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韩雪青:​“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新时代意蕴和内在逻辑

发布时间:2023-02-28
字体: 打印
分享:
  回溯党的百年历史,“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从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发展到如今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的“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不断发展壮大、坚强有力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新时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习近平要求全党同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深刻把握“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新时代意蕴,认识到“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新时代统筹两个大局的重要法宝、历史经验;更要深谙“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内在逻辑,解锁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成功密码,以历史主动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一、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使中国共产党成就辉煌
  “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从不惧怕任何困难和挑战,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1840年鸦片战争后,曾经创造了5000余年辉煌文明的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国力逐步衰微。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朽,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奔走呐喊,各种救国方案轮番登场又接连失败,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进一步觉醒,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正如《共产党宣言》所指出的:“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立足实际,在全面分析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要彻底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推翻三座大山,让饱受欺凌压迫的中国人民获得彻底解放。自此,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启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革命征程。险恶异常、艰苦卓绝的斗争,需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非凡勇气。正是靠着这种非凡的勇气和顽强的斗争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以武装的革命反对穷凶极恶的敌人,多次濒临绝境又绝处逢生,最终夺取了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
  新中国成立之初,一方面,国内百业待举、一穷二白,工业基础极其薄弱,连汽车、飞机、坦克都难以制造;另一方面,国际形势于我十分不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孤立、封锁、挑衅,企图扼杀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面临如此严峻考验,我们党带领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证明了“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征程,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同时,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遭遇严重挫折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稳步向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迎来了发展的崭新局面。进入新时代,党的全面领导持续加强,从严治党成效显著,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中国共产党知民心顺民意,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共建“一带一路”作为国际公共产品开启沿线国家发展的新未来,受到普遍欢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着眼全人类共同利益,推动实现各国共同发展。全面把握国家安全形势新情况新特点,坚持底线思维,未雨绸缪,警惕、防范、妥善应对“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等等。无论是遭遇突如其来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自然灾害、金融危机、疫病灾难,还是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的“和平演变”、抹黑打压,抑或是进入新时代面临的各种可预测和不可预测的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我们党从不畏惧困难、打压,是被理论和实践证明了的不可战胜的伟大政党。“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书写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以历史主动迎战艰难险阻的伟大斗争史。
  在斗争中勇毅前行,在斗争中提升本领,在斗争中争取更大的胜利,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精神风貌,也是继续前行的品质和担当。习近平指出:“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更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新的征程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将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成、中国梦的顺利实现,需要不断跨越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战胜不期而遇的阻挠,需要实干,需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新时代,伟大斗争形势依然严峻,需要我们党在新的征程中锻造卓越高超的斗争本领、锤炼无私无畏的斗争勇气、涵养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继续直面时代问题,谱写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崭新篇章。
  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必须以高度的历史主动和实践自觉开启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新征程。如今,我们已踏上“新的赶考之路”,跨越攻坚区、深水区,敢于涉险滩、啃硬骨头,主动迎战、破解各式难题,深度调整利益格局、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等,都需要有伟大的革命精神。要继续发扬斗争精神,始终保持百年大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品质,迎难而上,夺取胜利;要增强斗争本领,居安思危,既要有战略思维,也要坚持底线思维,牢牢把握斗争的主动权;要增强斗争主动性,克服消极懈怠,切实有效应对挑战,夺取新的胜利。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自我革命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力武器,是中国共产党找到的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反腐败是不能输也输不起的战争,这就需要我们党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敢于刀刃向内,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才能净化党的肌体、增强党的战斗力,使我们党永葆蓬勃朝气、我们的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全体中华儿女的中国梦顺利实现。
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
  百年奋斗铸就百年辉煌,党和人民的一切成就,都是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战胜无数艰难险阻中取得的。“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源于中国共产党洞悉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把握历史主动,指引中国人民自觉发扬斗争精神、凝聚斗争力量,以高超的政治智慧、高度的历史自觉,不断夺取斗争新胜利。
  (一)“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洞悉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归根结底是因为以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的中国共产党人洞悉、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规律,懂得如何找寻一条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正确道路。共产党人“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中国共产党始终明晰自己斗争的目标和理想,懂得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新事物的发展方向。不管凶恶的敌人短时期内如何强大,中国共产党都能一眼望穿其纸老虎的虚弱本质,看到其必然走向灭亡的最终结局。比如,面对残酷压迫中国人民的三座大山,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将其彻底推翻,取得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伟大胜利;20世纪50年代,面对当时世界上军事力量最强大的美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不惧强敌,作出抗美援朝的历史性决定并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进入新时代,“逆全球化思潮上升,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中国共产党无惧严峻形势和风险挑战,坚持站在促进全人类共同进步的高度,始终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凝聚人类文明共识……哪怕革命的力量再弱小,一如刚刚成立之时的中国共产党,但它凭借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精神终究会赢得革命面貌的焕然一新,因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顺应历史发展规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哪怕过程艰辛,也必将赢得最后的胜利;逆历史潮流而动,尽管短时期内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终将难逃被历史淘汰、被人民唾弃的命运。
  (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源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理想信念
  革命战争年代,唯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失败时不失希望;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风险挑战依然严峻,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诱惑面前保持定力、不迷失方向,才能无论走多远,都不会忘记为什么出发、出发走向哪里。“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的私利,始终坚守人民立场,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无论什么年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理想信念,这是我们斗争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不管前进道路上遭遇怎样的艰难曲折,我们党从不畏惧、从未退缩。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已经被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带领人民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坚定理想信念,还意味着我们要始终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懂得和平与发展始终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我们秉持“为世界谋大同”的历史担当,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关注全人类长远发展利益,坚信迎接我们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自觉发扬斗争精神,凝聚斗争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一大批革命志士甘洒热血、一大批英雄人物忘我付出、一大批先进人物拼搏奉献,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品格构筑起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这是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精神动力,是保证红色江山代代相传永不变色的斗争基因,是百年大党持续书写中华民族恢宏史诗的精神密码。首先,我们党始终坚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旨在以伟大斗争精神指引光明前景、凝聚全民族力量,带领人民踏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不断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胜利。其次,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还意味着要在斗争中坚持大局意识和长远发展观。以统一战线发动全民族力量,同时始终确保独立自主、坚持党的领导权。最后,坚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需懂得抓好历史发展机遇,增强斗争本领,善于运用科学的斗争方法。斗争既是物质的较量,也是精神的对决,同时也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策略方法。策略方法科学有效方能确保在斗争中凝聚起全体人民的精神和力量,以高昂的士气、团结的力量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统筹两个大局的重要法宝
  艰苦卓绝的斗争锤炼了百年大党的风骨品质,险恶异常的环境淬炼出百年大党的智慧光芒。中国共产党百年铸就的“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品格,彰显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革命性和人民性的精神底色,是中国共产党统筹两个大局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
  (一)“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对立统一规律的科学把握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世界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纵观历史,人类正是在战胜一次次考验中成长、在克服一场场危机中发展。”“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回避矛盾、回避斗争是唯心主义的表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直面矛盾斗争,在科学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中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与妄图迟滞和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行为作斗争,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与不公正、不合理的旧的国际秩序作斗争,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与有损于党的伟大形象及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行为作斗争,确保党始终是引领人民前进的坚强领导核心。
  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敢于揭露矛盾,展开斗争。中国共产党从不惧怕斗争,而是始终以无坚不摧的坚定信念和勇气迎接斗争。惧怕斗争,其实质是信念不坚定,折射出其“缺钙”的虚弱体质;惧怕斗争也反映了斗争本领不强从而不能坚定自信的心理机制。“在危险环境中表示绝望的人,在黑暗中看不见光明的人,只是懦夫与机会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不仅明晰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最高目标,更懂得脚踏实地、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在艰苦实践探索中强壮筋骨,在深入的理论学习中提升能力,不断增强斗争本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无时无刻不在践行自己的初心使命,带领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艰苦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彻底改变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颓势,中国人民的腰杆从此挺直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严峻挑战,从肃清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到稳定物价、清除旧社会之污泥浊水……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战争,彰显了我们党高超的斗争本领和卓越的斗争智慧;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党领导人民开启了国家工业化的进程,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焕发出勃勃生机,新中国庄严屹立于世界东方。自近代以来饱经苦难的东方大国彻底扫除了昔日的阴霾,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虽然我们遭遇过严重曲折,但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期,我们党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开展理论和实践探索,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已经站起来的中华民族实现了富起来的伟大跨越。党领导人民的斗争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使近代以来落后的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唯一正确的道路,指引我们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新时代,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难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一系列历史性变革。
  (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性品格
  “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彰显了其革命性的品格。马克思主义不仅能够以科学的、彻底的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形成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且能够在实践中指导人们不断实现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双重改造,同时在实践中实现对自身的检验、批判、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来就不是教条,与时俱进是其内在品格。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在汲取时代精华中实现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是将其作为教义去膜拜,而是在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精髓要义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国情,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彰显中国共产党革命性品格,还体现在遵循和把握规律前提下,运用科学武器不断改变现存世界,推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创新。首先,在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坚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风貌,顺应不同时期人民的需求和期待,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坚决破除一切阻碍中华民族前进的思想障碍和体制弊端。其次,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既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又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理论成果指引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走向成功。最后,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远大理想。这一理想不是轻轻松松、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主动求变、科学应变,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进步,以中国力量巩固和扩大国际社会的正义力量,以中国智慧助力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为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贡献中国力量。
  (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鲜明的人民立场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坚持新发展理念,带领人民奔向美好生活,等等,无不彰显出党的人民立场。坚守人民立场是我们党成就百年辉煌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翻开记载党的百年峥嵘岁月的历史,“半条被子的故事”“只点一根灯芯的故事”“半截皮带”的故事、“焦裕禄的故事”……一个个党史故事都在谱写着党和人民血脉相连、同甘共苦、携手奋斗的壮美篇章。我们坚信,“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中国共产党身后有亿万人民的坚定支持,有了这样坚强的后盾,我们必将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其人民立场既体现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同时也体现为“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始终占据着道义的制高点,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关注人类的前途命运和人类社会的长足进步。党领导人民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既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坚决捍卫民族利益斗争的胜利,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支持亚非拉国家为捍卫自身民族利益而掀起的民族解放运动,为弱小国家发声;自1971年五星红旗在联合国总部升起至今,50余年来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在国际交往方面,中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在全球抗疫斗争中,我们提倡“携手合作,聚力战胜疫情”,截至2022年1月中国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0亿剂疫苗”;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友谊,更是激发人类一起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经过40余年的改革开放,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我们党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为谋求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提供的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国的世界胸怀,蕴含着中国智慧。
四、深刻认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内在逻辑
  “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的政治优势。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一种精神。习近平指出: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发扬斗争精神”重大原则;“担当和斗争是一种精神,最需要的是无私的品格和无畏的勇气”。无私是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正如《共产党宣言》所指出的,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夙夜在公,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人民情怀诠释无私;“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只有一年多,但在群众心中铸就了一座永恒的丰碑”,以实际行动解读无私;数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为实现“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奋斗一生的袁隆平,同样是无私的……因为心底无私,所以胸怀坦荡,敢于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挺身而出;因为没有个人私利、不受任何利益集团羁绊,轻松上阵,一心只为人民谋利益;因为无私,不计较个人得失,受到人民大众的拥护,能够无所畏惧、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我们党始终心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不怕牺牲、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一种责任。习近平指出:“担当和斗争是一种责任,敢于负责才叫真担当、真斗争。”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武器,遵循和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紧要关头,不犹豫彷徨、不优柔寡断,主动出击、把握历史发展机遇,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无论是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还是遭遇严重的挫折,抑或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各种可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始终直面困难,积极应对,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用奉献和牺牲谱写了一曲曲为民爱民生动、壮美的乐章,“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一种格局。习近平指出:“担当和斗争是一种格局,坚持局部服从全局、自觉为大局担当更为可贵。”坚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要懂得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思考问题,懂得何为“国之大者”,如何做到胸怀“国之大者”;要能够辨明、理清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敢于斗争,就是要做到敢于为全局利益而斗争,当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发生冲突时,局部利益要服从全局利益,当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不可兼得时,要果断舍弃眼前利益,着眼长远利益。坚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要懂得斗争是“为了谁”,为了人民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而斗争,就绝不能在诱惑和挫折面前迷失方向、迷失自我;坚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铸就对党忠诚的大德,始终忠于党,九死而不悔,自觉在斗争中锤炼自己的大局观,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才能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一种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意味着必须树立科学的斗争观,开展合规律的斗争,善用科学的斗争方法。矛盾的斗争性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并不意味着斗争就是发展,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斗争观,不要以为“斗争就是一切”,斗争不是最终目的,斗争是为了推动事物朝着正确、进步的方向发展。斗争必须讲究方式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斗争的形式、斗争的规模、斗争的程度等作出科学的判断,进而有效应对,方可能实现斗争的胜利。否则,即便是新事物反对旧事物的斗争也不见得短时期内会收到理想效果或真正对发展起促进作用。习近平指出:“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深刻领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内在逻辑,洞悉百年大党的成功密码,有助于立足新时代、明确新任务,在新征程上正确、科学地开展新的伟大斗争、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作者:韩雪青,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