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安静: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理论特质与实践指向

发布时间:2023-10-26
字体: 打印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实现多个领域的强国建设,其中,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在2023年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新时代新征程做好网信工作,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明确了我国网络强国建设的战略定位、目标任务、工作方法和基本主张,既回应了网信事业发展的时代需求,又为建成网络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回顾这一思想的形成历程,深入分析其理论特质,有助于把握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与践行路径,进一步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推动我国向网络强国迈进。
一、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提出及其丰富内涵
  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建构于中国共产党管网治网用网的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网信事业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网信事业发展的新观点、新论断和新思想,这些重要论述和重要精神指导了中国网信事业的发展,形成了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
  1.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提出
  中国自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从“信息技术”一词第一次被写入“七五”计划以来,互联网技术就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成为我国科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八五”计划特别提出要努力在“电子信息技术”“通信”等高技术领域取得新的成果,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十五”计划中,在带动工业化、发展服务业、发展信息产业、推进技术研究等章节,多处强调“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逐步显现,与各领域的融合也日益铺开。胡锦涛强调,要“大力发展信息网络科学技术”,“要抓住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机遇”,使之成为助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断助推网络应用升级迭代,在“十二五”规划中,互联网、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成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领域,网络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首次会议上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的目标。这次会议不仅透彻分析了网信工作的重要性,还进一步强调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更结合信息技术发展形势,提出“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的目标。“网络强国”目标的提出是党中央结合互联网时代特征提出的一项国家战略,首次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兼顾了网络安全保障和信息化建设两个方面,部署了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和信息化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举措。
  自2014年提出“网络强国”目标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网络强国建设之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党中央将网络强国战略部署内嵌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让网络强国建设连接民族复兴伟业,使网信事业发展有了新的立足点。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置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中加以谋划,提出了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大数据战略等具体措施。
  2016年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回答了中国网络强国建设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如:网信事业如何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怎样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如何破解核心技术难题、未来如何统筹互联网安全与发展等。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破解了网信事业发展中的难题,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同年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专门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包括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信息技术自主创新、提升网络安全防御能力、提升网络空间话语权等6个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明确了网络强国建设的重点任务与推进方向。
  党的十九大强调了网络强国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密切联系,将网信事业视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引擎,突出自主创新的重要性。随着网络强国理论与实践的不断丰富与发展,在2018年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将党的十八大以来网络强国建设的主要思路、具体实践和相关经验总结为“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总结了网络强国的建设目标和原则要求、网信工作的重要性和基本工作方法、国际互联网治理主张等重要思想。
  党的二十大将“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大原则,对互联网安全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在保障数据安全、加快数字政府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新任务。在2023年7月召开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中国网信事业发展的“五大任务”和”“十个坚持”重要原则。这一思想科学回答了网信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党对网信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全新高度,是新时代新征程引领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网络强国的行动指南。
  2.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
  自“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被正式提出后,就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有些学者认为,这一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基本原理以及新中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理论、制度与实践的创新。还有些学者认为,这一思想具有实践性、科学性和时代性的总体性特征。普遍一致的观点在于,这一思想是对网络强国战略的学理性表达,既是实现中国网信事业快速发展的实践指南,也是中国继续推动网信事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包括网络综合治理、网络安全观、核心技术突破、网信军民融合、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以及党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等具体内容。概括起来,这一思想的内涵体现为“五个明确”。
  一是明确了网信工作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将网信工作的成败与国家建设、政权安全、人民福祉等联系起来,网络安全关涉国家安全,信息化发展关系现代化建设,为此,党中央提出要将网信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并且置于优先位置来谋划。
  二是明确了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我们党将网络强国建设目标内嵌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最高目标中,将建成网络强国视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又将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发挥信息化带动作用视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保障和关键路径。
  三是明确了网络强国建设的原则要求。中国坚持网信事业创新、法治、安全、为民的发展原则,并且不断将其具体化,落实在技术创新、网络法治、网络安全、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等方面,成为指导网信工作的实践指南。
  四是明确了国际互联网治理变革的中国主张。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互联网治理,并为此提出了推进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和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以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向世界贡献了互联网治理的中国方案。
  五是明确了做好网信工作的基本方法。网信工作涉及领域众多,需要统筹与协调的地方也很多,因此要秉持统筹协调、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在工作中把握好安全和发展、自由和秩序、开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务等辩证关系,坚持以系统思维推进整体工作。
  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对中国的网信事业发展作出全局规划,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新时代网信事业发展的规律性把握与战略性谋划,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强国理论。
二、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理论特质
  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对我国网信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原则要求、发展主张和工作方法等进行了全面部署。这一思想既保持了党对网络信息技术的一贯重视,又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如运用唯物辩证法破解互联网安全与发展的“二元悖论”,提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一体两翼”“驱动双轮”的辩证关系;运用马克思主义两点论认识网络安全的绝对与相对、孤立与联系、静态与动态、封闭与开放等关系,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等。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理论品质和鲜明的实践品格,凸显了战略思维、人民为本、辩证思维、胸怀天下的理论特质。
  1.战略思维:在党的领导下加强战略部署与体制机制创新
  “在马克思看来的主要力量,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明确科教发展作为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的先导地位。科技创新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未来掌握国家间竞争主动性的核心要件。互联网技术是科技创新的最前沿,网络强国建设直接关系强国梦的实现。从国家发展全局出发谋划网络强国建设,“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坚持党管互联网,加强党中央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激发在党的领导下网络强国战略与体制机制的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强国的领导力量、战略部署和体制机制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一是在领导力量上,明确了党中央对网信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执政党的战略思维是一个国家在互联网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并且赶超对手的核心因素。2014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是党中央直接领导网信事业的开始,这“对加强党对相关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网信工作涉及面宽、覆盖范围广,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统揽八方、全面布局,加之国内外安全形势复杂严峻,网络安全威胁日益向其他领域传导,党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网信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从国家发展与安全的高度,揭示了网信事业的领导力量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承担,加强党中央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仅大大提升了网信工作的领导力与执行力,还起到了举旗定向、把稳航向的决定性作用。
  二是在战略部署上,以全局视野构筑网信事业的发展框架。如前所述,党中央将网络强国置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强调网信事业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位置。此外,党和国家还制定了多部相关发展规划,持续推进网络强国战略的落实与实施。“十三五”规划纲要专门对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保障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方面进行了规划,“十四五”规划对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进行了布局。2022年3月,《“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围绕数字产业、数字治理、数字政府、国际合作等方面,规划了多个重大任务和重点工程。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按照“两大基础”“五位一体”“两大能力”“两个环境”等要求,进行了“2522”的整体布局,将基础设施、数字资源、数字技术、数字安全等方面统筹到新发展格局中,成为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举措。党中央从国家战略高度完成了对网信事业的顶层设计,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与创新,构筑了网信事业的发展框架。
  三是体制机制上,探索网信事业的科学管理规律。《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了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机制。随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的设立,党中央对网信工作进行垂直管理,构建了党管互联网的全新工作格局。在管理体制上,形成了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为最高决策机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履行办事职责,协调各方、统筹管理,工信部、公安部等部门分管不同领域的互联网管理新体制。全国设置了中央、省、市三级网信工作体系,形成网信工作全国“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在管理机制上,建立了网络安全责任制、网络安全审查机制、网络安全应急处置机制、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新机制,并且创新运用了专项治理下的多部门协作新机制。这些体制机制的建立有效调动起网信工作各方力量,实现了更加有效的科学管理。中国共产党管网治网让网信事业有了全新的面貌,实现了党管互联网、国家战略部署和体制机制创新,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网络强国建设高超的战略思维。
  2.人民为本:中国共产党人民观在网信领域的崭新实践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基于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人民观认为“人民”不是观念的抽象,而是历史的具体,“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人民”是推动社会变革、进行社会建设的主体,具有主体性地位。网络空间虽具有虚拟性特征,但无论是网络软硬件的研发、使用,还是网络空间的构建、交流,都必须基于现实世界,具有强烈的现实性特征。因此,网络空间也是“人”的劳动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由具体的人创造、又服务于具体的人。中国建设互联网有别于西方之处在于,无论是互联网技术开发、应用拓展,还是管理治理、成果共享,都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基础之上的。
  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网信事业之中,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发展互联网“为了谁”的问题。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中国进行网络强国建设是为了“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十三亿中国人民”,此后,在多个场合,他都提到互联网发展“惠及人民”的思想。“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互联网发展要不断满足和适应人民的新期待和新需求,进而提出了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等惠民举措。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站稳人民立场也是中国网信事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回顾中国网信事业发展历程,处处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一是践行“惠及人民”的发展宗旨。我国的信息化正是在不断适应人民新期待、新需求中发展起来的,大到农村互联网、智慧城市、数字政府的建设,小到让人人都能用得起、用得好的网,以及“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等惠民举措,都是中国共产党人民观在网信领域的生动体现。此外,在国家发展中,特别在助推教育信息化、优质文化资源共享、公共医疗资源均等化等方面,我们党极大拓展了网信事业“惠及人民”的多元实践。二是践行“人人参与”的治网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他提出,在网络治理中要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要求干部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挥网络监督的正面作用。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强调网信事业惠及人民、依靠人民,凸显了人民为本的理论品格,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在网信领域的生动实践。
  3.辩证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原则在网信工作中的统一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其中,唯物辩证法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万事万物相互联系、互相依存,世界是普遍联系、不断变化发展的,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从事物及其发展中分析矛盾、抓住重点。在互联网建设过程中,发展和安全是一对矛盾。在互联网技术迭代、应用普及中,难以避免地会出现安全问题,而解决安全问题又必须依靠发展,如通过加强政府规制、法治建设、加快技术研发等手段加以解决。因此,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是网信事业的一体两面,离开安全谈发展必然根基不牢,离开发展谈安全也只能是无本之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把握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大原则,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推动发展和安全深度融合。
  统筹发展和安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辩证思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相生相伴、相互作用,二者缺一不可、同等重要。网信领域统筹发展和安全,既要进行信息化建设、促进互联网发展,又要维护网络安全、构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从发展视角来看,就是要实现网络“技术先进、产业发达”的目标。我国5G技术的广泛应用,“神威太湖之光”“天河2号”等高性能计算机接连突破最高算法,量子通信研究取得实质性突破等,这一系列技术进步正是国家推动核心技术领域创新的显著成效。根据2022年网络就绪指数排名(Network Readiness Index, 简称NRI),中国网络就绪指数的综合评分在131个经济体中排名第23位,较2021年上升6位,在网络接入、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立法等多个二三级指标中排名世界第一。在促进互联网发展中,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从安全视角来看,要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早日实现网络“攻防兼备、制网权尽在掌握、网络安全坚不可摧的目标”。近些年,美国在拉拢盟国,试图建立针对中国的“小院高墙”,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和战略围堵。网络强国战略对接国家安全需要,在我国网络强国建设中,不断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有效遏制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在国际局势多变、安全问题丛生的新形势下,我们党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有效防范和化解了互联网领域的安全问题,让安全有序的互联网成为网络强国建设的牢固根基。发展和安全是网信事业的核心议题,如何化解这对相生相伴的矛盾需要极大智慧。党中央直面这一矛盾,充分运用辩证思维,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上升至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安全可控和开放创新并重”,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布局、一体推进,实现了发展和安全在网信领域的统一,推动了网络强国建设稳固向前发展。
  4.胸怀天下: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互联网信息的及时性、数字经济的全球性、网络文化的交融与碰撞等都凸显了互联网巨大的连通作用。“互联网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将世界变为鸡犬相闻的“地球村”,网络空间成为人类交往、交流最广泛、最普遍的公共空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如何治理好国际互联网、实现互联网的共商共建共享,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以胸怀天下的理论品格,原创性地提出了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互联网发展主张。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互联网空间的践行。所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在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与建设中,秉持开放共赢的发展思路,积极搭建各方合作平台,促进国际互联网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平等尊重、创新发展、开放共享、安全有序”的目标。
  2015年,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此后,在他写给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也多次提到了这一理念。2019年,为了凝聚各国共识、形成发展合力,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发布了《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概念文件,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落实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2020年,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发布了《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行动倡议》。中国不断推进这一理念在全球的实践。中国与五大洲23个国家建立“‘丝路电商’双边合作机制”,同时,中国也在积极参与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和技术标准的制定。近些年,《中非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倡议》《中阿数据安全合作倡议》等合作倡议发布,中国积极维护和完善多边数字治理机制,持续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合作,中国的全球数字合作伙伴关系更加普遍与深化,网络空间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胸怀天下理论品格的生动体现,它不仅加快了各国在互联网领域的经济文化合作,还塑造了互联网时代全球合作共赢的新文明形态。
三、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实践指向
  建设网络强国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导着网信工作的具体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强国的建设原则是“坚持创新发展、依法治理、保障安全、兴利除弊、造福人民”,中国网络强国建设的实践任务也围绕核心技术突破、网络空间法治、网络安全保障、数字经济发展、网络文化塑造等方面展开。
  1.网络强国的核心
  “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突破互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加快自主创新是关键所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突出创新的战略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推进现代化的重要支点,把突破“卡脖子”难题作为网络强国建设的主要破题点。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立足中国互联网发展实际,加快了对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信息等前沿技术的超前谋划与布局,加大了互联网芯片、操作系统等基础性技术的自主创新力度。党和国家站在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的高度,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尤其围绕智能终端、大数据、高端芯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发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多部文件,助推了科技创新和关键技术研发。但还要看到,以高端芯片、操作系统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核心技术不足仍是制约和危害我国互联网发展和国家安全的主要因素,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提出,要进一步发挥制度优势,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推动产学研各环节强强联合、协同攻关,“组成攻关的突击队、特种兵”,对躲不开绕不过的基础性技术、通用性技术,咬住不放、攻坚克难,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此外,还要加强基础研究,加快推进国产自主可控计划,掌握互联网发展主动权,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力争在互联网核心技术上尽早取得突破。
  2.网络法治的推进
  网络法治是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网络治理的有效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我国制定了多部与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基础性、专门性的法律法规。同时,我国立法机关不断推进传统法律规范向网络领域延伸,通过修订已有法律条款、制定新的法律法规以适应互联网新业态新形势的治理需要,相关部门也出台了多部涉及网络安全与治理的规章制度。《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记录了我国网络立法加速推进、网络执法持续强化、网络司法深入开展、网络普法创新实施的历程。总而言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网络法治建设快速推进,无论是新增立法数量、法律监管范围、互联网执法成效都远超以往。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已成为社会广泛共识,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网络法治之路,未来还将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提升立法的全局性、从社会普遍需要出发提升立法的针对性、从个人网络安全意识和数字素养出发加强法治宣传与普及,不断提升网络法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网络安全的保障
  国家网络安全保障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网络强国建设的关键性任务。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重点工作。构建国家网络安全防护屏障,增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从技术上来看,要着重提升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监测预警、应急指挥、协同处置和攻击溯源等能力。在重点工作上,要切实做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和国家数据安全等领域的保护工作。一是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筑牢网络安全防线,提高网络安全保障水平,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金融、能源、交通、电信等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运行的神经中枢,是网络安全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进行重点防护。按照《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要求,坚持综合协调、分工负责、依法保护原则,加强对重点领域进行摸底排查、及时排除风险隐患,做好监测预警和事件处置工作。二是保护国家数据安全。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是未来国家竞争力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国家数据安全直接关系国家安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强调,要把安全贯穿数据治理全过程,要求建立安全可控、弹性包容的数据要素治理制度。构建国家数据安全治理体系,进一步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全面提升国家数据安全保障能力。除此之外,维护网络安全,还要严厉打击网络诈骗、个人信息窃取等违法犯罪行为,办好网络安全宣传周,提升全民网络安全意识。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是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环节,未来仍需在战略部署、管理机制、国内立法、网络技术、人才保障、网络宣教和国际合作等层面,不断完善国家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4.网络经济的发展
  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其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全球经济变革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是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方面,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一项国家战略。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站在“两个大局”的高度发展数字经济,其后,《“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在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充分发挥数据要素驱动、着力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体系等7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和详细举措。一方面在国内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围绕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服务普及,推动5G基站全面布局,加快“新基建”“工业互联网”建设力度。进一步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快速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在国际上继续扩大数字经济“朋友圈”。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帮助沿线国家发展互联网、发展数字经济,不断扩大数字经济的朋友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外交场合,都提出了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致力于畅通数字经济交流、增加数字红利机会、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维护各国在互联网发展中的平等地位,引导全球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5.网络文化的塑造
  网络文化是支撑网络强国建设的软实力,网络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国家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互联网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因此要坚持党管媒体、党管互联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网络文化的建设方向,塑造网络文化需要从网络意识形态、网络舆论引导、网络综合治理上发力。一是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巩固深化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网络空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管用防并举,壮大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立中国特色网络强国的理论体系和全媒体传播体系。二是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不回避热点舆论问题,把握好发声时间,掌握舆论话语权和主动权,发挥网络监督的正面作用。同时,尊重网络传播规律,创新传播手段与方式,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三是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尤其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能力。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网民等多方面的作用,发挥好网上网下“同心圆”治理格局的优势,在治理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治理手段,如政策、技术、法治等手段,不断提升网络综合治理能力与水平。此外,搭建国际互联网文化交流平台,讲好中国故事,积极参与国际互联网治理,让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不断深化、发展,生根、发芽。
  总之,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既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管网治网用网的理论内核,又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指导中国网信事业发展的实践指南,探索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网信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拓展了中国网信事业的宽度与深度,是中国网络强国建设必须长期坚持与践行的重要思想。
  (作者简介:安静,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研究员)
  网络编辑:同心
  网络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