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梅黎明 廖昔君:《支部巡视员工作条例》:一篇反映党的早期巡视制度的重要文献

发布时间:2022-10-08
字体: 打印
分享:

巡视工作是加强党内监督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党也一直高度重视关于巡视工作的制度建设。最近,笔者在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档案馆看到一份中央组织局 1932年 3 8日印发的《支部巡视员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份档案共 3张纸 6个页码,文尾发文署名机关是“中央组织局”,成文日期是 1932 3 8日,封面也写有“中央组织局”字样。纸张宽 17.3厘米,长 23.6厘米,纸张是宣纸或毛边纸,但难以确定具体材质,纸张已经泛黄,手抄油印,字迹清晰,中间折页处有“支部巡视员工作条例”字样,个别字样破损,但不影响阅读正文,已经按档案保护有关规定进行了裱衬修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安福县属于湘赣苏区范围。安福县档案馆所存的这一史料,无疑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的革命情况。笔者多方查证,在中央档案馆已整理的文献、中央组织部保存的文献以及各类公开资料中,都未发现收录该《条例》,目前也尚无专家学者在学术研究中论及或引用该文献。下面对这篇文献的文本内容、突出特点、史料价值分别作些介绍和分析。
    一、《条例》的文本内容
   《条例》文字不长,除标题及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之外,正文有 1206字(含标点符号)。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支部巡视工作的意义”,第二部分为“支部巡视员的任务”,第三部分为“巡视的方法”,第四部分为“与区委的关系”。文末另附注:“中共安福县委翻印 10.10”。

第一部分从三个方面阐明了支部巡视工作的意义。一是明确规定:“为着真正了解支部实际情形,对于支部工作一切状况能有真实的反映,除加紧督促省委区委进行系统的检查以外,中央并决定设立支部巡视员,实施直接的检查。”中央最早提出要“遣派巡视员到地方支部中去”,是在1930928日中央扩大的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中。而在《条例》中则进一步明确提出要设立支部巡视员。二是指出:“对于支部施行直接的检查,不但可以彻底了解支部,对于中央决议的执行程度,而且可以考查出地方党部与传达执行中央决议”,以及“了解地方党部一切情形”,还“可以检查地方支部有没有建立支部生活和一切工作检查”,“可以使检查工作制度建立与健全起来”。三是指出支部巡视工作“要搜集目前支部中一切实际状况”,这有助于中央在“讨论支部工作”时掌握实际情况,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原因以及探索解决办法“给予实际的基础”,最终目的是“进行支部工作的基本转变”。 

第二部分明确支部巡视员的任务共有五项。一是要求支部巡视员“深入支部中去细心去了解支部实际情形”,调查研究支部环境,搜集“支部工作中一切优点和弱点”,要“最具体的反映到中央”。支部巡视员撰写给中央的支部巡视报告,除了要如实反映情况,还要“提出具体的改造支部意见”。二是明确巡视员的任务是宣讲解释中央政策,“决不是去代替区委的领导(更不必去做政治报告)而是帮助支部对于中央决议的了解与执行”。三是强调巡视员要了解支部的具体工作情况,尤其是支部对群众组织的领导情况。要求巡视员必须“去检查青年团支部、工会、反日会、互济会,及一切附属组织的情形,与党团的工作”。四是要求巡视员在巡视中发现干部、考察干部、提拔干部。《条例》规定:“考查支部中每个同志的履历及现在的状况发现,与提拔支部中新的工人干部,提拔到党的指导机关。”针对干部缺乏的问题,1931 8月,中共中央曾专门下发了《关于干部问题的决议》,要求中央及各级巡视员应该把干部问题作为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强调“巡视制度应该是发现下层干部、提拔下层干部的最好方式之一”。可见《条例》与这一决议的要求是相贯通的。五是提出支部巡视员要坚持民主作风,要“广泛去发展自下而上的自我批评”,“提高支部积极性”,并强调要“与江苏省委准备进行的支部改造运动”密切联系起来。值得注意的是,早在 1928 10月,湘赣边界各县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就提出要进行“支部改造”,并将巡视作为支部改造工作的一环。会议指出:“党必须彻底改造,从支部改造起,肃清组织上和政策上的机会主义的领导”,“特委县委都需有四个以上的巡视员,经常指导下级工作,帮助各级党部改造”。苏区中央局在 1932 6 12日通过的《发展党和改造党的工作大纲》,用了较大篇幅阐述“改造支部问题”,提出“所有苏区党的支部,须在 7 31号以前,举行一次支部工作的总检查,并改选支部的书记和干事会”。而《条例》发布前后开展的“支部改造运动”,主要是以支部为单位检视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洗刷不合格者,提拔新的能力强的同志。《条例》专门提到“江苏省委准备进行的支部改造运动”。之所以如此,笔者分析,主要是由于江苏省委提出开展的“支部改造运动”相比中央苏区及其他地区更早一些,更具有典范意义。19318 5日通过的《江苏省委对支部工作的决议》对转变支部工作作出了详细规定,强调要“密切的联系到支部的实际情形”,“支〈部〉会时间不要太长”,“新同志入党时应切实执行入党式”等。1932 2 29日通过的《江苏省委组织部三个月(从二月二十九至五月三十日)的工作计划》在“目前组织部的任务和具体工作”部分,专门就“上海支部的改造运动”提出计划,“首先从主要的中心支部开始,到‘五一’前后全部完成”,还要求“解释支部改造运动的意义和怎样做支部改造运动。组织部要有一次讨论,并作成决议或指示信”,“要求各区委与支部做关于支部工作的报告,经常定期的与支部书记作个别谈话”,“与各区委组织部具体规定支部改造次序,并帮助他们作准备与进行这一工作”;在“建立模范的中心支部”的五项任务中,其中一项是“外县各县委至少须建立一个模范支部(巡视员与各县委具体规定)”,“巩固原有支部”的具体方法是“派遣巡视员直接检查支部工作”。为此,1932 3 18日发出的《中共中央给江苏省委的信》也对开展支部工作作出明确要求:“为得要工作检查的深入,省委、县委、区委必须有自己的巡视员,直接巡视各支部。”

第三部分阐述支部巡视的五个工作方法。一是巡视要有重点,首先从“产业支部”巡视开始,明确了巡视时间“暂以半月”,以确保“不能走马看花”,必须沉下去认真开展巡视工作。二是巡视工作也要走群众路线,巡视员不能脱离群众,要下到基层与支部同志打成一片,才能了解实际情况。三是巡视方式包括参加支部及小组的会议,但最主要的方式是个别谈话,要求巡视员制定谈话计划,与“每个支部同志谈话”。四是巡视员要撰写巡视日记,把每天的巡视工作记录下来,制定工作日程安排,从而使巡视工作“更有规律与准备”。五是注重从党外了解支部情况,可以“与支部周围的工人群众谈话”,以此收集和吸纳各方意见和建议。

第四部分主要是明确支部巡视员与区委的关系。要求支部巡视员与所巡视的支部的上一级党组织(区委)要“有一定的关系”,充分听取他们对支部领导的具体意见。

二、《条例》的突出特点
《条例》聚焦于支部巡视工作,呈现以下四个突出特点:

一是以支部建设为重点。早在 1926年7月,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制定的《组织问题决议案》就对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经验进行了总结,阐明了支部组织工作的重要意义,强调“一切工作归支部”。大革命失败后,为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加强党的基层支部建设显得尤为重要。1931 5 1日,中共中央通过的《全国组织报告的决议案》中明确要求,“支部工作必须有彻底的转变”,各级党组织要“订出具体的计划迅速执行”,强调“上自省委下至产业支部,必须有经常的巡视”。在经费保障方面,中央也作出了明确的要求。比如,1931 6 6日,《中央通知第二二八号——党的机关组织与工作方式的转变》中要求各级党部重新编制预算,“党的经费的用途,主要的是建立支部工作、宣传、巡视与交通”。《条例》规定的支部巡视员工作的核心内容,就是了解支部中一切实际状况,包括是否贯彻执行中央决议、是否大力地联系与组织群众等,以便中央及时掌握支部的实际情况,从而加强领导、纠正错误,将支部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二是条款内容、表述形式更加完整规范。《条例》是党的巡视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结果。1928年 10 8日印发的《中央通知第五号——巡视条例》是中共中央颁布的第一部巡视条例。该项条例阐释了巡视工作的意义,明确了巡视员的选任条件、配备巡视员的数量,强调了巡视员的工作任务和职责,规定了巡视的工作方法、时长等,最后还要求巡视员“巡视结束后向派出他之党部作有系统的报告和讨论”。随着巡视工作的不断推进,1931 5月,中央又颁布了《中央巡视条例》(1932 3 12日经中央组织局重新审查通过)。这是中共中央颁布的第二部巡视条例,对“巡视员的条件”“巡视员的基本任务”“巡视员的工作方法”“巡视员的工作职权、教育与纪律”等作出了详细规定。条例还规定,“各省各地须参照本条例建立自己的巡视制度”,“苏区巡视条例,大体可参照此大纲规定之”。193238日中央组织局印发的《条例》,可以看作目前已知的中共中央颁布的第三部巡视条例,是在1931 5月《中央巡视条例》的基础上,针对支部巡视工作作出的制度性规定。在文本方面,《条例》由四部分构成,内容更加完整。开篇阐明支部巡视工作的意义是了解支部情况、指出问题、改进工作,阐述简练完整。从支部巡视员的任务来看,明确了任务是什么、要做什么,五项工作任务具体而明确。从巡视的方法来看,支部巡视员展开巡视的五种方法比较灵活多样。从与区委的关系这一规定来看,虽然是一条单列的条款,但可以看出是对前述条款的必要的补充性规定。在表述形式方面,《条例》更加规范。《中央通知第五号——巡视条例》虽然包含 15个条款,但未分类归纳列举,较为零散。而《条例》将条款分四个部分,再以数字排序的细分条款形式表述,使表述形式更为规范。

三是注重务实管用。首先是明确职责任务。支部巡视员出发前要做什么事,巡视时要注意什么,回来后要怎么做,《条例》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条例》明确支部巡视员是代表中央了解地方支部工作的全权特使,要了解中央决策在基层支部的执行情况,检查支部生活和一切工作的落实情况,为中央提供决策依据。在巡视过程中,还要发现干部、提拔干部,重视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等。其次是明晰工作方法。《条例》规定支部巡视员必须真正深入到支部中去和支部同志打成一片,在实地帮助支部工作的过程中掌握真实情况,为避免走马观花,“暂以半月为巡视时间”。巡视员除了参加会议以外,还要注重个别谈话的方式,同时主动联系支部影响下的群众,听取他们的意见,并撰写好每日巡视日记,将收集到的信息完整记录下来。再次是可操作性强。《条例》专门列出“与区委的关系”为第四部分,这部分虽然文字表述不多,但是强调“为着巡视支部工作顺利的进行与帮助区委对支部领导起见,巡视员必须与区委有一定的关系”。也就是说,支部巡视员在开展支部巡视时,不能脱离与支部上级党组织的联系,而是要加强沟通与协调,妥善处理好与支部上级党组织的关系。巡视支部的目的,不是代替区委,而是帮助区委发现支部存在的问题,指导支部建设。这一规定有助于避免在当时的跨层级巡视工作中与支部上一级党组织——区委发生信息沟通不顺畅的问题,从而更好地贯彻党的组织原则,强化各级党组织之间的联系,增进党组织的团结。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苏区时期,党就将解决基层党支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点任务。1931年 11月,《中央苏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关于党的建设问题决议案》在关于“苏区党的现状”部分清晰地指出,“目前党表现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支部工作不健全,不注意群众工作的领导”,包括支部委员会在内的各级党的指导机关“缺少集体领导和巡视工作。上级党部对下级尤其是支部工作情形,不能有很深切的了解”。可见,党将巡视工作视为加强党与群众联系、密切上下级关系、转变党的支部工作方法的有效举措。1932 2月,中共中央在给共产国际的组织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在支部建设方面,“一般的说全国支部都没有很好的政治生活”,存在很少讨论具体工作、教育党员与联系群众不够等问题。报告提出,“中央、省委和县委须直接考查支部生活”,以便改进支部工作。这些足以说明,当时中央非常重视支部建设,希望通过巡视来加强对支部工作情况的了解和指导。因此,中央及时出台《条例》,要求巡视员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个支部(首先是产业支部)”开展工作,并在完成巡视工作后系统地、完整地向中央递交支部巡视报告。报告不能仅仅是反映问题,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三、《条例》的文献价值

《条例》是珍贵的第一手文献资料,丰富了党史文献资料库。经梳理,从建党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目前已公开的各级党组织、苏维埃政府部门、军队政治部、群团组织发布的单独成文的巡视条例(大纲、通知、要点)共有18部,分别为:《江苏省委关于各路巡视员赴外县改造组织应注意之点》(1928 1月)、《广西特委巡视员工作大纲》(1928 6 26日)、《福建省委特派员暂行条例》(19287 3日)、《广东省委巡视员工作条例》(1928 9月)、《中央通告第五号——巡视条例》(1928 10 8日)、《顺直省委巡视工作大纲》(1929 10 16日)、《中华全国总工会特派员条例》(1930 2 7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巡视员条例》(1930 2 7日)、《中央组织部关于巡视工作的规定》(1930 1028日)、《中央巡视条例》(1931 5 1日)、《鄂豫皖区苏维埃政府文化委员会巡视纲要》(1931 8 13日)、《目前部队巡视工作大纲》(1931 12 14日)、《健全建立各级巡视制度——巡视员工作条例》(1932 324日)、《中共湘赣省委巡视条例》(19324 4日)、《湘鄂赣省赤色职工联合会巡视条例》(1932 4 30日)、《闽北分区委组织部通知——关于巡视工作问题》(1932 1211日)、《铅山县委支部巡视工作临时条例》(1933 2 25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巡视员、特派员工作条例》(1933年)。此次新发现的《条例》成为第 19部单独成文的巡视制度文献。

在党的制度建设史上,尽管《条例》不是第一次提出支部巡视的工作要求,但却是目前已知的我们党第一部单独成文的支部巡视条规性文件和唯一一部专门针对支部巡视工作的中央级文件。中央最早提出要对支部进行巡视的文献,是 1927年 12 1日下发的《中央通告第十七号——关于党的组织工作》。通告明确提出:“中央、省委、县委、市委必须经常的有一人巡视下级党部直至支部小组的工作。”1929 6月,中央政治局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也指出:“中心县委和特委应经常派人巡视其所指导的各县及重要区委支部、省委应经常有人巡视各特委各中心县委及重要地方党部与支部。”值得注意的是,同一时期由地方党组织单独成文的支部巡视条例(通知)有两部,分别是 1932 12 11日闽北分区委组织部第十八次部务会议通过的《闽北分区委组织部通知——关于巡视工作问题》和1933 2 25日铅山县委组织部发布的《铅山县委支部巡视工作临时条例》。可见,《条例》的出台弥补了支部巡视工作制度建设方面在中央层级的空白,是对党的支部巡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也为支部巡视制度成为加强基层党内监督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载体提供了保障。这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基层党支部巡视工作的高度重视,为研究早期党史、党内法规制度史、巡视制度史提供了新的史料支撑,成为党的早期巡视工作制度历史发展的关键凭证,为后续研究中国共产党早期巡视工作制度与实践提供了史料依据,也可以为做好新时代的巡视工作提供启迪。例如,《条例》在“巡视的方法”中指出,“最主要的有效方式是个别谈话的方式,巡视员必须有计划进行与每个支部同志谈话的工作”。这与 2017 7月党中央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第四章第十七条第二款“与被巡视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其他干部群众进行个别谈话”相比较,其内在要求是一脉相承的。又如,《条例》明确了巡视员的任务与工作方法,为上下级党组织沟通联系、密切群众关系提供了保障。支部巡视员负责上情下达的同时,也肩负着下情上达的使命,要在深入支部的基础上,帮助提出措施和方案以解决基层支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发现干部、提拔干部以及党领导的群团工作中主动作为,并如实将支部情况撰写成巡视报告向上级反馈。这些规定和要求对当下深化关于巡视工作的政策和理论研究,完善党内巡视巡察制度建设,对新时代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都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附:

支部巡视员工作条例

中共安福县委翻印

1932,10,10号

中央组织局

(一)支部巡视工作的意义

1,为着真正了解支部实际情形,对于支部工作一切状况能有真实的反映,除加紧督促省委区委进行系统的检查以外,中央并决定设立支部巡视员,实施直接的检查。

2,对于支部施行直接的检查,不但可以彻底了解支部,对于中央决议的执行程度,而且可以考查出地方党部传达与执行中央决议,以及了解地方党部一切情形,可以考查地方支部有没有建立支部生活和一切工作检查,可以使检查工作制度建立与健全起来。

3,支部巡视工作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搜集目前支部中一切实际状况,对于中央讨论支部工作给予实际的基础,然后去才能发表支部工作一切缺点与错误,求得各种改善的方法,进行支部工作的基本转变。

(二)支部巡视员的任务

1,深入支部中去细心去了解支部实际情形,详细为研究支部环境,搜集支部工作中一切优点和弱点,最具体的反映到中央为要完成这一任务,支部巡视员必须最忠实地对中央写支部巡视报告,并提出具体的改造支部意见。

2,支部或个别同志中对于中央路线目前策略及基本口号有不了解之处,巡视员必须向之解释,这里决不是去代替区委的领导(更不必去做政治报告),而是帮助支部对于中央决议的了解与执行。

3,为着彻底了解支部工作状况,特别是要切实考查支部对于群众组织的领导,巡视员必须去检查青年团支部、工会、反日会、互济会,及一切附属组织的情形,与党团的工作。

4,巡视员最主要的具体任务之一,即是去考查支部中每个同志的履历及现在的状况发现,与提拔支部中新的工人干部,提拔到党的指导机关。

5,支部巡视员在工作过程中,须广泛去发展自下而上的自我批评,提高支部积极性与江苏省委准备进行的支部改造运动,密切联系起来。

(三)巡视的方法

1,支部的巡视工作,决不是“走马看花”的绝〔普〕遍一般的支部,而是要选择一个支部(首先是产业支部),进行最切实的检查工作,这样的巡视支部,暂以半月为巡视时间。

2,要切实的检查支部,首先要求巡视员深入到支部中去工作与支部同志生活打成一片,帮助着支部工作,然后才能从亲密的关系中,帮助工作的过程中,了解支部同志的实际工作情形。

3,在检查的方式上,应当指出参加支部及小组会议,虽然必要,但最主要的有效方式是个别谈话的方式,巡视员必须有计划进行与每个支部同志谈话的工作。

4,为着真实的反映支部,巡视员必须每日写巡视日计〔记〕,把支部谈话中的经过事无

巨细悉数写在日计〔记〕中,同时在进行工作时,必须有工作日程,使工作更有规律与准备。

5,与支部周围的工人群众谈话这也是工作方法之一,这种谈话使我们不仅了解支部并且可以了解群众,更有可能去提出支部工作改善的具体建议。

(四)与区委的关系

支部的巡视员主要是生活在支部中间,因此他不必经常参加区委会议与接头。但为着巡视支部工作顺利的进行与帮助区委对支部领导起见,巡视员必须与区委有一定的关系(巡视员最好是区委出席该支部的同志发生固定的关系,同时必须与区委各负责同志谈几句话询问他们对于一般支部工作的领导方式特别是对支部的具体领导)。

中央组织局1932,38

中共安福县委翻印

10.10号

(注:对照档案原件进行了校勘,基本保持文件原貌,仅对个别错字进行了更正,改正的字,用“〔〕”标注。——编者)

文章来源:《党的文献》2022年第2期

网络编辑:静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