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坚持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系统深刻地阐释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思想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等重大问题。习近平关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论述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依据当今时代潮流的深刻变化,用一系列富有时代气息的价值话语和价值主张,着眼于解决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构建起回应21世纪世界之问和时代之问的全新价值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创造性发展,为进一步激活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时代生命力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一、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思想之源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开放的理论体系,这里所论述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时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论断。在深刻批判资产阶级价值观念和其他落后价值观念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逐步构建起具有崇高理想追求和鲜明阶级属性的价值观。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1] 实现全人类解放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理想。围绕促进和实现全人类解放,马克思恩格斯基于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出发点,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阶级属性的价值观念,构建起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思想体系。在自由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产阶级所提倡的自由、平等、博爱,并非是永恒的、超阶级的、神圣的,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体现。这些价值观念在反封建时期发挥过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但随着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建立,这些价值观念的虚伪性便日益暴露出来。由于财产占有和社会地位的不平等,无产阶级不可能真正享受到资产阶级所能享有的“自由”。只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推动社会变革,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才能将无产阶级所向往的自由变为现实。在平等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所宣扬的平等和自由一样,是同资本主义制度相一致的,是和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相联系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和资本的对立、财产占有的不平等决定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平等。真正的平等意味着,每个人“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2],工人阶级理应“争取平等的权利和义务”[3]。在博爱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批判资产阶级所鼓吹的“博爱”也是虚伪的。所谓“博爱”“只有在资产阶级利益还和无产阶级利益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继续存在”[4]。而一旦无产阶级的利益与自己的利益相悖的时候,资产阶级就会“把共和国的‘自由、平等、博爱’这句格言代以毫不含糊的‘步兵,骑兵,炮兵’”[5]。在批判资产阶级“博爱”价值观的同时,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构建公平、正义的理想社会设想。在和平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对于资产阶级发动的战争持批判态度,鲜明地表达了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基本立场,认为资产阶级发动战争,“纯粹是为了掠夺,战争成了经常性的行当”[6]。恩格斯提出,“我们用社会和平来反对社会战争”[7],“新社会的国际原则将是和平”[8]。在发展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力发展是实现自由的前提。如果没有生产力的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9]。
二、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引领人类发展进步的价值体系
2015年9月,习近平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中指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10]。此后,他在一系列重大国际国内场合反复倡导弘扬这一价值体系。全人类共同价值“凝聚了人类不同文明的价值共识,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的最大公约数,超越了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差异”[11],是世界各国人民在价值取向上的最基本的愿望。
全人类共同价值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平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也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理想的基础。就当今世界而言,和平是所有国家和人民共同的和平,不是少数人的和平。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唯有发展,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唯有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12] 公平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保障,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公平意味着劳动和发展成果的有序分配,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稳定、有序运转。正义是道义和伦理的体现,是促进人类进步的必然要求。个人不讲正义,就丧失了道德伦理;社会缺乏正义就会陷入无序;国家不讲正义,就会给他国带来祸害。民主的基本要义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在国际范围体现为国家间以民主的方式处理国际事务。自由是人的社会价值的至高追求。自由是幸福的体现,也是幸福的保障。[13] 全人类共同价值六大要素互为条件、相互依存、层层递进,形成了逻辑严密的理论整体。
共同价值是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共同性”是全人类共同价值鲜明的特质。“和平与发展是我们的共同事业,公平正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民主自由是我们的共同追求。”[14]
首先,和平与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和平发展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和平发展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和平发展理应是全人类的必须携手为之奋斗的共同事业,成为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与西方霸权国家宣扬的霸权治下的和平根本不同的是,全人类共同价值所倡导的和平不是建立在强权、控制、均势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平等、尊重、公平、正义基础上,是持久的和平、不断发展的和平、走向民主与自由的和平。作为价值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所倡导的发展不仅指通过全球合作,让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经济社会有所进步、人民福祉有所提升(即共同发展),而且还意味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
其次,公平正义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人类建设美好世界离不开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公平正义只有被确立为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并以此为原则制定国际规范、机制和制度,人类社会才能有序运行、和谐共生。联系当下的国际社会现实,公平正义的含义如下:其一,主权地位平等化。所谓平等,具体表现为国家间国际地位的平等、国家间国际事务参与的平等、国家发展权利与机会的平等。其二,国际关系法治化。即“推动各方在国际关系中遵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用统一适用的规则来明是非、促和平、谋发展”,“适用法律不能有双重标准”。[15] 其三,国际关系合理化。即倡导“适应国际力量对比新变化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体现各方关切和诉求,更好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16]。当前,推动国际社会公平正义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就是坚决维护联合国权威,反对以多边主义之名行单边主义之实,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再次,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在国际政治层面上,民主有双重含义:其一,各国人民的政治权利。“民主同样是各国人民的权利,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实现民主有多种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要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评判,而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17] 其二,国际关系民主化。即“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18]。要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就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更好地代表和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自由,意在坚持并捍卫各行为体尤其是主权国家的独立自主权利,捍卫国家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自由,捍卫国家合理表达利益诉求和合理分享发展成果的自由。
三、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继承和发展
全人类共同价值不是凭空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其重要的思想来源。在充分汲取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全人类共同价值遵循着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基本规律,稳固地占据着人类真理制高点、价值制高点和道义制高点,传承并延续着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生命力。
第一,唯物史观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哲学基石。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也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一把钥匙。无论是解放全人类的马克思主义价值理想,还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批判资产阶级价值观基础上建构的价值观,都是以生产力发展和生产方式变革为根本依据的,都是在遵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基础上立足于人类社会的生动实践凝练而成的价值观。同样,全人类共同价值也不是某个政治家的个人政治偏好和纯粹的主观意愿,更不是脱离实际的、毫无根据的凭空想象,而是依据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背景下人类社会相互依存、命运相连的客观事实,依据世界范围各国、各民族、各地区之间日益紧密和不断加深的普遍交往,从社会生产方式的现实运动中得出的结论。正如习近平所说:“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19] 这里讲的“历史”是指纵向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一种历时性的存在;所谓“现实”是指人类相互依存的共时性存在,即人类在经济、政治、安全、文化等领域横向扩展和相互联系的现实运动。一句话,是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现实运动决定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生成,全人类共同价值只是对现实世界人们价值取向的客观反映,是对人类社会价值演变趋势的敏锐把握。
第二,以人类社会为立论前提。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20] 人类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立论前提。全人类共同价值以“人类社会”“社会的人类”为立论依据,以构建“共同性”人类社会为导向,强化共同意识、增进共同利益,努力在推动经济全球化转型和完善全球治理中探寻一条推动世界历史发展、通向人类美好未来的崭新道路。习近平一再强调,要强化人类的“地球村”意识。他指出:“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1]“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各国利益交融、兴衰相伴、安危与共”[22],“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正确方向”[2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能止步于构建利益共同体,还应迈向价值共同体。没有价值的共识,利益共同体不可能牢固,也不会持久。忽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培育和塑造,人类就会因为失去精神上的聚合而无法摆脱松散的状态,并陷于无休止的矛盾和冲突之中。可见,倡导并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已经不是可有可无的主张,而是事关人类前途命运和美好世界的构建。正是在上述意义上,习近平强调:“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24]
第三,以解放全人类为最高价值理想。全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最高境界和终极指向,也是最为理想的社会状态和文明形态。所谓“最为理想”,主要表现为:理想的生存状态,即解决人和自然、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理想的发展条件,即每个人、所有人的全面发展;理想的利益关系,即实现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有机统一;理想的个性发展,即个体的人、一切人充分实现了自由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一再证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曲折,历史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但社会历史规律并不等于自然规律,实现全人类解放、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不可能如同自然规律的运行,是一个自然的或自动实现的历史过程,而是需要通过人的社会实践运动加以推进。只要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主观努力与历史发展规律相契合,就会加快这一历史进程。促进全人类解放的基本路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在不断地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实践中,人类才能不断地接近彻底解放的理想境界。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不单是思想的运动,更是改变现实世界的实践活动,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指向。这种实践活动不是单个人孤立的实践活动,而是充分动员全人类积极参与的共同性实践活动。为此,全人类共同价值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和发展理念并行不悖,从整个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角度去关注全人类的共同需要,构建起反映全人类普遍愿望的价值体系,以便充分激活全人类追求美好未来的内生动因和内在需求。通过促进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普遍交往,拓展和推进国际合作,促进世界范围内生产方式的大变革,从而为促成全人类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充足的历史动力、思想动力和价值动力,最终将人类社会引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境界。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无疑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论源泉。但同时,全人类共同价值也依据时代的变化,直面当今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敏锐把握当今世界各国人民价值共识的最大观公约数,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新的时代内涵,成为接续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时代新篇。全人类共同价值立足全人类的价值立场、着眼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世界,从几个不同的逻辑层次系统提出价值主张,构建起具有鲜明时代特色、明确现实指向和独特文化底蕴的价值体系,饱含着当今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深邃思考、使命担当和精神追求,在价值主体、价值目标、实践路径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创造性发展。
第一,将全人类明确为现实的价值主体。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价值的主体,也是价值观的主体。价值观反映了价值主体的人或人类对于具有某种属性的客体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基本看法和态度。[25] 价值观主体既可以是单个的人,也可以是群体的人,甚至人类社会。从理想追求看,人的解放无疑是所有人的最终解放,让所有人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但马克思、恩格斯深知,人的解放是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在资本主义社会阶段,在资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的社会中,要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首先必须深刻认识资产阶级价值观的虚伪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本质区别,高度重视本阶级的现实的利益需求和价值需求,并为此推动政治革命和社会形态的更替。也就是说,为将来最终实现全人类解放的价值理想,无产阶级现实的任务是关注自己的价值追求,把无产阶级作为最现实的价值主体和利益主体。全人类共同价值也是当今人类社会理想的价值追求,其最终指向无疑也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所不同的是,全人类共同价值更加重视当今人类现实的价值的需求,注重在解决现实的价值矛盾和冲突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此,全人类共同价值本着“为了全人类”“依靠全人类”的基本理念,把包括各种阶级、国家、民族等在内的、生活于地球上的所有人都看成是价值观的主体,力图反映全人类的整体利益需求和精神追求,致力于推动构建全人类意义上的价值共同体。正如习近平所指出:“世界各国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拥有同一个家园,应该是一家人。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张开怀抱,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26]“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参与。我们应该凝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民的共识,共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业。”[27]
第二,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作价值目标。自由人的联合体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最高追求。这一崇高理想始终激励着全世界社会主义者为此不懈奋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期望建立的是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共产主义新社会形态,这是一个没有国家、阶级和私有制的后资本主义社会。但必须看到,共产主义是超越资本主义虚幻共同体的“真正共同体”,实现这样的共同体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必然会经历诸多历史阶段,需要为此创造必需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基础。倡导和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无疑也是为了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但这种美好世界定位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28] 显然,人类命运共同体侧重于构建一种新的人类生存方式、交往方式和文明形态。毋庸置疑,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精神之魂,指明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路径。正因为如此,习近平在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一开始,就将其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追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乎每一次论述全人类共同价值都是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展开,强调“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29]。
第三,把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当作践行价值的基本思路。马克思主义认为,资产阶级价值观的基础是抽象人性论,是非现实的、虚伪的价值观,是麻痹无产阶级的思想工具。无产阶级必须建构起属于自己的价值观,把自由、平等、公正、人权等价值理念的实现与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变革社会现实联系起来,通过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来践行马克思主义价值理想和价值追求。没有社会制度变革,无产阶级价值理想的实现就没有制度的保障,推动社会制度变革的主要途径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全人类共同价值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中汲取了思想营养,也把自由、民主、公平等价值范畴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之中。所不同的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立足于当代世界潮流的新变化,着眼于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全球性问题,致力于化解国际社会的现实矛盾和冲突,提出了完善全球治理、改良当今世界秩序的现实可行的思路。2021年9月,习近平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旨在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2022年4月,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提出全球安全倡议,旨在消弭国际冲突根源、完全全球治理,推动国际社会携手为动荡变化的时代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实现世界持久和平与发展;2023年3月,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议上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指出:“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30]“三大倡议”紧紧围绕建设美好世界必须关注的三大重点领域,直面当前人类在发展、安全和文明等问题上存在的严重赤字,系统地提出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
第四,把凝聚价值共识作为重要抓手。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即始终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在深刻批判资产阶级价值观的虚伪性的基础上构建起属于无产阶级的价值体系。基于无产阶级的基本立场和阶级斗争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仅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31]这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而且公开宣布,无产阶级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32] 尽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两个必然”的基本结论并未过时,但必须看到,资本主义制度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消亡。要在世界大变局的时代环境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就必须最广泛地动员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全人类的力量和智慧,携手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毫无疑问,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现实目标不仅不在于推翻世界上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相反,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不能局限于社会主义国家的范围,而是必须凝聚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的最广泛的价值共识,并尊重和包容彼此间具体的价值差异。中国共产党正是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才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人类共同价值。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宽广的思想胸襟和鲜明的包容品格把全人类明确为价值的主体,着眼于求同存异,强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33]。“我们应该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34] 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繁荣,倡导世界各国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谋求双赢、多赢、共赢的结果。当然,强调凝聚价值共识、实现两种制度国家“共赢”,并不是忽视两种制度之间的差异和矛盾,既不能因为制度的差异而排斥资本主义国家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践行,也不能因为需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忽视两种制度之间的差异和分歧,模糊全人类共同价值与“普世价值”之间的理论界限和本质区别,忘记迈向“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最高价值追求。
总之,全人类共同价值思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书写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时代新篇。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全人类解放的价值之魂,同样,全人类共同价值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之魂。全人类共同价值激活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时代生命力,开辟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发展的新境界,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全新的价值体系。由于这套价值体系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根基,又顺应时代潮流,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进步一边,必将在解决人类共同问题、推进全球治理、建设美好世界的历史进程中日益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对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为2022年度国家重大项目《“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研究》(项目编号:22&ZD01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教授)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科学社会主义》202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