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吴广阔:学习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体会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发布时间:2012-01-05
字体: 打印
分享:

  按照党校教学计划,根据开学以来听专家讲座、读原著、特别是平时和各位老师交流学习扽情况,我谈一谈对毛泽东思想学习的一些浅显体会.毛泽东思想是全面的、科学的、系统的理论体系,但我仅从以下5个方面具体谈谈对毛泽东思想的基本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认识观点可能很浮浅、很片面,讲的不对、不妥的地方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我谈体会的方法是,

  通过回顾、结合历史事件,论述自己的体会观点,这样可能更形象、具体的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理论先导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是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过程。(1)在大革命时期,最著名的是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实现了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虽然这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探索、摸索时期,但却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的主线,也是影响中国革命最深的理论,是决定中国命运的理论。(2)延安是解放战争、抗日战争革命的中心,毛泽东一边组织生产、丰衣足食,一边办军政大学、抗大、中央党校、马列学院、鲁艺、女大、自然科学院、延安大学等干部院校,始终没有放松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信念的学习和提高,1938年9月,党召开会议,号召全党普遍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向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延安整风运动的三篇著名文章《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代表作,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成熟时期。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没有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很多,军事上教条地认为有飞机、大炮等良好的装备就能解放全中国,政治上教条地依赖共产国际,脱离中国国情,和共产党人灵活、创造、发展的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形成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理论根基

  1840年中国自鸦片战争后,一代又一代爱国人士,为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采取过许多革新或革命行动,但这些运动一个个都失败了,而只有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革命,无论国际环境多么恶劣、国内环境多么困难,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始终没有动摇。(1)1921年中国的共产党建立到1935年遵义会议前共14年,毛泽东在党内没有确立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特别是经受了1927年、1934年两次严重失败,但他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没有动摇。(2)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只注意同国民党合作,忘记了农民;以张国焘为代表的左倾主义,只注意工人运动,同样忘记农民。这两种倾向几乎让共产党灭亡。中国共产党遇到这么大的阻力和困难,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进行革命的信念没有动摇。(3)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小米加步枪,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后有追兵、空中有飞机轰炸,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进行革命的信念没动摇。(4)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政治、军事势力的对比可以用几个数字对比说明。兵力上是国民党对共产党是430:127(共产党军队还不全是正规军);装备上,国民党是美式、日式装备,而共产党主要是步枪;国民党控制全国的土地76%,共产党控制24%;国民党控制全国人口的71%,共产党是29%。共产党和国民党各方面实力悬殊这么厉害,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进行革命的信念没动摇。(5)1949年至1970之前,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指手划脚,进行西化分化,经济上制裁,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建设的信念没动摇。(6)1953年苏联援助中国的156个建设项目(几乎是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8年夏天起,因为波兰和匈牙利事件,中苏关系逐渐恶化,1960年代初,苏联赫鲁晓夫集团撕毁合同、扔下大部分的半截子工程。撤回专苏联家代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社会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依然没有丝毫改变。现在看来,毛泽东当时的果敢决策,对于中国的历史进程起了多么大的作用。试想,假如当初我们为了短期利益,牺牲国家的主权利益,依附于某个大国,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的。中国人民百年来独立自由的理想又会倒退回去。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虽然在历史、社会背景等方面不同,但辛亥革命的妥协性和共产党的坚定信念没有可比性,革命对象(前者革朝廷上层人物的命,参与者是极个别知识分子、觉悟高的人,后者是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没可比性。

  三、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决定因素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的过程,是艰苦的实践和探索的过程,时时处处体现了超前的政治远见。这种政治远见也是保证中国革命胜利的决定因素。(1)《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纠正党内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者的错误。当时的领导者不愿意接受毛泽东的意见,坚持自己的错误见解,被国民党的反动潮流所吓倒,不敢支持已经起来和正在起来的伟大的农民革命斗争,为了迁就国民党,他们宁愿抛弃农民这个最主要的同盟军,使工人阶级和共产党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毛泽东考察了湖南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等五个县的农民运动(32天),写成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了解决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高瞻远瞩地充分估计了农民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伟大作用,明确指出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科学分析了农民的各个阶层,着重宣传了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思想。(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是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纠正了党内同志对时局的一种悲观思想。文章指出了革命根据地建立在江西的原因:虽然江西的资产阶级势力较弱,但地主的武装势力也较弱;江西没有本省的军队,外来军队对剿共不热心;距离帝国主义的影响比较远,不比广东香港那样近。(3)《论持久战》是为了1938年5月初步总结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寄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等错误的议论,毛泽东将抗日战争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现在重读这三篇经典文章,与当时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的历史完全对应,甚至可以说是三个时期的总结报告。(4)两个务必。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5日)上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此后不久,随着一座座大中城市被接管,一些人面对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或被资产阶级以各种手段拉下水,或自发滑入腐败的深渊,“两个务必”的告诫很有政治远见性的)。(5)三反五反。1952年中国共产党在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团体、军队、党派中进行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三反运动),以及在私营工商业者中进行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运动(五反运动)。在建国60年来,我党不是一直在坚持不懈的抓这几项工作,仍然有实际意义。这再次证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远见。

  四、卓越的军事战略,是毛泽东思想形成主要因素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是武装(军事)斗争的过程(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是重点),所以在研究、学习毛泽东思想时不注重学习他卓越的军事战略思想,是不全面、不系统、不科学的。(1)井冈山时红军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军事斗争方针,通俗易懂、简单易记,处于弱势的红军队伍,一次次打垮了前来“围剿”的国民党正规军。(2)“四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大范围迂回,忽南忽北,声东击西,接二连三出敌不意,迫敌陷于被动,使敌人捉摸不定,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终于使红军一次次在惊险中绝处逢生,跳出了蒋介石数十万重兵的围追堵截。(3)三大战役,党内有不同意见,认为应该按照辽沈、平津、淮海的顺序进行三大战役;但毛泽东是坚决不同意,坚持把平津放在最后,并指出,辽沈最关键,淮海最困难,平津最重要(能和平解放就不要战争,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实际建国后,由于抓社会主义建设和阶级斗争,忽视了保护北京的历史遗产);再是把在辽沈中的解放锦州(关内外的交通、军事要道,易守难攻,是通往关内关外的要道)放在三大战役的重中之重,实际战争中,蒋也是多次增兵保卫锦州。(4)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停战协定》后,下令30万大军围攻中原解放区,挑起了世界上、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全面大内战。国民党围剿延安时,很多人纷纷表示誓死保卫延安革命圣地,不理解撤出延安目的有情绪,毛泽东做出决定,主动撤离了延安,毛泽东率军撤离时说过经典的话是“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会以一个延安换回整个中国”。(5)1950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的战争,是毛泽东坐在北京指挥的一场战争。

  五、渊博知识,伟人气魄,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必备因素

  毛泽东学识渊博,特别是对中国古代史和哲学了解透彻,并能借鉴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指导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这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必备因素。(1)毛泽东的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向雷锋同志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人民服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50年才加进一个新字)等,都是简单易懂,但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宝贵、最崇高的品德和情操,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2)《为人民服务》、《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三篇文章大家都知道,但不是他专门写的,是当时的演讲稿,秘书整理后发表的。用大白话阐述的大道理(复杂问题简单化也是一种能力),把党内存在问题、对中国革命发展的危害阐述的淋漓尽致。(3)读毛泽东的诗词,和李白、杜甫等人的诗感觉是不一样的,后者都是在反映受政治排挤和仕途不顺的抑郁,很压抑的感觉,而毛泽东的诗词是豪放、豪迈、气势磅礴的感觉。毛泽东还有一些讲话反映了他的伟人气魄,如1972年,毛泽东见到来访的尼克松时,第一句话就是“台湾是小问题,世界才是大问题”,其气度令尼克松折服;再如1949年12月6第一次出访苏联就长达89天,现在看世界历史没有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在建国不三个月时候,能出访这么长时间,并做成三件大事,一是和苏联达到援助中国建设的各方面的协议,二是在莫斯科指挥了解放海南岛、舟山群岛,三是当时向苏联阐述治国方针,寻求支援,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为新中国在国际舞台树立了自己的形象,向全世界展示了伟人风采。斯大林是这样评价:想不到毛泽东是这样的年轻、健壮、有魄力。

  (作者吴广阔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第37期干部进修班学员)

  网络编辑:马琰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