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特聘研究员

方克立:全球化时代中华文化走向

来源:《新湘评论》2010年第11期 发布时间:2013-11-03
字体: 打印
分享:
  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到了新世纪我们对此应该说感受比较深。如果回到100年前,我们的先辈绝对不会有我们这样的感受;甚至回到20年前,在我们的脑子里也还没有全球化的概念。只是到了90年代,发生亚洲金融风暴以后,对于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大家才逐渐有了比较深切的感受。

  我国加入WTO以后,在我们“全面开放的领域”中,包括金融、保险、通信、会计、咨询、法律、旅游、商品零售和批发等在内的第三产业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其中也包括外国视听技术产品的合法进口,如影视、音像制品也可以合法进口,也允许外国公司投资中国的互联网。可以想见,我国的文化市场将进一步被外国的文化资本和文化产品所占领,它所造成的深远影响,恐怕还不仅是娱乐形式的问题,而在于文化价值观念的冲击。

  现实的由美国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和资本主义文化的全球化,它是要实现资本统治全球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征服全世界的目的的。而我们国家的发展目标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二者的价值目标是根本不同的,甚至是互相对立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中国为什么还要积极主动地融入全球

  化的潮流中去呢?我们知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正处在一个低潮时期,在美国等西方霸权面前明显地是处于弱势地位,中国主动地融入他们所主导的全球化,会不会现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情况呢?我们中国难道就不怕像苏联、东欧那样被人家“西化”“、分化”掉吗?这些问题很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我想我们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有“世界历史”的眼光,还要有以我们民族文化的自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自信。这个问题应该是我要讲的一个主题,即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的走向问题。我想在这个问题上提出几点看法,试图回答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如何保持民族主体性而不被西方强势文化“化”掉,并且能够为新世纪的文明对话和多元共存作出我们的独特贡献的问题。

  坚持对外开放、面向世界的方针,学习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

  管理经验和思想文化,把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国文化面临着这么严峻的形势,我们能不能关起门来?不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中国文化与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经验都说明,异质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是文化更新发展重要的契机,而文化封闭则只能导致僵化、停滞与落后。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两次中外文化的大交流,一次是汉唐时期印度佛教的传入,我们采取了一种开放的态度,使中国文化曾经一度出现“坐集千古之智”、“人耕我获”的佳境。另一次文化大交流是从16世纪末叶开始,可以说至今还在继续进行的中西文化大交流。它使中国文化遇到深刻危机而转型为近现代文化,这个过程是相当艰难曲折的,但是通过中西文化交流我们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的。就在这400年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中,我们也有过封闭、落后、挨打的痛苦教训。18世纪20年代以后,当时的清朝政府奉行闭关自守的政策,拒绝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也拒绝改变自己,结果导致政治腐败、科技落后、经济凋敝、国势衰微,使曾经是世界上先进国家的中国落伍到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新中国成立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长期对中国封锁禁运,中国人民一度被迫采取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方针,也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封闭自守的局面,拉大了我们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反历史经验都告诉我们,中国要发展,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不能把自己和世界隔离开来,再也不能走“封闭、落后、挨打”的老路。

  我们既然已经认识到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睁开眼睛看世界,学习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思想文化,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借它山之石来发展自己。向外国学习,今天我们向谁学呢?在今日世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不论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都居于领先和主导地位,西方文化是今天的强势文化,所以我们学习外国先进文化首先还要向西方学习。我们明知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并非尽真、尽善、尽美,其中也包含一些假、丑、恶的东西;我们也明知美国等西方国家一天也没放弃对社会主义中国进行“分化”、“西化”的图谋,在全球化过程中确实存在着资本主义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的问题,但是为了知己知彼,我们必须向西方国家学习;为了得到人有我无的东西,我们要向人家学习;为了吸取异质文化滋养,来提高本民族文化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更新能力,我们也必须学习。当然,西方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问题是看你有没有鉴别和选择的能力,有没有“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主体意识。科学技术是全人类智慧的共同财富,先进的管理经验反映了生产和经济运行中的客观规律,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它们即使是“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学习与利用。除了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之外,包括西方人文社会科学中所蕴含的符合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一些普遍价值,如理性、科学、民主、法制、人权等,以及一些新的文化观念,如主体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知识经济观念、社会均衡观念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可以批判地吸取的精神资源。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抵制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腐朽文化,

  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道路

  全面对外开放以后的中国文化确实面临着非常复杂的情况,对于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来说,甚至可以说是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首先,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中国文化市场由谁来占领?这个问题已经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它不仅涉及直接的商业利益问题,而且背后还有价值导向和意识形态争夺问题。我国的文化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规模小、效益低,真正优秀的民族文化产品少,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要,因此才给大量盗版音像制品和非法出版物以可乘之机。如果我们的优秀文化产品能够满足大家的需要,它们就没有可乘之机了。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自己的文化产业,多创作和生产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的、积极健康而又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的,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依靠我们民族自己的文化创造能力,来改变文化市场上民族文化产品短缺的状况。

  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引导、规范、调控和监管力度,建立和健全管理文化市场的社会主义法律的法规体系,对西方国家向外倾销文化垃圾要有高度的警惕,并且要有防范措施。要立足于建设和发展,高扬主旋律,为每个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其次,文化的对外开放就意味着通过翻译出版西方的学术著作,或者通过互联网直接获得西方的学术信息,将现代西方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思潮引进中国,这样,势必对我国的思想文化界产生冲击和影响。近年来在我国学术界流行的各种思潮,如生态文化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第三条道路”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等,都是从西方引进来的。其中包含的合理因素,对于推动人们的观念更新、促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了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另一方面,这些引进的思潮里面也宣传了一些消极、落后的东西,如宣传私有化、人权高于主权,以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等,在我国思想界也造成了不少干扰和混乱。所以我们要以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加强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西方学术文化思潮的研究和评介,帮助人民群众分清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积极的东西、什么是消极的东西。一方面博采众长,另一方面抵制和批判错误的东西。意识形态领域里反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其中一个任务,就是要抵制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和文化渗透,去掉殖民化心态,维护社会主义主流文化,这样才能真正树立起中国文化应有的国际形象。

  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近现代革命文化,利用现代传播手段,

  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为世界文明提供一个可久可大的文化范例

  融入全球化潮流的中国文化,获得了与世界各民族文化平等地进行交流、对话的机会,这种交流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一方面以西方文化为主流的世界各民族文化通过各种渠道大量地传入中国,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也可以利用各种现代传媒手段传向全世界,进行双向交流。历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就是双向的,有西学东渐,也有东学西渐,今天同样也应该是中西文化双向交流。但直到目前为止,这种双向交流是很不平衡的。100多年来,我们中国人一直在向西方学习,不论是通过“走出去”还是“请进来”的方式,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态度是很认真的,而且学习成绩也是很不错的。但相对于西方文化的输入来说,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的情况却差得很远,影响十分微弱,除了少数西方汉学家之外,大多数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相当肤浅,甚至还有许多误解。中国人了解西方可以说是远远地超过了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中国现在在外贸上有“顺差”,而在文化交流上则有相当大的“逆差”。在全球化时代,我们获得了一种与西方文化平等地交流、对话的机会,我们要利用全球化给中国文化提供的这种难得的历史机遇,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各种现代传媒手段,都可以为我所用,作为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渠道,把中国文化精品翻译介绍给外国读者,让东方文化智慧能够为全人类所共享。

  中国文化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它有个特点,就是从来没有中断过,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世界文化史上所仅见。古希腊文化应该说是很辉煌的,但是有古而无今;近代英、法、德等国的文化在资本主义时代兴起,只不过几百年,美国还不到200年,它们可说是有今而无古。哪有一个国家像中国文化这样五千年连续不断,古今都有其精彩、辉煌之处。而且中国文化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在国内多民族文化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流中,善于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来不断地充实、调整、更新自己,所以才能够历久不竭“、有容乃大”。

  中国文化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智慧,而这些智慧对于解决全球化时代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在这点上,一些西方的有识之士,一些有眼光的西方学者是看得很清楚的。比如说为了解决人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万物并育而不害”的智慧,它可以说是一种古老的生态智慧。但是,在中国以外的世界,能够有这种认识的人毕竟还只限于少数学者,远远不是大多数人的共识。所以,中国文化要真正走向世界,让世界上大多数人都能够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宏富和精美,还需要我们做长期艰苦的努力。

  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批判继承,综合创新”中发展和繁荣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全球化时代的人类文明作出一个伟大民族应有的贡献

  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国文化应该怎样定位?我认为应该明确肯定:第一,它是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伟大民族的文化。第二,它是能够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精华的博大开放“、有容乃大”的文化。第三,它是扬弃了资本主义文化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一句话,只能把它定位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上。中国融入全球化潮流以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还要在全球范围内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经受考验,在斗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中国文化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只是在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以后,由于封建统治者抱残守缺、封闭自守,才落后于快速发展的西方科学文明,从一种强势文化转变为弱势文化。中国在融入全球化潮流后,由于有原来深厚的文化根底,有13亿人民奋起直追的意志和行动,有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保证,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文化一定能够重新崛起,再次成为世界上的强势文化之一,与今日领先的西方文化并驾齐驱。在未来世界各民族文化多元共存、“和而不同”的格局中,我认为中西文化互补将成为最重要的内容和特色,对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化来说,就是一方面要看到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对我们形成严峻挑战,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中华民族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以及能够在对外开放的环境中发展自己的有利条件。所以在全球化时代,我们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勇敢地面对挑战,采取积极慎重的政策和措施,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不仅能自立于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民族文化之林,而且还将逐渐展示出作为一种社会主义新型文明的优越性,鼓舞和支持全世界人民为争取人类理想的文明社会而奋斗。

  

  网络编辑: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