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特聘研究员

富有创新精神的美学论著

来源:2008年01月03日 人民网-《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1-08-23
字体: 打印
分享:
  

  曾繁仁的《转型期的中国美学》(商务印书馆出版),是一部当前我国美学界迫切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的著作。

  作者把文集命名为《转型期的中国美学》,意味深长。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发展和变动的时代。中国和整个世界都已经和正在继续发生急剧的变化,科学技术革命充当了变革的先导,大大促进了社会的飞速发展。与过去相比,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经济结构、政治体制、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或是思想意识、文化、道德、价值观念乃至审美意识和趣味,都变得面貌一新,与前大不相同了。我们的美学研究必须跟上历史发展潮流,适应于21世纪新时代前进的步伐,广泛地面向世界吸收新知识,应用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如何推动美学研究从传统走向现代,建立适应于新时代要求的中国现代美学,这是当前我国美学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本书的特点之一是十分重视审美教育。作者用相当大的篇幅,从理论到实践的方方面面论述了审美教育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际上,美学这门学科是整个文化建设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以美学为必要基础的审美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美学研究和审美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承担着重大使命,其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美的鉴赏和艺术教育,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美,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自身得到美化。审美教育的这种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是别的科学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因此它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必须予以充分重视和加强。作者指出,审美教育是一种如何做人的教育,是一种人性的教育,也是一种文化与文明的教育。这些主张对于推动我们的审美教育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最值得注意的创新,在于生态美学的提出和探索。正如作者所说,生态美学是在世界生态危机愈益严重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美学理论形态,是同人与自然的矛盾日趋尖锐、生态危机已极大地威胁人类生存这一现实状况相伴随的。自从人类进入近代工业社会以来,人们利用科学技术这个强有力的手段去征服自然,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开发,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无节制地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和疏离,结果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形成全球性空前的生态危机。20世纪60年代起,国际科学界、知识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对使人类陷入困境的原因进行深刻反思。不过在我的印象里,他们主要是从科学的角度去看生态问题对自然和社会生活造成的影响,而很少从美学的角度去观察这个问题。因此,我以为生态美学的提出是我国学术界的首创,正好弥补了生态研究的一个空白。无论是在理论上或是在实践上都具有现实意义。依我的浅见,今天人类因生态危机而陷入困境是人自己造成的,走出困境也还是要靠人自己。有的人希望回到过去的田园牧歌式的时代,显然是无法实现的空想。有的人把目前的困境归咎于科学技术更是没有道理的,况且要克服生态危机也还是必须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问题的关键在于,要用现代人的精神去看待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在这方面,生态美学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生态美学不是把自然当作供人利用和征服的对象、单纯满足欲求的手段,而是把人和自然看作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像尊重人一样去尊重自然,承认自然界的价值和生存的多样性。它不再把人作为宇宙的中心,使自然界的一切完全服从人的需要,而是把人视为整个宇宙有机整体的一部分,使人和自然得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并使科学技术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强有力手段。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生态美学的提出是科学发展观在美学中的具体应用。曾繁仁作为生态美学的倡导者,在本书中对生态美学作了全面的阐述和论证,这是他对我国美学研究做出的新贡献。

  (责任编辑:权娟)