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应时代变迁、立时代潮头、领时代先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创性地提出一系列有关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立足最大发展中国家的最大国情和最根本实际,围绕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习近平经济思想系统阐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谁发展、如何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实践的高度概括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指南。梳理为谁发展、如何发展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这一主线,有助于更好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
为谁发展:经济发展的价值立场与政治保证
第一,经济发展的价值目标: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为了谁,事关价值立场和价值导向,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根本立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以及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新发展理念的“根”与“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凸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信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和价值立场,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充分激活和全面释放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活力;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做大做好“蛋糕”、切好分好“蛋糕”,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同时,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和制度优势。
第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政治保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方向性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高度统一的”,经济建设是党治国理政的中心工作,党的领导要充分体现在这一中心工作中。因此,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政治保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政治原则,是确保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目标与道路的政治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这就要求由党中央“制定重大方针、重大战略,作出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工作”,把握经济发展领导权,掌握经济工作主动权,把好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发展规划、发展方略和发展格局,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重视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着力从制度安排上发挥党的领导这个最大体制优势”,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科学化、法治化水平,增强党领导经济工作专业化能力,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制度效能,“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第三,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决定了经济发展的目标、手段和效果。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基础。只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才能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只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解决好发展动力、发展不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发展内外联动和社会公平正义等问题。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内容。这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在我国发展实践中实现了有机融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创新和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中国探索。新征程上,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坚持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如何发展:经济发展的根本道路和方式方法
第一,经济发展的中国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发展的根本问题。“中国发展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唯一正确的道路”。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个明确”科学回答了新时代要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个坚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课题,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明确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开创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中国样板”。“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我国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新征程上,我们要掌握历史主动,“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二,经济发展的中国方式:创新改革开放。一是以创新引领经济发展。创新是推进国家现代化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根本动力,是引领发展、主动发展、持续发展和安全发展的关键。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方法。高质量发展阶段更要增强创新的第一动力作用,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深层次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要把握发展的战略主动权,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以创新驱动引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以改革推动经济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内在持续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实现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深化的历史性转变。新征程上,要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推动新发展阶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展现更大作为”。全面深化改革,要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突出制度建设主线,“把深化改革攻坚同制度集成结合起来”,“使各项改革朝着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聚焦发力”;要纵深推进使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深度释放改革红利,全面激发经济发展活力;要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要求,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攻方向,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以开放带动经济发展。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立足新的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和发展要求,唯有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全面谋划全方位对外开放大战略,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同时,还要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和共赢的方向发展,为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力量。
第三,经济工作的思想方法与具体方法:中国方式。推动经济安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必须有科学思维、智慧策略和有效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洞察时代潮流和发展格局,坚持认识论与实践论的有机统一,创新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创新性方法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坚持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一系列具有时代特征的具体思想方法,以及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集成性考量、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的总体发展方法,“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改革发展工作方法,兼顾速度与质量“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经济工作总基调,“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经济问题分析方法,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的工作方法,坚持“全国一盘棋”“十个指头弹钢琴”的统筹工作思路,基于社会主要矛盾研判“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的战略定力等一系列具有时代特征的具体工作方法。这些方法是做好新时代我国经济工作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成为习近平经济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与基本前提: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大原则,是复杂环境下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遵循。世纪疫情加速百年变局演进,经济全球化动力减弱,国际格局深刻调整,世界加快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在确保安全、自主、可靠的基础上发展经济。这就要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把安全发展贯穿到经济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加快完善安全发展体制机制,加强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和自主可控,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经济发展的中国布局
第一,经济发展的历史方位与时代特征:新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所处历史阶段和历史方位,是确定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我们要辩证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认识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的新特征新要求,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主动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实现更优结构、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第二,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与基本遵循:新发展理念。发展理念是发展实践的先导,从根本上决定了发展成败与成效。新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全新系统认识,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发展理念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最具标志性的原创理论成果。“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更加突出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坚定不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第三,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战略抉择:新发展格局。发展格局是决定发展方式、发展路径、发展可持续性的关键。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因此也是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推动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以及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面对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外部需求的不稳定性,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疏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存在的堵点和难点,更多由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把握好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等工作着力点,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制度型开放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第四,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与效率导向: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内外发展环境与条件的深刻变化,我们党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因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第五,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与系统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本钱,是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根基,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增强实体经济赢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强国,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环节、各层面、各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成果。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产业体系、区域发展体系和绿色发展体系等支撑系统,分配体系和开放体系等动力系统,以及市场体系和经济体制等经济治理系统。其中,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有助于夯实和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六,世界范围的共同发展: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和共同诉求,共同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坚持胸怀天下,基于多边主义和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中国方案”应运而生。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始终把发展放在国际合作突出位置,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倡导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号召各国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共商共建共享新阶段,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也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发展注入了中国力量和信心。
(作者简介:王廷惠,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李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