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沈壮海:深入系统地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

发布时间:2023-12-20
字体: 打印
分享:
  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重大理论概括的提出,是建立在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成果基础之上的。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极为核心的任务之一,就是深入系统地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在2018年8月21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曾经用“九个坚持”概括了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所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2023年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将“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概括为“十四个强调”,并指出:“这些重要观点,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贯彻、不断丰富发展。”[1]这些重要论述,展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容。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应以此为重要依循,系统钻研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的丰厚原论原著,密切联系新时代以来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融会贯通。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综观“问题与回应”“坚持与发展”“明体与达用”,以增进对习近平文化思想主要内容的整体把握、透彻理解。
  一是综观“问题与回应”。对问题的敏锐关注与自觉回应,是理论生成与创新发展的起点。“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就在于这一思想在“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的过程中“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3](P14)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也是在回答时代发问的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文化状态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进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情况下,如何满足人民更高品质精神需求、增进人民的精神力量?在信息化进程迅猛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在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深广推进的过程中,我们这个有着丰厚文化积淀的文明古国如何传承好文明基因、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文明形态?面对当今世界的变乱交织,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风云激荡,如何坚持文明的多样性、增进文明互鉴?如此等等,都是我们必须作答的时代之问、文化之问。这些问题,概括而言,就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应当担负起怎样的文化新使命、如何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文化思想正是在这些回答重大时代之问、文化之问的过程中,以丰富而深刻的创造性之答而构成为富有生命力、引领力的思想体系的。深入研究、系统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就要深入到这些重要的时代之问、文化之问中,深入到对这些时代之问、文化之问的创造性回答之中。唯此,才能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主要内容之生成根据、基本构成、时代价值与深远意义。
  二是综观“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不仅确立了观察和分析文化问题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论,而且包括对思想道德、价值观念、文学艺术、社会科学等文化诸具体领域和形态的透彻见解,具有丰富的文化思想。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先后形成了关于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丰富的理论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引领了党和人民文化奋斗的接续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此基础上写出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其中包括着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及其中国化时代化成果许多根本性内容、基本原则毫不动摇的坚持与强调。如反复强调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强调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强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强调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等等。在新的时空环境中对这些内容的坚持与强调,绝不是简单的重申和复述,而是已注入了新的内涵、生成了新的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中还具有许多在回答时代提出的文化新课题的过程中形成的原创性内容。如,关于坚持文化自信的思想;关于“两个结合”的思想;关于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思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思想;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思想;关于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的思想;关于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思想;关于文明互鉴的思想;关于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思想;关于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思想,等等。这些都是富有时代气息的原创性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原创性的“新增量”。作为一个整体的习近平文化思想,既包括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历史任务、实践要求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及其中国化时代化成果坚持和运用、赋以新的内涵与意义这一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推动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实践进程中所取得的原创性的理论成果。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有机一体、不可割裂,都是我们学习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时所应认真把握的。
  三是综观“明体与达用”。“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品格的重要概括。“明体”可以理解为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新的文化使命“是什么”的明确提出,理解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基本理论问题的透彻阐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达用”可以理解为对我们如何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清晰回答,理解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方略的系统论述。“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八字,不仅概括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理论品格,也提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主要内容的基本维度、内在结构。沿着这样的分析路径,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至少包括文化价值论、文化使命论、文化道路论、文化领域论、文化精神论、文化领导论等几个方面。其“文化价值论”揭示了文化对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民族复兴和强国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文化使命论”旗帜鲜明提出了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强调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要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化道路论”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文化领域论”中包含着对思想理论、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各文化领域建设和发展的深邃思考、重要论述。“文化精神论”特别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养成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要秉持开放包容,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要坚持守正创新,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文化领导论”强调牢牢掌握党的文化领导权,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根本保证。这些方面构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并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4]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4]我们要伴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进程,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文化思想内容体系的学习和理解,不断增进创造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新文化的思想与行动自觉,努力为文化的繁荣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简介:沈壮海,武汉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总教指委主任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