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李钢: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四个维度

发布时间:2023-06-02
字体: 打印
分享:
  新时代来临的过程也是网络社会在中国迅速形成和崛起的过程。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领导党和国家制定并实施了网络强国战略,提出了把中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的宏伟目标,引领中国正在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再次发出了“加快建设网络强国”的伟大号召。
  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中最富有时代化特色的内容之一。它明确提出了要走中国特色网络强国之路、要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网信事业、要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这一系列主张科学回答了我国网信事业面临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构筑了中国网络强国战略目标的四梁八柱。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重要思想,学思践悟我国网信事业发展的这一指导思想,对于实现新时代建设网络强国的宏伟蓝图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走中国特色网络强国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科学分析了世界历史发展变革的趋势和中国肩负的历史使命,敏锐地把握到互联网和信息化潮流给世界和中国带来的巨大的潜在的革命性影响,做出了一系列关于网信事业发展的重大决策,实施了一系列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的重大举措,有力地、科学地回答了网信事业发展的中国之问,使我国网信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网络强国之路。
  早在2014年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就提出了“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1]的新论断,将网信事业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网络化信息化不仅关乎工业化和现代化问题,而且“事关党的长期执政,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福祉”[2]。“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 习近平的这一论述既高度概括了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也为发展中国特色网络强国之路指明了方向。
  第一,在发展网信事业上坚持新发展理念,实现自主创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的经验教训,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提出的,集中反映了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按照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总要求和总趋势。“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应该也能够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4] 目前我国已成为网络大国,但是在自主创新方面还相对落后,国内互联网发展瓶颈仍然较为突出。“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标不断前进。”[5] 我国目前的互联网发展状况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同建设网络强国战略目标相比,特别是在互联网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共享、信息产业实力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其中最大的差距在核心技术上。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6] “我们要掌握我国互联网发展主动权,保障互联网安全、国家安全,就必须突破核心技术这个难题。”[7]“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要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8] 2016年10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36次集体学习之时,习近平强调:“网络信息技术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技术创新领域,是全球技术创新的竞争高地。”[9] 掌握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权、主动权与话语权,必须突破网络核心技术,这是我们建设网络强国的必由之路。
  第二,坚持“一体两翼,双轮驱动”的网络发展格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10]“一体两翼、双轮驱动”是习近平提出的新论断。“一体”是指建设网络强国这一目标,“两翼”是指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关乎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它们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共同驱动网络强国这一目标的实现。“做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势,称长治之业。”[11] 网络安全与国家主权和利益直接相关,对社会各个领域都有重要影响。一方面,要提高安全意识和主权意识,反对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上的优势侵犯他国利益,“互联网技术再发展也不能侵犯他国的信息主权”[12]。另一方面,要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科学技术创新,提高抵御网络侵袭的技术和能力,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双轮,实现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信息化以网络安全作保障,同时信息化又推动网络安全的升级,实现网络强国的总体目标。
  第三,以网络强国战略支撑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了信息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网络强国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信息革命时代潮流与民族复兴历史进程的内在关系。我们要始终坚持把信息化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大力推进网络强国战略。“现代化建设,信息化先行”。网信事业要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中展现作为,先行一步,将信息化建设贯穿于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以信息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网络强国建设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统筹发展和安全,谱写网信发展新篇章,逐梦网信发展新辉煌,助力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
  第四,加强党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自互联网诞生以来,网络治理就始终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多年来一直在考验着我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全面推进网信工作以及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艰辛探索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深刻而精辟的思想论断,使我国的网络空间治理经历了从最初的分散治理到后来的统一治理,从单纯的技术治理到体制治理再到综合治理的过程,实现了“练内功”与“借外力”并举,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的大智慧。如今,中国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四梁八柱”已基本建立,中央做出了一系列关于网络安全、信息化发展和网络空间治理等方面的决策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战略纲要、发展规划、指导意见,为网信事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网信工作“一盘棋”格局基本形成。
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15年12月,习近平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演讲时首次倡议,各国应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携手助力网络空间的美好明天。[13]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一经提出,立即得到广泛认同和支持,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14]“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一词也多次被写入联合国相关文件,深刻解答了当今人类网络化信息化发展面临的世界之问,为国际网络空间合作发展贡献了富有创造力的中国智慧,为世界各国共享互联网发展文明成果的美好未来提供了中国方案。
  网络化信息化变革带来的时代机遇,将合作共赢的需求与目标郑重地摆在世界各国人民的面前,在互联网形成的“地球村”中,人类相互依存,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网络空间既是人类共同的生存空间,更是世界人民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合作空间。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一主张从全球视野出发,以追求全人类福祉为根本目标和价值归宿,突破了以往各个国家之间疆域和地理时空的限制,超越了以邻为壑的狭隘的国家和民族利益界限,打破了少数西方国家推行网络技术霸权的企图,主张世界各国都是网络空间的建设者、享有者和网络空间治理的主体,各个国家之间利益和命运紧密相连、休戚与共。因此,世界各国应该携手合作,共建网络空间、共治网络空间、共享网络空间发展成果。对于如何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习近平提出了“四项原则”,并从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保障网络安全、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五个方面具体进行了阐述(简称为“五点主张”)。[15]“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集中体现了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价值理念。2019年10月,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组委会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概念文件,全面阐释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背景、基本原则、实践路径和治理架构,倡议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共谋发展福祉,共迎安全挑战,把网络空间建设成造福全人类的发展共同体、安全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网络时代的世界情怀与整体意识,体现了以人类福祉为关怀的大格局意识,其核心在于强调,世界各国就网络空间的未来实现共同发展,责任共担。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就其顶层架构而言,是集网络发展、网络安全、网络责任、网络利益于一体的,基本内容是携手促进网络发展、共同谋求网络安全、一道担负网络责任、共同享受网络利益。
  第一,网络发展共同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首先应当是网络发展共同体,要满足各国人民对网络覆盖范围更广、使用成本更低的需求,要以网络的发展推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和平、合作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历史的原因,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网络建设起步晚,发展速度慢,基础设施不完善,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发达国家,在网络空间缺少话语权。它们渴望加快网络发展步伐,完善网络系统,打破信息闭塞的状态。因此,各国要依托网络、利用网络来实现世界大家庭的交流与发展。活跃在网络中的不同行为主体因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而方便交流,凝聚共识。在网络的发展和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共享网络发展的成果,共建信息资源库,推动各国政治、经济的密切往来,多样文化的深入交融。网络发展成果要由世界人民共享,要依托网络、利用网络实现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共同进步,推动各国各领域的密切往来,全方位促进网络空间的发展。
  第二,网络安全共同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追求共同安全,安全稳定的网络空间对于全世界而言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与价值。长期以来,网络空间的全球性、流动性滋生了许多安全隐患,网络恐怖主义、网络监听、网络诈骗等全球性问题严重危害了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安全,这些问题形式多样,隐蔽性强,打击难度大,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才能应对。构建网络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就是强调各国携手共同面对网络空间各种安全风险挑战,追求全球各国在网络空间的整体安全,让世界人民在更加安全、健康的网络空间享受它给人类所带来的便捷。
  第三,网络责任共同体。人们在风险复杂化的网络空间寄希望于构建新型的世界性共同体,这既是各国的现实需求,也是责任所在。面对网络空间的各种风险挑战,各国需要联手抗击,共同肩负起责任,在尊重彼此主权的基础上,制定并严格遵守网络空间的相关规则。目前,国际社会并没有形成普遍认可的网络行为规范或网络安全规则,网络空间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失衡和失范状况。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为推进人类根本利益实现的良善举措,是实现权责分明、公平透明、有序发展的前提,各国应以网络发展大局为重,从网络运行实际出发,求同存异,以达成合作共赢的目的协商出相关规则,形成更加公平合理的网络空间治理体系,担负起建设更加高效安全的网络空间的责任,助力人类未来的美好发展。
  第四,网络利益共同体。随着全球信息化步伐加快,程度加深,各个国家、地区、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依存度也日渐提高。当今世界各国的发展与网络空间都密不可分,通过网络各国已被整合为一个利益共同体,互联网对一国乃至世界的发展都意义非凡。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就是要让各国、让世界人民充分地共同享受网络发展的利益成果,形成通过网络空间连接的利益共同体。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旨在促进全球网络的互联互通、交流互鉴、共同繁荣、有序发展,推动各国互联网发展从“独善其身”走向“美美与共”,超越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旧观念旧格局,“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16],使互联网真正造福全人类。
三、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网信事业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是互联网时代中国社会发展面对的重大实践问题,是新时代网信事业发展面临的“人民之问”。习近平以铿锵有力的声音回答了这一问题:“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17] 换言之,我国网信事业的发展要让老百姓有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更好造福各国人民。”[18]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后,习近平将这一发展理念由现实空间延伸至网络空间,明确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网信事业,要始终坚持网络发展为人民、网络发展靠人民、网络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价值原则。“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这是贯穿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的一条主线。应该说,网络信息事业做得好不好、网络化信息化发展的好不好,不能仅仅用简单的技术指标和一连串的数字来衡量,而是要看广大人民群众有没有享受到网络化信息化发展带来的红利。解决人民群众遇到的现实问题。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发展网信事业的根本价值旨归。
  网络空间要成为党落实“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的重要基地,网信事业要成为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网络时代的基本体现和反映。全党同志,尤其领导干部,“要学网、懂网、用网,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19]。要为网民提供服务、帮助和情绪疏解;要通过网上交流完善监督机制,要通过网络平台沟通网上和网下工作圈,坚持走网上群众路线,把“键对键”和“面对面”有机结合,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网络空间中特别活跃的青年网民群体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第一,依靠人民建设网络强国。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建设网络强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主体,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互联网+”行动,积极主动地加入网络应用大潮,繁荣网络信息资源。积极发挥网络信息化人才和新媒体从业者的主体力量,参与、建设互联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技术无人区,推动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和数字经济的全面发展;发挥网络大V、网络意见领袖等特殊网民的积极引导和推动作用。宣传思想部门要做好最大限度把各种网络活跃人士,如网络意见领袖、网络作家、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演员歌手,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做好他们的工作[20],在建立经常性联系中强化线上线下的互动沟通,引导其坚持正确政治观点和增进政治认同,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第二,人民共享网络化信息化发展成果。网络强国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21] 习近平强调:“我们要把提升包容性置于更突出位置,处理好公平和效率、资本和劳动、技术和就业的关系,重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就业的影响,让更多人共享发展成果。”[22]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文化’等,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23]
  第三,由人民发挥互联网的强大功能。习近平说,人民可以通过互联网发表意见,群众的观点和想法不一定准确,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应多一些包容和耐心,以便于了解群众,发挥互联网的监督作用。“要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政务公开、党务公开,提高透明度,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接受人民监督。要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 [24]“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的信心和支持就是我们国家奋进的力量……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发挥互联网在倾听人民呼声、汇聚人民智慧方面的作用,更好集思广益、凝心聚力。”[25]
  第四,让人民评判网信事业发展成效。党的执政水平不能由自己说了算,必须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党的全部工作和事业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网络强国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是否有成效,归根结底也要人民来评判。习近平强调:“古人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很多网民称自己为‘草根’,那网络就是现在的一个‘草野’,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不然怎么联系群众呢?”[26] 党员干部要跟上群众的脚步,要想贴近群众、了解群众,就要学会用网络联系群众。互联网已经成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新平台,党员干部要用这个新的平台给人民群众及时、耐心的答疑解惑,群众和党员干部之间做到没有隔阂,通过网络更有利于始终保证我们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
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
  网络空间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也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习近平多次强调,我们党“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27]。面对网络时代的一系列机遇和挑战,面对如何实现网络强国这一重大战略目标,习近平在深入思考和艰辛探索的基础上,科学回答了在网络时代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网络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网络强国这一时代之问。
  习近平明确指出:“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28]“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9],把各方面力量凝聚起来同心共筑中国梦,把中国建设成为举世瞩目的社会主义网络大国、网络强国。换言之,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是实现网络强国目标的前提条件和必由之路。所谓“同心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30]
  网络时代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网络强国宏伟目标,最根本的就是要广泛凝聚共识、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形成网络时代中国最大公约数,画出网络时代中国网上网下最大同心圆,释放互联网的最大正能量。
  第一,必须加强网上正面宣传,下大气力做好人的工作,广泛凝聚共识。“加强和改进网上正面宣传,首先要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舆论导向正确,就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31],习近平反复告诫我们,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做好正面宣传不能靠一种腔调、一种风格包打天下,必须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进一步提升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对于网上热点问题,要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多做解疑释惑工作,决不能失语失声。[32] 只有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把网上舆论引导和网下思想工作结合起来,既会“键对键”、又能“面对面”,我们才能形成合力,把广大网民团结和凝聚到党的周围,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二,我们尽最大努力争取人心。习近平高屋建瓴地指出,要“最大范围争取人心,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做网上工作,不能见网不见人,必须下大气力做好人的工作,把广大网民凝聚到党的周围”[33]。“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对互联网监督,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34]
  第三,推动线上线下媒体融合发展,形成网上网下舆论相互支持的一体化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要不断加强传播内容建设,创新传播方法。“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35] 在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特别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要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36] 要形成“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的媒体融合发展格局,增强在信息时代凝聚社会共识、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本领。
  第四,必须打击网络空间的不法行为,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虽然“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37]。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对于利用网络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人必须依法打击。习近平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谁都不愿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虚假、诈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间。”[38]“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遵守秩序。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我们既要充分尊重网民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权利,也要构建良好的网络秩序,这也是为了更好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39]
  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内容极其丰富,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安全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是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的开创性理论成果,体现出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理论品格,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向了更加广阔的理论场域。在此思想指引下,我国网信事业在新时代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经验被写进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因此,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最富有时代特色的原创性成果,这一重要思想仍亟需我们持续不断地深入研究,挖掘其深刻奥义,亟待我们进一步“学懂、弄通、悟透”。
  (作者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智能时代的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研究》(项目编号:19BKS098)的阶段性成果)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理论视野》202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