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李国泉 许静:习近平党史学习观的思想内涵析论

发布时间:2022-05-13
字体: 打印
分享:

  修好党史这门必修课,从党史中汲取历史智慧和精神养分,离不开科学的党史学习观的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新形势下不断深化对党史学习问题的认识,围绕“为何要学”“学习什么”“如何学习”这3个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形成了系统科学的党史学习观。这些前瞻性论述,是新时代认识和对待党史的根本指南。深入探究习近平党史学习观的思想内涵,对于拓展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观的研究空间,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历史自信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把握党史学习的战略意义 

  战略思维是一种善于观大势、谋全局的科学思维。习近平坚持用战略思维看待修好党史这门必修课的重大意义,其对党史学习战略意义的阐述,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历史自信以及重视和善于运用历史智慧的高度自觉。习近平党史学习观的重要贡献之一,在于把学习党史的地位提升到关乎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的历史自信、历史清醒、历史主动的高度加以认识。 

  (一)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

  历史自信,是一个民族、国家或政党对自身历史价值的认同感的体现,表明的是对于自身历史及其发展前途的信心。能否确立历史自信,不仅关乎我们如何看待和评价党的历史,还关乎我们能否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战略定力。而确立历史自信的前提,是具有高度的历史自觉,即对自身历史有“自知之明”。习近平强调:“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在这个意义上,要坚定我们党在中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历史自信,必须重视对党的历史的学习,从中深刻认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及其重大成就,形成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科学认知。

  为确立正确的历史认知,我们党历来重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这种总结的目的在于:通过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从而不断汲取增强历史自信的力量。这既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具有高度历史自觉的鲜明品格,同时也构成马克思主义政党安身立命的政治优势。延安整风时期,针对一些同志“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的状况,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深入学习和研究党史的重大任务。1945年4月,党的六届(扩大的)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的历史上的正反两方面的斗争经验作了实事求是的总结。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为契机,先后印发了《关于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周年办法的通知》《关于学习“七一”纪念论文的指示》等文件,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有序开展,有力纠正了党员干部中出现的骄傲自满、脱离群众等错误思想认知,激发了全党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历史自信。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重大历史问题作了科学的分析和正确的总结,在文件的起草过程中,邓小平就多次号召全党加强对党史和国史的学习。他强调:“每个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只有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分析和总结,才有好处。”这一时期,全党在明辨历史是非中实现了思想认识上的高度团结和统一。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出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的时代号召,强调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在党和国家历史问题上实现了认识上的正本清源,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郑重、全面地梳理和总结了百年党史,为新时代更好地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是最好的“清醒剂”。学习党史的一个显著功能,就是有利于我们确立底线思维,从历史中汲取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历史智慧。对此,习近平指出:“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这是从执政安全历史清醒的高度对党史学习战略意义的深刻阐述。

  进入新时代,我们国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这些风险挑战有的已经充分显露,有的潜在地存在于诸多领域之中,倘若缺乏有效的应对之策,则可能会演变为影响党和人民政权的系统性风险。比如,历史虚无主义假借“还原真相、重写历史”之名义,以放大历史中的曲折错误、否定革命价值、贬低抹黑英雄人物、颂扬西方侵略有功等形式歪曲和篡改历史,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党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内部变质、变色、变味。只有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作坚决的斗争,才能防止和避免重蹈苏联“思想搞乱”导致“政权瓦解”的风险,才能防止和避免发生“内部变质、变色、变味”的大问题。那么,学习党史何以能够积蓄应对复杂风险挑战的力量?党的奋斗历史和红色基因是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党的历史经验是判断重大政治是非的依据,是加强党性修养的指引。习近平强调:“党的百年历史,也是我们党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的历史。”今天,中国共产党要防止“内部变质、变色、变味”,前提条件就是要总结运用好我们党积累的伟大斗争经验,用正确的党史观来凝聚思想共识。新时代,在党和国家历史问题上正本清源,从百年党史中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有助于引导确立辨别是非、廓清迷雾的政治觉悟,有助于引导强化抵御侵蚀、防止蜕变的强大抗体。这种高度的历史清醒,作为在方向性、原则性问题上的思想对标,可以帮助我们从党史学习中获得防范化解执政风险的重要启迪,特别是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重要法宝。

  (三)正确判断形势、科学预见未来、把握历史主动的重要思想武器

  学习党史不仅有利于坚定历史自信、确保执政安全,而且有利于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从而在掌握历史主动中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习近平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他还强调:“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换言之,只有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才能获得察大势、应变局、观未来的指路明灯。在这个意义上,要掌握历史主动,既要正确判断形势,又要科学预见未来,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贯通中回答好“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这个基本命题。

  在长期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把握历史大势,在时代大潮中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当今时代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两个大局”的历史性交汇。所谓“两个大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核心要义是“变”,意味着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安全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和重塑;另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其鲜明主题是“复兴”,当今中国在历史纵深中已行至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一程。“两个大局”同步交织带来的鲜明变化使我国在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将不可避免地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未来一个时期外部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存在不少可能冲击国内经济发展的风险隐患,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可能持续低迷”。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世界变局与世纪疫情的叠加震荡,既带来了大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大机遇。

  今天,面对“两个大局”的相互激荡,要掌握历史主动,须注重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比如,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的新矛盾新挑战,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状况下,我们更需要从党带领人民参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提炼和总结有效的做法和经验,从而为正确应对全球化逆流提供镜鉴。比如,面对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我们可以从党史中不断总结我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经验教训,总结我国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验教训,总结我国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的经验教训。再比如,面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的问题,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系统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从中把握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坚定战略定力,坚定在新时代把改革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决心。

二、聚焦党史学习的重点内容

  党史学习的内容既有丰富性,也有历史性,因为其总是与特定的时代背景以及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使命紧密相连。但总体上党史的主要内容又是一脉相承的。从基本面来看,学习党史,就是要学习党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即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非凡成就;而在更深层次意义上,是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学习党的历史经验以获得规律性认识,学习党的精神谱系以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一)学习创新理论——感悟思想伟力,加强理论武装

  理论就是武器,思想就是力量。习近平强调:“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学习党史,首先要把握我们党的丰富理论成果,汲取思想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一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创立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并用之来指导中国革命的历史。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带有民族特点的革命道路,带领人民建立了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和人民军队,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不仅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而且开启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党史,必须深刻理解毛泽东思想及其指导意义。同样,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党史,前提是要学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的人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看就懂,没什么好学的。这种态度是不正确的。”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脱离党带领人民创立和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实践,也就难以理解这一理论体系;而反过来,脱离对后者的深刻把握,也难以理解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践历程。

  进入新时代,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特别是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一思想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以系统的原创性理论贡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学习非凡成就——砥砺初心使命,激发奋进力量

  理论来源于实践,学习党史还要重点把握党的实践成就。百年党史记载着党领导人民不懈前进所创造的光辉业绩。习近平指出,要了解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但这些目标和任务总体上都服从服务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围绕党的百年奋斗的初心使命,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成就。可以概括为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即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进一步从13个方面,“分领域总结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重点总结九年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对党的非凡成就可以从以下角度理解:一是从民族复兴的维度来看,这一成就表现为使中华民族彻底摆脱了“东亚病夫”的污名化标签,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二是从国家现代化的维度来看,这一成就表现为使中国告别了封建专制、积贫积弱的落后状况,找到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建设成就,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三是从人民发展的维度来看,这一成就表现为使中国人民结束了饱受剥削和压迫的悲惨命运,翻身解放成为国家的主人,并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跨越,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四是从影响世界的维度来看,这一成就表现为使世界见证了中国从落后到赶上直至引领时代的巨大转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为人类进步事业所作出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三)学习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汲取前进智慧

  学习党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汲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再从理性层面对这些经验进行科学抽象,以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习近平非常重视对历史经验的学习,他强调:“领导干部通过学习党史、国史,认识和把握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丰富经验,可以获得思想的启迪、知识的武装,提高工作本领,站在历史的深厚基础上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

  党的成功经验始终是伴随着党的前进历程而不断积累的,在此过程中,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也得以深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把握斗争规律的基础上概括了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用以推进革命事业取得胜利。在开始大规模建设之时,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好十大关系,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建设。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指明了中国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全面总结了治党治国治军的经验。例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从8个方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基本经验;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用“十个始终坚持”诠释了改革开放的可贵经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用“九个必须”深刻阐述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根本经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概括了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十条历史经验。对于这些成功经验,要“一体学习理解、一体贯彻落实”。

  成功的经验弥足珍贵,但失败的教训同样意义重大。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党所经历的失误和曲折,同样可以从中获得营养和智慧。例如,通过学习和反思党史上的反面经验,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无产阶级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是要不得的,只有掌握领导权、坚持武装斗争不退让,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左”倾错误路线、教条主义是要不得的,必须立足本国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解决现实问题;脱离生产力发展实际、急于求成、超越历史发展阶段是要不得的,必须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坚持科学发展。

  (四)学习精神谱系——弘扬优良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如习近平所言:“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我们党创造出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形成了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系统构筑起了特质鲜明的精神谱系。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作为党百年来与人民同心同德、共同奋斗的产物,实质上是阐释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完成各个历史阶段任务的实践中所开创的精神系统。习近平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通过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形成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其以坚定信仰、不怕牺牲、百折不挠为要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主要形成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铁人精神、西迁精神等,其以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积极探索为要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主要形成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等,其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要义。新时代,主要形成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三牛”精神、探月精神等。

  学习精神谱系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可以从中领略到先辈们、英烈们、英模们高尚的精神境界,如雷锋同志的奉献精神、焦裕禄同志的公仆情怀、张富清同志的淡泊名利等,从而不断做到见贤思齐。习近平曾动情地说:“我当知青、上大学、参军入伍、当干部,我心中一直有焦裕禄同志的形象,见贤思齐,总是把他当作榜样对照自己。”其次,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与作风。例如,西柏坡精神本质上是“两个敢于”和“两个务必”,即一方面体现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无畏气概,另一方面强调了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对此,习近平也多次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坚持身体力行。最后,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引领奋进之路。习近平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总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承载着磅礴精神力量,是在党史学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模块。

三、掌握党史学习的原则方法 

  “如何学习”指向党史学习的原则和方法,其直接关乎党史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学习原则和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甚至迷失方向。着眼于提升党史学习的实效性,习近平对如何学习党史问题作出了深刻阐释。 

  (一)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以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党的历史

  树立正确党史观,是习近平首次明确提出的重要论断,为正确认识党的历史进而学好党的历史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指导。树立正确党史观是学好党史的重要前提,树立正确党史观必须坚持唯物史观。这一历史观,是认识历史的根本方法,也是洞察党史的思想基础。

  历史观、党史观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假如这一认识观念产生偏颇,不仅达不到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效果,还可能会误入歧途。习近平深刻批判了一些错误的党史观,他说:“现在,一些错误倾向要引起警惕:有的夸大党史上的失误和曲折,肆意抹黑歪曲党的历史、攻击党的领导;有的将党史事件同现实问题刻意勾连、恶意炒作;有的不信正史信野史,将党史庸俗化、娱乐化,热衷传播八卦轶闻,对非法境外出版物津津乐道,等等。”这种党史观不符合唯物史观的基本精神,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

  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要以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党的历史。首先,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所谓党史的主题和主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如习近平所言:“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谓党史的主流和本质,是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的有机统一,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和党的自我革命的有机统一。其次,要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对于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加以评价。习近平指出:“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最后,必须时刻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要站稳立场,坚定不移地捍卫党的历史。要坚持以三个历史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对任何歪曲丑化党的历史、否定党的领导、污蔑党的领袖、诋毁英雄模范的言行都要坚决予以反对。

  (二)确立大历史观,用宽广的时空视角观照党的历史

  毛泽东曾提出学习和研究党史的“古今中外法”,即“弄清楚所研究的问题发生的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把问题当作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过程去研究”。这一方法是时间坐标与空间坐标的统一。习近平用大历史观的方法对此作了创造性阐发。所谓大历史观,从历史发展的时间维度审视,指的是中国数千年历史的长时段;从历史发展的空间维度审视,指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世界的历史。用大历史观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点。习近平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在大历史观的宽广时空视角下学习党史,一方面,要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置于中国的大历史中进行检视。我们的历史视野中,不仅要有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与变革、有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70多年的新中国史、100年的中国共产党党史,而且还要上溯到近代以来180多年的民族复兴史乃至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经历的大历史的纵深中走过来的。历史是连续的而非隔断的,理应贯通起来,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要自觉树立这一科学思维。比如,要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就要把握近代中国救亡图存运动和救国方案失败的根源,就要知道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历史影响。再比如,要理解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就要把握中华文明史,体悟我们孜孜以求实现民族复兴这一历史课题的深沉情感。另一方面,用大历史观来把握党的历史,还要具备人类文明史和世界发展史的视野,将其置于世界大历史的坐标中加以审视。例如,提及党领导人民进行的反帝斗争,就要了解彼时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和现实状况;提及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就要回到历史中理解时代主题和世界局势,深刻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同样,立足当下,我们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社会主义文明形态,不仅为世界社会主义增添了鲜活“样本”,而且其深刻意义还体现在对人类文明进程的推动上。

  (三)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知行合一中把握党的历史

  习近平指出:“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学习党史的根本目的在于服务现实、指导实际工作。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也是我们学习党史要坚持的基本方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就是要坚持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努力做到学用相长。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首要的是在“知”上下功夫,对理论进行深入、透彻的学习,把握其思想真谛,做到真学真懂、熟稔于心。要真正学懂弄通党史基本知识,在吃透把准党的创新理论、深刻把握党的性质宗旨、总结党的经验教训、把握历史发展大势等方面真正有所收获。“知”是前提,但本身不是目的,学习党史的落脚点,是在“知行合一”中解决实际问题。要善于把握“知”与“行”的辩证关系,学以致用的过程,也是以用促学、深化对党史理解的过程。

  在知行合一中提升党史学习的效果,关键是要提升学习的针对性。习近平强调:“党史学习教育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要发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坚持分类指导,明确学习要求、学习任务,推进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总体思路是要坚持深入学、持久学、刻苦学,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实践导向是要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解决群众遇到的各类难题。具体方法是坚持分类指导,抓好党员干部、青少年等重点群体,用好党的红色资源,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持之以恒推进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让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更深入更广泛地树立起来。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433)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思想教育研究》202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