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研读会简报第17期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发布时间:2014-12-02
字体: 打印
分享:
  [编者按]

  自2009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原理部的青年学者们历时五年,完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全部50卷的集体学习。

  五年来,他们平均每年安排10卷的学习,不定期地举办读书会,由两至三位报告人,分别报告学习体会,然后参会者就相关内容进行讨论,会后整理通报。通报的内容以报告人的研读笔记为主。五年坚持下来,颇为难得。本网将分期刊登这些通报的主要内容,其中一些个人体会明显具有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不成熟的痕迹,望网友予以谅解,以能够启发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为盼。

  第17卷研读会概况

  2010年10月12日下午在马研院会议室召开了原理部《马恩全集》第17卷读书研读会,本次读书会的主要报告人为陈秋贵和杨静。会议由余斌主持。

  陈秋贵介绍了普法战争的时代背景、影响及马克思针对普法战争的不同阶段所写的两篇宣言的主要内容,并围绕“劳动是统治者”、“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工人阶级的经济解放”等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杨静介绍了《法兰西内战》的主要内容,并联系当前的社会实践,提出要节制资本,维护民族利益和弘扬公仆精神,建立节约型政府。

  报告结束之后,与会学者围绕“无产阶级专政”和政府权力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陈秋贵的研读笔记

  一、十七卷的主要内容和普法战争的时代背景

  马恩全集第十七卷主要收集的是1870年7月-1872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写的文章。这一期间正值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革命期间。他们所写的文章也大都是围绕着这个主题进行的,其中主要是有恩格斯所写的《战争短评(1-40)》,马克思写的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关于普法战争的两篇宣言和《法兰西内战》,还有他们写给各个报纸、杂志的信件。

  普法战争是普鲁士和法国为争夺欧洲霸权在1870年至1871年所进行的一场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战争。这场战争的结局是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垮台,并导致了巴黎公社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普鲁士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德意志统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国。德法之间的矛盾更加剧烈,凡尔赛条约的签订也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诱因之一。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关于普法战争的第二篇宣言》中就预言道“并且这种国界永远也无法最终和公允地划定,因为每一次总是战胜者强迫战败者接受自己的条件,从而播下新战争的种子。”(P288)

  二、国际工人协会中委员会关于普法战争的两篇宣言

  马克思所写的这两篇宣言是普法战争处于不同的阶段,针对当时的具体形势而写的。第一篇写于9月19-23号,当时普法战争刚刚开始,马克思为了让工人们认清战争的性质而写的。他认为工人阶级的解放需要各国工人联合起来,当各国政治家为追求自身利益,利用民族偏见来发动战争的时候,工人阶级应该抵制。普法战争正是由政治家的野心所引起的,是王朝之间的战争,他呼吁全欧洲的工人阶级一方面不要加入到这个战争中去,不能因为两国战争而彼此对立,另外一方面要联合起来共同反对这场战争。他说道“这次战争是正义的吗?不!这次战争是民族的吗?不!这完全是王朝的战争。为了人道,为了民主,为了法国的真正利益,我们完全并坚决赞同国际对战争的抗议。”(P5)处理这类的民族矛盾,国际工人协会有个很简单的准则,就是把个人间该遵循的道德和正义,推广到民族之间。

  这场战争是法国全民公投通过的。具体情况是法国的工人阶级反对但人数少,而当时法国的农民阶层比较愚昧,且人数众多,经过全民公投的形式通过了这场战争。所以说全民投票看似很民主,但是在大多数人都比较愚昧的时候,这种民主是不宜过早进行的,那样只会成为少数人操纵的工具。“就在于它们曾经公开而断然地告诉法国人民:参加全民投票,就等于投票赞成对内专制和对外战争。的确,由于它们的努力,在法国所有的大城市,所有的工业中心,工人阶级都一致起来反对了全民投票。不幸的是,农村地区的极端愚昧无知占了上风。”(P3-4)

  可喜的是,欧洲各国的工人阶级都很团结,虽然普法两国在进行战争,当时这两国的工人阶级都能够认清战争的实质。“我们以德国民主派的名义,特别是以参加社会民主党的工人名义宣布,目前这场战争完全是王朝战争……我们很高兴地握住法国工人们伸给我们的兄弟的手……我们谨记着国际工人协会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永远也不会忘记世界各国的工人都是我们的朋友,而世界各国的专制君主都是我们的敌人。”(P7)

  马克思在战争开始就预见到了法兰西帝国不管战争胜利或者失败,第二帝国都将覆灭。而事实也正是如此,法国的战败加速了第二帝国的覆灭。“不管路易•波拿巴同普鲁士的战争的结局如何,第二帝国的丧钟已经在巴黎敲响了。第二帝国的结局也会像它的开端一样,不过是一场可怜的模仿剧。”(P5)

  最后马克思也从这场战争中看到了希望,虽然德国政府和法国政府在进行战争,但是这两国的工人却联合在一起。他认为这是个史无前例的伟大事实,并从中看到了更加光明的未来——一个和平的新社会将从中诞生,而国家工人协会正是这个新社会的先声。全世界工人的联合会消除一切战争,劳动将统治这个世界,每个人都将靠各自的劳动得到相应的收入,而不是靠用资本来剥削别人的劳动来得到收入。“这个事实表明,同那个经济贫困和政治昏暗的旧社会相对立,正在诞生一个新社会,而这个新社会的国际原则将是和平,因为每一个民族都将有同一个统治者——劳动!”(P7-8)

  第二篇写于1870年9月6-9日,当时战争的形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刚开始时是德国的防御战,随着色当会战法国的失败。德国开始想直接进攻法国,但是由于普鲁士皇帝威廉在开战前表明自己是在同法国皇帝作战,而不是同法国人民作战。而当从防御转向进攻的时候,需要找一个很好的借口,以便入侵法国。“威廉为了肯定战争的防御性质,不仅声明说他负起指挥德国军队的责任只是‘为了打退进攻’,并且还补充说,只是‘战争事变的进程’才使他不免越过了法国的国界。自然,防御战争并不排斥‘战争事变的进程’所要求采取的攻势行动。”(P286)于是,他便唆使国内的自由资产阶级、文人,让他们发出声明:入侵法国是德意志民族的利益要求,而不是威廉的利益要求。威廉入侵法国是“心不由主地顺从德意志民族的不可抗拒的要求。”(P286)

  在德国战争胜利之后,马克思批驳国内一些人,把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地区,作为防御法国入侵的“物质保证”。马克思指出这是把军事上的考虑当成决定国界的原则,他们妄想从剥夺法国的防御手段来剥夺他的进攻能力,以便置法国于死地。但是,这么做往往为新战争埋下一粒种子。当法国强大的时候,为了夺回这些地区,肯定会通过战争的形式来完成的,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应证了马克思的这种观点。

  马克思认为德国工人抗议这种兼并行动虽然不能成功,但是这种行动是值得赞赏的。他很高兴看到法国建立共和国,但同时也感到不安,因为“这个共和国并没有推翻王位,而只是占据了它所留下来的空位子。”(292)法兰西共和国还是个资产阶级政府,他们对工人阶级还是抱着敌视的态度。因此,法国的工人还是处于极困难的境地,他们又不能在敌人围攻法国的时候,去推翻这个新政府。马克思希望他们能够利用这种机会,去加强自身的组织力量,以希有一天能够为法国的复兴和工人阶级的解放而斗争。

  最后,马克思呼吁国际工人协会的每个支部工人积极行动起来。如果工人不起来斗争,这场战争不仅仅是德国对法国的胜利,更是资本家对工人的胜利。

  三、短评和一些信件

  恩格斯在《战争短评(一)》中写道“但是德意志人民族感情的突然的强烈的迸发,粉碎了任何一个这样的计划。现在路易-拿破仑面对着的不是普王威廉•‘亚涅山大’,而是德意志民族。”(P14)人民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古时候讲兵法要“天时、地利、人和”人的因素在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顺应民心的战争往往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恩格斯《致国际工人协会西班牙联合会委员会》中指出“各地的经验都证明,要使工人摆脱旧政党的这种支配,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每一个国家里建立一个无产阶级的政党,这个政党要有它自己的政策,这种政策同其他政党的政策显然不同,因为它必须表现出工人阶级解放的条件。”(P304)由于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因此这些政策的细节可以不一样,但是劳动者和资本家所处的剥削关系在每个国家都是一样的,所以无产阶级政策总的原则和目的是一样的。

  “普选权赋予我们一种卓越的行动手段。”(P304)恩格斯认为应该利用资产阶级现有的普选权制度,在政治领域中同敌人斗争。当时德国有六个工人代表参加国民代表大会,英国的选举中也出现了工人代表,恩格斯认为这是一种有力的行动手段,特别是组织和宣传的手段。但是,后来德国的倍倍尔和李卜克内西都被捕,说明了走议会斗争这条路是有很大的局限的。

  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的政治行动》中指出“我们要消灭阶级。唯一的手段是无产阶级掌握政治权力;而我们不应当从事政治吗?所有主张放弃政治的人都自命为革命家。革命是政治的最高行动,谁要想革命,谁就必须也承认准备革命和教育工人进行革命的手段,关心不让工人在革命后的第二天又受到法夫尔和皮阿之流的愚弄。问题只在于从事什么样的政治——唯有从事无产阶级的政治,而不要做资产阶级的尾巴。”(P446)当时有些人认为,从事政治活动就等于承认现存的制度,他们提出要放弃政治。恩格斯批驳了这种观点“放弃政治是荒谬的;因为可能选出坏人而提议放弃政治,正如因为出纳员可能逃跑而不缴纳会费。正如因为编辑可能像议员一样被人收买而不出版报纸。”(P445)他认为要利用现存制度给我们提供的那些手段来反对现存的制度,像议会制度,工人代表也可以通过普选权,进入议会,通过议会来争取权利。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71年9月17日至23日在伦敦举行的国际工人协会代表会议的决议》中指出:“工人阶级的经济解放是一切政治运动都应该作为手段服从于它的伟大目标”。(P454)经济利益与政治权力是相辅相成的,通过政治权力来保障经济利益,通过经济利益来巩固政治权力。“在工人阶级的斗争中,它的经济运动是和政治行动密切联系着的。”(P456)而政治运动,需要一个政党来引导。所以,他们提出工人阶级要成立一个区别于旧政党的独立政党。

  马克思《纪念国际成立七周年》中认为,国际成立并不是参与者努力地结果,而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国际的建立就是要把世界劳动人民联合起来,为自身的解放而斗争。因此,国际遭到各国政府的迫害,正如当初基督教受到罗马帝国的迫害一样。但是“古罗马时代的迫害没有挽救了帝国,而今天对国际的迫害也挽救不了现存制度。”(P467)

  马克思指出:“通过把一切劳动资料转交给生产者的办法消灭现存的压迫条件,从而迫使每一个体力适合于工作的人为保证自己的生存而工作,这样,我们就会消灭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的唯一的基础。但是,必须先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才可能实现这种变革,而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的军队。工人阶级必须在战场上争得自身解放的权利。国际的任务就是把工人阶级的力量组织起来、团结起来,以迎接即将到来的斗争。”(P468)马克思想通过社会的公平分配和劳动者自己的劳动,来消灭阶级,这样一个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可能的,只有靠一个强有力的无产阶级政党才能实现,而这个政党必须握有军队才行。

  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的共同章程和组织条例》指出工人阶级取得政权有别于以往的朝代更替,他们并不是要取得阶级特权和垄断权,而是为了争取平等的权利,并消灭阶级统治。而劳动者的政治地位是因为其在经济上受到资产者的支配所造成的。“因而工人阶级的经济解放是一切政治运动都应该作为手段服从于它的伟大目标”(P475),而劳动的解放并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而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问题,为了各个国家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因而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

  在《论英国滥设企业骗财的现象》中恩格斯指出,“市场上资本充斥,在到处寻找有利可图的投资场所;为了使人类受惠和使企业主发财而设立的招摇撞骗的公司,有如雨后春笋。……所有这些股份公司,不言而喻,只有一个目的——把股票行市高抬一时,以便企业主们能够有利地推销他们的股票,至于股东们将来怎么样,那他们是不放在心上的:‘我们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过三四年,所有这些招摇撞骗的公司就会有六分之五连同上了当的股东们的钱一起消失得无影无踪。”(P496)现在的资本市场还是在重复着恩格斯所说指出的这种行为。投资者投资股票,正常的收入应该是靠股票股息,分红。而现在的上市公司真正分红的很少,反而是靠一些高科技的名目来圈钱,大幅增发股票,却永远也不分红,或者只给股东蝇头小利。而投资者持有股票也往往是为了赚取股票浮动的差价,但是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掌握的信息是很少的,股票浮动基本上被大资本家所操纵,在这二者的博弈中,很明显,吃亏的往往是个人投资者。

  恩格斯一针见血地指出:“在目前的社会制度下,根本不可能有所谓‘用自己的劳动获得的’资本,相反地,一切现有资本都不过是无偿攫取来的他人劳动的产品。”(496-497)

  金融市场的这种泡沫其实是现实的反映,当时的大工业处于繁荣的状态,各个工厂不顾需求,盲目地扩大生产,他们以为只要有产品就会有市场。就像1844年他们发现了中国3亿人的市场就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的产品不愁有出路,而当他们发现中国人根本不用他们的产品的时候,就引发了生产过剩的危机。这种历史在不断地反复“这些人丝毫没有接受教训。但是,即使他们接受了某种教训,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规律照样会强迫他们不断地重复人们早已熟悉的经济高涨、生产过剩和危机的周期,并且规模一次比一次更大地重复,直到无产阶级起义终于使社会不必再作这种无意义的循环为止。”这表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不可能消除经济危机的。

  杨静的研读笔记

  《法兰西内战》是马克思为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而写的,是科学共产主义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

  一、《法兰西内战》写作的背景及过程

  1871年3月18日以梯也尔为首的政府发动内战,英勇的巴黎无产阶级就此举行了武装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历史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一宣布成立,就引起了马克思极大的关注,开始从报纸上及巴黎来往信件中搜集和研究所有关于公社活动的消息。4月18日,在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总委员会的会上,马克思建议就法国“斗争的总趋向”发表一篇告国际全体会员的宣言,总委员会将起草宣言的任务交给了马克思。马克思接受总委员会的委托后,开始着手这项工作。5月底马克思写出了《法兰西内战》的草稿(即初稿和二稿),随即又着手定稿的工作。1871年5月30日,即巴黎公社失败后的第三天,马克思在总委员会上宣读了《法兰西内战》的定稿,并经过总委员会的一致通过。

  二、《法兰西内战》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这篇论著中写了四个部分的内容,着重描写了法兰西内战爆发的原因及过程;公社的产生、本质及措施等内容,表达了马克思有关阶级斗争、国家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具体来看:

  (一)法兰西内战的实质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斗争

  法兰西内战之所以爆发,是源自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失败之后签订了凡尔赛条约引起了国内民众的不满,并且在1870年9月4日,巴黎工人宣布成立共和国并随之组建国民自卫军。这些事情的发生使以梯也尔为首政府意识到工人组织起来、武装起来对资产阶级构成的极大威胁,对此马克思深刻的指出,“武装巴黎就无异是武装革命。巴黎战胜普鲁士侵略者,就无异是法国工人战胜法国资本家及其国家寄生虫。”(P335)。

  为了实现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胜利,以梯也尔为首的政府首先要迫使国民自卫军交出武器,解除巴黎的武装是战胜无产阶级首要条件,“武装的巴黎是阻碍反革命阴谋实现的唯一严重障碍。因此必须解除巴黎的武装。”(P346)为达到解除巴黎武装的目的,梯也尔谎称,“巴黎国民自卫军的大炮是国家的财产,所以应当归还给国家”(P346),并以此作为对巴黎开战的借口。1871年3月18日清晨,以梯也尔为首的政府借以夺取蒙马特尔高地的国民自卫军大炮为事端,拉开了内战的序幕。但是在这一天的内战中,英勇的巴黎无产阶级在国民自卫军的中央委员会领导下举行了武装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梯也尔政府不仅没能解除巴黎的武装,反而以逃往凡尔赛而告终内战的暂时结束。

  但是梯也尔政府并没有就此放弃进一步剿灭无产阶级的行动和计划。当梯也尔看到无望通过进攻巴黎取得胜利之后,决定改变策略,寄希望于4月30日在全国进行的地方选举来取得征服巴黎的物质力量。为了争取地方选举的时间和获得喘息的机会,梯也尔伪装出一幅与共和国议和的嘴脸,来麻痹和蒙蔽工人阶级。但是,地方选举的结果并没有使梯也尔政府争取到预期的支持力量,形势变得对梯也尔政府更加不利。

  在没能在国内获得清剿工人阶级力量之后,以梯也尔为首的政府没有丝毫犹豫,随即开始屈膝向普鲁士侵略者投降,并与之勾结签订合约,通过出卖民族利益来换取清剿工人阶级的军事力量,已达到彻底剿灭工人阶级,继续保持资本对劳动奴役、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目的,并将发动普法战争的债务重担转嫁到劳动人民身上去。马克思指出“国防政府在民族义务和阶级利益二者发生矛盾的时候,没有片刻的犹豫便把自己变成了卖国政府。”(P335)“只有用暴力推翻共和国以后,财富所有者才能希望把他们自己所发动的战争的重担转嫁到财富生产者的肩上。于是,法国空前的经济破坏就推动了这班爱国的地产和资本的代表人物在外国侵略者的监视和卵翼下,用国内战争即奴隶主叛乱来结束对外战争。”(P345)伴随着梯也尔政府以卖国换来的军事力量对无产阶级惨无人道的杀戮和打击,一周后的5月28日凌晨,巴黎公社战士弹尽粮绝,剩余的公社社员全部被反动军队屠杀,无产阶级革命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而与梯也尔政府剿灭无产阶级之决心和残暴行动相对的,则是巴黎的中央委员会对梯也尔政府的宽容态度和采取的纯粹防御立场,致使无产阶级错失了一举剿灭资产阶级的良机,对此马克思指出,“中央委员会竟坚决不肯把这个内战继续下去,因而犯了一个致命性的错误:本来应该立即向当时毫无防御能力的凡尔赛进军,一举彻底消灭梯也尔及其‘地主议会’的阴谋。中央委员会没有这样做,反而使秩序党能够在3月26日的公社选举中再次进行较量。在这一天,‘秩序人物’在巴黎各区政府同他们的过分宽大的胜利者相互说了许多温和的和解话语,而在内心却立下了庄严的誓言,要在适当的时机把他们扑灭干净。”(P351-352)而公社颁布的所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报复法令只不过是对梯也尔政府的一种威胁,公社“甚至连那些在巴黎被捕的伪装国民自卫军的宪兵密探和身上搜出爆炸弹的市警都得到了赦免”(P353),这就进一步助长了梯也尔政府对巴黎的残忍杀戮。可以说,中央委员会对资产阶级的宽容给了梯也尔政府喘息的机会;公社对待资产阶级人质的温和态度助长了梯也尔政府的残暴。

  1871年法兰西内战的产生、发展及结果,反映出这场战争的实质是法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斗争尖锐化的表现,而无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导致了资产阶级进一步清剿的卷土重来,无产阶级革命的失败。

  (二)公社作为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代表登上历史舞台

  公社这一新生事物在法兰西内战中诞生了。1871年3月18日内战爆发后的第十日即3月28日,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巴黎公社成功地建立了。巴黎公社的成立,在带给资本主义世界巨大震撼和恐慌的同时,给战斗着的国际工人阶级带来了巨大的鼓舞。

  对于巴黎公社这一代表先进生产关系的新生事物,马克思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指出公社的无产阶级专政性质和意义,“公社就是帝国的直接对立物。”(P358)“人们对公社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以及公社代表各种不同的利益,证明公社是一个高度灵活的政治形式,而一切旧有的政府形式在本质上都是压迫性的。公社的真正秘密就在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结果,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P361)

  但是,马克思同时指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P355)必须要推翻旧的建立新的国家,剔除国家政权的纯粹压迫性质和对社会的奴役,“看来高高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国家政权,实际上正是这个社会的莫大耻辱,是一切龌龊事物的温床。”(P357)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巴黎公社在成立之后,施行了许多与资产阶级政府有着本质区别的重大措施,并且每个举措都具有深远意义:1、废除常备军和警察,确定以工人为主体的国民自卫军为唯一的武装力量。该举措表明只有人民手里掌握武装力量在才能保证革命的胜利;2、通过普选选出公社代表,代表对选民负责,作为公仆为人民服务,随时可以撤换,并废除高薪。该举措表明只有实行民主选举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民主制度才能保证公社(政府)代表切实的代表、维护人民的利益;3、废除僧侣势力,摧毁精神压迫工具,宣布教会与国家的分离。该举措表明只有同时废除反动阶级的物质权利工具和精神压迫工具,才能为革命的胜利提供双重保障;4、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劳工的法令,如禁止夜工、严惩恶意压低工资行为等。这些举措表明只有制定保护劳动者利益的措施才能保证劳动不被资本所奴役,这正是公社的职责所在和伟大所在。此外,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的政权,取消了两项最大的开支即常备军和官吏,实现了所有资产阶级革命提出的但做不到的“廉价政府”口号,“公社存在本身就是对那至少在欧洲是阶级统治的通常累赘和必要伪装的君主制度的否定。公社给共和国奠定了真正民主制度的基础。”(P361)可以说,巴黎公社所实施的上述措施为无产阶级政权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但是,巴黎公社作为第一个登上历史舞台的无产阶级,在存在的七十二天里,由于缺乏一个坚强团结的政党领导,中央委员会和公社不仅对梯也尔政府存在妇人之仁,给了反动阶级的喘息和反扑的机会;而且公社没有真正做到剥夺剥夺者,彻底废除私有制,从根本上切断反动阶级的经济命脉,获得自身必要的经济支持,如没有没收法兰西银行,成为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之路上的羁绊,导致了巴黎公社革命的最终失败。巴黎公社革命所犯错误的教训,为无产阶级革命敲响警钟,必须引以为戒。

  虽然巴黎公社失败了,但是它的出现和存在对整个国际工人的无产阶级革命具有深远意义,历史功绩不可磨灭,对此马克思指出:“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它的英烈们已永远铭记在工人阶级的伟大心坎里。”(P384)

  三、当代社会实践的若干思考

  (一)有效“节制资本”,维护民族利益。

  《法兰西内战》中的资本利益与民族利益的冲突是体现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尖锐的阶级斗争中。具体到我国的实践,虽然当前并没有产生由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尖锐的斗争而引发的资本利益与民族利益冲突,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资本尤其是外资对我国关键产业的渗透与控制。最近恐怕最引入注目的事件之一就是9月28日的国美股权争夺战,表面上看国美股权争夺战,是以陈晓为职业经理人或现代企业管理层与以黄光裕为代表的家族企业创始人之间的战争,其实质则是外国资本与民族利益之争。9月28日陈晓胜利的背后,是贝恩资本债转股的支持以及摩根斯坦利等外资机构的联合,在投票率81.23%的情况下,持股量在40%左右的机构投资者,大部分倒向了陈晓。可以说陈晓的胜利是资本的胜利,更是外国资本的胜利。有人说陈晓的胜利是现代企业治理的胜利,去“黄光裕化”符合社会及企业发展的进步潮流。其实不然,所谓现代企业治理胜利的背后,是外国资本对我国家电行业龙头企业的国美这一民族品牌和民族企业的渗透和控制,如果不能有效的节制资本,将资本主义因素和发展控制在社会主义制度允许的必要范围之内,不单单是黄家个人利益的损失,还会导致更多民族利益的丧失。一旦“可以为追逐资本利润而抛弃民族利益”这种行为和观点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和认可,将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道德伦理观念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对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构成巨大威胁。因此,必须要有效节制资本,维护民族利益。

  (二)弘扬公仆精神,建设节约型政府。

  马克思对巴黎公社进行描述和评价中,不仅指出了公社是一个“廉价的政府”,而且指出了公社代表具有的公仆精神。无疑,这对我国当前无产阶级政党及政府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弘扬公仆精神,就是要使无产阶级政党及其代表成为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成为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的社会公仆,而不是掌权者为了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或一己私利,以权谋私,损害、牺牲人民利益,成为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社会主人。2009年我国15名省部级高官落马,涉及人数之众、层级之高、数额之巨,足以刷新改革开放31年来高官落马的年度纪录(陈绍基、郑少东等案),暴露出官场中权钱、权色、裙带等政治生态环境中盘根错节的关系(《小康》杂志,2010)。这是“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在当今社会最现实的写照,也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敲响警钟,弘扬公仆精神已经成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迫切选择,并不是老生常谈,否则将会出现不进则退历史局面。

  节约型政府是以精简的机构、低廉的行政成本维护政府的有效运作,提供优质服务,产生良好绩效的人民政府。构建节约型政府正是对马克思廉价政府这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但是就我国政府当前的现实状况表明,建设节约型政府还任重而道远。一方面,公务消费不规范,奢侈浪费,行政成本高企,已经成为制约政府走向廉洁之路的羁绊。对此,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特约研究员王锡锌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1+1》栏目中披露,中国行政开支,仅公款吃喝、公费旅游、公车消费的“三公”费就接近9000亿元人民币,占总行政开支的30%。更何况这只是冰山一角。另一方面,政府负债过重,已经被高盛称为“负债大国”。据高盛报告称,估算到2009年年底,中国政府总负债为15.7万亿元,约占2009年GDP的48%。15.7万亿元的负债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国债、主要是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及债务的地方政府债务,以及在2000-2001年期间商业银行剥离但仍体现在资产管理公司账面上的那些不良贷款三大部分。其中,中央政府国债占GDP的20%,地方政府债务大致在7.8万亿元,约占GDP的23%,第三部分总额为1.6万亿元,接近2009年GDP的5%。三者累加,中国政府总负债占GDP的比例为48%。高企的行政成本与巨额的负债如不有效改变,我国政府建设将越来越偏离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人民对政府给予的希望。因此,以马克思廉价政府思想为指导建设节约型政府,对于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议讨论情况

  在讨论中,科研人员对马克思所描述的社会结构是否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展开了讨论。彭五堂认为马克思所说的实现共产主义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靠道德约束,每个人的自觉行动,以和平的形式来实现共产主义;另一种是靠暴力的形式来实现。我们现在所说的无产阶级专政,其实是列宁根据马克思的思想提出来的。陈人江认为一个阶级专政,其实就是一个政党专政,因为政党都是有自己的阶级基础的,因此任何一个组织的存在,都有自己的阶级利益。

  在政府权力方面,有人认为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那么就要由人民对其进行有效地监督,而不能仅仅由政府部门自己来监督自己。

  (执行编辑:陈秋贵、杨静)

  网络编辑:嘉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