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贺新元:中国共产党的治理现代化贵在“全面”“严”“治”

发布时间:2016-11-08
字体: 打印
分享: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一个管理严格、执行力强、制度化程度高的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要“全面从严治党”。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实践以行动在告诉我们:唯有“全面”、“严”、“治”,才能按照共产党的思维方式和建设规律进行党内自身的科学化重构,才能建成一个不断适应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和全国各族人民需要的现代化政党,进而才能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中国共产党政党治理在走向现代化

为统一全党全国人民思想,更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三中全会召开前,明确提出“两个不能否定”,即: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两个时期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我们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两个时期在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这句话在告诉全党全国人民:一个新的时代要开始了,这是一个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要实现这个新时代,必须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通过新中国前后两个三十年的实践探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是我们党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十八大以来,就是要在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首要能力。在中国的政治体系里,如果没有政党治理的制度化、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国家治理的制度化、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政党治理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摆上新一届领导集体的重要议事日程,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是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革的需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需要,是中国人民的根本需要。

二、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紧密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治理探索的一条重要经验

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建设中的一条基本经验。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此予以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全会在高度评价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巨大成就时,提出“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是成就取得的保证。

在思想建党上,十八大以来特别突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全会提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全党同志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党的各级组织必须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抓好学习、增强党性修养。这些内容,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几乎是逢场合就讲,始终在强调,并且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以实际行动让党员和群众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

全会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也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根本保证。全党必须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偏离和动摇,并且要把是否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首要标准,因为这是涉及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态度问题,涉及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基本政治立场问题。只能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才不会被错误言论所左右,才不会在思想上犯糊涂,才不会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暧昧,才不会在政治立场上发生动摇,才能体现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在制度治党上,十八大以来特别突出“制度链”建设以形成治党的制度化。全会把“制度建党”置换成“制度治党”,这一字之改,不是随意为之,而是适应政党治理现代化的一种重要表现。《中央党内法规制度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明确提出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为此,十八大以来,中央全面清理出建国以来到2012年间出台的1178件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根据新形势发展与需要,该废止失效的立即废止,该修订的立马修订,该制定的成熟一个制定一个。在清理中宣布废止和失效文件691件,继续保持有效文件487件(其中42件需适时进行修改)。

这既有效地解决了以前党内法规制度之间的打架现象,有利于督促党内法规的实施和维护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严肃性、权威性,更重要的是在构建治党“制度链”和“制度矩阵”,使各种制度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形成有机系统的、科学化的治党制度体系。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显示,在十八大以来的近4年时间里,中央出台或修订的党内法规超过50部。如,在改进党的作风上,出台了中央八项规定(2012124日);为把巡视工作打造成反腐败斗争的一把“利剑”,一把时刻悬挂在党员领导干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2015年);为加强党内法规制度管理,制定《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2013年);为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对干部的严格管理,相继修订和出台《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2013年),《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2013年),《关于进一步做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的通知》(2013年),《配偶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任职岗位管理办法》(201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出国(境)管理监督工作的通知》(2014年),《关于严禁超职数配备干部的通知》(2014年),《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2014年),《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2015年),《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2015年)和印发的《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2016年);为加强对违纪违规党员干部的处罚,相继修订和出台《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013年),《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2015年),《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2016年),等等。

六中全会通过的《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和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是中央对十八大以来制度治党的一个阶段的总结性制度安排。这一制度安排将在中国共产党政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辟的新时代里积极地推进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依规依纪治党、依法治党和以德治党的紧密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在现代国家里,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处在领导地位,需要长期执政,其治理当然离不开法治。在全面依法治国条件下,从严管党治党靠什么?如何处理依规依纪治党、依法治党、以德治党的关系?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一根主轴。

截然划清党规党纪与国法的界限。过去,党内存在党规党纪与国法不分,把不能违反法律这一本是公民的底线当作党组织和党员的纪律底线,严重降低了对党员的严格要求。在实践中,管党治党完全成了法律的事情,没有党纪党规的事,结果出现“违纪只是小节、违法才去处理”,“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不良后果,最终导致党员标准降低,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无从体现。现在,中央明确强调,党纪党规比国家法律严格,从严治党要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实现纪法分开,这是十八大以来制度治党创新的一个重要成果。

全面从严治党,要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这就是要给党“严纪律”、“立规矩”。这里的纪律和规矩,主要讲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严明党的纪律,把纪律挺在前面,用铁的纪律从严治党。坚持纪律面前一律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党内决不允许存在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组织和特殊党员。党的各级组织必须担负起执行和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责任,坚决防止和纠正执行纪律宽松软的问题。

全面从严治党,必然要求依规依纪治党、依法治党与以德治党紧密结合。德,是高标准;法、规、纪都是底线。德,最重要的是党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这是以德治党的最高标准,必须立起来、挺起来。法,是每个公民都必须要遵守的底线,共产党人既是公民又是高于公民的先进分子,必须在守法上不能只站在法律底线边缘,而是要做守法的带头人。党规党纪,在党内属于高位“法”,党章就是党内的“宪法”。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根据党章,在新修订和制定的党规党纪中,开列出一整套的“负面清单”,为党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划出了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网络编辑:彩虹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