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特聘研究员

徐崇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

来源:《党建》2012年第3期 发布时间:2013-11-08
字体: 打印
分享:
  自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面对这种超过了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时期和二战以后资本主义20年黄金发展时期发展速度的人间奇迹,国际舆论对中国的发展道路给予了越来越密集的关注,提出了破解“中国之谜”的无数答案,但其中有一些由于刻意回避乃至抹煞了中国道路的社会主义性质,以致无法准确地阐明事情的真相,因为中国道路恰恰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当今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它包含以下四个不可或缺的基本内涵: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革命时代,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和反动的统治阶级,夺取革命的胜利;在建设和改革时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面前,我国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国家的统一,同样都要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身就是由中国共产党倡导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出来的。

  关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历史经验反复说明,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基本国情,而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社会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党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这是我们党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总纲,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就是在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要实现的全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特征,则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社会公平正义,以保社会的和谐稳定;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进一步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以鲜明的中国特色,因而是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开辟的,但却又是由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它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的;毛泽东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做了艰辛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来源提供了思想启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们党开始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认为,我们从建国到1978年的三十年间的成绩很大,但做的事情却不能说都是成功的,这主要是因为没完全搞懂社会主义,因此提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在经过多年探索之后,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的开幕词中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三大和以后,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继续深化,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关于改革和对外开放;关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关于和平与发展,等等。勾勒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科学轨道。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进一步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提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等等。对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作进一步回答。

  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提出要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世纪之交,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提出以趋利避害为方针,既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又坚持独立自主、努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方针。这些,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之后提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进一步拓宽、深化和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总结:“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能够在实践中获得巨大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坚持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它既努力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发展的有益经验,又坚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来制定自己的方针政策,决不照抄照搬任何外国的经验、模式;它既坚持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革命传统,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并用它来指导新的实践,从而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超越资本主义、实现和平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使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创造出显著成绩,而且其本身就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新路,是人类文明历史上的伟大创举。

  自从人类走出蒙昧和野蛮时代而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先后经历了原始文明、封建文明、资本主义文明等文明形态。这几种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文明形态的演进,一方面标志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进步,另一方面,又都是在阶级的对抗中演进。从15世纪直到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明就都是建立在剥削和掠夺的基础上面的,它们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都是通过对内剥夺农民、剥削工人,对外掠夺、扩张、海外殖民乃至发动侵略战争来实现的。可以说,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历史,就是资本对劳动者剥夺的历史。即使今天经过长足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发生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许多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不容乐观、社会动荡接二连三,世界仍不太平。这些现象足以说明,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走出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之所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首先因为它超越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一条通过和平发展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和平发展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外的标志性特征,它既是由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决定的,也是由和平与发展这一当今的时代主题促使其得到实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发展,在国际上表现为中国通过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也严格约束自己即使在发展起来以后也永不称霸;表现为中国坚持实行与其它国家和民族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事务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倡导国与国之间在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在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在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在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帮助、协力推进。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季塔连科就此评论说:“中国在对待现代文明方面的态度、实施社会政策方面的经验,客观上成为‘历史末日’及‘文明冲突’等自由化思潮的有力替代者,从而推动历史发展,防止文明之间的冲突,推动全球的共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发展道路,在国内则表现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它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把可持续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和谐作为追求目标;提出了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举措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实效。德国贝特霍尔德曾说:“当今的资本主义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其无能,它已无法解决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人们指出了一条摆脱全球资本统治的破坏性进程的出路”。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超越了苏联模式、引领社会主义与本国国情、时代特征紧密结合的健康发展道路

  1917年俄罗斯的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由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纪元,新生的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也确实在同资本主义的竞赛中,初步显示出了它的优越性。但正如邓小平所说,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社会主义。

  为什么说苏联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那是因为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苏联本应该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从自己的具体实际出发去规划社会主义建设纲领,但他们却习惯于照搬马克思恩格斯原先针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革命胜利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所提出的某些论断,削足适履地去搞社会主义建设。

  为什么说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一战之后,在资本主义包围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苏联模式,是一种适应于以战争与革命为时代主题的战备模式。同时,它又包含有一系列的缺陷和弊端,然而列宁以后的苏联领导人却把这种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起来的苏联模式加以绝对化和凝固化,把它当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普遍规律。苏联模式的缺陷和弊端后来也成了戈尔巴乔夫改旗易帜、背离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借口。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和发展历程中不难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经超越了这种僵化的苏联模式,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自觉地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既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又坚持改革开放,把社会主义同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紧密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同已经由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又超越了苏联模式,从本国的具体实际和当今时代特征出发,践行着一条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新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在发展经济、摆脱贫困上提供了重大启示和可资借鉴的新的经验;同时更重要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21世纪中叶中国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将以科学发展的实践,用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越来越明显地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也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认识到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网编: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