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凌胜银:论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发布时间:2022-09-05
字体: 打印
分享: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最高利益,全面把握国际国内大势,科学统筹安全和发展大局,围绕强军兴军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重大理论观点、重大决策部署,创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党的十九大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并郑重写入党章。习近平强军思想,开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发展的新境界,是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一、创造性提出强国必须强军的重大论断

习近平指出:“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必须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必须”强调的是必然性,是唯一选择、不二选择。强国必须强军,习近平从“强国”与“强军”的内在联系上,把我们党对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重要性、战略性、紧迫性的认识提升到新水平。

强国必须强军体现历史规律的深刻昭示。回顾中华民族的历史,不难发现,凡是强盛时期,基本上都是经济发达、军力强大的时期。西汉文景之治,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同时不断增强国家军事实力,从而安定了边疆,维护了汉朝的强盛。唐朝贞观之治,鼓励农业生产,实现了国强民富,成就了军事上的一系列辉煌,保证了国家安全。清代康乾盛世,经济发展,府库充盈,军力强盛,北驱沙俄、西平准噶尔、南撤三藩,有效维护了大清帝国的国家利益。相反,如果没有强大的军队,即使国家很富也难逃国破家亡的厄运。1840年,中国GDP占世界总额30%以上,却被区区几千人的英军打败;1890年,中国的GDP大约是当时日本的五倍,可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1900年,中国GDP仍然是世界第三,却被几万人的八国联军攻陷京城。中华民族强弱盛衰的历史告诉我们,强军是强国的支撑,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就不可能有强大的祖国。

强国必须强军是实现复兴伟业的强烈呼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今天,实现民族复兴迎来了光明前景。但必须看到,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风险和挑战明显增多。从全球看,伴随中国经济总量的日益攀升,一些西方国家的焦虑感不断上升。美国对华遏制和强硬的一面更加突出,从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到特朗普的“印太战略”再到拜登政府视中国为“最大战略竞争对手”,从蛮横封杀中兴、封锁华为到蓄意挑起中美经贸摩擦,从美军舰机频频闯入南海东海挑衅到将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责任无端甩锅中国,其背后都是图谋阻滞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从周边看,我国地缘战略环境日趋复杂,一些国家在我国周边四处煽风点火,频频对我国核心利益发起挑战,周边热点地区局势充满变数。从军事看,世界新军事革命风起云涌,加速推进。它是“以信息化为核心,以军事战略、军事技术、作战思想、作战力量、组织体制和军事管理创新为基本内容,以重塑军事体系为主要目标”,本质是争夺战略主动权,以便在未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面对由大向强迈进阶段不断增多的风险挑战,只有把军队搞得更强大,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后盾和战略支撑。对此,习近平强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

二、创造性提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2013年3月11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是第一次提出“强军目标”的概念。2016年3月23日,习近平在视察国防大学时强调:“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我军院校建设必须有一个大的加强。这是第一次公开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概念。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至此,强军目标形成完整的表述。

这一目标,考量了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确立了全面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发展的主题,是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重大创新。一是目标要求的新定位。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曾对军队提出过“强大”的目标要求。习近平提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体现了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不懈追求,既是对我们党关于军队建设目标要求的传承,又是对我军建设目标要求的新概括新定位,为强军兴军指明了发展方向。二是战略重点的新整合。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决定着军队发展方向,也决定着军队生死存亡。这三条,集中概括了我军建设的根本原则、根本职能、根本宗旨,明确了军队建设的聚集点和着力点。建军治军抓住这三条,就抓住了要害,抓住了根本,就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三是建设发展的新标准。强军目标第一次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作为追求,瞄准世界强国军队,要求把我军建设成为政治一流、打仗一流、作风一流的人民军队,成为能够有效维护国家安全、担起新时代使命任务、与世界强国军队比肩竞争的人民军队,立起了军队建设的全球视野和国际标准。四是实现路径的新安排。早在1997年,我们党就确立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党的十九大对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新的战略安排,即第一步,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第二步,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6](P53)这一安排,与国家现代化进程“路线图”高度契合、“时间表”完美对接,体现了新时代对强军的战略要求。在第一步战略目标已经实现的基础上,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确保二〇二七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这体现了近、中、远目标的梯次推进、有序衔接,拓展了党在新时代强军目标的时代内涵。

三、创造性发展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和制度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伟大创造。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主要包括:坚持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中央军委,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实行党委制、政治委员制、政治机关制;实行党委(支部)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实行支部建在连上。历史告诉我们,“坚持党指挥枪、建设自己的人民军队,是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是一切敌人最惧怕的一点。但是,“有一个时期,人民军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突出,如果不彻底解决,不仅影响战斗力,而且事关党指挥枪这一重大政治原则”。习近平着眼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反复强调抓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一刻也不能放松,对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创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队建设理论。

一是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其中第11条就是“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2019年11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党指挥枪”作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十三个显著优势之一。把“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项根本制度并作出科学部署,纳入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有着深远的政治考虑。过去讲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更多是在军事领域、军队范围内强调,更多是对军队同志的要求;现在将其上升为“基本方略”,意味着进入治国理政的全局,由过去主要是对军队的要求上升为现在的对全党全军的共同政治要求,站位更高,思谋更深。

二是推动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严起来实起来。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就是由中央军委主席负责中央军委全面工作,领导指挥全国武装力量,决定国防和军队建设一切重大问题。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是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实现形式,是党和国家军事领导制度长期发展的重大成果。习近平主持军委工作以来,针对一个时期军委主席负责制被弱化的不正常现象,强调要把军委主席负责制落到实处。2012年 11月,中央军委修订《中央军事委员会工作规则》,明确写入军委主席负责制。2014年 4月,中央军委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 建立和完善相关工作机制的意见》,建立请示报告、督促检查、信息服务“三项机制”,推动军委主席负责制各项要求机制化运行。2017年11月,中央军委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的意见》,对全军各级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作出部署、提出要求。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作出新的部署,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法治化规范化程序化运行进一步得到加强。这一系列重大创新,为全面贯彻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完善党领导军队的体制。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重塑领导指挥体制,将军委机关由过去的四总部体制,改为现在的多部门制,既确保党对军队的领导管理,又确保党对军队实施高效指挥;重组监督制约体系,围绕治权这个关键,组建新的军委纪委、军委审计署、军委政法委,编紧扎密制度笼子;重构党的建设制度,把军队党的建设制度区分“主干制度”和“具体制度”两大类,必将有力推动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四是修订党章,从法理上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提升到新高度。主要是:在中国共产党坚持对人民解放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的“领导”前增加了“绝对”两字,强调了人民军队坚持党的领导的唯一性、彻底性和无条件性;把“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写进党章,鲜明表达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和共同意志;把“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写进党章,实现了党的最高军事领导制度和国家军事领导制度的有机统一。这些修订,以党的根本大法形式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上升为全党意志,体现了我们党治党治国治军的新鲜经验。

四、创造性提出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的强军布局

强军兴军,重在方略布局。2016年1月,习近平视察原第13集团军时强调:“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深入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 2017年7月,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讲话中指出:“坚定不移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全面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水平。”这里,增加了“科技兴军”。2020年1月,习近平视察驻云南部队时强调:“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强化使命担当,聚力攻坚克难。”这里,增加了“人才强军”,同时把“科技兴军”发展为“科技强军”。强军布局,构成了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骨干性框架,确立了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基础工程,创造性回答了新时代强军兴军必须解决的战略性全局性问题。

政治建军是我军的立军之本。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永远的生命线。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尖锐复杂的斗争形势,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坚持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和掌握军队,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不能有任何动摇、任何迟疑、任何含糊。坚持把理想信念、党性原则、战斗力标准、政治工作威信在全军牢固立起来,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锻造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过硬部队。全面加强新时代军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锻造坚强有力的党组织,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制胜优势。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行贿受贿一起查,全面肃清郭伯雄、徐才厚、房峰辉、张阳流毒影响,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军委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持续深入纠治“四风”和官兵身边“微腐败”,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领导人民军队扭住政治建设原则不放松,果断决策整肃人民军队政治纲纪,在古田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对新时代政治建军作出部署,以整风精神推进政治整训,人民军队政治生态根本好转,好传统好作风逐步回归,威信形象实现重塑,军心士气极大振奋,打赢能力显著提升,集聚起强军兴军的强大正能量。

改革强军是必由之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12]不改革,不全面改革,不彻底改革,就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必须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按照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原则改革领导指挥体制,构建起中央军委—战区—部队的作战指挥体系、中央军委—军种—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实现军队组织架构的历史性变革;推进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改变长期以来陆战型、国土防御型的力量结构和兵力布势,建设强大的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和武装警察部队,构建起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深化军队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创新军事力量运用政策制度、重塑军事力量建设政策制度、改革军事管理政策制度,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新时代,我们党“领导开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国防和军队改革”,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

科技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坚强基础支撑。毛泽东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并亲自决策尖端技术武器的研制。习近平强调:“科技是现代战争的核心战斗力。”从历史看,科技是军事实践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军事科技的每一次突破,都极大提升了军队的作战能力,谁在军事科技上落伍,谁就难逃失败的厄运。从现实看,科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全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我军建设和发展。一流军队要求一流科技。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汹涌浪潮,必须全面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下大力把部队科技含量充分释放出来,把科技优势转化为能力优势、作战优势。

强军之道要在得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为强军事业提供有力人才支持,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人才重要性方面,提出人才强则事业强,人才兴则军队兴;人才资源是强军兴军的宝贵战略资源,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关键在人才等等。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方面,提出构建新型军事人才体系,建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新型作战力量人才、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高水平战略管理人才等各方面人才队伍,强调要把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作为重中之重,推动人才建设水平整体跃升。在怎么培养人才方面,提出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全面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切实在人才培养上投入更大精力,集中更多资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放开视野选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精准配置军事人力资源,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岗位上等。这些重要论述,植根军队建设新实践,顺应强军兴军新需求,是对党的军事人才建设思想的重大发展,指引着新时代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方阵的建设。

依法治军是党建军治军的基本方式。进入新时代,军事实践活动综合多样,建军用兵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新形势呼唤军队加强法治建设。习近平指出,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厉行法治、严肃军纪,是治军带兵的铁律;军队越是现代化,越是信息化,越是要法治化;全面把握依法治军战略;强化全军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维,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推动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下大气力整肃军纪,确保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汇聚依法治军战略强大合力,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指导和开展工作,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构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根本引领。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军纳入依法治国总体布局,保障战斗力建设的法规密集出台,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日趋完善,干部依法行政、廉洁用权蔚然成风,依法治军按下了快进键,驶入了快车道,打开了新局面。

五、创造性提出全面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能打仗、打胜仗强调最多、忧思最切。他多次向全军发问:如果现在就打,我们准备好了没有?能不能打赢?要求军队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不断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威慑和实战能力。围绕为什么要打仗、未来打什么样的仗、怎样打胜仗等问题,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把我们党对信息时代作战问题的认识提升到新水平。

坚持战斗力标准不放松。习近平指出,要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 “唯一”是指衡量军队各项建设和工作的标准只有一个,“根本”是指战斗力标准在军事实践活动中起基础性和支配性作用,总揽全局、贯通全程。把战斗力标准提高到“唯一”“根本”的高度加以强调,是对军队建设铁律的深刻揭示,是我军建设指导原则的进一步升华。人民军队永远是战斗队,人民军队的生命力在于战斗力。虽然我军在不同时期担负的具体任务不同,但作为战斗队的根本职能始终没有改变。在国家发生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的时候,军队必须上得去、打得赢,这是军队的第一责任,是军队存在的根本价值,是党和人民对军队的根本要求。必须坚持把战斗力作为全军各项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是否有利于提高战斗力来衡量和检验各项工作,真想打仗的事情、真谋打仗的问题、真抓打仗的准备,切实使各项建设和工作向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聚焦,向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的要求聚焦,向全面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实战能力聚焦。

全面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军事训练是未来战争的预演,打仗硬碰硬,训练必须实打实。不如此,战时必然吃大亏。因此,必须坚定不移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位置、作为中心工作,推进训练与实战一体化。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部队最缺什么就专攻精练什么;坚持聚焦实战、对接实战,紧贴作战任务、作战对手、作战环境,大抓体系对抗训练,大抓复杂环境下训练,大抓极限条件下训练,把战略战术练精,把作战体系练强,把制胜招法练过硬;坚持按纲施训、从严治训,引导部队大胆训练、科学训练、安全训练;开展群众性练兵比武活动,在全军持续兴起大抓军事训练热潮,把基层一线带兵人和兵教头搞坚强,把部队战斗力基础搞过硬,切实把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搞上去。

做好随时打仗的充分准备。战争充满着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特别要看到,当今世界围绕战略要地、战略资源、战略通道的争夺不断升温,小战不断、冲突不止、危机频发将成为常态;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复杂严峻,家门口生乱生战的可能性始终存在,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打一仗。宁可备而不战,不可无备而战,只有做好随时应战的准备,才能确保一旦有事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要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清醒,对各方可能发生的战争风险,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立足最困难、最复杂情况充分做好应对准备;深入研究现代战争机理,把我军将来同谁打仗、打什么仗、怎么打仗等问题搞清楚,周密做好方案计划准备;始终保持引而待发的高度戒备状态,把日常战备工作提到战略高度,戒在危时、备在平时,确保遇有情况能够随时亮剑出鞘、决战决胜。

培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战争不仅是物质的较量,更是精神的比拼。从我军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历史看,战斗精神是我军战胜强大敌人的制胜密码。今天,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远程精确打击、非接触作战将取代短兵相接、刺刀见红的面对面对抗,军人很少直面血淋淋的厮杀场面,强调战斗精神似乎不合时宜。但战争在本质上依然是人与人的对抗。只要是人与人的对抗,战斗精神就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何况现代战争的毁伤性空前增大、战场空间空前扩大、武器装备操作空前复杂、协同要求空前密切,所有这些要求官兵临危不惧,不怕牺牲才能处变不惊、冷静操作。由此可见,现代战争对战斗精神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高了,战斗精神对打赢的作用不是减弱了而是更强了,战斗精神永远是战斗力的倍增器,是能打仗、打胜仗的精神利刃。在缺乏实战检验的情况下,锻造战斗精神主要靠训练。坚持练技术练战术与练意志练作风相结合,把实行军事演习、抢险救灾、维和维稳等重大任务当作砥砺战斗精神的“磨刀石”,培育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血性胆气。

六、创造性提出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6](P54)这是洞悉战争制胜规律、准确研判世界科技革命和军事革命发展趋势作出的重大论断。环顾当今世界,创新驱动成为许多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美国、俄罗斯、印度、日本等国都在纷纷加大军事创新步伐。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要赢得未来军事竞争主动,最需要的是创新,根本出路也是创新。

围绕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习近平对军事创新作出系统性全局性的论述和部署。一是提高创新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创新能力是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加速器。作战能力的落差实质是创新能力的落差,必须下大气力推进各方面创新,切实把我军建设模式和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到创新驱动发展的轨道上来。二是抓军事理论创新。科学的军事理论就是战斗力,军事理论不能高人一筹,就难以抢占制胜先机。要根植实践沃土,让军事理论从实践中汲取丰富养分,同时广泛借鉴国外军事理论成果,加快形成具有时代性、引领性、独特性的军事理论体系,切实为强军制胜提供科学理论支撑。三是抓军事科技创新。军事科技创新对抗性强,依靠别人、依附于人必然受制于人。战争实践也一再证明,真正的核心关键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靠进口武器装备是靠不住的,走引进仿制的路子是走不远的,必须把发展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加紧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一些战略必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四是抓军事管理创新。一支军队,历史再辉煌,武器装备再先进,力量体系再庞大,如果管理一团糟,各项要素不能集成发挥作用,也是打不了胜仗的,甚至可能是打不了仗的。当前,军队建设正处于换挡加速、提高质量的关键阶段,改革后的建设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加强和创新军事管理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必须来一场深刻的管理革命,坚持以效能为核心、以精确为导向、以战略管理为枢纽,更新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流程、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管理体系,提高我军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五是让创新成为全军的自觉行动。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是实践性、群众性很强的事业,需要全体官兵共同努力。创新的活力在基层,创新的源头在官兵。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发挥官兵首创精神,激励官兵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形成处处有创新、人人勇创新的生动局面。要弘扬创新文化,倡导敢为人先、勇于冒尖,尊重创新、崇尚创新,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激发官兵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把创新活力充分激发出来。这些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登高望远,为人民军队站上时代发展潮头、赢得军事竞争主动提供了根本指导。

七、创造性提出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2017年6月20日,习近平在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逐步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国家战略体系,是指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而形成的有机战略系统。其中,处于最顶层的是国家总体战略,其下可划分为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两大类。而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又可细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外交等各领域的战略。国家战略能力,是运用国家战略资源达成国家战略目标的能力,主要包括国家的经济能力、国防能力、民族凝聚力等。国家战略体系和国家战略能力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有机结合、内在统一。

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它旨在强调,通过把原本相对独立的一个个发展战略、一个个安全战略优化整合起来,在国家总体战略中统一富国和强军两大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统合经济和国防两种实力,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体系,逐步实现国家各领域战略布局一体融合、战略资源一体整合、战略力量一体运用,攥指成拳,从而催生国家战略效益最大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硬实力的竞争,更是国家战略能力等软实力的较量和比拼。如何让国家战略体系综合集成一体化、如何让国家战略资源在经济和军事两大领域高效运用,进而达成国家战略目标,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运筹的重中之重。可见,提出“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表明我们党对集成国家战略体系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是我们党国家战略思想的新跃升。

围绕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思想和重大决策部署。一是在工作摆位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进行总体设计,把军民深度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推进国家战略体系一体化的关键联结点。二是在总体目标上,提出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三是在基本原则上,强调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国家主导、注重融合共享、发挥市场作用、深化改革创新。四是在体制机制上,强调要努力形成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更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五是在重点领域上,强调在基础设施建设、国防科技工业、武器装备采购、人才培养、军队保障社会化等领域聚焦用力,盘活用好存量资源,优化配置增量资源,聚力打造龙头工程、精品工程,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水平提升。同时,向新兴领域不断拓展,提高海洋、太空、网信、生物、新能源等领域核心竞争力,形成多维一体、协同推进、跨越发展的格局,切实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根植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厚土壤之中。六是在依靠力量上,强调我们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要坚持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边海空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凝聚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力量等。这些重要思想和决策部署,是新时代推动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大思路、大格局,是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必将引领我国战略能力跃上新台阶。

八、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军事辩证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创造性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研究解决当代中国军事问题,凝练概括出一系列具有深刻指导性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方法,把我们党对国防和军队建设规律、军事斗争准备规律、战争指导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为推进强军兴军提供了哲学智慧,是对党的军事辩证法思想的重大创新。

在战争与和平的关系上,习近平强调天下并不太平,和平需要保卫;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军事手段始终是保底的手段,军事上的落后一旦形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将是致命的;落后就要挨打,发展必须自强,斗争才能胜利;要把备战与止战、威慑与实战、战争行动与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运筹,为国家和平发展营造有利战略态势等。这些论断科学揭示了战争与和平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矛盾特征,指明了实现和平的前提和关键是能战。只有能战,和平才有坚强保障和强大实力后盾。

在军事与政治的关系上,习近平强调处理战争和政治的关系,事关国家命运;当今时代,军事和政治的关系更加紧密,在战略层面上的相关性和整体性日益增强,政治因素对战争的影响和制约愈发突出;筹划和指导战争,必须深刻认识战争的政治属性,坚持军事服从政治、战略服从政略,从政治高度思考战争问题;把战争问题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目标下来认识和谋划,善于着眼国家政治外交大局和国家安全战略全局筹划军事行动等。这些论述确立了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战略统揽,引领国家安全实现了主动塑造、多措并举、综合发力的历史性转变。

在人与武器的关系上,习近平强调在战争制胜问题上,人是决定因素,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发展,战争形态如何演变,这一条永远不会变;随着军事技术不断发展,武器因素的重要性在上升,人的因素、武器的因素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人与武器已经高度一体化,重视武器因素也就是重视人的因素;打仗总是要用武器的,脱离了武器装备这个战争的基本构件来讲人的因素是不行的,等等。人民军队一路走来,不怕牺牲,钢少气多,以劣势装备打败了一切强大敌人。今天,人民军队要继续传承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同时也要重视武器装备的创新和使用。武器装备只有不逊于人甚至高于人,才有可能以最小的生命代价夺取战争胜利。

在全面与重点的关系上,既把国防和军队建设作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来推进,又注重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求突破,强调注重全面建设,是在军队建设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条基本经验,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抓建设,统一筹划和全面推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推动各领域工作全面发展,避免畸轻畸重、顾此失彼;注重牵住牛鼻子,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有效解决其他矛盾,赢得全局主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要在落一子而全盘活的改革上用力,下决心在事关战斗力生成和提高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实质性突破;科技创新要选准主攻方向,掌握自己独有的“一招鲜”;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必须善于区分轻重缓急,在兼顾一般的同时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等等。这些精妙缜密的思维方法,闪耀大气磅礴的战略睿智,为我们破解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突出矛盾问题、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提供了“桥”和“船”。

文章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刀砍》2022年第6期

网络编辑:静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