中吸取历代治国安邦的经验和教训。我们研究历史,探索的是规律,启示的是当下,昭示的是未来。习近平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历史记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败,重视、研究、借鉴历史,了解历史上治乱兴衰规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启示。”他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不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我们学习党的历史,不仅要学习创新理论、宝贵经验、伟大精神,还要涵养历史思维,以历史逻辑、历史眼光、历史情怀,明所从来、知其将往。习近平强调:“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才能更好把握当下,以史为鉴、与时俱进才能更好走向未来。”我们要善于把事物放在历史长河中来考察,从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教训中来总结,从历史分析中判断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对历史的深入学习思考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养分和力量,在现实工作中照好历史这面镜子,更好地走向未来,不断交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三)把握历史规律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发展是有其固有规律的,任何历史发展的偶然性都要以这种历史规律为前提。洞悉历史规律、把握历史大势、抓住历史机遇、跟上历史潮流,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的一条宝贵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而其始终掌握历史主动、永葆青春活力的一个关键密码,就是对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的深刻把握。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要“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的历史经验凝聚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成果,包含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方向、人类文明发展前进方向的深刻理解,包含对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一根本问题的深刻回答。我们要把握历史规律,正确判断国际国内大势、科学预见未来,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进而进行科学决策,更好地应对风险挑战;正确判断重大政治是非,保证在方向性、原则性问题上不犯颠覆性错误,在前进道路上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确保“中华复兴号”巨轮在面对惊涛骇浪时行稳致远,不断谱写新的胜利篇章。
  (四)增强历史定力
  历史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笔直大道,而是充满了曲折和艰辛。面对历史发展中的曲折和波浪,我们既要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从容自信,又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意志。这就需要我们“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历史定力,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也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历史清醒,树立底线思维,成为历史发展中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不做历史进步中的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坚持守正创新,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定走好“五个必由之路”,牢牢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坚定历史自信中保持历史定力,在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五)强化历史担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历史自信不仅表现在对既往成就的自信,而且更加体现为在尊重历史规律、增强历史定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担当起历史责任,进而在时代变迁和历史演进中抢占历史先机、抓住历史机遇、掌握历史主动,通过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推动事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担当。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优秀品格。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以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勇担历史重任,在探索中奋斗、在开拓中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历史担当既是我们党的伟大使命所在,也是激励我们党不断奋发进取、取得更大成就的动力所在。习近平强调,全党要“认清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增强历史自觉,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在乱云飞渡中把牢正确方向,在风险挑战面前砥砺胆识,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风雨无阻,坚毅前行,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伟业”。当前,我们党已经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需要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激发不懈奋斗的信心和动力,始终以高昂的奋斗姿态、坚韧的拼搏意志、高超的斗争本领,展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我们要在坚定历史自信的基础上,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增强历史自觉、勇担历史使命,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三个务必”,在遵循和运用历史规律的基础上,顺应历史大势,以伟大历史创造推动历史进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坚定不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进程,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作者简介:刘华,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征研三处处长)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党的文献》202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